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和血汤在骨科疾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2022-12-07邹成松易红赤魏庆中
万 青 邹成松 易红赤 魏庆中 陈 涛*
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2. 昆明圣爱中医馆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云南 昆明 650031
骨科手术后大量出血导致气血亏虚,身体虚弱容易发生术后感染、脂肪液化、伤口不愈合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等并发症。李正[1]与Casp A J等[2]研究认为创伤性骨折后DVT是常见的病发症之一。苗强[3]、陈锦花[4]、费晨[5]、陈成帷[6]与Taha等[7]认为DVT严重时血栓脱落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致死。参芪和血汤在古方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加速术后康复,缩短卧床时间,尽早恢复功能活动,减少并发症。本方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与观察表明疗效显著,用于脊柱开放性手术、关节置换术、创伤性骨折等出血量较大的骨科手术后康复治疗。
1 沿革
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当归组成,主治血虚发热证[8]。姚克敏教授经过70年的临床应用,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白术、茯苓、白芍、川芎、甘草健运中焦,助气化血,资养肝血,气血双调,寓和为补,化裁为姚氏新加当归补血汤[9]。笔者在姚克敏教授和陈涛教授的指导下,总结骨科疾病术后易虚性和多变性的病理特点,是延缓术后康复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治疗应趁其[10]五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谨遵“以血为本,以气为动”的学术思想[11],在姚氏新加当归补血汤的基础上融入血府逐瘀汤之意,加人参、生地黄、桃仁、续断、枳壳、桔梗、砂仁化裁为“参芪和血汤”,用于治疗骨科术后气血亏虚证,临床疗效显著。
2 方义分析
参芪和血汤由黄芪30 g,人参15 g,当归15 g,白术30 g,茯苓30 g,白芍30 g,生地黄15 g,川芎15 g,桃仁10 g,续断15 g,枳壳10 g,桔梗10 g,砂仁10 g,炙甘草10 g组成。全方药物有益气、补血、活血、止血、止痛、生肌、续骨、强筋等功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后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对治疗骨科术后气血亏虚证有帮助。
君药黄芪补气升阳、托疮生肌,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两药相合大补无形之气,气有温煦推动之力,使血液运行周身,输布精微,濡养脏腑、四肢、百骸、官窍,固摄创伤或手术中流失的有形之血。臣药当归、白芍补血和血,养血柔肝,《神农本草经》记载芍药“主邪气腹痛,出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利湿。诸臣药益气补血之余调和中焦,健运气血生化之源。佐药生地黄、川芎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生地黄凉血止血以防活血化瘀太过而导致出血过多,川芎行气活血,调和气血。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通畅腑气,以解术后便秘之苦;续断活气血,续筋骨,促进伤口愈合;枳实、桔梗一升一降,助三焦气化,调畅水道,疏畅气机以调气和血,兼有行气止痛之效,使全方补而不滞;砂仁行中下焦之气,温中焦脾胃而化湿除滞,使中焦枢纽运转不息。诸佐药合用有活血和血、化瘀生肌、强筋续骨、消肿止痛之功。佐使药炙甘草补益中气、调和诸药,合黄芪、人参、砂仁辛甘化阳、补气生血,合芍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全方共奏益气和血、化瘀通络之效。
3 临床应用
参芪和血汤经多年临床应用,是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三病区治疗脊柱开放性手术、关节置换术、创伤性骨折等术后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证的经验方。
3.1 临床表现 少气懒言,神疲倦怠,乏力,自汗,发热,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目眦淡白不荣,头晕目眩,耳鸣,肢体麻木不仁,心悸失眠,纳差,便秘。舌淡嫩,苔白或白腻,脉沉细弱无力或沉细弦稍数。
3.2 临证加减 纳差加佩兰10 g、苍术15g运脾调中,芳香化湿。眠差加合首乌藤15 g、合欢皮15g养心安神,助眠定志。咽干少津加麦冬10 g、炙黄精15 g益胃生津。便秘加柏子仁15 g、火麻仁15 g、大黄5 g润肠通便。术区脂肪液化加皂角刺30 g、鸡血藤15 g养血通络、消肿排脓。伤口不愈合用黄芪60 g,加苍术15 g敛疮生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骨痂生长缓慢加骨碎补15 g、杜仲15 g补益肝肾、强筋健骨。阴血亏虚、虚热内扰者可见头晕目眩,心烦眠差,烘热多汗,舌尖边红,少津,苔白、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无力,予原方去川芎,加炙黄精15 g、熟地黄20 g和山药30 g补益精血,滋养心肝肾之阴。
3.3 煎服方法与注意事项 煎煮方法:冷水先泡30分钟,武火先煎,水开后文火再煎20分钟即可,每剂煎3次。服药:术后第二天开始,每次口服150 mL,每日3次,饭后1小时温服。注意事项:脾胃为后天之本,脾统血,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乃气血生化之源。若寒凉入胃易损伤脾胃,有碍运化,使气血不能速生,加上术后气血受损,气虚血弱,则无力温煦脏腑。术后不宜过用寒凉,进食生冷之品。
4 病案举隅
患者杨某,女,70岁,反复腰痛10余年,再发加重伴间歇性跛行1月余入院治疗。患者自觉腰部疼痛剧烈,放射到臀部及双下肢,行走困难,间歇性跛行,行走10多米需停下休息。MRI、X片示:腰椎间盘脱出伴坐骨神经痛;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患者素体偏虚,病情复杂,病程较长,症状较重,于2019年11月22日全麻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腰椎间盘钉棒内固定融合术。术中出血量较大,加上患者体质较弱,术后输血治疗,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7.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6%↑,淋巴细胞百分比2.2%↓,单核细胞百分比1.7%↓,中性细胞数17.16×109/L↑,淋巴细胞数0.4×109/L↓,血红蛋白104 g/L↓,淀粉样蛋白(SAA)120.74 mg/L↑,超敏C-反应蛋白35.94 mg/L↑,D-D二聚体6.49 ug/mL↑,抗凝血酶Ⅲ57%↓,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7.1 ug/mL↑,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3日后电解质紊乱纠正,其他生化指标改善不明显。术口凸起,可触及肿块,有波动感,诊断为脂肪液化,于12月9日在超声引导下行皮下穿刺抽出积液45 mL。在主管医生耐心劝导下,患者同意服用中药。刻诊: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精神不佳,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烘热汗出,偶有头晕,纳食差,睡眠欠佳,便秘,夜尿频发,舌尖边红,少津,苔白,脉沉细稍数无力。西医诊断:腰椎术后脂肪液化。中医诊断:腰痹;辨证为气血亏虚、瘀血内阻、虚热上扰。治法:益气和血、化瘀通络、养阴除热。处方:参芪和血汤加减。组方:黄芪30 g,人参15 g,当归15 g,鸡血藤15 g,白术15 g,茯苓30 g,白芍15 g,赤芍15 g,生地黄15 g,续断15 g,桃仁10 g,皂角刺30 g,枳壳10 g,桔梗10 g,砂仁10 g,炙黄精15 g,熟地黄20 g,山药30 g,炙甘草10 g。
患者术区脂肪液化用茯苓30 g,加强健脾利水的作用,加鸡血藤15 g、皂角刺30 g补血通络、排脓消肿。加炙黄精、熟地黄、山药滋养心肝肾三脏之阴,以除上扰之虚热。服药5日后,症状减轻,生化指标均有改善,效不更方,继续以原方治疗。12月20日复查血常规较前改善,凝血功能正常。患者面色转润,精神状态良好,情绪稳定,主动积极,每日佩戴支具在病区行走,纳眠可,二便调,余症缓解。舌红润稍淡,苔白,脉沉细偏弱。上方加川芎15 g行气调血,助黄芪利水消肿,去熟地黄滋腻之性,恐其有碍运化水湿。服药1周后,于12月26日复查血常规已无异常,伤口恢复良好,活动功能正常,病情稳定,准予出院。
按语:患者平素体弱,手术治疗后耗伤气血,使气血虚弱、瘀血内阻、脉络不通,水液滞留形成脂肪液化;因心肝肾阴虚,虚热上扰,出现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烘热汗出,头晕,眠差。患者因身体虚弱并发脂肪液化与术口愈合不良,经参芪和血汤加减治疗后正气恢复,症状逐渐减轻,生化指标也渐趋正常,使患者建立了信心,主动配合治疗,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最终康复出院。
5 小结
古方当归补血汤功能补气生血,治疗血虚阳浮发热证;姚氏新加当归补血汤重补元气,调血养血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助孕保胎和妇科杂病等。参芪和血汤体现了阴阳、气血、营卫生克制化的中医智慧,在古方的基础上,汲取姚氏医学学术精华“以阴阳气血为整体”的理论认识,总结骨科疾病本虚标实的特点,经过长期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笔者综合古今,结合中西,对组方效能进行评估分析,认为参芪和血汤对骨科术后康复的治疗切合病机,针对性强,体现了治疗的准确性。为更好地发挥参芪和血汤的临床优势,还需进一步对本方深入研究,发掘其应用价值与拓展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