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22-12-07杨永祥

文教资料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国防高校教师工匠

卢 娜 杨永祥

(西北工业大学 工会,陕西 西安 71007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阐明了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国防特色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国防科技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专项的重要基地,是高精尖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的主战场,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国防特色高校教师更需要具备工匠精神。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是国防特色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深刻揭示了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2]工匠精神不仅仅是高技能人才群体特有的品质,更是广大劳动者心无旁骛钻研技能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其中,“执着专注”,是指对某一事物和技能专心致志、慎终如始、坚持不懈,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这是思想层面的要求,是工匠精神的前提;“精益求精”,是指在既有成绩和基础上仍然严格要求,是技艺、产品、质量、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是操守层面的要求,是工匠精神的动力;“一丝不苟”,是指做事严格认真、坚韧不拔,最常见的地方不放过,最细微的地方不马虎,注重每一个细节,这是作风层面的要求,是工匠精神的基础;“追求卓越”,是指永不自满、永不停滞,通过最大限度的努力,追求极致完美效果、达到超凡出众水平的态度和行为,是品质层面的要求,是工匠精神的目标。[3]

(二)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

与其他高校相比,国防特色高校具有特殊性,拥有航空航天、海洋船舶、兵器装备等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和一大批国防科技领域领军人才,能够为武器装备研制、国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有力支撑,所以,工匠精神在国防特色高校教师身上表现出了特有的内涵。

1. 职业技能方面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面对培养国防科技人才的使命,能够淡泊名利,潜心育人;面对国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难题,能够刻苦钻研,攻克难关;面对型号实验的复杂环境,能够不惧艰辛,坚持不懈;面对取得的成绩,能够保持一颗谦虚的心,继续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备课、每一个实验,每一个细节,超越自我,实现突破。

2 职业精神方面

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始终深怀爱国之心,强国之梦,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西迁精神,为国解难,献身国防;始终以从事国防教育事业为荣耀,勇于担当,为国育才;始终以铸国之重器为己任,严谨细致,坚韧不拔;始终以追求卓越、领先世界为目标,开拓创新,永攀高峰;始终以保国家安全为神圣使命,胸怀世界,实现和平。

二、培育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其传承和发展契合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5];教育部公布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提出教师的职业规范,强调高校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了“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他强调,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2021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这些都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匠精神与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要求、科学家精神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6]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确定“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为劳动教育内容。高校是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7]的主阵地。国防特色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国防科技人才的重要使命,更应该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想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只有教师具备了工匠精神,才能做工匠精神的传播者,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国防科技人才。

(三)科研攻关的需要

国防特色高校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专项,比如无人机的研制、C919的研制、ARJ21的研制、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的研制及嫦娥五号登月“挖土”的“中国芯”的研制等。这些科研人员心怀“国之大者”,铸“国之重器”,立足工作岗位为国家的国防科技事业默默奉献,对新时代工匠精神进行了生动诠释。但是面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的局面,国防特色高校教师更需要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潜心钻研,攻克难关,为国家的国防科技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工匠精神状况分析

(一)现状

通过对兄弟院校关于工匠精神研究和培育工作的调研,发现国防特色高校教师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创新精神

创新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提,是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对待科学问题缺乏潜心问道的钻研精神,自觉提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前沿知识等方面的积极性不够。

2. 缺乏奋斗精神

因为国防特色高校承担了大量的型号研究任务,外场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经常会在艰苦的环境下作业。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有些教师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困难劲头不足。

3. 缺乏奉献精神

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教育家将自己的青春、毕生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安全面临更大的风险。新一代年轻教师更需要发扬老一辈无私奉献精神。但是有些教师缺乏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

(二)成因

1. 教师结构的变化

随着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和人事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教师队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青年教师人数的占比越来越大,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的占比越来越大。他们国防意识不够,对中国国防现状、国防项目认知不足,需要时间了解和熟悉,他们受西方文化影响,价值观更加多元化,这些都在冲击和影响工匠精神的传承。

2. 对工匠精神的培训不够

军工企业承接了“大国重器”的研制任务,加强与军工企业合作是培育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国防特色高校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虽然也组织教师到相关军工企业进行调研,但是并没有形成长期合作机制,联动不够,没有让更多的教师在实践中感受到工匠精神。

3. 校园文化缺乏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工匠精神培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工匠精神自2016 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已成为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多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未全方位、多渠道注入工匠精神元素,弘扬工匠精神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在校园环境中受到陶冶和熏陶的程度受到影响。

4. 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工匠精神是师德师风的重要体现。过去,教育评价体系过于重视评价指标的设计和存在,忽略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存在“重科研,轻育人”“重业绩,轻师德”的现象。年终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都对业绩考核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体系,而师德师风方面缺乏硬性的考核指标体系,更缺乏长效的监督机制。由于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有些教师身上缺少工匠精神。

四、新时代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完善相关制度,使教师在政策引导中提升工匠素质

1. 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制度

教师培训是培育教师工匠精神的有效措施。国防特色高校应根据各专业、各岗位对教师的技能要求,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制度。

(1)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根据教师的成长阶段特点,规划培训内容,制订系统性的培训方案,分层次对教师进行培育。对新入职的教师,要加强岗前培训,引导其养育工匠精神;对工作多年的教师,要培育与强化并重,加强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2)加强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检验青年教师培养成果的平台,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窗口,更是促进教学、科研、管理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途径。国防特色高校要把技能竞赛作为培养教师工匠精神的一个抓手,充分利用各类竞赛平台,提升与完善教师的各项技能。

(3)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领人。团队精神是团队的灵魂,对于团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工匠精神是国防特色高校团队必备的精神力量。国防特色高校要建立“传帮带”的团队管理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团队建设中,通过团队建设培育教师工匠精神,当好学生引路人。

(4)加强校企联合。军工企业是工匠精神的集中展示地。军工企业承担了大量的型号任务,一个零件的加工、一个飞机的组装、一个“国之重器”的成功研制,都体现出工作人员的工匠精神。国防特色高校要加强校企联合,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策划“学校+企业 + 岗位(或科研)”的培养模式,让教师深入企业开展科研活动,了解企业需求,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感受工匠精神的力量。

2. 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教师发展方向的指挥棒[8],建立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的评价体系是培育教师工匠精神的又一重要措施。国防特色高校应根据教师特点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价体系。

(1)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一是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设计关于教师工匠精神的考评指标,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牵引提升教师工匠素质,激发教师原始创新、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动力;二是健全团队评价机制,引导团队形成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永攀高峰的氛围,在师德师风建设、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充分发挥出团队优势。

(2)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各类配套政策,如健全评奖评优、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等机制,将考评结果有效运用其中,为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强化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对于在弘扬工匠精神、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更高的社会认可度,提供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服务,减轻事务性的负担,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教书育人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攻关上,更好地培育与强化工匠精神。

(二)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育成工匠精神

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教师工匠精神的外在培育固然重要,但引导其自觉养育工匠精神更加重要。

1. 加强宣传与引领

一是要通过校内各种宣传栏等传统宣传阵地和校园网络等新兴媒体广泛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9];二是加强与校外各大媒体联系,推荐报道校内工匠精神代表性先进事迹,从而激发教师践行工匠精神的热情。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要在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中将工匠精神融入进去,让教师在参与活动时感受工匠精神,从而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内生动力;二是打造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将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编排成话剧等教师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通过话剧、音乐剧等形式将工匠精神的力量传递给每位教师。

3.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榜样的引领,一是做好劳模评选表彰和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大国工匠”,为先进人物发挥示范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引领更多教师争当新时代劳动模范、能工巧匠;二是进一步挖掘平凡人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教师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的先进典型,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内在动力,激励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三是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发挥劳模、名师等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发挥先进典型的“传帮带”作用,在相同学科、专业或岗位内通过“一对多”结对方式带动其他教师积极探索、刻苦钻研,促进工匠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上的自觉形成。[10]

猜你喜欢

国防高校教师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工匠神形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工匠赞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