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代偿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2022-12-07李丹佟岩
李丹 佟岩
重度颈动脉狭窄即颈动脉狭窄程度≥70%,依据国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类来看,颈动脉狭窄程度在30%以下为轻度狭窄、颈动脉狭窄程度在30%~69%为中度狭窄、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及以上为重度狭窄,此时期的颈动脉血管接近于完全闭塞状态[1]。当患者血液中有太多的脂类物质时会引起颈动脉斑块,这些斑块在时间的作用下会堵塞患者的血管管径,造成患者血管直径变小,从而引发患者出现颈动脉狭窄[2]。临床显示,当患者出现颈动脉狭窄时,会伴有头晕、黑朦、头迷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脑中风等[3]。文章主要对比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侧支血管代偿情况、Willis环完整及变异情况等来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颅内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将抽样时间设定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共抽选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80例,所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重度颈动脉狭窄。抽样完毕后将所有患者按照有无症状分为两组,一组是症状组(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1例),一组是无症状组(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39例),其中,症状组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男性患者23例,占比为56.10%,有女性患者18例,占比为43.90%,患者平均年龄为(65.48±5.94)岁,平均病程为(6.14±0.95)个月,有无合并高血压:有34例,无7例;无症状组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男性患者21例,占比为53.85%,有女性患者18例,占比为46.15%,患者平均年龄为(65.51±5.88)岁,平均病程为(6.19±0.97)个月,有无合并高血压:有33例,无6例。排除标准:(1)自身免疫性疾病;(2)脑动脉炎;(3)脑底异常血管网症;(4)心源性脑梗死;(5)其他非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经对比,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病程、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对研究具体细则知情,并签署了权益保障文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检查,具体如下。
1.2.1 仪器选用 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TCD(厂家: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Doppler-box)。
1.2.2 参数设置 探头参数设置为2 MHz。
1.2.3 检查方法 用2 MHz探头对患者颅脑内各血管进行检查,让患者分别采取坐位、仰卧位,然后从眼窗和枕窗、颞窗对颅内动脉的情况进行探查,动态观察双侧半球脑动脉和颅外段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化,TCD检测每天1~2次,视患者病情采用连续或间断血流速度检测;动态观察脑血流多普勒波峰形态的变化;动态观察血管搏动指数的变化[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侧支血管代偿情况、Willis环完整及变异情况。(1)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利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实验法,单侧颈动脉狭窄≥70%为重度颈动脉狭窄,比重越高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5];(2)依据影像学表现,将Willis环即大脑动脉环分为前环完整、后环完整、前环变异、后环变异等几种情况;(3)侧支血管代偿情况分为Ⅰ级代偿(Willis环前后交通动脉为颅内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Ⅱ级代偿(眼动脉和一级软脑膜侧支,当Ⅰ级代偿不能满足供血时,次级代偿通路发挥作用)、无代偿(侧支血管无代偿)[6]。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代表,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比
经研究显示,症状组单侧颈动脉狭窄70%~80%的患者数量为4例,单侧颈动脉狭窄81%~90%的患者数量为19例,单侧颈动脉狭窄≥91%的患者数量为18例;无症状组单侧颈动脉狭窄70%~80%的患者数量为35例,单侧颈动脉狭窄81%~90%的患者数量为3例,单侧颈动脉狭窄≥91%的患者数量为1例。可见症状组患者单侧颈动脉狭窄集中在81%~90%较无症状组多,且单侧颈动脉狭窄≥91%的患者明显多于无症状组,无症状组单侧颈动脉狭窄70%~80%患者较多,就整体而言,症状组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高于无症状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比 [例(%)]
2.2 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侧支血管代偿情况对比
经研究显示,症状组Ⅰ级代偿患者数量为7例,Ⅱ级代偿患者数量为22例,无代偿患者数量为12例;无症状组Ⅰ级代偿患者数量为29例,Ⅱ级代偿患者数量为9例,无代偿患者数量为1例。可见症状组患者的Ⅱ级代偿例数多于无症状组。因此症状组患者的侧支血管代偿功能低于无症状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比 [例(%)]
2.3 两组患者Willis环完整及变异情况对比
研究数据显示,症状组前环完整率为31.71%,后环完整率为17.07%,前环变异率为31.71%,后环变异率为19.51%;无症状组前环完整率为56.41%,后环完整率为38.46%,前环变异率为2.56%,后环变异率为2.56%;可见症状组患者的前后环变异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且无症状组患者的前后环完整率要高于症状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比 [例(%)]
3 讨论
颈动脉重度狭窄是颈动脉斑块导致的。颈动脉斑块是由于血液中过多的脂类物质,在动脉内膜逐渐沉积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而形成动脉斑块。形成的斑块会逐渐发展引起血管管径的狭窄,或者闭塞样改变。如果是颈动脉的重度狭窄,往往提示颈动脉狭窄在70%~99%,接近于血管的完全闭塞状态。当出现颈动脉重度狭窄后,往往伴随着相应的颅内缺血的症状,如头晕、头迷、黑朦等。如果有小的斑块脱落,还会出现脑中风的表现。颈动脉狭窄是近些年里比较高发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影响深远。因为颈动脉是人体心脏向大脑供应血液的生命线,一旦颈动脉部位出现狭窄甚至堵塞问题的话,大脑血液供应不足,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名脑缺血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患者侧身麻木、偏盲、对侧偏瘫、单眼视力减弱等。其临床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腔隙梗死等[7]。依据科学研究[8],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原主要与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液成分改变有关。颅内侧侧支血管对脑部供血起着重要作用,其可以在初始动脉狭窄所导致的供血不足、血栓栓塞、血流动力学减低等情况下对脑血的流量起到稳定的作用,当供应脑的动脉出现狭窄甚至闭塞时,血流可以通过侧支或形成新的血管通路来达到缺血区,稳定脑部供血。依据代偿层次,可将侧支血管代偿情况分为以下3种:Ⅰ级,脑底Willis环为最快速最主要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9-11];Ⅱ级,眼动脉、软脑膜侧支吻合血管及其他颅内外动脉分枝的吻合。临床上,检查患者颈动脉血流、颅内动脉血流等多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又称TCD。其可以诊断多种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疾病等,其工作原理是选取头部两侧骨质较弱的地方,例如眼部、颞骨等来作为生理透视窗,对颅内的血管进行无创检查,通过影像判断患者颅内是否有血管狭窄、血管闭塞等情况[12-14]。
经研究显示,症状组患者单侧颈动脉狭窄集中在81%~90%较无症状组多,且单侧颈动脉狭窄≥91%的患者明显多于无症状组,无症状组单侧颈动脉狭窄70%~80%患者较多,就整体而言,症状组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高于无症状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患者的侧支血管代偿情况后,症状组患者的Ⅱ级代偿例数多于无症状组。因此症状组患者的侧支血管代偿功能低于无症状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lis环又称大脑动脉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以及乳头体周围,Willis环在正常情况下是作为一种潜在装置,当构成Willis环的某一个动脉出现阻断或发育不完全时,此环就会发挥重新分配和代偿血液的功能[15-17]。在此次研究中,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前环完整率与后环完整率较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低,且前环变异率与后环变异率较高,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章的研究结果为颈动脉狭窄诊疗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综上所述,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是否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侧支血管代偿情况、Willis环完整及变异情况有关,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研究可为患者疾病的预防和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