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县滴灌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22-12-07亚库普穆太力普
亚库普·穆太力普
(巴州轮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轮台县 841600)
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光热水资源丰富,是巴州冬小麦播种大县。近年来,滴灌技术对冬小麦产量的提升发挥了主导作用。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达1.13万hm2以上。冬小麦滴灌栽培具有增产、增效和节水的优点[1]。本文结合轮台县实际,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通过冬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节水灌溉技术、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小麦生产关键技术,达到节水优质、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目标,有效缓解轮台县水资源紧张状况,以稳定和保持小麦有效供给和持续发展。
1 品种选择及播前准备
1.1 品种选择
主要选用适合轮台县种植且具有资质的种子公司生产的早熟、生育期较短等综合性状好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要求种子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0%。目前,轮台县主栽品种为新冬22 号。
1.2 播前准备
1.2.1 选地
1.2.2 播前灌水
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根据地块墒情适时灌水,具体灌水时间根据适播期确定,一般在适播期前12~15 d灌水,灌水量为80~100 m3/667 m2。
1.2.3 施足底肥
犁地前深施底肥,为了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在加大有机肥投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其中,施用尿素10~15 kg/667 m2、磷酸二铵15~20 kg/667 m2、硫酸钾5~8 kg/667 m2、施入生物有机肥(有机质≥40%)40~50 kg/667 m2或将腐熟好的农家肥2~3 m3均匀撒入并进行耕翻,耕深达到25~30 cm。
1.2.4 整地
播种前要整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2]。
2 播种技术
2.1 适期播种
适时播种是为了培育壮苗,壮苗才能壮根、增蘖,达到穗多、穗大实现丰产。播种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易造成麦苗长势过旺,过晚则会致使麦苗长势弱。冬小麦播种期以日平均气温在14~18 ℃为宜。轮台县正常气候条件下,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20至10月20日,10月1日至5日播种最佳,最迟不得晚于10月25日播种。
2.2 播种量
在最佳播种期内播种,若播种期偏晚、整地质量差,应适当加大播种量[3]。播种量20~23 kg/667 m2。10月1日至10日播种量22~23 kg/667 m2,10月10日以后播种量25 kg/667 m2。
关节镜下术中情况见图1。术后1个月DASH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术后1个月随访SCV,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及图2。
2.3 播种方式
采用悬挂式24行播种机,小麦专用配套播种机械,集播种、覆土、铺滴灌带作业一次完成,能够达到精细播种的农艺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播深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确实。播种行距15 cm,播幅3.5 m,播幅衔接误差≤3~5 cm播深3~4 cm。铺设4条滴灌带,滴灌带采用1管6行的方式随播种同步铺设,滴灌带间距为60 cm,滴灌带浅埋于表土下1~2 cm处,以增强防风能力。播种后及时安装主管,将主管按一定长度接到地埋管上,再将毛管接到主管上,拉直滴灌带并放置于小麦行间,不宜过紧。
3 田间管理
3.1 冬前管理
播后及时查苗、查墒、补种和补墒。要求确保小麦在越冬前达到3~4叶1心,1~2个分蘖、3~5条次生根的越冬壮苗标准。
适时灌溉(滴好)越冬水:根据土壤墒情浇好越冬水,旺苗适当推迟冬灌,弱苗适当提前灌水。浇越冬水的时间一般在11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7~8 ℃时开始,3~5 ℃夜冻昼消时结束,水量以当天渗入隔天麦田不见水为宜。灌水量50~60 m3/667 m2,滴灌结束后将滴灌带内的水抽干,以免越冬时将滴灌带冻坏,确保灌水均匀,安全越冬。
防止冻害:部分乡镇的麦地因冬灌水浇的过早,地面会裂口,当气温下降到-15 ℃时,会使小麦根部被冻坏。要在封冻前及时在麦田里撒肥土封裂口,保护小麦根系。小麦地撒土封口子最适时间为12月上旬,所用的填缝土以无盐碱沙壤土或河坝、渠道里面的沙子为宜,撒土(沙子)后要及时起好地封好口子[4]。
越冬期禁止麦地放牧牲畜。冬小麦植株的营养物质越冬期都集中保存在麦苗根系和分蘖节部位,植株蓄积这些营养物质才能增强麦苗抗寒性及返青后的发育能力。如果冬小麦地放牲畜,造成机械损伤,甚至把根系拔出地外,受伤的麦苗就很容易冻坏,麦田基本苗数减少,直接造成减产,因此,小麦越冬期严禁在麦地放牧。
3.2 春季管理
3.2.1 返青期滴水滴肥
视苗情长势、土壤墒情、肥力状况灵活掌握追肥灌水时间,轮台县2月底到3月上旬中午地表消融3~5 cm时及时追肥,苗徒长田块适当晚追肥。该阶段为冬小麦苗期,植株以吸收氮肥为主,根据苗情随水滴施尿素10~15 kg/667 m2[5]。开春用枝耙条或钉子耙,扒摸镇压以利于保墒,提高地温。
3.2.2 及时化除和化控
在小麦返青起身封行前,用无人机喷施15%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 g/667 m2+50%矮壮素100~150 g/667 m2,防除双子叶杂草及防止小麦倒伏。喷药应在晴天无风情况下进行,以提高药效和防止药液飘散造成周边作物产生药害。
3.3 中期管理
3.3.1 拔节期滴水滴肥
冬小麦拔节期持续约30 d,拔节期滴水2~3次。当麦田50%以上的小麦基部节伸出地面1.5~2.0 cm时开始滴第1 水,第1 水后5~7 d滴第2水,再过8~10 d后滴第3水,每次滴水量为30~40 m3/667 m2,使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5%~80%。每次随水滴施尿素5 kg/667m2。
3.3.2 孕穗期滴水滴肥
孕穗期共滴水2 次,当麦田50%以上植株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时滴第1水,8~10 d后滴第2水。每次滴水量为30~40 m3/667 m2,使 田 间 持水量保持在75%~80%。每次随水滴施尿素5 kg/667 m2。
3.4 后期管理
抽穗扬花期滴水滴肥。小麦抽穗扬花后,麦田不能缺水,要保证麦田土壤湿润。进入扬花期及时滴第4 水,灌浆期后及时滴第5水,10 d后滴第6 水,第4 水~第6 水每水间隔天数为10 d,每次滴水30~35 m3/667m2,第4 水、第5水时每次随水滴施尿素8 kg/667 m2,第6水时随水滴施尿素6 kg/667 m2、磷酸二氢钾2 kg/667 m2。
3.5 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以农业措施和生物防治为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控制群体,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浇水过多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轮台县小麦主要病虫害有小麦白粉病、锈病、黑穗病,虫害主要是小麦蚜虫。
药剂拌种是小麦黑穗病防治的关键也是有效预防控制土传、种传病害的发生,确保小麦苗全、苗壮,减少小麦生长期间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和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
蚜虫的防治:及时调查蚜虫量和天敌数量,当百株蚜虫超过500头,用20%吡虫啉10~15 g/667 m2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 g/667 m2兑水30 kg喷雾防治,既可杀灭蚜虫,又能保护天敌。
小麦抽穗、扬花、灌浆重点抓好小麦锈病、白粉病、干热风和蚜虫的防治。推广“一喷三防技术”。进行“一喷三防”时叶面喷施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液,同时施药可以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粒重的目的,采用磷酸二氢钾200~250 g/667 m2、吡虫啉10~15 g/667 m2和20%三唑酮50~65 g/667 m2三种药剂混合后喷雾,建议连喷2次。
4 适时收获
选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当麦穗和叶片全部变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含水量降至22%左右时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适期收获产量高、品质好、发芽率高。过早收获,籽粒不饱满,产量低,品质差。收获过晚,小麦籽粒会因呼吸及雨水淋溶作用致使蛋白质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减少,千粒重、容重、出粉率降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