APP下载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索

2022-12-08钦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钦媛

(宿州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且博大精深,它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而且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我国正处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文化所面临生存环境逐步恶化,伴随着外来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在不断地淡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文化的影响力。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为了全面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不断地完善当前的工作模式,使非物质文化能够在社会中得到有效的传承,在200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它有时被人们认为是文化遗产之一,有时被人们认为是表演和技艺,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属于我国宝贵的文化。非物质遗产属于非物质,要和物质文化相互区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且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当地社会所认可的传统文化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针对性特征较为明显,不仅包含了传统表演艺术,还包含了民俗活动及礼仪节庆等相关的内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做到以人为本,通过科学传承,不断地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象,以此来为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1]。

2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的难题

2.1 活态性无法全面体现

在新时代,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实施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难题的深入性了解,不断地完善当前的工作方案,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新时代得到良好的传承。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特征逐渐丰富,产生的精神力量渗透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我国也建立了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和相对应的名录体系,逐渐地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其中的活态性无法深入地传承。从国家和地方政府所实施的各项保护政策中可以明确看到国家和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条件。但是并没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内涵的深入性分析,无论是当前的展示馆或者是数字多媒体数据库均属于静态保护的措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静态保护和物态保护处于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重点放在了静态保护上,原封不动地进行保护和展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物态保护为主要的核心活态,主要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新时代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及认识,使其能够具备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静态保护固然重要,但是属于被动保护手段,并没有深入地挖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精髓,在当前时代下教育力度存在严重的不足[2],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水平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对后续工作的影响较为突出。

2.2 无法深入人心

虽然我国出台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但是人们在心中并没有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在思想认知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地进行。在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人们并不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方法,存在认知程度浅薄及开发利用矛盾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物质属于重要的形态,是遗产重要的载体,文化是背后的精髓,需要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中认识到背后的发展精髓,以此来提高整体的保护效果。但是在新时代,人们并没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深入性分析,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太过表面化,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有效的传承人进行继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文化内涵的缺失。同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反而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出现得不偿失的问题,这也是当地部门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注重考虑的问题。某个环节出现不恰当的情况,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难以体现,影响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

2.3 传承人的缺乏

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传承人缺乏的问题,例如,大多数年轻人为了获取更好的生活,并没有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更不用说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了。现有的民间艺术家数量较少,并且传承人数量在不断地减少,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精髓无法得到充分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体保护和传承工作存在一定的缺失。同时一些新鲜事物已经充斥到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吸引力巨大,并且人们一味地追求娱乐和传媒,对传统技艺的了解和兴趣在不断地减退。在现代和传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无法注入新鲜的血液,会被时代所吞噬。传承人的缺乏主要是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文化自觉意识不强,并没有上升到传承和认知的高度,缺乏对传统文化传承和继承的责任感。这就导致继承人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地进行,所产生的后果较为突出。

3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策略

3.1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社会中得到良好的传承,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深入地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精髓及文化故事,不断增强其影响力,使人们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需要关注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内涵,之后再进行扩大化的处理,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为保护和传承工作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3]。在新时代,国家和政府对传承人的日常生活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不仅是经济上的各种补贴,还提高了民间传承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时,不仅要关注民间艺人的物质生活,还要从人文的角度进行充分的文化挖掘,以此来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例如,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故事时,可以通过我国现代化的技术方案展示民间艺人的日常生活及文化的特色。这些网站不仅可以记录重要的文化内涵,还有助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落实到不同的宣传内容中,使人们能够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精髓及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广泛地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 积极地贡献各自力量逐渐地提高整体的保护和传承效果。其次,随着我国短视频行业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文化保护传承时,也可以通过拍摄民间艺人和非物质文化的主题影片和短视频故事,来提高整体的宣传效果。另外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访谈节目,充分发挥相对应的名人效应,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正能量,吸引人们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内涵,使人们能够增强兴趣,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3.2 多样化的宣传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宣传,从而使整体保护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例如,相关地区如果有特色化文化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举办民俗节或者旅游节假日等,也可以在地方综艺晚会中全面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预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人们熟悉背后的故事[4]。另外还需要实现和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及交流,例如,可以和地方学校进行深入性的合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从小抓起,不断地增强学生当前的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艺术精髓从而自觉产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崇拜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重要的基础。

此外,也可以在宣传工作中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创办优秀的书籍和刊物,也要将刊物发放到国外,使世界能够关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不断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影响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文化,因此需要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不断地扩大整体的宣传途径,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当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他国家有了足够的吸引力,在我国也能够掀起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逐渐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信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能够逐渐地步入正轨,提高整体的工作效果。

3.3 深入群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人们的支持,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深入到群众中宣传,引导人们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以此来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有充足的用武之地,发挥着较强的社会引领功能,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中,需要根据时代发展方向提出对应的弘扬措施,例如,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家居进行相互融合,将雕塑艺术融入到家居装饰中,不仅可以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使整体装饰特色变得更加明显,在潜移默化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5]。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时,需要把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契合点,通过不同途径的尝试来提高整体的传播效果;但是各项工作要深入到群众中,充分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两者进行相互融合,不要进行独立处理,避免在传承中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时,要尊重各项文化遗产的表现。各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宝贵精髓,因此需要从宏观的角度,自觉地尊重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满足现代化社会人们对文化的认知需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要光进行口头的传承,更要突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转变以往保护工作中的模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时,要充分把握创新整体的保护形式,例如,可以通过舞台剧或者电影的方式,以另外一种途径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人们能够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以及认识,以应对不同时代的发展趋势。要采取更加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取得良好效果。

3.4 完善保护传承管理模式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除了要增强本身的软实力之外,还需要制定相对的管理策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能够朝着规范的方向不断地完善。我国需要先加强对规章制度优化的重视程度,首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能够深入到不同的发展环节中,之后再通过硬性保护方式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传承,通过软硬相互结合在短时间内提高整体的传承效果,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深入到人们的心中[6]。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为此制定长效化的发展模式,配合坚实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管理效果。

首先,需要将抢救和保护融为一体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学界要继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及探讨,挖掘其背后的文化精神,再根据社会的发展方向转变以往粗放式的工作模式,遵循适度性开发的原则,避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一定的破坏。与此同时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需要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本身的优势,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范围,以此来引领人们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逐渐提高整体工作的科学性。

其次,还需要在当地设置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机构,更加科学有序地完成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后再传达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充分把握新时代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机遇,切实制定相对应的管理策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逐渐步入正轨。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后,各个地区要进行深入性的沟通以及交流,形成良好的保护氛围。共同地总结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促进不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地达到互利共赢的标准,提高整体的工作效果。要不断地完善当前各项工作的管理模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逐渐地步入到正轨,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管理局面。

3.5 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律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中,需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律,以此来为后续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内涵较为丰富,这决定了对其进行保护的方式的多样性。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因此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方向,逐步地改善整体的工作模式;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做到分类保护,逐渐地提高整体的保护效果[7]。例如,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信仰和文化特色以口头演述的方式进行完整地传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真实地记录下来,通过整理和博物馆展览等方式进行全面保存和展示。逐渐做到资料共享,使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新世纪得到良好的传承及保护。同时还需要以物质为载体,大力传承年画和石雕等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断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4 结语

在新时代,为了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要充分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建立与之对应的宣传机制以及保护模式。要采取多样方法留住文化的精髓,使传统文化本身的多样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传承,以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同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Tough Nut to Crack
谁远谁近?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