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态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叙事性设计研究

2022-12-07刘璞周敏宁钟可莹

设计 2022年21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特色小镇

刘璞 周敏宁 钟可莹

摘要: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背景下,针对当下特色小镇文化挖掘不足、建设模式趋同等问题,探索特色小镇系统设计路径。通过分析特色小镇文态、生态、形态、业态、社态“五态”的内涵及现状,总结出“五态融合”特色小镇设计策略,并结合叙事学设计方法,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为例,挖掘当地文化故事,构建以“文态”为核心引领“五态融合”的特色小镇设计系统。以文化叙事为核心,考虑“五态融合”对小镇进行系统设计,塑造“采风”主题特色小镇,实现该地域文旅融合发展。 “五态融合”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范式,基于“五态融合”的叙事性设计方法对特色小镇建设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其他特色小镇设计实践提供借鉴方向。

关键词:五态融合 特色小镇 叙事性设计 文旅融合 采风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2)11-0120-03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in view of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cultural excavation and convergence of construction modes in characteristic town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system design path.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ive states:industry,society,form,ecology and cul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to summarize the design strategy of "five-state integration" for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With Shitang Town,Wenling City,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combining narrative design method to excavate local cultural stories and construct a characteristic town design system that takes culture as the core and leads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states". Taking cultural narrative as the core and considering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states" to design the town systematically. Shaping the theme of "Art Collection" characteristic town to achiev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Five-state integration" is a new paradigm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narrative design method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stat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and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practice of other characteristic towns.

Keywords:Five-state integration Characteristic towns Narrative design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rt collection

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大力发展滨海旅游项目,打造中国最美黄金旅游海岸线”,浙江省紧跟战略步伐,走在乡村振兴前列,积极建设文旅融合、功能综合的乡村特色小镇。叙事性设计是基于叙事学理论,通过呈现故事的方式去传达信息的设计方法。以“故事”作为媒介,挖掘历史、传递文化,介入到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活化产业赋能,优化社态结构。本文基于“乡村全面振兴”“文旅融合”大背景,考虑特色小镇“五态融合”的综合性建设,结合叙事性设计方法探索特色小镇设计实践新路径。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五态融合”探索

浙江省于2010年提出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四美、三宜”美丽乡村,并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不断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特色小镇是是浙江省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探索建设新道路,逐渐迈入全面乡村振兴阶段。

(一)乡村“五态融合”发展趋势。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要求结合“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要求可以总结到,今后乡村建设应立足产业创新、环境规划、生态保护、社区治理及文化传承五方面去进行。周骏[1]等人从生态、文化、产业、空间、治理等系统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角度出发,以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石壁湖村为例,对构建景区村庄的多维融合范式进行设计实践探索,提出“以业态为根本、以社态为关键、以形态为基础、以生态未基地、以文态为基因”的景区村庄规划设计“五态融合”范式。武前波[2]等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要点的分析,构建以“业态、社态、形态、生态、文态”为核心的“五态”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浙江文村、东梓关村及望仙村三个“网红村”,提出“以社态为总抓手,全面协调生态、文态、业态、形态”的乡村振兴“五态融合”四棱锥模式。几位学者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及浙江省“美丽乡村”计划,深度剖析本省典型特色小镇综合发展情况,指明了今后乡村全面振兴的“五态融合”发展方向。

(二)基于“五态融合”理念的特色小镇建设新范式。“五态融合”的乡村建设模式是近两年提出的新发展策略,上一小节中提到的石壁湖村、文村、东梓关村及望仙村,这几个村镇都属于A级景区或是靠近市区文旅综合发展较好的特色村镇。对于大多数远离市区、身处乡村地域的特色小镇,仍存在产业化程度低、规划布局不合理、生态保护率低下、社区治理不均衡、文化挖掘利用缺乏等问题。

根据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定义,特色小镇既非行政单元,也不隶属于产业园的范畴,而是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双创平台[3]。对于乡村地域的小镇,千百年来所传承的当地生活习惯及社会关系运作的结果已构成较为独特的文化特性,其发展的核心在于发挥文化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发掘当地原有的传统历史文化或拟定全新的特色文化[4]。“文态”基于地域文化传统,反映文化资源丰富程度、历史文化挖掘程度及人文资源转化程度,是“五态融合”的底蕴及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脉络。合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创造性利用转化,构建去同质化“生态”“形态”布局,活化空间结构,营造独特的特色小镇气氛,推动产业赋能,促进“业态”“社态”发展,吸引终端消费,并最终整体推进“五态”协同发展,打造符合当下文旅融合理念的新型特色小镇。“五态融合”新范式见图1。

二、叙事性设计方法介入

“叙事”这一概念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柏拉图提及并讨论,在18世纪被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但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一词于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正式提出。叙事学的产生主要受到20世纪60年代俄国构成主义影响,强调从构成事物的内在要素关联性去观察事物,特别是从语言的内在结构上去探索其构成事物的逻辑。

(一)叙事性设计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叙事”一词可以拆开来理解,叙即为讲述,事即为故事,相较于“故事”,叙事是人们理解事物形成结构和构造方式更全面的术语[5],讲述故事的方式会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变化而变化。将叙事学方法作为工具进行特色小镇建设,就是通过合理的叙述方式将“故事”传达给人们,有效地构建特色小镇的地域文化意义及文化认同感。运用叙事学设计手法重构乡村特色小镇,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1.利于集体记忆的保护封存:每一个空间及场所因为人的参与,才有文化意义,成为一个有归属感的空间。小镇承载着当地居民的千百年来的集体历史文化记忆。叙事性设计方法将小镇文化记忆及历史故事当做媒介,建立人与镇的联系,注重历史和情感保护,封存属于当地人的历史文化记忆。2.利于本土历史的延续发展:通过叙事性设计手法,把历史文化进行合理的延续,让“故事”承载文化,传递小镇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6]。基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故事线发展脉络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联活化,实现本土文化记忆在现代科技信息影响下的传承、发展与变迁。3.利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的文化设计不仅要注意核心资源的挖掘与集体记忆的传承,更需要注重文化的延展创新。利用叙事性手法挖掘小镇文化,將本土文化融入设计体现本土身份性,避免同质化,刺激当地产业经济,创造新价值,实现小镇文旅融合发展。

(二)叙事性设计介入特色小镇建设。叙事既是一种设计方法,也是一种文化故事信息传递的方式,通过叙事性设计手法对小镇文化进行分析解构,赋予设计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信息的表达与传播。这一过程中叙事视角的选择极为重要。

文化信息传播的接受者有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两类,对居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游客则需要经历“了解、感受、回忆”的心理层次,游客感受角度的自我叙事,即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叙事视角。雅诺什·拉斯洛[7]根据叙述者和叙述事件的时空位置,将自我叙事视角分为观察视角、体验视角与再体验视角三类:观察者叙述视角的叙述者与叙述事件处于不同时间空间,叙述者情感认同弱;体验叙述视角的叙述者与叙述事件处于同一时空,叙述者正在体验中,也正在叙述中;再体验叙述视角叙述者与叙述事件处于同一时空,叙述者沉浸在回忆中,认同感较强。

上海交通大学的陆邵明教授[8]将叙事手法分为三类,即形象符号叙事、场景活动叙事及情节线索叙事。形象符号叙事运用当地具象文化符号赋予设计文化寓意,引起游客发问,传递文化故事;场景活动叙事通过再现当地文化记忆中人的活动,营造故事氛围,增强代入感。情节线索叙事通过梳理当地历史文化的时空逻辑关系,从而更加清晰地感知本土文化的深度及广度[9],再创文化价值。

三类自我叙事视角对应三阶段游客心理层次,结合三种叙事设计方法,可以得到“建立先入为主的认识、营造真实参与感、构建深度体验”的设计原则。基于这一设计原则,讲述以小镇历史文化记忆为核心的特色主题故事,实现特色小镇建设“五态融合”,如图2。

三、“五态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叙事性设计方法

经过前文的分析可以总结到,推进特色小镇“五态融合”要达到“文态、生态、形态、社态、业态”五方面协同发展的目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求下的新发展策略。

通过叙事学方法对特色小镇各方面进行设计,构建文化与业态、文化与生态等多方面内在联系,最终实现“五态融合”式特色小镇建设。叙事性设计方法是以文化故事为媒介展开的,具体可分为具象元素(物质)及抽象活动(非物质)两类,因此在“五态融合”视角下,要以“文态”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进行叙事。前文提到叙事文化元素可分为具象元素及抽象活动两类:具象“文态”元素通过形象符号叙事方法确定其核心文化寓意,提取直观视觉符号并结合情节线索叙事方法直接运用到特色小镇“生态”“形态”建设中去;抽象“文态”活动则是通过场景活动叙事及情节线索叙事方法梳理出文化发展传承的故事线,通过合理的逻辑结构及通顺的语言叙事结构潜移默化地推动“业态”“社态”的创新发展。

明确主题“文态”元素,贯穿特色小镇整体设计脉络,通过不同的叙事学方法融入到小镇建设的各个方面,赋予小镇“生态”“业态”“形态”“社态”文化内涵,实现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五态兼顾”发展,即以“文态”为基底,以“生态”“业态”“形态”“社态”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特色小镇设计策略,整个设计方法流程如图3。

四、石塘镇文化内核提取路径

石塘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属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辖镇,是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依山傍海,在其58个行政村当中村渔业村高达54个[10]。通过实地走访对当地文化传承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到由于恶劣地形条件和极端天气状况,石块能够更好地抵御海风侵袭,因此石屋建筑是是这里建筑的主要形式。以捕鱼为生的村民们经常会因为恶劣的出海条件而命丧大海,因此当地村民会在家家户户门口挂一只海螺祈福出海平安,同时他们会将出海时所遇到的尸体打捞回来予以厚葬,坟墓造型类似于元寶,因而这一行为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捡元宝”。“石文化”“渔文化”已经深入石塘村民的血液当中。

石塘因其独特的海岸风景,自古就吸引许多名家大师及美术院校到此地写生,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圣母院”。著名画家吴冠中曾多次来石塘写生,留下了《石塘》《渔港》等著名作品。改革开放促使新旧文化的交织融合,文艺创作的热潮与传统景色的碰撞构建形成新文化,“采风”概念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石塘的乡土文化基因当中。

根植于石塘镇的“石文化”“渔文化”,以及后期发展而来的“采风文化”构成了本土的文化内核。

五、“五态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叙事性设计实践

讲述任何故事都需要先明确故事主题,并以之为线索展开叙事,构建主体认知,营造深度体验。“采风文化”形成于新旧文化交替及改革开放的思想浪潮中,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发展性与包容性,贯穿游客“了解、感受、回忆”三阶段心理历程,形成深层次文化认知。通过情节线索叙事方法主导石塘特色小镇建设,转变不同叙事视角进行小镇具体设计,将当地文化记忆通过“采风”形式得到充分表达。具体设计路径见图4。

(一)立足“文化”特征,维护“生态”效益。“生态”是指包括人工景观在内的乡村人居环境状况,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当地自然格局,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建设。“生态”建设作用于游客了解阶段,游客以观察者的身份被直观视觉冲击吸引参与。

石塘镇依山傍海,高低错落,地理优势明显,形成“山海民居”生态格局,为小镇“形态”建设提供自然基础。石屋具有较好生态防护功能,可以抵御海风及雨水的侵蚀,同时还能提供生态服务,以当地随处可见的“石头”为基础材料建造民宿、餐厅等服务型建筑,保持当地文化特征的延续。其次,规划控制居民区、商业区、山林观光及沿海观光区域划分界限,明确石塘镇生态管控要求,因为石塘镇大部分坟墓都建在外露的山体上,通过区域的划分能避免给游客带来不适的体验,推进山水观光旅游和农旅绿色发展,发挥自然生态效益。最后充分利用现有植被及水体资源,以点带面进行系统性空间绿化设计,通过荒地改造、山体覆绿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

(二)融入“文化”元素,优化“形态”布局。“形态”是指村居建设、布局规划等整体空间表征,其建设一般基于“生态”基础,保持并延续在地环境特色,营造合理空间秩序。具象视觉元素进入公共区域能够激活空间活力,创造兴趣,吸引更多参与,并建立一定的归属感[11]。

石塘镇海拔较高及较低区域主要为游客观光游览区,中低区域多为民居民宿商业区。首先应基于石塘镇形态表征,通过优化导视系统来规划整体空间秩序。提取“石文化”元素作为导视系统视觉元素,进行三维拉伸,在陈旧的石墙外延展出新的石结构,合理融入环境,延续小镇自然特征。再依据海拔由低到高将小镇划分为“海滩商业区”“民居民宿区”及“采风区”,将导视系统安置在广场、道路转角等流量密集区,合理规划上山、沿海两条主要游览线路,并融入“了解+感受+实操”的采风文化体验动线,营造具有美感的复合功能空间。此外,应优化主要入口景观,强化标识效果,提取当地“祈福”海螺形象设计地标性线性雕塑置于进入小镇盘山公路山顶处,在入口处将寓意先入为主地传达给游客,更易于了解当地“渔文化”。

(三)挖潜“文脉”故事,深化“社态”建设。“社态”是乡村治理机制及基础服务建设情况,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提高居民及游客的双重满意度,寻找一套能够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治理机制。“社态”建设作用于游客感受阶段,游客以体验者的身份切实感受小镇风土人情。

石塘镇应通过“社态”影响“业态”,结合特色小镇PPP模式,优先提升满意度,逐步吸引群众与企业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企业介入”的发展模式。深度挖掘当地文化故事中的视觉元素作为设计参考,改良当地公共服务设施,赋予其叙事意义,营造深层次代入感。同时完善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服务建设,合理监管民宿运营及提升居民及游客满意度。通过政府主导改善基础服务建设后,发挥景观优势吸引乡贤人才回归与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建设艺术创作工作坊及产学研基底,推进艺术高校与石塘镇系统化衔接,促进高校教学与乡村建设协同发展。基于上述策略延续“采风”文化故事,将石塘镇打造成以艺术创作为特征的特色小镇典型案例。

(四)传承“文脉”记忆,赋能“业态”发展。“业态”是指乡村居民收入、产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状况,其发展重点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小镇产业赋能,实现现代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石塘镇产业结构主要以渔业为主,旅游业是近几年文旅融合背景下发展的重点,但服务性较弱,文化支撑欠缺。当地应在现有“业态”建设基础上,融入文化记忆,以采风文化为基底发展旅游业,在海拔制高点及沿途转折点设置采风驻足点,通过“欣赏风景、驻足观察、动手写生”的采风故事情节的展开,优化游览体验。此外政府要保障当地村民经济利益,让村民参与到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去,引入社会服务资源对村民的传统技艺进行包装创新,促进当地文化传统的传播与发展,转变成实际效益,使村民与企业、商业服务机构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互利共赢。进行基础设施优化,提升游客及村民满意度的同时,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资源入驻小镇,扩大参与,建立博物馆推广当地制石工艺及剪纸艺术、打造饮食品牌推动渔业发展、吸引更多民宿品牌入驻,以旅游业为主带动其他传统产业发展,丰富产业结构,激发文化经济持久活力。

结语

乡村地域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在于核心文化的挖掘利用。本文基于“五态融合”视角,以石塘“采风”主题特色小镇建设为例,结合三类叙事学设计方法梳理特色小镇建设整体脉络,推进“五态”融合发展,探究叙事性设计方法介入“五态融合”特色小镇建设的设计策略。“五态融合”特色小镇叙事性设计方法激活产业活力,优化生态空间,促进社态参与,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进一步实现乡村特色小鎮全面振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从拟态到数态”中国传统形态参数化建构策略研究》编号(19YJAZH1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骏,王娟,陈前虎.“五态融合”范式的景区村庄规划设计探索——以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石壁湖村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3):298-303.

[2]武前波,孙文秀,叶佳钰.“五态融合”视角下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浙江文村、东梓关村、望仙村为例[J].中国名城,2021,35(03):80-89.

[3]黄志雄.特色小镇价值取向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警告”与“降级”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1):52-59.

[4]黄媛,王春娟.浙北文旅型特色小镇之公共空间设计探讨[J].设计,2017(22):142-143.

[5](美)马修·波泰格,杰米·普灵顿等著;张楠,许悦萌,汤莉,李铌译;姚雅欣,申祖烈校. 景观叙事 讲故事的设计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09.

[6]韦艳丽,周璇,赵志杨.旅游文创产品叙事性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01):8-10.

[7](匈)雅诺什·拉斯洛著;郑剑虹,陈建文,何吴明等译. 故事的科学 叙事心理学导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1.

[8]陆邵明.当代建筑叙事学的本体建构——叙事视野下的空间特征、方法及其对创新教育的启示[J].建筑学报,2010(04):1-7.

[9]高春凤.叙事性表达视角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路径[J].学习论坛,2019(02):59-65.

[10]刘甜,林家阳.文化基因视域下文旅特色小镇品牌塑造实践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02):89-96.

[11]Bennett J . Creative placemaking in communit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an introduction to ArtPlace America[J].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vestment Review,2014:77-84.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特色小镇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德国名镇哥廷根的建设对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启示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