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2022-12-07王雅
王雅
(江苏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连云港 222500)
中国画归属于人文艺术领域范畴,是人类优秀文化艺术的结晶。中国画作不管是在古代还是今天都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风格隽永、回韵悠长,历来受到古今大家的青睐,备受国内外学者的赞誉;其本身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气息,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是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近些年来,中国画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也在向现代化进行不断地转变,并且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不断创新与融合中具备强劲的生命力,融合古今。当下的中国画作研究方向应该从其内在的结构关系与发展规律中探寻,若是对中国画的发展规律以及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面貌不了解,便很难进入欣赏中国画的境界,从而就会在进一步发展中逐渐迷失。
1 中国画概述
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伴随历史的进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不断发展与融合中承载着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画作,可以通过它的绘画工具与材料,以此分出不同种类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中国绘画以其强大的影响能力传承至今,是世界所公认的一种绘画体系。中国画在艺术表达方面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画在今天依然是代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在民族精神与人文思想方面大放光彩。中国绘画在今天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实现文化复兴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拓展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1.1 中国画的定义及范畴
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自然对于中国画有着一定的了解,其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是人们普遍会在中国画的定义及概念方面产生狭义理解。中国画主要涵盖传统中国的卷轴画作,但是在广义上已包含了我国古代及近代以水墨画为主要表现特征的作品。从我国的绘画发展历史来说,中国画其本身就具备浓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的艺术类别。琴棋书画是我国传统文人日常习作与娱乐的重要形式,而中国画在历史的发展中承载着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在当前的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画作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传承着东方美学思想,在笔墨变幻中书写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1]。所以,通过欣赏中国画作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了解到古代先民的智慧与情感。当前了解中国古代审美习惯及艺术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 “一画”“三远”进行。传统中国画的绘画材料基本包含:笔、墨、纸、绢等,而在绘画的内容及对象方面有人物、鱼鸟、花月、山川等,常使用到的笔墨绘画方式有勾勒、工笔、写意等。在我国绘画的发展初期,绘画内容十分丰富,根据当前现存于世的绘画作品来看,主要以山水画作和花鸟画作内容居多。由于中国文人历来对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较为喜爱,因此,这方面的题材众多,可见在传统中国画作中,中国文人注重对人宝贵精神的颂扬。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画善于学习创新,摒弃“似我者病”,在变化中不断创新。清代画家石涛有言:“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在当前的时代发展中,中国画需要不断融合与创新,这也是当前中国画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画想要实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就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着重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地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风格,以此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让中国画屹立于世界艺术文化之林。
自春秋战国时期至今,中国画作历经了2000 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当代文物遗留发现,在战国时期,文人们就逐渐开始以丝织品作为绘画的重要载体,这种表现形式被称为“帛画”。发展到了汉代,绘画的种类及样式逐渐增多,帛画已经不再作为主要的绘画载体,墓像壁画、宫廷壁画及画像砖、漆画等逐渐发展起来,各种绘画样式层出不穷,伴随着长期稳定的发展,相应的画作品评标准应运而生。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东传,宗教艺术画作逐渐兴盛,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不同地区都出现了石窟艺术,在我国绘画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页。到了隋唐时期,社会局势较为稳定,思想文化艺术也空前繁荣,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之下,中国画在内容上逐渐丰富了起来,从而使中国画由此进入到全盛时期。特别是在唐初贞观及盛唐开元年间,这一时期的中国,在国力、财力、文化等多个方面都进入到了强盛期,随着地理版图的不断扩展,丝绸之路的重新开辟,进一步促进了与中亚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拉近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距离,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画作当中的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宗教神灵都达到了艺术的巅峰,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当时代的车轮抵达五代两宋时期,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中国画在艺术表现与精神理念等方面日趋成熟。伴随着人物山水画作的不断兴起,宗教艺术画作在这一时期逐渐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古代文人在思想上的个人意识空前强大,或通过画作抒发个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或感叹怀才不遇的愤懑[2]。在这一时期,以花鸟鱼虫作为中国画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在两宋绘画发展史上,“写意”“意象” 在画作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对中国画作的意境方面有着深入地研究,对于后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元、明、清三代,中国绘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元代文人在创作绘画过程中多以水墨山水作为大宗,意欲托古而出新,效法古人而不拘泥,所以在画作中也能够体现出清新淡雅之致。从明代开始便主张以诗文入画,注重于个人精神的体现。清代则是将写意花鸟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在画作中强调以艺术语言作为自身情感的抒发载体。从清代初期画家朱耷的画作中即可以看出其以白眼向世的内心情感。
19 世纪末以来,中国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开始积极引用西方美术艺术的表现形式及理念。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绘画流派,以此将中国画作创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0 世纪以来,中国画在创新改革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主张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运用到中国水墨画作中,在工笔画中引用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3]。20 世纪中叶,中国绘画在创新发展当中更加注重于素描画及笔墨技巧的创新应用,到80年代,中国画随着当时的社会现状,在不断创新与融合之中开辟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艺术道路。
2 中国画中传统文化的体现
2.1 笔墨中的传统文化
2.1.1 笔墨审美旨趣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观察中国画作的艺术表现风格,在艺术表现的形式方面国画通常以物象作为重要的载体,国画中的笔墨勾勒是其艺术的精髓所在,创作者应用的笔墨技法中,不但可以看出其艺术水平的造诣功底,还能体现出创作者的精神世界。从国画艺术创作角度方面来看,创作者在绘画当中追求的物象诠释及再现,并非刻意追求画风写实的需要,而是出于一种能够充分地展现出国画精髓的需要。在笔墨的勾勒中,表现出创作者内心的才思和独特的艺术格调。在笔墨技巧的深化运用中,创作者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身的精神追求,以此使得绘画在精神的关照之下身形具备。在创作者笔走龙蛇中,画作的精神与旨趣得以深刻体现出来,欣赏者在欣赏当中,也如同与创作者在隔空对话[4]。
2.1.2 国画创作中笔墨文化元素的精神意蕴
国画创作者在进行艺术深造时,格外注重其自身的精神品质,同时在生活当中注重对于艺术素材的积累与发现,以此完成对于自身艺术造诣的不断提升,并且通过个人的角度实现对于自然万物的诠释。所以不同创作者在审美旨趣上存在着不同,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在具体的作用方面则主要表现在笔法运用与构图等方面的差别。画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创作素材进行积累揣摩,在笔墨语言形态方面不断整合,以此在特定的环境之下通过衔接、对比、转变形成一种复合韵律的整体艺术,以此在创作中能够感受到创作者的生命轨迹与自身的审美旨趣。自然造就艺术,艺术重在表现,创作者通过自身在自然界中提取独特感悟、兼长神韵。画作因为创作者在笔墨构图及自身学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在画作中的整体组合方面也迥然相异。所以,在笔墨的运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传统国画的笔墨精神[5]。
2.2 技法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画在创作发展中,受到了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影响,于是“留白”这种画作创作技法流传至今。这种绘画技法能够让欣赏者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想象中颇具“曲径通幽”之感。传统国画中的空白并非简单的画作留白,这种绘画技巧重在体现出“空非空”的状态,即空不是和虚无画上等号,这种“空”即是以一种“不白”的表象形式,向观者传达出了一种无中生有的境界,是一种非常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空白”绘画技巧在国画创作领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技法,在传统国画中较为倚重这种形式,以这种绘画创作技巧,无疑能够有效地提升绘画的格调,给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让人体会到画作中丰富的内蕴和悠远的意境,并且很快地进入到作者的创作叙事当中。
“空” 是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中的重要元素,在中国画创作技法及构图方式中占据着重要内容。这种“空白”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文化熏染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国画当中“空”的例子进行观察,发现“空”在艺术表现方面众多,例如无垠的天空,虚无缥缈的烟波与四野无人当下的空旷等。由于隋唐以来,中国儒释道三教合流,在长期作用与影响之下,这种思想上的互补性也对中国绘画的审美旨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此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审美结构。
2.3 立意中的传统文化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于中国画的影响,离不开中国思想哲学的深入探究。儒家作为我国2 000多年的官方正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为人处事、伦理纲常和道德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道家作为一种儒教思想的互补思想,长期以来,在民间各个行业当中具有广泛的根基,对于中国思想的深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佛在汉末传来,魏晋时期,达到全盛,这与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关联。自隋唐以来,三教合流,在这种宗教互补的作用下,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独特特质,儒家的伦理、道家的世界观、儒家的人生观三位一体,共同构建了中华思想文明体系,以此衍生发展出了独特的中国文化[6]。诚实、信义、规则、尊老等多种文化因子,对于中国人性格的养成意义重大。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画作中无疑具备了这种明显的传统文化特质。以中国画艺术而言,其具体应用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取向,在当前世界文化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观者通过对一幅意趣盎然的中国画进行观赏,便可以感受到独特的中华民族价值属性,包含审美价值属性、人文价值属性、伦理价值属性等多个方面。中国是一个以诗词著称的国度,从先秦时期的诗歌盛行到两汉乐府、南朝宫廷诗乐、唐代律诗、宋长短句、元代小调,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诗词的紧密结合,使得中国画作中的境界随之而生,赋予了画作独特的书画艺术。在豪放不羁、意趣旷达的诗词歌赋的映衬之下,中国画作因此而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同时,在国画作品的表现之下,诗词歌赋的主题思想也更加鲜明丰富,这两者在探究传统文化与艺术思想方面是重要的组合,相得益彰。
3 中国画创新体现及前景思考
3.1 古为今用,博采众长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内涵与人文教诲,这些对当前社会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多元化的时代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赋予时代内涵,以时代发展为引导,对自身的发展进行不断地创新完善,从而真正地从传统文化的桎梏当中挣脱出来,站在时代的前沿,积极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外来的先进思想,不可固步自封,贻误发展良机。对于中国画创作方面来说,若是仅仅遵循传统文化理念,不去积极跟随时代的发展,那么势必会陷入困顿,影响其向前进一步发展。所以,当代的中国绘画创作者们要明白自身创作定位,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主动摒弃传统文化当中的消极与糟粕,以一种更加健康、清新的艺术主张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以此推动中国绘画的改革之路。
3.2 打造广泛的群众根基
传统中国绘画在艺术表现方面则主张“以形写神”,与现代人物绘画特征有着一定的区别,在内涵深处具备传统文化审美因子。现代的中国绘画创作主要以全新的人物造型方法,以此表现出时代特征,在当前的特定时代背景下,中国绘画在内容题材方面有着更多的选择空间,注重民间取材,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灵感来源生活。同时,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笔墨精神,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新时期的中国绘画要以人民群众为基础,深入自然,效法自然,提高自身的创作与品鉴能力,以此全面地推动中国画向前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绘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在其本身的实践发展中就具备了独特的传统因素。同时,在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要积极学习外来优秀绘画理念,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绘画创作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使其在时代发展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