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潜法在皮肤疾病中的运用概况

2022-12-07苏少燕谌莉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9期
关键词:温阳阳虚痤疮

黄 莉 苏少燕 谌莉媚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温潜法即温阳潜镇之法,是基于中医温法的一种治法,起源于《伤寒论》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天雄散诸方,而后清代名医郑钦安创制出目前已成为温潜法代表方剂的潜阳丹,到民国时期祝味菊明确提出“温潜”之名时,温潜法理论基本确立[1]。今临床可见此法发展运用于各系统疾病,同时发现其应用于部分难治性、顽固性、反复发作性的皮肤疾患方面疗效可观,但尚缺乏临床运用的总结概述。因此,文章旨在为临床辨证提供些许参考,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法,以“温阳”“潜镇”“虚阳上浮”等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范围为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查阅分析其中温潜法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医家的主要观点及其在皮肤疾病方面的应用。

1 病因病机

医者多认为过服寒凉、不良生活习惯或久病伤正,或某些地理气候环境制约等可致机体阳气虚损,在临床皮肤病诊疗中也常遇病情复杂或顽固不愈者,多数病机本于阳虚,因此针对治疗阳虚的温补法为皮肤疾病诊疗中不可忽视的治法[2-3]。《内经》言“阳气者,烦劳则张”,《岭南卫生方》也提出“阳气常泄”“气多上壅”的观点,皮肤相对脏腑而言位于阳位,头部相对躯体下部而言也位于阳位,面部皮肤则为阳中之阳,部分阳虚者皮肤、头面表现出热象,实为虚阳浮越所致的一种“虚性兴奋”,病机总体为虚阳不敛不潜,里寒外热、下寒上热。正如“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与温潜之药”所言,此时应用温阳同时合并潜镇之法,使虚阳得温、阳伏阴中,阴平阳秘,诸病得消[4-7]。

2 临床运用

温潜法临床运用重点在于遣方选药,即温阳同时予潜镇之品,取善于温阳的附子、肉桂、干姜、桂枝等药,与功主潜镇的龙骨、牡蛎、磁石、龟板等合用[8]。此外,还应注意温阳药物具体药量,其用法用量需要根据具体病症斟酌,久用或大剂量使用可因辛燥之药性导致伤津耗液[9];潜镇药物的选择原则为“宁凉不寒”,以防过寒伤阳或削弱温阳药之药力,其中以气平和者为佳、味酸咸者为宜[10]。其治法重在运用温阳药治下焦虚寒,同时加潜镇药以潜镇虚阳,用以引火归原、导龙入海。因病症中“虚性兴奋”的存在,单用药性辛散的温阳药,有助虚火上攻之疑,而合用潜镇药则恰到好处[11]。

温潜法在临床治疗中,可应用于难治性、顽固性、反复发作性的皮肤疾患,其疗效可观。但虚、实证皮肤病临床表现均可见红、肿、热、痒、痛等,如果误用温潜法治疗实热证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应注意辨证须准确。

2.1 痤疮 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等多形性皮损,中医常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痰瘀凝结等证型论治。庞颖等[12]提出肾阳虚、虚火上浮之上热下寒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痤疮的主要证型之一。鲜子兰等[3]通过总结黄蜀教授治疗难治性痤疮经验得出,临床在运用温阳潜阳方药治疗虚阳浮越之本的同时可合用交泰丸交通心肾,加桂枝茯苓丸通营活血治疗皮损处气血凝滞之标。余国豪等[13]运用温潜法治疗阳虚阴盛型聚合性痤疮后发现皮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有效率及安全性均优于西药对照组。此外,多项临床观察研究均表明温潜法治疗痤疮具有较好疗效[14-15]。医者常于痤疮疹色暗红且皮损多位于下颏部之时运用温潜法,虚阳上浮日久推动无权,局部气血失调故皮疹色暗,而肾阳为诸阳之本,下颏部属肾,故皮损多位于下颏,除上述面部皮损表现外,应同时见舌淡、畏寒等下焦阳虚症状[16]。总体证候表现为虚寒虚热夹杂且以虚寒为重,治疗上均以潜阳封髓丹为主方加减,若痤疮反复发作,形成结节、囊肿甚至疤痕者可合用桂枝茯苓丸。

2.2 激素依赖性皮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干燥脱屑,同时伴热、痒、紧绷感。多从风热蕴肤、毒热蕴结、湿热壅滞、血虚风燥等证型辨治,以疏风清热、凉血解毒为基本治法。隋克毅等[17]认为部分患者虽表现出火热征象,予清热解毒凉血之品治疗却效果不佳时,细察往往伴有阳虚症状表现,其发病机制应属阳虚阴盛、虚阳浮越。曾宪玉等[18]认为本病中年龄偏大、病程较长,伴有畏寒肢凉、苔滑、脉沉等阳虚之象的患者,疑为“阳气亏虚、阳不潜阴、阴火上炎”,应辨证运用温潜法,使阳气得化、阴火得潜。刘玉蕊等[19]认为“温阳”尤其“温肾中真阳”应贯穿本病治疗始末,同时酌加龙骨、牡蛎等收敛潜阳之品使阳密不浮而表固,此外根据阴阳互根理论,患病日久常需兼补肾阴。冯小兰等[20]提出虚火上炎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应从脾、肾两方面论治,其中临床表现于面部颧红、毛细血管扩张伴有痒痛的基础上见小便清长、夜尿频、舌体胖或暗紫、苔水滑、脉沉迟无力等症状时,考虑为肾阳不足所致。本病阳虚虚火上炎型多因过用寒凉、起居劳倦伤阳导致[21]。医者辨治本病时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同时注重辨别阴阳,透过皮肤红、痒等表面“热”象看清阳虚本质,多予潜阳封髓丹联合凉血五花汤加减。

2.3 湿疹 湿疹具有皮损多形性、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多从风热蕴肤、湿热浸淫、脾虚湿蕴、阴虚血燥等证型辨治,温潜法多运用于慢性湿疹的诊疗中。廖建堂[22]采用温潜化瘀法治疗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其认为患者面色偏白、语声不高、夜尿频、舌边齿印、脉沉无力等症状为阳虚体寒的表现,同时出现的手足皮肤起疹伴瘙痒、夜寐欠佳为虚阳上浮的表现,治疗上在运用温阳潜阳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石珺[23]运用潜阳封髓丹合五皮五藤饮治疗慢性湿疹,研究显示温潜法准确运用可有助于改善硬肿、表皮脱落及皮肤苔藓化。阳虚推动无权,易致湿邪不化,而虚寒、湿邪、久病均可导致瘀滞的形成,因此医者在虚阳上浮型慢性湿疹的治疗中常在温潜法的基础上联合运用活血化瘀法。

2.4 玫瑰痤疮 临床主要表现为面中部反复潮红、红斑,也可见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可伴皮肤干燥、灼热、瘙痒等表现,常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郁血热等证型辨治。田黎明等[24]研究表明温潜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神经血管免疫应答、收缩毛细血管有关;并提出虚阳上浮型玫瑰痤疮表现主要为两方面,其一为虚阳畏寒上浮,表现为面部皮肤潮红、红斑、灼热、毛细血管扩张等,其二为下焦阳虚阴盛,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腹冷痛等。温潜法可潜上越浮阳,同时温命门水寒,正中病机,可有效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红斑、灼热和棘层灶状水肿的程度。

3 小结与展望

温潜法属于中医温阳治法一类,源于《伤寒论》之温阳思想,后经扶阳学派凝练,临床运用范围较广。临床上所见阳虚引起的虚阳上浮常导致皮肤病症一派热象表现,但此热象为虚热之象,应当与实热症鉴别,虚热性皮肤病多表现为皮疹色泽淡红或暗红,肿胀、灼热、瘙痒、疼痛程度都较轻,而由实热证导致者多表现为皮疹色泽红赤鲜艳、肿胀严重、肤温高、瘙痒疼痛剧烈,故医者不能见热一概施以寒凉清滋类药物[25]。临床见阳虚阴盛、虚阳浮越者,其机体症状表现不仅具有以上虚热性皮肤病的特点,同时伴腰腹冷痛、畏寒肢冷、脉沉细弱等下焦虚寒的证候,总体为虚阳不敛不潜,里寒外热、下寒上热,故应选择温潜法,同时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之上,有“是证”用“是药”,根据不同病症具体表现灵活加减用药。基于目前研究,对于头面部皮肤疾患中热象显著者,合用赵炳南先生的凉血五花汤,还可对症加减,比如阳虚日久者夹瘀、生湿,可适当加用桃仁、红花等药物活血通瘀,茯苓、泽泻等药物利水渗湿[26-28]。

综上,运用温潜法治疗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阳虚虚阳上浮所致皮肤病,症状可见明显改善,相较西医学常用的抗生素甚至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仅具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的特点,且有副作用小、不易耐药等优点。随时代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中,阳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即使目前温潜法在皮肤疾病方面的运用范围不广,相关文献总体数量亦较少,但根据“异病同治”“随证治之”,未来可进一步运用温潜法治疗其它皮肤疾病,即凡病机符合虚阳不敛不潜,表现为里寒外热或下寒上热者皆可运用,随之基于循证角度开展的临床研究或药理学研究的价值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温阳阳虚痤疮
红蓝光祛痘仪联合复合酸焕肤凝露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再见初恋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遗失在岁月深处的宝剑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症
站在顶楼大声说出我的爱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