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以H镇为例
2022-12-07林祯祥
林祯祥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具有非常复杂的含义。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能力和精神产物,包括意识形态、道德、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监管制度、科学技术等等。广义上的文化,简单来说是人类在生产力不断发展中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生产力以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统和,本文研究的乡村文化则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乡村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农村经济基础和文化氛围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发源于农村,以农村为根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主要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组织文化四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文化景观的文化要素或物质表现形式,包括景观、建筑文化与布局、生产工具等。精神文化是农村居民改造和创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包括文化价值观、文化理想和文化精神等。行为文化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积淀,如生活方式、流行的时尚、传播方式等。组织文化是物质生产的过程中村民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关系表现在制度和组织中,如村规、社会规范、生产组织方式等。
乡村振兴则是国家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在十九大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非常传统朴素的观念,就是对于“大同”的追求。乡村振兴就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于“大同”不懈努力的证明,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先富带动后富,走上共同富裕的证明[1]。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在乡村振兴的实施过程中,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乡村文化的振兴对乡村振兴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如何有效利用乡村文化,通过对乡村传统文化的振兴和创新,去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汲取乡村文化力量和智慧,让乡村振兴建设有组织、有层次、分级实施
H镇是一个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特色小镇,2019年,H镇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在实施乡村振兴建设中,果断吸取了乡村文化中蕴含有积极导向的文化力量和智慧,打好“一三五”组合拳,实现H镇在新起点上创新发展新局面的目标。
(一)在镇级层面上,立足乡村文化,建设“古韵乡村、清水小镇”
H镇在古镇区域范围内全力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旅游风情小镇、省级美丽城镇”,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旅游文化发展行动。同时,做好五篇“美丽”文章:建设美丽城镇,加速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打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2.0升级版;发展美丽产业,依托江南康养文旅小镇打造,加快发展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产业;提升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提升样板;打造美丽团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创造美好生活,把H镇建设得更加美丽、温暖和幸福。通过充分挖掘和发现具有独特性、艺术性、互动性的美丽乡村文化,乡村全面振兴的景区串珠成链,形成H镇3小时和美丽乡村30分钟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在H镇,游客们可以看红色纪念馆、游千年老街、赏国家级艺术馆;在两个美丽乡村,大家可以看到利用现代技术塑造的古树、树屋、纸作坊、陈家祠堂、家国天下等一个个具有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新风貌和“活态”文化传承基地,尽显文旅小镇风情。
(二)在村级层面上,融入特色元素,建设“一村一品”乡村
H镇各村积极配合村两委工作人员和专业文化团队,深度挖掘所在村特有历史文化素材并进行加工,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巧妙嵌入、有机融入“特色文化”元素,使美丽乡村既底蕴深厚又充满活力。如“爱国村”打造爱国、爱党、爱乡的主题,挖掘本村保护家乡、抵抗太平天国袭扰等一系列故事,最终形成了30余个村民耳熟能详的文化节点。又如三村,以农耕、古树、孝廉为中心,打造成寓教、寓乐、寓景的文化节点。截止目前,上述两个村共打造各种文化节点达50多处,推动美丽乡村的文化阵地扩点扩面。
二、挖掘和利用乡村专业、资源、本土优势,形成全方位、高品质、内外合力
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是最深层、最顽固、最不易改变但又影响最深远的因素[2],如何利用本土文化引领乡村振兴这个重大问题始终萦绕在关注H镇发展的人心中。H镇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本土优势,积极推动家乡文化的蜕变重生。
(一)内生文化焕发活力,旧貌换新颜
H镇组建村级文化专家团,吸收在文艺界工作的本籍贯人员,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的文化专家指导格局,充分梳理、挖掘辖区内历史文脉、特色物产、优秀传统等文化内涵,形成地方特色品牌活动。H镇深入发掘,整理出湮灭多年的楼曼文红色资源、楼英中医药文化资源、明清古建筑资源、俞源坞炉子胜会、岩岭山马灯等文化轨迹,并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中的文化企业、文化协会、文化能人的作用,组建本地文化专家团,出好金点子,对古镇非遗、建筑、文化进行保护、改造,美丽乡村充分得到文化的浸润,焕发了无限生机。
(二)外来文化落地生根,引领新风尚
近年来,白墙画室、言志画室和万松岭画室等几家美术新经济组织成员先后落户H镇,带来了数百名高素质、眼界宽、思维活的专业人才。如今万松岭等美术培训学校的雕塑、书法、绘画等美术作品都在H镇城乡开花,不仅提升了文化品位,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已成为美丽乡村的最美景观。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带领30多名青年画家到H镇进行为期一周的写生创作,他们将许多优秀作品馈送H镇,而且带着他们的作品在画院等各大展馆举行书画展览,全面生动地展示了H镇的美丽风光。它们帮助H镇吸引了许多慕名前来的游客,也成为了今日H镇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
(三)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形成合力
镇政府积极组织召开“文化助力”美丽乡村结对共建座谈会,聘请了H镇书法家协会、H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等4家协会和新经济组织万松岭画室等3家文化企业为H镇“美丽乡村文化振兴 ”指导团成员单位,白墙画室、言志画室分别与该镇大同三村、大同二村签署文化助力美丽乡村结对共建协议。同时,向在建以及未来计划打造美丽乡村的村庄积极推荐好区级美丽乡村文化振兴专家团,做好联系联谊工作。在美丽乡村打造过程中,文化团队参与了前期的调查摸底,文化因子挖掘和深化,与设计团队沟通,设计方案评审,建设过程和后期的监督等全链条、全过程,促使文化基因深深植入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
很多乡村振兴的建设者过去在外求学、工作、经商,走南闯北见识广、阅历深、资源丰富,他们爱乡土、重乡情,关心家乡发展,这样的人才优势在H镇搭建的“乡建”“乡筹”平台上,积极投身投资家乡“大花园”建设,形成明星效应,鼓励支持在外工商企业家、新知识阶层、成功人士和其他“新青年”积极回乡,反哺农村,是乡村振兴、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激发群众爱乡热情,让美丽乡村有特色、有研究、精准实施
2019年对于H镇而言是小城镇建设攻坚克难的一年。H镇因地制宜将新时期的乡村文化发展吸纳到乡村治理体系中,积极发挥它们的作用。当前以及今后在文化与制度建设两个维度上下大力气,长期坚持,使以乡村文化发展为中心推进当代中国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可承继的传统。
(一)加强组织建设,做到精心规划
《礼记·中庸》中有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先有规划设计才能步步推进,没有预先的规划就盲目推行的建设,就会像黑夜中失去灯塔指引的船舶,在茫然中迷失。规划要做到精益求精,就必须下一番绣花功夫,这好比在五彩缤纷的绣线中,只有精挑细选出最合适的配色,才能绣成一幅锦绣山河图。H镇为打造美丽城镇,做好乡村全面振兴,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各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吸收了新乡绅、各界热心人士、老干部、离退休人员等,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做到思想统一,思路清晰,架构明确,确保创建工作能够具体抓好落实。同时,组建一办两组(办公室、基础建设组、文化挖掘组),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各文化社会组织、文化企业,明确具体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把乡村全面振兴的规划细致到每个人、每一天。
(二)以人为本,建设特色乡村
H镇各级创建单位把挖掘特色文化、打造文化节点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强投入,通过日常走访、谈心、调研等形式,深入农户,对发现的各类文化资源、文化现象等各类有利于美丽乡村打造的资源都进行了充分的发掘和使用,使一些消失许多年的本地文化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在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了辖区内农户的文化生活品质。2019年7月,全国首家乡村月子院落户H镇,开启了新时代“互联网+农村”的高端服务业,推动了传统家庭型作坊的产业调整和优化升级。把美丽乡村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既是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又是农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它成为了美丽乡村的独特标签,为美丽乡村做了精准的脚注。
(三)深挖内潜,实施精准投入
在中央和省、市、区各项政策的支持下,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已成为H镇未来的发展发向。在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建设焦点”的形势下,精准定位,调动各方资源,从H镇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探索建设思路,对H镇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H镇通过邀请中国美院等专业设计团队为H镇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个美丽乡村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力求做到各项规划富有H镇特色文化内涵和品位,打造H镇文化标签。截至目前,一提到红色纪念场馆,不能忽略H镇的楼曼文纪念馆;而提及文创小镇,H镇也必然榜上有名,成为永久举办地,“诗歌双年奖”永久颁奖地。H镇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H镇今后的发展赢得了不少掌声和发展机遇。
四、立足乡村文化保护,挖掘乡村文化深层次内涵
对于乡村文化的开发一定要建立在对于文化的保护上面,拒绝对乡村文化的非法利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弘扬正能量,摒弃其中落后腐朽的文化知识,并加以创新利用,让传统乡村文化绽放更深层次的内涵[3]。
(一)完善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村委会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于破坏乡村文化的现象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积极保护和管理地方文化资源,制止非法交易,包括非法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对违反有关规定、破坏文化资源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除了积极响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农村文化资源保护的各项政策文件外,村干部要加强对农村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宣传,对于宣传方法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媒体和渠道。通过宣传市旅游资源保护知识,多种方法,灵活综合利用,提高保护乡村文化资源的意识。村干部也应该采取措施,增加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组织多项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关注乡村振兴中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严格限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引进可持续生态管理技术,积极参与乡村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二)发挥地方文化人才优势,实施复合型人才计划
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环境下,本土文化人才的稀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中最不利的因素,尤其是对本土文化知识有扎实把握、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人才。如果要让文化产业更具竞争力,农村需要积极地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制定地方人力资源战略,落实人力资源引进、培训机制和措施。为顺利保护和开发农村文化资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一是大力培养跨学科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着力挖掘一批文化领军人才,提高他们在当地的专业文化知识、政治素养、管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二是制定人力资源引进政策,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积极引导有专业特长的优秀毕业生回当地就业,对外地务工人员鼓励回乡就业,为本地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要调查各类艺术、技术、管理人才收入分配情况,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给予特殊奖励,提高他们保护和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积极性。
(三)增强农民保护农村文化资源的主观意识
农民不仅是农村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农村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农村文化资源的拥有者。只有农民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保护中来,乡村文化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保障其建设自己家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一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意识。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造福今世、造福子孙”的任务。农民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农民可以从自身做起,认识到乡村文化对农村的重要性,做到文化自觉,积极参与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次,尊重农民的自主决定。尊重农民自主决策是实现农民主体地位的关键。为确保农民在保护当地文化资源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坚持以农民为本的原则,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吸收他们参与村庄规划、文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文化活动等,坚决杜绝违背农民意愿的浮华形象工程。
(四)保障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资金充足
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可以由相关人员进行,作为农村文化资源保护培训的基础,开展与农村文化保护与开发相关的培训需要大量资金。此外,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需要资金投入。因此,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保障资金充足是重点。
五、结语
2019年以来,H镇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契机,以乡村文化为导引,不断夯实H镇古韵风情的内涵,不仅满足了H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精神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得福祉,而且让H镇文化通过革新蜕变的方式浴火重生、重新焕发生机,实现文化优、生态美和百姓富的和谐统一,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以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