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第一次发现人生的真相时
2022-12-06陈赛
陈赛
一
法国漫画家桑贝画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站在屋内,掀开窗帘的一角,注视着两个大人互相握手,脱帽致意,脸上带着一种一言难尽的表情。
读德国作家聚斯金德的小说《夏先生的故事》时,我经常想起那个少年脸上的表情,面对成人世界突然被掀开的一角帷幕,到底是困惑、嘲讽、怜悯,还是什么别的东西?
以少年/ 少女视角呈现成人世界的悲剧,这样的书很多,比如,《麦田里的守望者》,比如,《心是孤独的猎手》。但《夏先生的故事》之所以特别打动我,是因为其中强烈的对比:童年的轻盈与成人的重负;童年的生机与成人的绝望;童年的天真与成人的荒芜;童年的纯净与成人的复杂。而那个纤弱的少年就站在中间,像站在高高的钢丝架上,颤巍巍地,不知道下一步要踩在哪里,才能不从高空掉下来。
先来讲讲这本书说了什么吧。
夏先生的故事,其实是主人公“ 我” 的一段童年回忆。这个少年有点像桑贝漫画中经常出现的那种男孩,聪慧,温柔,有一点羞涩,有一点孤独,有一点耽于幻想,还懂得一点点自嘲,喜欢爬树,喜欢骑自行车,心中有暗恋的姑娘,害怕严厉的钢琴教师,常常觉得自己会飞。
事实上,有一次,他差点真的飞起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于是,我逆风而跑,从位于村外山冈上的学校一直往下飞奔。我只是略微用脚点点地面就张开两只胳膊,风就把我抬了起来,我可以毫不费力地一蹦两到三米高,一步跨十到十二米远,当然,也许没这么远,没这么高,可这又有何妨呢!反正我差不多是飞起来了……”
这些关于童年的描述几乎是漫画式的,愉快,轻盈,令人羡慕。当然,像大部分青春期的少年一样,他有属于他的生命的尴尬,和对于这个世界的不解。比如,他住在下湖区,而他所有的同学都住在上湖区;比如,初恋的邀約与毁约都来得那么云淡风轻……
最怪异的,则是他的邻居夏先生——总是沉默地拄着拐杖,背着空空的行囊,从早到晚,漫无目的、没完没了地东奔西走。
夏先生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的身上发生过什么事情?他活在世上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他从不停下脚步,也从不与人交谈,少年唯一一次从他嘴里听到一个完整的句子是:“求你们闭闭嘴,别再打搅我行不行!”而伴随这句话的,是他“睁得贼大且呈惊恐状的眼睛”。
当时,少年和父亲正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天上突降冰雹,父亲一再邀请行走在冰雹中的夏先生上车。夏先生便撂下了这句话,并摔上车门,继续独自行走在冰雹中。
少年私下里分析过,夏先生的行走,显然不是为了喜欢。谁会在开心的时候用那种眼光看世界?“这副模样只有内心充满了恐惧的人才具备。”
但是,夏先生的恐惧从何而来?他永不停歇的奔走中,到底在逃避什么?又在寻求什么?
按照大人们的解释,夏先生是因为患有“幽闭恐惧症”,没法在室内待着,所以不得不满世界乱跑。
那么,在夏先生的恐惧里,是不是有着我们成年人不愿面对,也不敢面对的东西?
二
如果单独写夏先生的故事,大概又是一个卡夫卡式的成人寓言;如果单独写男孩的童年,不过又是一篇清新的童年回忆。但是,正是少年的目光,在童年的几个关键节点,一次次遇上谜一样的夏先生,才给我们带来那种关于成长、关于死亡、关于人生悲剧境遇的惊惧与怅惘。
正是追随少年的目光,你才会明白,夏先生是成人世界的一个bug,任何一种心理病症的标签都不足以归纳他的灵魂所承受的折磨,虽然我们并不清楚这种折磨来自何处。
他们的第二次相遇,是少年在上钢琴课时遭遇了奇耻大辱,决定一死以报复社会,却无意中遇到夏先生。一小一老,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一个是观察者,另一个则毫无知觉。“在确信无人跟踪而且远近连鬼都不见一个之后,夏先生闪电般的三个动作, 把草帽、拐杖和背囊都扔到地下,如同上床似的直挺挺地倒在布满树根的林地上。不过,他并没有在这床上睡觉,而是刚躺下就发出瘆人的一声长叹——不对,这绝非叹息,因为叹息里包含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夏先生的声音却是一种痛苦的呻吟,一种发自肺腑的深深的幽怨,其中交织着对生活的绝望和对解脱的渴望。”
正是那一声长叹中蕴含的无穷无尽的痛苦,打消了少年寻死的念头。
同样,几年后,在故事的最后,少年没有“打扰”夏先生的自杀,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慢慢地没入水中。那一幕,最令人震惊的不是夏先生的自杀,而是他对于死亡的决绝,以及少年对于沉默的坚守。那是一种不解的理解。
这个时候,少年的身高已经接近一米七,格林童话已经悉数通读,能解开三元方程式,吸过半支烟。对钢琴教师的偶然发作也可以淡然处之。他不再爬树了,但成了一个技艺精湛的自行车好手,而且发现骑车跟飞行也差不了多少。
也就是说,他即将迈入成人的世界,并多少享受到了长大成人的特权和乐趣。夏先生这沉重悲凉的一笔,会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记?
我们总是想象着,在一个人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个顿悟时刻,从无忧无虑的时光中醒来,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是艰辛、复杂、令人难以忍受的。
然后,怎么办?在成人世界中,他会就此陷入倦怠、虚无、冷漠的旁观,还是会警醒,会沉思,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生命?
对于这些问题,作者聚斯金德没有给出任何答案,据说他本人就是一个夏先生式的人物,隐居在一处小屋里,从不接受任何采访。
桑贝为这本书画了20 多幅漫画,他的画既忠于聚斯金德文字中那种明净轻灵的哀伤,但哀伤里又始终带着他自己独特的温暖和幽默。他曾经说过:“当你经历过人生的荒谬与绝望,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笑,这是一种生存必需的手段。”
或许, 长大成人的根本,不是妥协, 而是智慧与平衡:既接纳人生不可避免的艰难,又不放弃把它变得更好的努力。也就是说,既要直面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世界的事实,但又绝不放弃心中想要的世界。
(摘自“三联少年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