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临床药学本科生临床药学导论教学效果及需求调查*
2022-12-07熊代琴陈金凤
丁 楠,王 捷,熊代琴,陈金凤,阮 洁,滕 亮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临床药学是一门药学类综合应用型新兴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精通医学与药学知识、协助医生制订个体化临床药物治疗计划、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开展药学信息服务及药物临床研究等综合素质与能力[1]。因此,增强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与应用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整个临床药学教学培养的根本出发点[2]。有研究显示,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并不了解临床药师的工作实践内容,认为所学知识与药学专业区别不大,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没有准确定位,导致对所学专业的学习热情不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3]。新疆医科大学于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五年制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目前,已连续招收5届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为解决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等,该校在第一学年为临床专业本科学生开设了临床药学导论课程。本研究对学习该门课程的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后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接受临床药学导论课程学习的2017-2020级五年制临床药学本科班384名学生中进行整群抽样,共抽取6个班的26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6名,女166名,平均年龄(20.0±1.2)岁。
1.2方法 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药学导论(第2版)》[4],共16章,教学时数为18学时,各章课时数为1学时或2学时,涉及药品、疾病、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临床研究、伦理学等方面。将绪论部分、医疗机构药品应用管理、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物治疗学作为授课的重点内容,并对药动学、药效学、药物流行病学、药学信息服务、临床心理与职业沟通技巧等12个方面进行具体讲授。根据相关文献和课程特点设计调查问卷,经初步设计、学生反馈、专家建议后形成最终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专业、班级等;第二部分为客观题,形式为不定项选择,主要考查学生对临床药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包括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等;第三部分为主观题,内容为学生对临床药学导论课程内容印象深刻的章节及原因和对这门课程教学的建议。在学期结束后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星发送,由学生不记名填写。共发放26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问卷星导出并编辑调查结果,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2 结 果
2.1教学效果满意度 53.05%(139/262)的学生对临床药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表示非常满意,40.08%(105/262)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6.87%(18/262)的学生表示一般满意,无不满意的学生。
2.2课程整体难度 3.05%(8/262)的学生认为课程非常难,18.32%(48/262)的学生认为比较难,58.02%(152/262)的学生认为难度一般,19.85%(52/262)的学生认为不难,还有0.76%(2/262)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很简单。31.68%(83/262)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枯燥不易理解,44.27%(116/262)的学生认为课程虽然覆盖全面但没重点,36.64%(96/262)的学生认为课程没有规律难掌握,35.88%(94/262)的学生认为描述抽象没明白,还有5.34%(14/262)的学生认为学习该门课程还有其他方面的困难。
2.3课程内容安排 超过50.00%的学生认为将绪论部分、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物治疗学作为重点授课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基本相符,近40.00%的学生认为学习药物经济学、药物流行病学、循证药学也很重要,仅有不到10.00%的学生对药物治疗的药效学、药动学及医药伦理学感兴趣。
2.4教学方法满意度 75.19%(197/262)的学生对教学方法非常满意,19.47%(51/262)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5.34%(14/262)的学生认为一般满意,无对教学方法不满意者。45.42%(119/262)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应表达得更有条理,28.24%(74/262)的学生认为应增加知识储备量,61.07%(160/26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材料应更加丰富,56.87%(149/262)的学生认为可增加课堂互动。
2.5考核方式 42.37%(111/262)的学生认为期末考核方式为撰写综述对掌握学习内容非常有帮助,47.33%(124/262)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帮助,9.16%(24/262)的学生认为有一点帮助,1.15%(3/262)的学生认为对掌握学习内容无帮助。25.57%(67/262)的学生认为可采用随堂提问的方式,20.61%(54/262)的学生认为可采用随堂提问、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9.54%(25/262)的学生认为仅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44.27%(116/262)的学生认为可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
2.6主观反馈建议 51.91%(136/262)的学生填写了主观反馈建议,主要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建议,包括增加临床真实案例、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增加课堂互动方式与次数、希望能实地参观医院临床药师日常工作等。
3 讨 论
临床药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旨在临床药师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能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5]。临床药学导论是临床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接受临床药学的启蒙教育,熟悉临床药学的学科特点与发展动态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其内容涉及临床药师职业、药学与药品、药物治疗作用的影响因素与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流行病学与循证药学、临床心理与职业沟通技巧等方面,涵盖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所需的知识与技能[6]。因此,该课程内容覆盖知识点较多,知识体系比较复杂,部分概念抽象,而且由于学生在新入学阶段缺乏相关临床药学知识背景,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对部分知识理解困难等现象[7]。因此,本研究调查分析了该课程教学效果,旨在为后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3.1授课形式 临床药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多但教学时数较少,仅18学时,传统教学方法是在有限的课时内采用“快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融入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材料[8],但仍有61.07%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在备课时准备的多媒体材料可以更加丰富,并穿插临床的相应案例,56.87%的学生认为增加课堂互动能有效提升学习兴趣,恰当的案例不仅能巩固学习目标,活跃课堂气氛,也会使讨论与学习过程相辅相成,另外,还可采用慕课、翻转课堂、雨课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等教学方式[9-11],如对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提前向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6~7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布置的问题自行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资料,制作汇报PPT,组员现场汇报,小组成员自行完成任务分解并于课堂汇报,期间学生之间可自由提问、点评、补充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点评,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另外,授课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每章内容进行总结[12],加深学生对当堂内容的理解;组织学生前往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实地参观临床药师日常工作,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3.2授课内容 由于临床药学导论课程涵盖面广且部分概念抽象,而授课对象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尚未接触专业知识,很多专业术语的理解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内容时尽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有的内容都讲清楚对授课教师和学生均是挑战,因此,把握每堂内容的重点难点成为授课教师的必备技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授课内容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肯定,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课时紧张,需要掌握的知识过于全面,讲课进度过快,因此,也提示教师在备课时严格按教学大纲突出每章重点难点,着重搭建临床药学专业的结构框架并且突出介绍框架中的关键点[13],并向学生说明对于关键点的详细知识会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一一讲解[14];在此基础上也需要征求授课教师意见,了解是否存在课时数与课程知识量不匹配,以便优化以后的课时设置;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各授课教师讨论是否能对现有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如将第十二章药物经济学与第十三章循证药学对调,使之与第十一章药物流行病学衔接,体现知识上的连续性。总之,通过精心编排授课内容与合理安排每章课时数提升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考核方式 临床药学导论课程注重学生的医药综合知识、文献查阅及理解、沟通与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将传统的考核模式转变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15]。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还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持续推进学生对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热情及职业认同感。本研究结果显示,除期末撰写综述外,25.57%的学生建议增加平时课堂提问,44.27%的学生认为可增加小组分工汇报的环节分散平时成绩。因此,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增加考核方式:(1)增加课堂提问次数,课堂提问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能及时跟随授课教师的思路掌握每个章节的相关知识点;(2)适量布置课后作业,作业题目数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适得其反,成为学生课后的负担,应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为主,课堂外内容扩展为辅,每次课前由授课教师对前一次作业进行点评及及时讲解;(3)增设分组讨论汇报环节,该课程内容覆盖面广,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不仅可提高综合理解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弱化期末考核所占的比例。
综上所述,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对临床药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比较认同的,开设该课程对早期了解临床药学的学科及职业发展很有必要。同时,该课程的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应督促教师不断完善和健全课程设置,按需调整授课内容,增加教学案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