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2022-12-0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气虚血瘀步行

董 川

(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101)

临床心内科疾病类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为慢性心力衰竭,而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目前发病率较高,这些疾病长期发展,会造成心力衰竭,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乏力、体液潴留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临床常选用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延缓患者的心肌重构,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3]。本研究对2017年11月—2019年11月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2组,即参照组45例、试验组45例。参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31例、14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8.46±9.71)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29例、16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1.35±10.82)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才能开始研究,试验前,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诊内科学》中[3]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能够配合研究的患者;无精神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的患者;严重心理障碍者;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参照组 对该组患者采用单一西医治疗,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等药物,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每日做好巡查工作,指导患者学会自己测量体质量、血压、心率,并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每日可选择适合自己当前状态的运动方式,确保睡眠质量,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营养供给。

1.3.2 试验组 对该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1)气虚血瘀型:方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桔梗6 g,柴胡4 g,赤芍5 g,甘草5 g,桃仁10 g,川芎6 g,当归8 g,熟地黄9 g,黄芪12 g,酸橙5 g,甘草5 g,红花7 g。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可适当加减药物,如气虚严重的患者可适当加入白术和党参各9 g,血瘀严重患者可适当加入三七和丹参各7 g,再加入地龙10 g,痰浊严重患者可适当加入薤白6 g,法半夏7 g,瓜蒌6 g,若用清水煎服可适当加入泽泻6 g,芝麻菜5 g,五加皮10 g,车前子10 g。(2)阳气亏虚型:可选用真武汤加减,主要目的为了活血、益气、利尿、解乏,该方具有温阳功效,药物组成:茯苓7 g,附片9 g(去皮),白术5 g,赤芍7 g,生姜13 g(切片)。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加减,阳虚严重者可加入桂枝7 g,淫羊藿11 g。(3)气阴两虚型:对此类型的患者主要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目的,可选用益气养阴汤,主要包括党参11 g,生姜12 g,黄芪11 g,白芍8 g,郁金5 g,熟地黄11 g,茯苓10 g,炙甘草5 g,大枣15 g,桂枝13 g。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减,痰饮患者和气虚血瘀患者可使用相同的药方,对阴虚患者可适当加入山萸肉6 g,黄精11 g。每日1剂,水煎400 mL,每次200 mL,早晚各1次,持续用药15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在用药过程中,时刻监测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以及心力衰竭的检测指标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用药期间的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2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综合情况以及体征变化情况,并对比其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依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评价。显效:NYHA心功能分级达到Ⅰ级或提升2级;有效: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1级,但未达到NYHAⅠ级;无效:未见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比2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相关检测指数,记录2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导患者在较为平整的环境内步行6 min,并记录步行6 min后的距离。对比用药前后的LVEF和步行6 min距离。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参照组患者通过西医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7.78%(35/45),试验组患者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42/45),二者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参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步行6 min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步行6 min距离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步行6 min距离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3 讨论

老龄化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地增长,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4,5]。心力衰竭主要是未能充分将静脉回心血量排出心脏而造成血液淤积,而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发生主要跟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有关,而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是心力衰竭,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胸闷等症状,且多为左心衰竭,临床常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起病缓急等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6,7]。若不及时控制病情,经过长期发展后会引发心肌损伤,最终会导致患者的心脏结构产生很大变化,最终形成心力衰竭,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威胁[8,9]。临床常采用西药或中医辨证的方式治疗,而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包括气虚血瘀型、阳气亏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虚,气虚者则血气运行不通,进而导致患者发生气阴两伤、阳气亏损的情况,通过观察患者的心悸情况主要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以及阳气亏虚型治疗,选用合理药物进行配伍后让患者服用[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显著较高于参照组的77.78%(35/45)(P<0.05);治疗前,2组LVEF和步行6 min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F和步行6 min距离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LVEF和步行6 min距离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中医辨证的治疗效果确切,其针对气虚血瘀型患者采取益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针对阳气亏虚型患者采用活血温阳的真武汤加减治疗,针对气阴两虚型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益气养阴汤进行治疗,运用中医辨证为患者采用符合自身病情的药物治疗,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的方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等级得到显著提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并应用。

猜你喜欢

气虚血瘀步行
魔方小区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话说血瘀证
步行回家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