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内政治仪式强化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的意义与路径

2022-12-07

文教资料 2022年15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入党仪式

赵 文

(九江学院 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江西 九江 332005)

人的一生总是与仪式相伴,维特根斯坦甚至称人是“庆典仪式的动物”[1]。而作为亚里士多德眼中天生的政治动物,人的成长与发展更是离不开政治仪式。所谓政治仪式是“一种体现政治生活领域规范的、重复性的象征行为”[2]。由此出发,党内政治仪式是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具有规范性和重复性特征的象征行为。党内政治仪式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塑造党员政治信仰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党员正处于政治信仰塑造定型的关键时期,深入探究党内政治仪式在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方面的意义与路径等问题,必定能对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有所裨益。

一、党内政治仪式在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党内政治仪式是一个政党存在与发展的象征性载体,可以说,政党的发展与成熟与其政治仪式的演进与优化是息息相关的。党内政治仪式本身既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内开展党内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还是强化党员纪律意识不可或缺的有效路径。

(一)党内政治仪式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

党内政治仪式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从党内政策方面来看,党中央对党内政治仪式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内政治仪式,将举行政治仪式视为党内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化工作。2019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3],同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再次要求“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以及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4]。从党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党内政治仪式贯穿于党的发展全过程当中。1921年在上海和嘉兴南湖成功召开的党的一大,就是以党内会议仪式的形式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明确了党的性质与宗旨,旗帜鲜明地把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真正使得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之后,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党内代表大会在不同时期召开,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各届党内代表大会也适时举行,在促进党和国家政治发展、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2年下半年,党内最为重要的政治仪式——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北京隆重召开,这就是今年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内的最大的政治生活和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可见,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离不开党内政治仪式的布展与举行,党内政治仪式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是党内政治生活呈现的直接载体。

(二)党内政治仪式是加强党员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举行党内政治仪式不仅是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推动党的自身进步和党的事业发展,同时也是党内开展党员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提升党员政治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党内政治仪式首先是在党员群体中开展,与一般的活动相比,具有明显的主体界限和身份要求,这有利于明确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身份意识。明确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身份意识是党员履职尽责的基本前提。明确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身份意识实际就是要明确党员的政治身份和责任使命,明确公仆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无论在哪个方面、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工作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5]。党员参与党内政治仪式,其首要意义在于强化其身份意识,激发其为党工作、为党尽责、为党奉献的主体责任感。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参加党内政治仪式,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与一般的校园学习与文化生活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有明显不同,政治教育意义突出。通过让大学生参与党内政治仪式,能够让加入党组织的大学生感受到组织作为机体的客观实在性及其由之决定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诉求,能让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教育模式从向书本学习发展到向时间学习,从理论灌输发展为实践感化,有助于切实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教育效果。

(三)党内政治仪式是强化党员纪律约束的有效途径

参与党内政治仪式也有助于强化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有效提升党员的纪律意识,保障党员权力的行使和责任的落实。一方面,党内政治仪式在形式上具有纪律要求。在党内众多的政治仪式中,入党宣誓、“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具体仪式较为常见。在这些仪式的行进过程中,对其参加对象、参与方式、参与时间、仪式内容是否保密等都有明确的纪律要求,参与对象必须严格遵从。大学生党员参与党内的相关政治仪式,实际上就是参与党内的政治实践,而通过实际的政治历练来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与纪律意识,比起一般性的纪律教育活动更有教育意义和教育实效。

另一方面,党内政治仪式在内容上具有纪律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政党,不仅在党的纲领和章程上对党的纪律有明确的规范,在党内政治仪式中也有很多内容是直接与纪律要求相关的。党内政治仪式从类型上看,主要有纪念型仪式、会议型仪式、宣誓型仪式等,其中如入党宣誓仪式在纪律内容方面的要求更为明确、更为明显。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自建党以来历经数次修改完善,但是其中有一条始终都在重点强调,即坚守党的纪律问题。从红军时期的“严守秘密,服从纪律”,到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执行党的纪律”,到解放战争时期“遵守党的纪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再到十二大以后“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纪律”二字始终被着重强调。所以大学生党员在入党时进行入党宣誓和在其后进行重温入党誓词的政治仪式中,反复接受党的纪律意识教育,不断内化于思想、溶化于血液、外化于行为中,有助于实现党开展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的目的。

二、党内政治仪式实现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功能的实施路径

党内政治仪式对政党在强化其成员的政治认知、激发政治情感,进而确立政治信仰方面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教育中,我们能经常看到政治仪式的活动身影。有人研究指出,“高校历来高度重视借助政治仪式培育大学生政治认同,不失时机地在重大政治生活期间举行相应的政治仪式或借助国家性政治活动教育以重温特定历史事件、宣扬党和政府的政治主张、展现国家建设成就。这对强化大学生的身份意识、维系社会结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等都产生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6]。虽然政治仪式的政治信仰教育价值被高度重视,但其作用效果距离理想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部分高校党组织对党内政治仪式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认知失衡的情况下,导致党内政治仪式的政治教育效果不佳。为此,我们需要从增强党内政治仪式的供给能力、明确党内政治仪式的信仰主题和延伸党内政治仪式的作用时间来提高党内政治仪式的政治信仰教育实效。

(一)增强党内政治仪式的供给能力,拓宽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空间

增强党内政治仪式的政治信仰教育作用,对于高校而言,首先要为大学生党员提供数量适宜的政治仪式,提高政治仪式的教育影响面,拓宽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的空间。除了党内常规政治仪式如“三会一课”,即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之外,高校党组织还应该增加其他类型党内政治仪式的供给,包括各种纪念型党内仪式、宣誓型党内仪式等。以入党宣誓仪式为例,每位党员入党时都会参加入党宣誓,并且在近些年来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各级党组织都在不同的情形下举行重温入党誓词的政治仪式。入党宣誓仪式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教育意义。通过集体宣誓入党誓词,体悟入党誓词每字每句背后的沉甸甸的集体记忆、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能够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党员确立坚定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事业终生奋斗的使命宗旨。入党誓词宣誓仪式中大学生党员所面向的具有神圣意义的党旗,以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向大学生党员呈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荣光,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给大学生党员带来了一场精神层面的深度洗礼。在入党宣誓仪式的集体宣誓的场景中,所有参与者精神集中、表情严肃、态度庄重地以同样的语速、同样的姿态,喊出同样的语言,表达同样的心声,使得个体与集体在气质与特征上趋向同一,促进参与者实现身份转化,增强参与者的党员身份意识。这些于组织而言,无疑都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对于个体而言,也必然增强了其对组织的归属感和个体之间的团结感。

(二)明确党内政治仪式的信仰主题,彰显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方向

政治仪式是为政治发展服务的。对于政党政治而言,确立党员个体对组织宗旨与性质的高度认同,激发党员个体对组织理想的崇敬,是政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利用党内政治仪式开展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标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主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奋斗,以充分发挥政治仪式主题的价值引领和信仰铸造功能。

以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仪式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政治仪式主题在凝心聚魂、固基培元、政治引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982年9月1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二大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主题报告,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为政党建设和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10月25日召开的党的十三大,高度评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提出加快和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1992年10月12日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胜利而努力;1997年9月12召开的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2002年11月8日召开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继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主题来看,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始终如一的政治原则与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从不回避自己的最高理想,一直以来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和坚定实践。所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明确地宣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理直气壮地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守道路自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到底,把党的政治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通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坚定政治信仰,在塑造政治信仰的历史进程中推动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引导大学生党员参与党内政治仪式,必然会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共享党的政治主张、政治理想和政治情感,达到加深大学生党员对政治信仰理解与认同的教育目的。

(三)延伸党内政治仪式的作用过程,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效能

与政治仪式本身一样,政治仪式的政治信仰教育功能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在以往实践和研究中,人们习惯将目光聚焦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在仪式的每个环节感受着仪式的价值魅力与情感动力,以求得自身与组织之间的思想共鸣、价值共享和行为共存。但是在仪式进行之前和仪式完成之后,对参与者的思想、价值和行为方面影响的认识和研究都不太够。这种情况忽略了人的思想成长的整体性和过程性规律,不利于有效推进参与者政治信仰的生成与确立。为此,必须要从过程论的视角来优化党内政治仪式,从“仪式前—仪式中—仪式后”三个环节[7]入手来发挥党内政治仪式强化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教育作用。其一,在仪式举行之前,仪式发起者不仅要精准组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党内政治仪式,包括仪式的主题、音乐、符号、时间、空间、器物和参与者等,还应该将事前提前一段时间预告仪式的举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公开相关信息,以激发参与者生成对仪式的期待、想象与崇敬的心理,在仪式前就在参与者内心积累和储蓄一定的政治情感,为仪式中的思想凝聚与情感发展奠定基础。其二,在仪式进行之中,仪式发起者不仅要充分展现仪式的各个环节与各个要素,将仪式的象征性价值融入仪式参与者的思想与精神中去,还应该充分化被动为主动,以语言、声音、姿态、文字、图标等各种形式来加强仪式所代表的组织与仪式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仪式参与者主动生成对组织及其价值目标的信赖与崇敬的心理,实现个体思想与组织意志的有机融合。其三,在仪式完成之后,仪式发起者不仅要“对仪式参与者的思想动态进行有效跟进,重视对仪式教育效果的检验”,以进一步改进仪式举行过程、增强仪式传播正确价值观的功能[8],还应充分发挥仪式的事后影响力。我们应当注重将仪式在参与者身上产生的思想引领力和政治导向力巩固下来,发挥仪式的价值和意义在非仪式行为和心理中的影响力,帮助仪式参与者形成稳定性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责任感,以推动其进一步确立政治信仰,加入促进国家政治发展的道路中来。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入党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
入党志(外一首)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