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研究进展*

2022-12-07彭争会张连贵王宏良任丽顺李贺涛

中医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汤加减病机脾胃

彭争会,张连贵,王宏良,叶 明,任丽顺,张 毅,李贺涛

(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mnic atm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反应,发生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胃损伤之后[1],常伴不同程度的胃幽门腺化生、不典型增生或肠腺化生[2]。CAG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还可出现消瘦、贫血等,属中医学“胃痛”“痞满”“纳呆”“嘈杂”范畴。CAG作为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目前,西医对CA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同时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影响了临床疗效[3]。中医具有西医学所欠缺的独特优势,不但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亦可阻断甚至逆转黏膜的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笔者对近五年中医治疗CAG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望为其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1 病因病机

由于CAG的病因复杂,因其在发病机制的演变上变化多端,所以对于CAG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学者各抒己见,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医学把该病的病因病机归结为外邪、饮食、情志及素体脾虚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和。林平主任以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以脾、胃、肝病位理论来阐释其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4]。姚乃礼教授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因虚致瘀进而蕴久化毒,以致胃络损伤[5]。周斌认为胃络瘀阻、脾肾不足是CAG的主要病机[6]。魏玮教授认为中焦气机失常,脾胃受损,寒热错杂为CAG的病机[7]。沈舒文教授认为其病机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而伤及中焦,导致脾胃升降失司[8]。国医大师李佃贵提出了“浊毒理论”,指出以浊毒为病因,机体处于浊毒状态进而产生其独特的症候群[9]。周素芳指出,该病为本虚标实,脾胃虚弱为虚,血瘀、热毒、气滞为实[10]。张芬等[11]认为CAG主要由饮食不节、外邪犯胃、脾胃素虚、情志不畅等导致,而且多为虚实夹杂,或者由实转虚。王道坤认为脾胃虚弱,痰瘀交阻,中焦气机不利而致痞满[12]。周英婷等[13]指出该病之本为脾胃亏虚,与肝关系密切,病变核心为脾、胃、肝同病。余绍源教授认为此病是“瘀”“虚”“毒”相互作用而致,本为虚,标为毒、瘀[14]。李朝辉等[15]提出CAG的病因病机分为肝郁脾虚、气机郁滞,脾胃虚弱、气滞食积,壅滞中焦、寒热错杂3种。卫静静等[16]认为其病理因素为虚、瘀、湿、热、气5个方面,其主要病机为肝胃、脾胃、肾胃不和导致的胃失和降。金实教授指出该病主要是本虚标实,其中脾胃虚弱为本,邪热郁结为标[17]。刘建平教授提出CAG病机为脾虚,肝郁,血瘀,湿阻[18]。肖捷洁等[19]认为CAG多以胃阴虚、脾气虚为本,胃络瘀阻,久而化热,热毒内生所致病理改变。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临床研究表明,对于CAG的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20]中将CAG辨证分为6型,分别为肝胃郁热证(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脾胃湿热证(连朴饮加减)、肝胃气滞证(柴胡疏肝散加减)、胃阴不足证(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脾胃亏虚证(黄芪建中汤加减)、胃络瘀血证(失笑散合丹参饮)。但是由于临床经验及中医思维的不同,各专家对CAG辨证分型论治的认识也有所差异。卢智标[21]把117例CAG患者分为3型,脾胃不和型以益胃汤合四君子汤加减,脾胃虚弱型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胃湿热型以平胃散加减,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张思腾等[22]将30例CAG患者分为6型,脾胃虚寒型以黄芪建中汤加减,肝气犯胃型以逍遥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胆胃不和型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胃阴不足型以沙参麦冬汤加减,寒热错杂型以半夏泻心汤加减,瘀血停胃型以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服药3个月,疗效显著者80%,有效者6.7%,无效者13.3%,总有效率为86.7%。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以阴虚为主的气阴两虚证为CAG的主要证型,亦可见湿阻、气滞、热郁、血瘀等[23]。王捷虹等[24]提出了CAG的5种证型,即脾虚气滞、脾胃虚寒、肝胃郁热、胃阴不足、寒热错杂,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虚实夹杂证、寒热错杂证占50%以上,给予寒热错杂证患者和胃泻心汤治疗,有效率达86%。黄立敏等[25]将75例CAG分为纳差型、肝胃不和型、胃胀痞满型、脾胃湿热型,运用健脾解毒祛瘀方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劳绍贤提出胃阴不足、脾胃虚弱为其常见证型,治宜益气养阴,疏肝理气,佐以活血散结、清热解毒,同时因地制宜加用岭南道地药材[26]。季明昌则把CAG分为5型,胃阴不足型治宜养胃滋阴,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脾胃虚弱型治宜温中健脾,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胃湿热型治宜健脾和胃、清热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胃络瘀阻型治宜理气化瘀,处方:乌药、制香附、陈皮各10 g,生山楂、红藤、丹参各15 g,郁金、三棱、降香、九香虫各6 g[27]。叶丽红认为CAG患者以湿热蕴滞、脾胃气阴两虚并伴有胃络血瘀者多见,治宜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28]。刘国安指出CAG患者主要证型为寒热错杂,伴有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气滞血瘀等因素,以平调寒热为主,佐以疏肝和胃、温中健脾、活血化瘀,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巧用时方,可短期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并且复发率低[29]。

2.2 经验方

中医各家通过辨证审因,结合自身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经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将行之有效的经验方不断总结,进而形成治疗该病的独特方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王同发[30]通过观察分析120例CAG患者,发现该院名中医屠庆祝教授自拟健脾益气汤(药物组成:人参10 g,茯苓10 g,白术24 g,枳实10 g,枳壳24 g,炒莱菔子30 g,焦山楂30 g,炒麦芽30 g,炙甘草6 g)疗效显著。赵雷等[31]运用健脾消积解毒方(药物组成:甘松15 g,黄芪15 g,田三七10 g,黄连3 g,吴茱萸5 g,白术15 g,蒲公英30 g,白头翁20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莪术10 g,三棱10 g,甘草片5 g)治疗脾虚积热型CAG患者,结果表明,健脾消积解毒方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或逆转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张萍[32]在自拟疏肝益胃汤治疗CAG的临床观察中,对患者采用自拟疏肝益胃汤(药物组成:柴胡15 g,枳壳15 g,香附15 g,延胡索10 g,党参15 g,白术15 g,法半夏10 g,甘草片6 g,丹参15 g,莪术15 g,川芎10 g,三七5 g,蒲黄10 g,山药15 g),并进行辨证论治,与西药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杨元庆[33]运用化瘀消萎汤(药物组成:丹参24 g,白花蛇舌草20 g,蒲黄15 g,五灵脂15 g,当归15 g,郁金12 g,赤芍12 g,鸡内金12 g,檀香9 g,砂仁9 g,桃仁9 g,莪术9 g,白及9 g,三七粉3 g)治疗胃络瘀血型CAG患者,结果显示,化瘀消萎汤可明显改善CAG患者胃脘胀满、胃脘刺痛、纳呆等症状,并且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余桂荔等[34]运用胃祺饮(药物组成:炙黄芪15 g,当归12 g,党参12 g,莪术12 g,八月札15 g,枳壳15 g,蒲公英30 g)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CAG患者,结果显示,此方疗效显著,不但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郭越等[35]采用玉林民间验方石斛养胃祛萎合剂(药物组成:刺五加 50 g,铁皮石斛 20 g,三七 10 g,满山香50 g,石崖茶 20 g),对104例CAG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每次1袋,每日1次,两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结果表明,此方在调节胃蛋白酶原分泌量、改善胃黏膜病理方面效果显著,更利于降低白细胞介素-32、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等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减轻胃黏膜的炎性损伤。李先有采用自拟经验方五合汤(药物组成:陈皮30 g,枳实、柴胡、白芍、桂枝、瓜蒌、苍术、厚朴、白术、茯苓、猪苓、牡丹皮、泽泻、生地黄各10 g,炙甘草6 g)治疗各种CAG,疗效显著[36]。

2.3 中医适宜技术及其他

随着对传统的中医适宜技术的创新研究,中医治疗CAG除了口服汤药,针灸、埋线、艾灸、耳穴等在CAG的治疗中同样重要,同时联合药物治疗,可以避免或缓解口服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运用。李璟等[37]将64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隔物灸法,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气海;对照组采用安慰灸法,相同取穴;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1%。张迪等[38]对63例脾胃虚寒型CAG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组采用合募配穴艾灸法(双侧足三里穴及中脘穴)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郑逢民等[39]对128例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萎缩肠化散敷脐治疗)并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CAG伴癌前病变,临床疗效较好。吕晨芳等[40]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药配穴位埋线及针灸治疗CAG,可明显改善胃痛、纳呆、嗳气等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王艺硕等[41]对60例CAG患者采用升清降浊针法进行治疗,6个月后,入组患者中痊愈31例,显效17例,有效7例。何天有创新性提出“何氏药物铺灸疗法”,将针刺与药物铺灸疗法联合运用,采用先针后灸的方式,铺灸部位选取T7~T12节段背脊穴区,铺灸主方选用慢性胃炎散,可达到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的功效[42]。王荟清等[43]采用脾胃老十针(选穴:双天枢、双足三里、双内关、气海、上脘、中脘、下脘)治疗CAG并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结果显示,脾胃老十针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并改善了胃黏膜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王晓霞等[44]运用长针深刺背俞穴治疗CAG,结果显示,长针深刺背俞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及大便不畅等症状,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范丽丽等[45]采用耳穴压豆法(取耳穴:脾、胃、内分泌、交感及皮质下)联合萎胃颗粒治疗84例CAG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胃黏膜炎症及增生情况减轻,胃黏膜得到修复。曾庆婷等[46]使用针刺背俞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CAG,结果显示,针刺背俞穴联合穴位埋线可明显改善CAG患者的胃痛、胃胀、饮食减少、嗳气反酸等临床表现。江瑞等[47]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药复方合用灸法(隔姜灸)治疗CAG,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促进肠化生修复。陈红艳[48]通过对 2016—2017年64例患者研究发现,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疏导,可解除其心理障碍,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3 小 结

综上所述,由于临床理念及治疗思路的不同,中医各家对CAG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论治呈现不同的观点,但其临床疗效同样可观。随着中医适宜技术的创新发展,针灸、耳穴、艾灸、埋线等对CAG的治疗效果显著。无论是中药还是中医适宜技术,均可提高患者免疫力、阻止外邪入侵,改善患者症状、保护胃黏膜,进而阻止病情进展。中医对其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辨证分型论治的标准化一直是中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中医对于CAG的发病机制与季节、地域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CAG存在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而其又是癌前病变,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带来身体及心理双重负担,在其治疗中尤其应注重情志因素对病情的发展及转归的影响。因此,今后在CAG的中医研究上仍需继续努力,将中医药防治CAG的优势最大化。

猜你喜欢

汤加减病机脾胃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细嚼慢咽护脾胃
燥邪致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