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护理的安宁疗护对晚期肝癌患者不良情绪、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12-07吴欢欢
吴欢欢
(北京老年医院关怀科,北京 100095)
肝癌作为现阶段发病率逐年上升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第2 位[1]。肝癌的发病相对隐匿,患者的病情在确诊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不仅会给其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还会大大增加其治疗难度。如何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一直是恶性肿瘤护理领域的一大难题,即患者多因生理痛苦而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通常给予其常规护理与关怀收效甚微[2]。安宁疗护作为改善患者死亡前痛苦的护理方式之一,虽无法为患者带来相应的治疗效果,但其对于患者心理层次的干预效果良好。相关的研究表明,晚期癌症患者心理需求率及精神需求率分别高达26.0%、32.9%。循证护理则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各领域的一大护理模式,该模式下将以往的护理经验、科研结论与患者的自身需求进行综合考量,并参考患者所处的临床环境,制定高质量的护理策略,以改善其预后[3-4]。而将循证护理与安宁疗护进行有机结合,是否能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相关的研究依据。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基于循证护理的安宁疗护对晚期肝癌患者不良情绪、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 例接受安宁疗护的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样本。纳入标准:年龄≥18 岁;确诊为肝癌,且肿瘤临床分期为Ⅲb ~Ⅳ期;具有听说读写能力、理解能力及自主表达能力;对护理的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消化道出血、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合并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对护理的依从性不佳。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6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治疗方式及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20BN13548。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即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配合对患者进行照护,为患者每日洗浴或擦拭身体、规划作息时间,必要时协助其完成大小便;将患者病房内的温度调节至25℃,湿度控制在50% 左右,每天按时对病房进行通风,保持病房环境的相对安静、舒适;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其相应的心理疏导,与患者家属进行商议,适度为患者实现愿望;在遵医嘱的前提下为患者应用吗啡止痛,指导其合理饮食,或遵医嘱为其静脉输注营养液。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循证护理的安宁疗护,干预前需先了解患者的躯体对于止痛、舒适的需求,并明确其心理状态,进而给予其针对性的循证护理,具体如下[5-8]:1)成立循证护理安宁疗护小组。由科室内护士长、1 名主管护师及5 名护师或护士共同组成循证护理安宁疗护小组。护士长为小组领导者,负责团队成员集中培训,适时开展会议讨论,并对患者的安宁疗护方案进行最终确定。主管护师负责查阅资料、补充资料,通过各文献库查询“循证护理”“安宁疗护”等相关内容,为本次研究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并协助护士长进行成员培训。护师及护士则作为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者,能够自主监测患者的机体情况,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服务。团队所有成员均接受“循证护理”“安宁疗护”相关培训,并在考核合格后纳入护理小组。2)制定护理方案。(1)止痛干预。对患者进行全身按摩,重点刺激与肝相关的穴位,如太冲穴、大敦穴、太溪穴、肝俞穴、行间穴、期门穴等,并在穴位处涂抹清凉油。将65℃热水袋置于湿毛巾上对患者进行局部热敷,每隔20 min 更换一次毛巾及热水袋。结合患者的个人喜好,在病房内播放相应风格的轻音乐、相声或小品。指导患者取卧位平卧于病床上,将床头抬高约30°,
闭眼,引导其对以往发生过的趣事进行回忆,15 min/次。在患者进食结束后2 h,引导其盘坐闭目养神,2 min/ 次。(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主动对患者进行关心、问候,引导其诉说内心对于疾病的真实想法,并在患者说完后表示同情及理解。在患者出现疼痛表现时,协助其分析疼痛反复出现的原因。多与患者进行交谈,谈话内容以肝癌以外的内容为宜。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即通过治疗者的权威使患者接受治疗者的观念,以缓解其疼痛症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及社会经历,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制定相关的教育内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其能够正确接受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与患者家属进行交谈,介绍患者的病情及相关情况,并以指导性意见稳定其心理。允许患者家属随时对患者进行探视,并引导家属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活动,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营养支持。患者若存在严重营养不良的表现,则鼓励其多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限制其水分、盐及蛋白质的摄入。结合患者的饮食喜好及多样化、均衡化、低脂化、易消化的原则,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4)顽固性腹水的干预。对患者的体重、腹围进行密切监测,观察并记录其每日、每次的尿量,并以此分析其腹腔积水的情况。若患者腹腔积水严重,影响其心肺功能,需立即报告医师,进行腹水引流操作。引流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引流量,以免患者出现腹压骤降的情况。(5)便秘干预。鼓励患者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遵医嘱指导其服用缓泻药物,以促进其排便,尽量避免对其进行灌肠操作。(6)自发性腹膜炎的预防。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结合其腹部情况,遵医嘱为其应用抗生素,以防其发生自发性腹膜炎。
1.3 观察指标
1.3.1 不良情绪 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作为本次研究中患者不良情绪的评价工具。SAS、SDS 分别有20 条评价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均为1 ~4 分,各量表的总分均为80 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况越严重。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 评分及SDS 评分。
1.3.2 疼痛情况 以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作为本次研究中患者疼痛情况的评价工具,该量表以微笑至哭泣的6 种面部表情来表达疼痛程度,分值为0 ~10 分。0 分表示无痛,2 分表示微痛,4 分表示有些痛,6 分表示很痛,8 分表示剧烈疼痛,10 分表示疼痛难忍,由此对应6 种面部表情。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
1.3.3 生活质量 以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之肝胆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Hepatobiliary,FACT-Hep)作为本次研究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工具,该量表包含生理、社会/ 家庭、情感、功能及肝胆特意板块5 个维度、45 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均为0 ~4 分,5 个维度的分值分别为0 ~28 分、0 ~28分、0 ~24 分、0 ~28 分、0 ~72 分,量表总分为18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FACT-Hep 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的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SAS 评分 S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6) 65.21±13.25 59.48±9.11 68.49±10.45 60.14±7.25观察组(n=46) 65.36±13.18 52.01±8.76 68.53±10.39 53.38±8.14 t 值 -0.054 4.009 -0.018 4.206 P 值 0.957 <0.001 0.986 <0.001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的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的对比(分,± s)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6) 6.25±1.38 5.19±0.86观察组(n=46) 6.27±1.37 4.21±0.53 t 值 -0.070 6.580 P 值 0.944 <0.001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ACT-Hep 评分的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FACT-Hep 评分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ACT-Hep 评分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ACT-Hep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ACT-Hep 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生理评分 社会/家庭评分 情感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6)16.25±4.21 19.62±4.36 15.48±3.46 20.14±2.65 14.56±2.38 18.92±2.07观察组 16.29±4.15 23.15±3.82 15.39±3.57 23.48±3.01 14.53±2.44 20.74±1.87 t 值 -0.046 -4.130 0.123 -5.649 0.060 -4.425 P 值 0.963 <0.001 0.902 <0.001 0.952 <0.001续表组别 功能评分 肝胆特意板块评分 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6)16.78±3.15 20.14±2.06 32.48±8.20 40.18±5.45 95.84±21.30 119.07±16.58观察组 16.64±3.27 24.50±1.87 32.62±8.03 48.69±9.15 95.79±21.28 140.56±19.72 t 值 0.209 -10.629 -0.083 -5.419 0.011 -5.657 P 值 0.835 <0.001 0.934 <0.001 0.991 <0.001
3 讨论
疼痛是晚期肝癌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如何有效控制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今所有肿瘤学科关注的一大热点。以往临床上常用的三阶梯镇痛疗法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表现,但仍存在未控制的疼痛[9]。相关的研究表明,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表现的因素众多,不仅治疗依从性作为现阶段广泛认可的一大因素,且心理因素同样能够产生重要影响[10]。安宁疗护作为人类接受的最后一道护理服务,其面对的人群为即将死亡的患者,并为其提供积极向上的心理干预以及立体、连续、多方面的人文关怀,使患者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中能够感受到作为人类的最后尊严[11]。现阶段安宁疗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患者及其家属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循证护理同样是现阶段广泛应用的一类护理模式,即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护理人员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临证实用,使护理过程更具整体性。而基于循证理念对患者进行安宁疗护,则能够提升护理的科学性及针对性,更加强调寻找相关临床依据、尊重患者意愿,最终可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得到明显缓解[12]。
3.1 基于循证护理的安宁疗护对晚期肝癌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说明基于循证护理的安宁疗护能够有效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不良情绪。这与罗宇玲等[13]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即提示在该护理模式的干预下,护理人员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为其提供优质的身心护理,且注重对其心理、精神层面进行干预,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关怀,其对于死亡的恐惧感能得以缓解;护理人员能够仔细观察患者的相关行为,充分了解其相关需求,并引导其家属尽可能为其达成某一愿望。此阶段患者的心理准备逐步完善,当死亡来临时能够更加坦然面对。
3.2 基于循证护理的安宁疗护对晚期肝癌患者疼痛情况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说明基于循证护理的安宁疗护能够有效缓解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情况。这与徐荣廷等[14]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即提示在该护理模式的干预下,护理人员能够结合患者的生理表现、主观感受等,对其疼痛情况进行正确评估,并结合按摩、音乐及热敷等方式对其进行针对性止痛干预;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后,能够及时对止痛护理措施进行调整,由此护理措施更显针对性;而对患者的肝脏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刺激可获得相对良好的止痛效果,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固定认知,相较于具有成瘾性的吗啡,患者更乐于接受。
3.3 基于循证护理的安宁疗护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ACTHep 评分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说明基于循证护理的安宁疗护能够有效提升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李佳昕等[15]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即提示在该护理模式的干预下,护理人员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给予患者整体化、个性化、科学化的护理干预,使其疼痛情况得以缓解,心理状况也趋于平稳,对于肝癌、死亡产生了释然的认知;患者能够直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护理人员的开导、管理、生命体征监测等措施,使患者能够感受到以往未曾感受过的关爱。
综上所述,给予晚期肝癌患者基于循证护理的安宁疗护能缓解其疼痛,改善其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