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思考
2022-12-07◎李俣
◎ 李 俣
(唐山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局,河北 唐山 063000)
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相比于量,人们更在意食品的质,这也是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的一种表现。因此,在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后,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此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对其中易存在隐患的环节展开了相应的分析。本文结合食品安全监督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思考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1 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协作机制
完善的监督管理协作机制可以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极大的支撑性作用,也能确保监管工作的顺利完成[1-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本身是一项系统性强、复杂性高的工程,其中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需要各部门进行协调、加强管理。但从实际情况中可以发现,监管部门的协调力度较低,各监管部门的协作监管机制尚未建成,从而影响实际工作的开展效果。
1.2 运动式治理弊端较多
运动型的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整体强度,而无法在非某个时间内也实现对监督的总体成效。但通过这样的监管方法也必然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比如,将监督执法资源大量的投入到了专项工作整治之中、从而形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又或者是采取运动式方法实施监督管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1.3 行政许可监督管理存在较强依赖性
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方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方法》)为依托,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能够为食品行业带来一定的约束。但经过观察后发现,非常容易出现过于依赖《行政许可方法》的情况,假如脱离了《行政许可方法》的监管,那么将难以产生自主约束的意识,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成效。因此,这一问题必须要予以整治,这也将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 食品安全问题类型
2.1 化肥农药残留
在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中,由于食物里残留肥料、杀虫剂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多次出现,特别是在蔬果当中易残留有机磷。在蔬菜中残存的有机磷被人身体吸入以后,会经过血液慢慢输送到人身体的不同脏器之中,因此在产生中毒现象很严重时,会危及人的生命。在农业中,也往往会发生有机磷残留量超出标准的状况,出现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施肥时超量使用化肥,从而导致了化肥在土壤当中的残留量越来越大,而在施肥时间不合理或滥用了施肥后所生产的果蔬时,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比如,在蔬菜中所生成的硝酸盐本身并不产生于毒素,但是在人的口腔和肠胃中就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长期、大规模的积累将会形成食物中毒的现象,也会使消化道系统出现癌变的情况。
2.2 家禽、畜及水产品内的激素残留
养殖户通常会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或磺胺类化学药物预防家禽、畜以及水产品患病,这样自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问题[3]。例如,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兴奋剂可以让禽类、畜类产生大量的瘦肉,这样的肉类含有大量的瘦肉精,在投入食品市场当中后会使食用的消费者出现中毒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2.3 重金属污染
食品安全问题中,重金属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重金属污染当中,镉污染是主要的污染类型,其次是铅污染、汞污染等。绝大多数金属在人体内都有着较强的蓄积性,半衰期也比较长,因此容易产生急性和慢性的毒性反应,并且人体在摄入这些含有重金属污染的食品之后易存在致畸、致癌以及致突变的隐藏危害。
2.4 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通过应用食物增味剂能够改善食物的颜色、气味和口感,还能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利于食物的储存与运送,防止食物过早变质。然而,人们在应用食品添加剂时也必须要遵循我国已出台的有关规范,如果大量应用食品添加剂将会对身体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3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
3.1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方法
3.1.1 运用数字食安系统管理方法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管理应进行充分革新,既要采用传统的监督管理方法,又要与各类高新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发挥出数字食安管理系统的积极价值,促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产生更加有效的创新模式,同时又能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4]。通过利用数字食安系统,实施行政许可管理和监管抽查等各种信息化发展的技术手段,为餐饮服务单位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信息的获取、共享、上传、传播提供了十分便捷的促进作用,对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效率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在实际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数字食安移动终端查询食品相关单位的基础信息,确保监督管理的效率,并且不断增强监督管理的质量。
3.1.2 落实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管理方法
以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管理方法执行监督管理工作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对不同批次的食品进行检查活动,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合格食品流入到食品市场当中。例如,针对农贸市场的果蔬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并细化检测工作流程,避免有害产品到达人们餐桌。在抽样检测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农贸市场内的食品进行检测,也要对食品市场进行规范化建设,既要建立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室,又要建立起农兽药残留检测服务站,确保食品市场的所有原料都处于安全的状态,不给不合乎安全规定的产品流入市场的机会,从根源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成效。
3.1.3 采用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管理方法
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监督管理方法,因此,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最适合该种食品的监督和管理方法。另外,对整个管理过程也应进行细化处理,不论是在平时的巡查中或是在专项监管检查方面,都必须根据食物安全法规范实施,同时加强对管辖区域内食物生产销售的检查力度[5]。通过检查市场巡查工作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可知,查看食品卫生经营许可是其常规性工作,其中,所有接触食品卫生经营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有效健康证方可上岗工作;在食品加工的生产流程中,各种原料都必须根据一定的贮存条件进行存放;对加工食品的设备以及加工过程中使用到的餐具消毒方面也应作出严格的要求;在执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某类食品进行专门检查,例如,检查牛羊肉中是否添加了瘦肉精,有无存在注水肉的情况。通过针对性的执行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避免食品安全隐患的出现[6]。
3.2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强化措施
3.2.1 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定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以此作为依据和支撑执行一系列管理工作,并要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协作机制,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仔细分析和审查,认真研究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对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安全监管工作也应进行统筹,并建立起健全的协调制度;发挥出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同时对跨部门食品安全状况调查与信息通报制度也应当实现合理的衔接[7]。而与此同时,承担监督管理人力资源协调工作的政府机关也应该结合需要,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构建起更加完善且综合素质强的管理队伍;对管理队伍展开定期的食品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及监督管理素质培训工作,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后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8]。
3.2.2 提高监督管理的技术水平
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监督管理的技术水平,更好地完成一系列针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例如,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抽检,并结合实际需求配备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效率,以信息技术增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也应当重点关注基层部门对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执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2.3 实现国际间的食品安全交流
各类制假事件频发,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洋为中用”的趋势也日益增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需要完善,因此,需要对此类问题严加重视,采取各项措施,避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搭建国际间食品安全交流平台,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了解关于国际上各类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从而更具针对性、更有目的性的展开监管工作。通过及时、快速地判断出食品中的有毒物质,将利于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应当实现国际间的食品安全交流,构建起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交互体系,并选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
3.2.4 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举报制度
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推出相关举措,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建立举报制度,对举报者重奖,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同时,也能对现阶段的食品安全工作起到辅助作用。通过举报制度,打破监管在明处、违规在暗处的格局,使得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呈现出更加高效的状态。对于违法行为,应当保持一查到底的态度,从根源避免各类消极现象的出现,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因此,一定要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无论是从管理制度层面,还是从管理手段层面,都要加强重视程度,并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监管工作,避免食品出现安全问题,保障我国食品行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