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鹤教授运用“治泻九法”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2022-12-07占诗林黄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27期
关键词:温服黄鹤病机

占诗林,黄鹤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5)

0 引言

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通常是指每日排便超过3次以上,粪质稀薄或水样便,并伴有排便急迫感或失禁、腹部不适等症状,病程常超过4周,或表现为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1]。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病因复杂[2],如胃源性、肠源性、肝胆胰脾源性、内分泌源性等,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腹泻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临床上此病常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上,西医以止泻、调节肠道菌群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为主,其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一定耐药性,疗效欠稳定。中医药治疗此病临床疗效显著[3],远期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相比西医治疗更具有优势。

“治泻九法”源自明代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等九种治疗泄泻的方法,其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高度总结和概括了明代以前医家论治泄泻的方法,对泄泻的分型论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为后世治疗泄泻提供了临床思路。

黄鹤教授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对消化系统常见病、难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就黄鹤教授运用“治泻九法”治疗慢性腹泻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根据慢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可以将其归于中医里“泄泻”病症范畴,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脾胃、大小肠[4],而病变主脏在脾,与肝肾关系密切,病机关键为“脾虚湿盛”,如《景岳全书·泄泻》中提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弱者,因虚所以泻,因泻所以愈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提到“湿盛则濡泄”,其发病常与感受外邪、饮食内伤、情志失调、脏腑虚弱等原因有关。

泄泻一病,以湿邪致病为主,但风、寒、暑、热等邪都可夹杂湿邪而引起泄泻,如《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中提到:“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原于湿者也”。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嗜食生冷引起脾失健运,也可引起泄泻,如《症因脉治·内伤腹泻》中提到:“饮食自倍,膏粱纵口,损伤脾胃,不能消化,则成食积泄泻之证。”泄泻一病还与情志密切相关,当因忧思恼怒或情绪激动时,肝气横逆犯脾而引起泄泻,如《景岳全书·泄泻》篇提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泄泻虽病在脾胃,但与肾亦关系密切,如《普济方》提到:“人皆以泄为脾恙,而不知肾病有泄焉”,当肾阳不足,火不暖土,脾脏失于温煦,则发为泄泻,《冯氏锦囊》中也提到:“若肾气实,则能约束不泻,虚则失职而无杳固之权矣。”

黄鹤教授认为,慢性腹泻虽有多种病机,但无外乎邪正虚实,脏腑寒热,总以脾虚为本,兼杂它证,或夹湿、夹热、夹食等,多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辨证。

2 临床经验

“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等九种治疗泄泻的方法。临床上,黄鹤教授综合运用此九法治疗慢性泄泻取得良好效果。

2.1 淡渗法

此法即运用甘淡性平的药物,使湿邪从小便而去,即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也”,《黄帝内经》中也提到:“湿盛则濡泄”“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常用药物为: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等。黄鹤教授认为此法为治脾湿之要法,非独为“泄泻”而设,对于“泄泻”乃治标之法,因“泄泻”之湿多为内生,治“湿”之源方为上策,但临床上配合其他治法一起使用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津液不足的患者,应防止过利伤阴。

2.2 升提法

黄鹤教授认为此法有两层含义:一为升提中气,即运用升提中气的药物治疗中气下陷之泄泻。《黄帝内经》中提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中气不升,则泄下难止,脾胃为升降之枢纽,故升脾阳即升中气,脾阳健则能运化升清,泄下可止,常用药物为:柴胡、升麻、葛根等;二为风能胜湿。脾胃病湿,湿盛侵于下则为濡泻,《黄帝内经》提到:“春伤于风,夏生飧泻,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湿为土病,风为木药,木能胜土,且风药多燥,故风亦能胜湿,风药味多芳香,可化湿祛浊,即所谓“芳香化湿”,湿去脾自健,则泄泻止,临床常用药物有:防风、羌活、白芷、藿香、佩兰等。

2.3 清凉法

此法即运用清凉之品治疗湿热明显之泄泻,常用药物为:黄芩、黄连、秦皮等,《黄帝内经》中也提到:“热淫于内,平以咸寒,佐以甘苦”。黄鹤教授认为此法临床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舌苔是否黄腻,是否有泻下臭秽不爽等湿热表现,因为于“湿邪”来说,寒凉药物并不利于湿邪的祛除,另外还应注意中病即止或佐少许温药,以免寒凉太过,伤及中阳。

2.4 疏利法

此法即运用疏利、泻下、通导之品,祛除体内积滞,治疗泄泻的方法。《医宗必读》中提到:“痰凝气滞,食积水停,皆令人泻”,并提出“随证祛逐,勿使稽留”的治疗原则,《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实者泻之”“通因通用”等治疗原则,都可用于此法之列。黄鹤教授认为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种类复杂多样,且运动量普遍减少,故此法使用机会较多,对于饮食积滞者常配合消食化积之法,对于大肠湿热壅滞者可酌情使用通腑泻热之法,对于气滞津停者常用理气化痰之法,临床上应辨证准确,随证治之。常用药物为:神曲、鸡内金、枳实、熟军、木香、陈皮、厚朴等。

2.5 甘缓法

此法即运用味甘补中之品以缓暴注下泻之势,常用药物为: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等,《医学正传》中提到:“身重暴下,是大势来,亦宜和也”,《黄帝 内经》中也提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黄鹤教授认为此法适用于久泄不止、腹痛里急的患者,以味甘之品缓中培土、缓急止痛,临证多以黄土汤、理中丸加减。

2.6 酸收法

此法即运用酸味收敛之品治疗泄泻的方法。常用药物为:炒白芍、乌梅、五味子、山茱萸等。黄鹤教授认为此法用意有三:一则为肝旺克脾之证,《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酸以泻肝柔肝,避免脾运受累。二则久泄正气必虚,酸可收魄门以敛正气;三则久泄会导致津液大量丢失,酸甘可化阴,故酸味药物既可酸敛止泻,又可化生津液,尤宜于以正虚为主的久泄,否则有“闭门留寇”之弊。

2.7 燥脾法

此法即运用苦温之品治疗泄泻的方法。常用药物为:苍术、厚朴、砂仁、陈皮、半夏等。脾喜燥恶湿,脾为湿困失于运化则清浊不分发为泄泻,此时应使用苦温药物燥湿运脾,恢复脾运化功能则泄泻止,如《黄帝内经》中提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黄鹤教授临证喜用苍术,认为其运脾燥湿可为“泄泻”治疗之要药,另外厚朴、砂仁燥湿兼能行气,气行则津液亦得输布。

2.8 温肾法

此法即运用温肾之品治疗肾虚泄泻。常用药物为:附子、肉桂、补骨脂、吴茱萸等。《景岳全书·泄泻》中提到“久泻无火,多因脾肾之虚寒也”,肾阳为一身之真阳,脾阳赖于肾阳的温煦,肾阳一亏,则全身之阳亦亏,如临床所谓的“五更泻”。黄鹤教授认为临证运用此法不一定非要有“五更泻”之表现,只要有腰膝酸软冷痛、怕冷、四肢不温、大便清稀等肾阳不足、虚寒表现者均可使用此法,此法以温肾为主,临证还常配合健脾之品使用,因肾虚往往由脾虚发展而来,而且临床上也往往是脾肾两虚证更常见。

2.9 固涩法

此法即运用收敛之品治疗滑脱不禁、关门不固之泄泻。常用药物为:肉豆蔻、罂粟壳、赤石脂、石榴皮、诃子、禹余粮等。《黄帝内经》曰:“滑者涩之”,是指泻下日久成虚滑不禁者,宜涩之,此法是单纯的收敛固涩止泻,故临床上适用于纯虚无邪的患者,黄鹤教授认为此为治标之法,对于久泄且次数过多,无明显邪实者较为适宜,急则治标,同时要注意治本和避免留邪。

3 典型病案

病例1:彭某某,男,21岁,2020年11月04日初诊:患者自述3月前因饮食不洁引起大便排便次数增多,4次/日,色先褐后黄,质稀,有黏液,无胨子脓血,伴有左上腹胀痛不适,便前明显,便后痛减,饱食后及刷牙时感恶心欲吐,口干,无口苦,小便可。今晨查粪常规提示潜血(+),舌暗,苔黄腻,脉滑。中医诊断:泄泻病,证属大肠湿热证。治以“清热解毒,祛湿止泻”。处方:山茱萸10g,山药15g,炒白术 15g,茯苓 15g,黄柏 15g,马齿苋 15g,薏苡仁 30g,炒白芍 10g,木香 6g,砂仁 6g,秦皮 10g,椿根皮10g,五倍子15g,木槿花10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11月12日二诊:大便2次/日,不成形,色稍深,无黏液胨子脓血,偶有腹痛,肠鸣音明显,矢气少,纳食可,无口干口苦。舌暗,苔黄微腻,脉滑。处方:前方加蒲公英15g。十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11月26日三诊:大便1次/日,便溏,无黏液,偶有血便,时感腹痛,右侧明显,无腹胀,无明显肠鸣音,无口干,脉弦滑,舌暗苔白。处方:前方加芡实15g,肉豆蔻10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12月4日四诊:大便1次/日,先干后溏,无黏液胨子脓血,无腹痛腹胀,夜尿可,脉弦滑,舌暗苔白。处方:前方加苍术10g,木香加至10g,柴胡10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嘱其注意饮食、适当运动,调畅情志,随后未见复诊。

按:本例患者用到的治疗泄泻的思路,如:淡渗、酸收、燥脾、清凉、疏利、温肾、固涩等,此患者初期辨证以实证为主,故治疗主要以清大肠湿热,但脾虚湿盛为泄泻发病之本,故同时辅以健脾祛湿,二诊从舌脉看,湿热仍在,故加强清热利湿之力,三诊症状好转,苔由黄腻变白,恐寒凉太过,佐少许温药起温肾健脾之功,四诊从症状看考虑肝木克土,故治以抑木扶土。此患者病情之中,有舌苔变化,有病机变化,临床应辨证准确,随患者病机变化灵活施治。

病例 2:张某某,男,76岁,2021年 4月 3日初诊:大便次数多一年余,大便6-7次/日,质稀,无黏液胨子,无腹痛,口干口苦,脉弦滑,舌紫暗苔黄。中医诊断:泄泻病,证属湿热蕴结证。治以“清热祛湿止泻”。处方:木香10g,砂仁10g,黄连6g,防风 10g,炒白芍 10g,茯苓 15g,薏苡仁 30g,葛根10g,柴胡6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4月22日二诊:症状稍减轻,大便次数仍多,质稀,肛门瘙痒,失气频,口干口苦,脉弦微数,舌暗苔白滑。处方:前方加黄芩10g,厚朴10g,苍术10g,十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5月4日三诊:大便5-6次/天,口干口苦,夜尿多,肛门瘙痒减轻,纳食可,脉弦细,舌暗边有齿痕,苔白滑腻。处方:前方加补骨脂10g,肉豆蔻10g,金樱子10g,芡实20g。十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5月20 日四诊:大便4-5次/天,前2-3次成形,口干喜饮,口苦减轻,夜尿2-3次,肛门瘙痒减轻,脉弦缓,舌暗边有齿痕,苔白。处方:前方去补骨脂,加泽泻10g,陈皮10g,苍术加重15g。十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6月10日五诊:大便2-3次/天,基本成形,口干减轻,晨起口苦,眼干涩,夜尿好转,肛门无瘙痒,纳食可,脉弦缓,舌暗苔白。处方:前方去苍术、厚朴,加山茱萸10g,枸杞10g,神曲10g,党参10g。十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嘱其清淡饮食、舒畅情志,随后未见复诊。

按:本例泄泻患者也用到了多种治疗泄泻的方法,如:淡渗、升提、甘缓、酸收、清凉、疏利、温肾、固涩,此患者腹泻一年多,虽属久泄症状,但初期辨证以实证为主,重在祛邪,治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证属虚实夹杂,应祛邪与扶正同施,此患者病情之中既有虚实变化,亦有寒热变化,体现了辨证的灵活性,临床应随证加减,以平为期。

4 总结

综上所述,慢性腹泻现代研究发现其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化,且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通过对其病因病机分析,系统总结出“治泻九法”,基本涵盖了泄泻的常用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在临床使用中也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但黄鹤教授认为:临床上运用“治泻九法”时,首先要辨证准确,选择相应的治法,要注意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往往会多种治法同时施用,起到相互协同的作用;而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病机、虚实、寒热转变等情况,故治疗时应细心辨证,不可墨守某种方法,应根据患者症状灵活辨证,随证而变,灵活施治,才能应手而效。

猜你喜欢

温服黄鹤病机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汤药温服不刺激肠胃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归来兮,远去的黄鹤
黄鹤楼的由来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治支气管炎
黄鹤楼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