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2-12-07付亮
付亮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132013)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教育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随着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高职教育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摆脱了普通教育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道路,在服务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升。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从2017 年提出要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2019年“职教20 条”到202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实施,都强调了在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为高职院校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指明了发展方向,为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打牢基础,抓紧缩小高职院校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提高高职院校育人质量[1]。
1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定位
近年来,我国发布实施一系列关于高职教育建设的政策和文件,显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特色,以服务为根本的教育特点。高职毕业生是行业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主要来源,行业企业的发展是高职职业教育引路灯,高职教师作为学生的授业者,承担着学生教育教学的关键任务,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和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2]。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所以,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产教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产业融入到高职教学中,将教学融入到产业发展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1 加大教师科研服务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建设改革,特别是在国家示范校和双高校等助推政策的引导下,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数量上日益增多,在质量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大部分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占到全校教师数量的一半,少部分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占有量甚至达到75%。虽然“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大多数“双师型”教师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围绕理论知识讲授、技术技能指导等常规的教学工作展开,极少数“双师型”教师参与到企业生产。在国家提倡引导产教融合建设发展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政策下,特别是“职教20 条”、“职教师资12 条”的发布,若“双师型”教师的工作若仍局限在院校内,而与社会脱轨、与企业脱节,那么便与产教融合要求不相适应。产教融合中,产是教的应用,教是产的基础,产与教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若不能将产和教融合在一起,便不是真正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应深化校企合作,秉承校企互利共赢的宗旨,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社会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合作[3]。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主要阵地,科技创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社会连接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更应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广泛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教师通过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既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又能了解和掌握当前专业发展情况。加大高职院校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致力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从产品创新、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改进等环节着力,让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服务顺应企业的实际发展,校企共同进步促进相互发展。
1.2 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针对教师个体的“双师型”培养,例如“双证双师型”教师,“双素质双师型”教师,强调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既能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能指导实践课程的实操。另一类是团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双师型”教师团队中各教师的能力组合,特别是企业兼职教师融入到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中。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越发凸显,企业急需面向新工科、新业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但高职院校发展滞后,特别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充分满足当前教育教学需求。2019 年后的相关政策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功能逐渐明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由个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向团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转变。团队“双师型”教师队伍相较于个体“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速度快,团队建设能集各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功能,丰富“双师型”教师队伍。团体“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不是单单的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的组合,是根据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科研服务等相关的产教活动进行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发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一支知识全面、技能扎实、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团队开展与专业人才培养有关的课程教学、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生竞赛,以及与企业生产有关科技创新研发和社会服务。并且能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团队中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专兼职教师相互学习,协同发展,共同为学校和企业服务,实现校企共赢。
2 加大产教融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招生逐年增加,特别是2019 年高职“百万扩招”,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任务都有所增加,导致教师的实践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各高职院校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了专业教师每年的实践培养,但是收效并不理想,少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活动过于形式化,未能达到教师实践的目的。一方面,高职教师的身份意识严重,难于融入到企业生产中;另一方面,企业重视生产效益,限制教师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作为高职教师提高自身“双师型”能力的关键的环节,绝不能脱离实际生产,更不能停留于形式[4]。
在产教融合发展高职教育的背景下,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增强企业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合作企业为基础,建设教师实训基地,并开展校企员工互换措施,将企业员工选派到合作高职院校作为企业兼职教师,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选派到合作企业作为生产员工,有效加强校企合作和“双师型”教师实践活动,培养教师“双师”能力[5]。在高职院校教师选派过程中,教师只负责企业生产活动,不负责院校的工作任务,让教师的实践不会成为教学的额外负担,有利于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对自己的身份会在短时间内转变,更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企业“双师型”教师实训基地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积累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增加教师接触企业生产和行业动态的机会。
3 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将各“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各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并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包括“双师型”教师引进机制、“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考核机制等。
3.1 完善“双师型”教师引进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引进基本与普通高校教师引进机制相同,在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时,高职院校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也都是同一套认定标准,都由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发布招聘信息和评审审核。在高职教师招聘考核中,一般都采用试讲+结构化面试的形式进行,试讲内容基本是理论讲授,结构化面试一般是对职教领域或教学过程的问答,整个考核过程基本不涉及应试者的实践和社会工作经验,导致职业院校招聘的教师与职业化教育需求匹配度不高。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师引进机制应与职业化教育相适应[6]。首先,应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本专业“双师型”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范围和技术技能等级,结合本专业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技术技能需求,制定“双师型”教师引进最低标准,包括学历、职称、科研成果、荣誉称号等。然后,由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和课程团队根据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设计实践操作试题,对应聘者进行实践能力考核,对通过实践能力考核的应聘者再进行试讲考核。最后,根据应聘者的综合考核成绩,确定引进人选。
3.2 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主体主要是学校、企业和政府,其中企业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政府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指引作用。首先,政府要根据本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到本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中。对积极参与的企业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提供资金、政策优惠等方式,减轻企业在本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负担。其次,要加快企业在产教融合参与中的观念转变,通过优秀企业的产教融合案例,提高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重视,一方面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兼职教师,另一方面,还应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企业参观活动、企业实习岗位、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等有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项目,不断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7]。最后,建设校企合作研发工作室,由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企业的优秀员工组成,工作室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校企研发、学生竞赛、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产教融合项目,企业员工和院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互相感受对方职业的特点,学习对方职业的优点。工作室运行过程中,企业要主动将相应的科研项目加入工作室中,工作室的人力管理要以企业管理为主,工作室的地点以高职院校为主。通过校企深化产教合作,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业务能力。
3.3 健全“双师型”教师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合适的考核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助于“双师型”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出色完成相应的教学和实训任务,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考核内容中主要从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业业绩进行,重点考核“双师型”教师在履行教学岗位中所完成工作的项目、数量、质量、成果及所反映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政治思想主要考核“双师型”教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师德规范等;理论教学主要考核教学工作的项目和质量,包括教学展示和教学效果等;实践教学主要考核实训工作的数量、质量及水平,包括实训室项目建设、实训教学任务等。在考核方法中采用“双师型”教师考核表积分法,考核表主要由师德师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科研究四部分组成,各项得分的累计总分即为考核最终得分。同时“双师型”教师还需针对本年度的考核内容和教学成果形成书面总结,在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和人事处成立“双师型”教师业绩考核小组,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优秀者进行予以表彰,考核合格者继续续聘,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4 结论
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夯实教师基础,才能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充分调动企业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中的参与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高职院校发展联系在一起,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校企相互渗透,着力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企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