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迦巴瓦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多样性

2022-12-06陈鹏英

植物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海拔毒性中毒

陈鹏英 杨 婵 罗 建*

(1. 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林芝860000;2. 西藏自治区高寒植被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林芝 860000)

有毒植物是含有生物碱类、苷类、酚类、萜类等有毒化学成分,常对人和动物造成毒害作用的一种特殊的植物类型[1]。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中国医院知识资源数据库统计,近10年来,我国报告了近4 万例植物中毒病例[2]。尽管有毒植物大多会危害人类健康,但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它当作有害植物,只要使用得当,它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多数有毒植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用途广泛,可用作药物、农药、杀菌剂、渔业和狩猎等[2],如西藏八角莲(Dysosma tsayuen⁃sis)根和根茎中含有鬼臼毒素,人或动物外用和误服可引起严重系统性毒性作用,甚至致死,但正确使用可入药,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祛痰散结等效用[1,3-4]。因此,有毒植物通常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重要植物资源。

通过对野生有毒植物资源开展区域性研究,能够了解其种类、毒性大小、有毒部位、毒理作用以及化学成分等,达到全面认识野生有毒植物,进一步减少和避免其对人畜的危害,同时发掘它的药用、工业、食用和观赏等方面的价值,并且在对野生有毒植物合理利用的同时注重保护,这对丰富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5-7]。近几十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对当地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而到目前为止,南迦巴瓦峰地区还没有开展系统的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调查和相关保护工作,许多种类的野生有毒植物尚缺乏基本的生物学资料,该区丰富的野生有毒植物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且对一些濒危种缺少保护。因此,我们实地调查了南迦巴瓦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以期对该地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性资料及理论上的依据。

1 自然资源概况

南迦巴瓦峰(以下简称南峰)位于东喜马拉雅山,是藏东南的最高峰,海拔7 782 m,地理坐标为29°37'51″N、95°3'31″E,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8],东南与另一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横断山区植物区系相接。南峰在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汇处,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缝线附近和雅鲁藏布江大峡弯腹地,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特殊,地质活动强烈,部分山体挺拔,峡谷较深,是西南季风通向青藏高原的东大门[9]。对来自印度洋的气流和高原大气环流的阻挡,影响了南峰地区的气候形成,造成南北坡气候差异。同时,南峰地区基部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特点,因此冬季暖湿,夏季降雨充沛[10-12]。在上述气候条件和地形构造的影响下形成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南坡自下而上的植被分布为准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亚寒带灌丛、寒带草甸、寒冻垫状植被及冰雪带等,北坡基带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往上其他与南坡相似[11]。南峰地区是世界上地形反差最大的地区,山体陡峭,地势险要,河流急转弯,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13]。

2 研究方法

2019—2020 年,借鉴赵世姣等[14]的方法对南峰地区的有毒植物进行调查。由于有毒植物的分布没有具体的规律,采用了路线调查结合不同海拔梯度、不同植被类型的方法。调查的路线选择在植被类型和生境有代表性的地区,并尽量覆盖南峰全境,包括区域内植物分布的全部海拔带及全部植被类型(从600~1 100 m 的热带低山半常绿雨林带到4 000~4 300 m 的高山冰缘植被带)。总体上划分了3 条调查线路,南峰北坡由西到东为排龙—易贡—通麦—波密,总长113 km;南坡由西到东为汗密—达木—辛凯—金珠拉,总长107 km;南坡由南到北为希让—背崩—达果桥—嘎龙拉,总长135 km。采集每种植物的标本并归档。查阅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PE)、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KUN)等标本馆采自南峰地区的标本;同时,走访当地草原管理部门,了解该地有毒植物防控情况,做好记录并整理数据;访谈和咨询了当地居民,补充野外调查中可能遗漏的物种。

参考《中国有毒植物》[1]、《中国植物志》[3]、《中国药用植物志》[4]、《中国民族药志要》[15]、《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16]和《西藏草地有毒植物》[17]这些资料来完成调查数据的整理,编制南峰地区有毒植物名录,对有毒植物的种类组成、毒性大小、利用价值等进行分析,采用Excel软件绘制图表。

3 结果与分析

3.1 野生有毒植物的种类组成

调查结果表明,南峰地区野生分布的有毒植物有77 科,167 属,242 种,与《中国有毒植物》[1]收录的全国有毒植物约140 科,1396 种比较,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科、种分别占全国野生有毒植物的55.00%和17.34%。如表1 所示,其中裸子植物较少,仅有4 种,占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的1.65%,包括单子麻黄(Ephedra monosperma)、买麻藤(Gnetum montanum)、香柏(Juniperus pingiivar.wilsonii)和西藏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被子植物共有238 种,其中双子叶植物占比较大,有178种占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的73.55%,主要集中在菊科(Composit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杜鹃花科(Ericaceae),有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工布乌头(Aconitum kongboense)、滇藏杜鹃(Rhododendron temenium)等,单子叶植物有64 种,占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的26.45%,大多分布在兰科(Orchidaceae)、藜芦科(Melanthia⁃ceae)和 天 南 星 科(Araceae),如 剑 叶 虾 脊 兰(Calanthe davidii)、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疣柄蘑芋(Amorphophallus virosus)等。

表1 南迦巴瓦峰野生有毒植物的各类含种数统计Table 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ecies in each sort of wild poisonous plants in Nnamjagbarwa mountain

分析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物种数随海拔变化趋势(见图1)可知,随着海拔变化,野生有毒植物种数以及生活型有所不同。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物种随海拔分布的规律与该区植物随海拔分布的规律[18]一致。每个海拔带按500 m 的高度依次递增,将500~5 000 m 的海拔范围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9 个海拔带。总体看来,4种生活型物种数都是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对它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草本在第Ⅰ~Ⅷ海拔带均和其他3 种生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灌木在第Ⅲ~Ⅵ海拔带和乔木有显著性差异,在第Ⅱ、Ⅴ海拔带和藤本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乔木在第Ⅰ、Ⅱ、Ⅳ、Ⅴ海拔带和藤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野生有毒植物中生活型为草本和灌木的分布范围较广,各个海拔带均有生长,而藤本和乔木集中生长于低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少有分布。草本在不同海拔带均有分布,主要在第Ⅳ海拔带(2 000~2 500 m)分布,共有54 种,最高可达到4 740 m,生长有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等。灌木也在第Ⅳ海拔带(2 000~2 500 m)最多,有27 种,生长最高海拔为4 730 m 的物种为凝毛杜鹃(Rhododendron phaeochrysumvar.aggluti⁃natum)。乔木大多分布在在第Ⅱ海拔带(1 000~1 500 m),有18 种,如出现的最高海拔为3 350 m的云南金叶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nse)。藤本多数生在第Ⅰ海拔带(500~1 000 m),共15 种,在2 870 m处有八月瓜(Holboellia latifolia)等。

图1 南迦巴瓦峰野生有毒植物物种数随海拔变化趋势将500~5 000 m的海拔范围按每500 m一个海拔段进行划分,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这8个海拔段。同一海拔段中不同生活型数据标签小写字母表示达到0.05显著水平Fig.1 Variation trend of species number of wild poisonous plants with altitude in Namjagbarwa mountain The elevation range of 500~5 000 m was divided into eight sections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according to every 500 m. Lower⁃case indicate significance at 0.05 level of data tags for different life types in the same elevation range

3.2 野生有毒植物的科属种分布

南峰地区有毒植物从科级水平分析(见表2),只含1种的科有41个,占南峰地区有毒植物总科数的53.25%、含2~5 种的科有27 个,占35.06%、含6~10种的科有5个,占6.49%、含11~15种的科有2个,占2.60%、含16~20种的科和含21种以上的科都只有1个,各占1.30%。在所有有毒植物科目中以天南星科有毒植物种类最多,有36种,其次是毛茛科、杜鹃花科和豆科(Fabaceae)分别有18、13、11种。这4个科含有毒植物共78种[1],占总种数的32.24%。

表2 南迦巴瓦峰野生有毒植物的各科含种数统计Table 2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ecies in each family of wild poisonous plants in Namjagbarwa mountain

南峰地区有毒植物从属级水平分析(见表3),只含1 种有毒植物的属有132 个,占南峰地区有毒植物总属的79.04%、含2~5种的属有30个,占总属数的17.96%、含6~10 种的属有4 个占2.40%、大于11种的属有1个,仅占0.60%。在所有有毒植物属目中以天南星属(Arisaema)和醉鱼草属(Buddleja)有毒植物种类最多,有12 种和9 种[5],占南峰地区有毒植物种类的4.96%和3.72%。

表3 南迦巴瓦峰野生有毒植物的各属含种数统计Table 3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ecies of each genus of wild poisonous plants in Nnamjagbarwa mountain

3.3 野生有毒植物的生活型组成

依据生活型(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将南峰地区有毒植物资源进行分类。242 种有毒植物中有草本138种、灌木45种、乔木35种、藤本24种[3],分别占总数的57.02%、18.60%、14.46%和9.92%。由上可知,南峰地区有毒植物资源占优势的生活型是草本,乔木和灌木相差不大,藤本较少(见表4)。

表4 南迦巴瓦峰野生有毒植物的生活型Table 4 Statistical of life forms of wild poisonous plants in Nnamjagbarwa mountain

3.4 野生有毒植物的有毒部位特点

以《中国有毒植物》[1]和《中国植物志》[3]为主要文献资料,同时查阅《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16]和《西藏草地有毒植物》[17]等,对南峰地区有毒植物的有毒部位进行分析,对于多个器官有毒的植物进行归类时,在对各个有毒部位占比进行计算时均被计入。从242 种野生有毒植物的有毒部位分布特点来看(见表5),共有109 种全草或全株有毒,含黄酮类、生物碱类和倍半萜类化学成分[1,3,17],占总数的45.04%,常见的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网脉橐吾(Ligularia dictyoneu⁃ra)、臭节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其次有毒部位为果实和种子的有18 种,含黄酮类化学成分[1,3],占总数的7.44%,如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有毒部位为根、根茎、块根和块茎及根皮的较多,共57 种,含凝集素、多种生物碱类化学成分[1,3,17],在有毒植物总数中占比达23.55%,有藏南绿南星(Arisaema jacquemontii)块茎有毒;桐叶千斤藤(Stephania japonicavar.discolor)根有毒;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块根有毒。有毒部位为茎、茎皮、树皮的有30 种,含三萜类、黄酮类、酚类等化学成分[1,3],占总数的12.40%,常见有狮子尾(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茎有毒;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树皮有毒;小叶栒子(Cotoneaster micro⁃phyllus)树皮有毒。有毒部位为枝、叶的有45 种,含木藜芦毒素、苯丙素类、萜类化学成分[1,3],占总数的18.60%,常见有软骨边越橘(Vaccinium gaul⁃theriifolium)、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三桠苦(Melicope pteleifolia)叶有小毒。有毒部位为以下两类的植物较少,乳汁、汁液有毒的占比1.65%,含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1,3],有云南土沉香(Excoecaria acerifolia)、浆果乌桕(Balakata bac⁃cata)、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花有毒的仅占1.24%,含鞣酸、黄酮类化学成分[1,3],如大白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许多有毒植物不仅是某一器官有毒,有的植物的很多部位都有毒或全草有毒,含皂甙、烯酸、酰胺类化学成分[1,3],如长波叶山蚂蟥(Desmodium sequax)的茎和叶有毒;繁缕(Stellaria media)的种子、茎和叶有毒;果实、根、茎都有毒的如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此外,一些有毒植物的毒性大小会在不同部位有所差别,如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根和根茎有毒,果实毒性较小[1,3,16];一些有毒植物成熟前后毒性也会不同,如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全株有毒,尤其是嫩叶和未熟的果实毒性很强,但毒性会随果实成熟降低很多[1,3]。

表5 南迦巴瓦峰有毒植物的有毒部位分布统计Table 5 Statistical of poisonous parts of wild poisonous plants in Nnamjagbarwa mountain

3.5 野生有毒植物的毒性特点及毒理作用

主要根据《中国有毒植物》[1]、《中国植物志》[3]、《中国药用植物志》[4]、《中国民族药志要》[15]和《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16]。南峰地区有毒植物中剧毒有3 种,占总数的1.24%,分别为白薯茛(Dioscorea hispida)块茎有剧毒;商陆根茎及浆果有毒;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全草有毒,以果实、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大毒的有5 种,占总数的2.07%,分别为铃铛子(Anisodus luridus)、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木鳖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岩芋(Remusa⁃tia vivipara)和雷公藤(Tripter wilfordii)[19]。剧毒和大毒的部分种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它们分布较广,且在民间常做药用,常因使用不当导致中毒事件频发,如曼陀罗药用部位有花、种子、根、茎和叶,藏族用其种子主治麻风病、皮肤病、黄水病[1,3,15];铃铛子根、种子药用,藏药名为“唐冲那保”“唐冲那布”,用其根及根状茎治疗热性传染病、白喉、狂躁病,外用治皮肤病,种子治牙痛等症[1,3,15];天仙子根、叶、种子药用,藏族用其种子治肠胃寄生虫、神经痛、梅毒等症[1,3,15]。有毒(中等毒)植物有184 种之多;小毒植物也不少,共50 种(见表6)。小毒植物中有好多在民间被人们当作野生蔬菜食用,但常因为食用过量或处理不当而造成毒素累积过多,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如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独一味(Phlomis rotata)、少花龙葵(Solanum americanum)。总的来说,在外界环境变化和自身生长发育二者共同作用下,许多有毒植物所含毒性大小会发生改变[1],如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的未成熟果实毒性较大,成熟果实有小毒[1,3];闭鞘姜(Cheilocostus speciosus)根头幼嫩时有毒,成熟后毒性大大减少。

表6 南迦巴瓦峰有毒植物的毒性统计Table 6 Statistical of toxicity of wild poisonous plants in Nnamjagbarwa mountain

主要查阅《中国有毒植物》[1]、《中国植物志》[3]、《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17]和《西藏草地有毒植物》[18]等文献资料发现,有毒植物的毒理作用一般分为:精神神经类中毒、呼吸系统类中毒、免疫系统类中毒、器官损伤类中毒、皮肤黏膜刺激类中毒,共5 种中毒类型。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中,导致精神神经系统中毒作用的种类较多,如大白杜鹃毒根斑鸠菊、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等。毒理作用为呼吸系统中毒的有毒植物较少,有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假烟叶树(Solanum eri⁃anthum)、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e)等。免疫系统中毒作用的较少,如楹树(Albizia chinensis);器官损伤性中毒作用的如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七叶一枝花等[1,3]。毒理作用为皮肤、黏膜刺激性中毒的植物较多,如醉马草芒刺、大蝎子草(Girardinia diversi⁃folia)、茅膏菜(Drosera peltata)。也有些植物毒理作用不止一种,有4种毒理作用的如雷公藤可致神经系统中毒、呼吸系统中毒、器官损伤性中毒和皮肤、黏膜刺激性中毒。有3 种毒理作用的如升麻(Cimicifuga foetida),分别是神经系统中毒、呼吸系统中毒和器官损伤性中毒,海芋(Alocasia odora)皮肤、黏膜刺激性中毒、呼吸系统中毒和器官损伤性中毒[1,3]。有2 种毒理作用的较多,如飞龙掌血有神经系统和器官损伤性两种中毒作用[1,3];岩芋有皮肤、黏膜刺激性中毒和呼吸系统中毒2种毒理作用[1,3];琉璃繁缕有皮肤、黏膜刺激性中毒和神经系统中毒。

3.6 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的利用价值

查阅《中国有毒植物》[1]、《中国植物志》[3]、《中国药用植物志》[4]、《中国民族药志要》[15]、《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16]和《西藏草地有毒植物》[17]文献发现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许多种都具有药用和材用价值,同时,在工业、观赏、食用及无污染农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很难完全分开,大多数有毒植物可局部或全部入药[21]。同时,许多药用植物也有大或小的毒性,在控制剂量的条件下,可用于疾病治疗,如果使用过量或不当会导致中毒反应[1]。本次调查到的南峰地区242 种有毒植物中明确有药用价值的占79.75%,共有193 种。有一些虽全草有毒但被藏族人民习得药用[20],如长果婆婆纳(Veronica ciliata)藏医用其全草治疮疖、创伤、炎症[3,15,17];环根芹(Cyclorhiza waltonii),藏族将本种的根作“当归”用,可治疗陈热病、中毒症、培根病与龙病的并发症[3,15,17];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le)藏族用其全草治水肿、疟疾、止血和风疹[3,15,17]。还有很多有毒植物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价值被开发应用,如桃儿七根茎功效较多,能祛风湿、强健筋骨、止咳;果能生津且止咳化痰、益胃健脾理气、经期不调等疾病,还具有神奇的抗癌作用,特别是对乳腺癌[1,3-4]。

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中具有材用价值的有7 种,占野生有毒植物资源的2.89%,如木材可用作家具的有劲直刺桐(Erythrina stricta)、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var. sinica)、云南黄杞(Engelhar⁃dtia spicata)等。还有不少有毒植物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可提炼生漆的有野漆(Toxicodeod cerda⁃num)[3];可以烤漆的如云南黄杞[3];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var.sinensis)茎叶含鞣酸,可提制栲胶[3]。可做观赏植物的有:冠盖绣球(Hydrangea anoma⁃la)、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董棕(Caryota obtusa)等[3]。一些有毒植物是可食用的,如少花龙葵叶、商陆的嫩茎叶、桄榔的树干髓心,花序汁液幼嫩的种子胚乳[3]。体内含毒杀害虫或遏制病菌和除草等物质的有毒植物也不在少数,如水蓼(Poygonum hydropiper)可制作农药来防治小麦秆锈病[3];升麻的毒性可以消灭马铃薯块茎蛾、蝇蛆等[3];商陆可作兽药及农药[3]。在对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调查研究中发现包含一些有毒蜜源植物[22-24],有6 科6 属,共计19 种占总种数的7.85%。主要在玄参科醉鱼草属,如滇川醉鱼草(Buddleja forrestii)、大序醉鱼草(B. macrostachya)、白背枫等[1,3],以及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有加查乌头(A. chiachaense)、牛扁叶乌头(A. lycoctonifolium)、展喙乌头(A. novoluridum)等[1,3],这些植物被蜜蜂采食生产的蜂蜜虽然有毒,但我们可以研究其化学成分,在现代生产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制成杀虫剂、驱蚊剂、花露水等对人有益的产品。

4 讨论与结论

4.1 野生有毒植物的资源特色

本研究主要采用路线调查、实地走访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南峰地区有毒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分析主要围绕6 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物种组成方面被子植物占优势,科属种分布都是单种最多,生活型组成中草本占比最大,有毒部位统计发现全草或全株有毒的植物比例最高,毒性特点以有毒为主,以及毒理作用方面导致精神神经系统中毒的种类最多,利用价值种类繁多,大多数有毒植物都可药用。南峰地区有高等植物3 498种,其中野生有毒植物242 种,占本地植物资源的6.92%。西双版纳生长着高等植物4 666 种,野生有毒植物289种[2],占该地区植物总种数的6.19%,二者比较可以发现,野生有毒植物在两地物种分布相比其他植物均占比较少,资源显得尤为珍贵。南峰地区242 种野生有毒植物中已有145 种被列为保护植物,其中有3 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保护植物,17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Ⅱ级,还有1 种被列为Ⅲ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收录濒危(EN)3 种、易危(VU)10 种、近危(NT)7 种,其中无危(LC)最多,达114 种[3]。对于利用价值高的濒危种我们采取引种栽培的方法来扩大种群,在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苗圃实验基地进行繁殖培育,为其野外回归做好准备,解决野生植物资源匮乏问题。

4.2 野生有毒植物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避免有毒植物对人畜的毒害,不断地进行清除,使得有毒植物资源逐渐匮乏。如今,大众通过网络新闻、报纸等媒体加深了对野生有毒植物的分布、特征、毒性及解毒方法的认识,有效避免了人畜中毒,又了解到有毒植物资源的药用、观赏和经济等价值,开始利用其特性为自身服务[24-26]。随着采集日益严重,使许多珍贵的有毒植物种质资源面临濒危,为了保护现有野生植物资源,使其具有最大的再生能力,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和相对稳定的种群结构,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提高全社会对野生植物的认识及保护意识,使野生植物的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有毒植物作为具有特殊价值的重要植物资源,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矿物元素等成分,还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态作用[17],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南峰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有毒植物资源,如何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有毒植物是今后的研究方向。目前,南峰地区有毒植物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尤其在有毒植物的综合开发方面,要注重探究它们的广泛用途,如西藏红豆杉、笐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榼藤等在医药、绿化、食用、水土保持等方面均有涉及。对于这些应用前景较广的有毒物种,可以考虑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进行产业化。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内容主要考虑对南峰地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通过重复定点调查,收集生物量方面的数据以及进行长期监测。

本文关于有毒植物的详细信息见附录(http://bbr.nefu.edu.cn/CN/10.7525/j.issn.1673-5102.2022.06.001)

猜你喜欢

海拔毒性中毒
高海拔的甘南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中毒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海拔4000米的父爱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PM2.5中煤烟聚集物最具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