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夹脊穴行埋线针刀联合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2022-12-06柴红静马西医徐化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夹脊针刀葛根

朱 萌 柴红静 马西医 徐 伟 徐化金※

(1.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山东 枣庄 277100;2.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山东 枣庄 277100)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一个常见类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等,颈型颈椎病发病率逐渐上升[1]。该病以颈肩背部疼痛、颈部肌肉僵直、上肢麻木无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患者的颈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且该病难以治愈,易反复发作,所以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和不便。

颈椎病主要采取保守疗法,西医主要通过理疗牵引、口服西药以缓解疼痛、局部消炎等治疗颈椎病。但药物治疗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且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疼痛而难以消除症状。

中医疗法具有明显优势。中医根据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的颈椎病治疗原则,提出针刺、艾灸、中药内服、推拿、穴位贴敷等多种治疗方法。

埋线针刀是一种综合疗法,该疗法将多种疗法融为一体,疗效确切,整个过程可一次性完成。其优势在于不需要切口,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会疼,术后无后遗症和不良作用,安全性比较高,疗效快,费用较少。《素问·离合真邪论》有“静以久留”之刺法,埋线针刀是久留针的一种发展。《灵枢·官针》曰:“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

颈夹脊穴行埋线针刀联合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出自徐化金主任医师,其从事针灸40余年,指出颈夹脊穴对颈椎病有积极影响,值得研究。本团队前期做了相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针推理疗科有丰富的病源,能够满足课题开展的要求。

本研究对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针推理疗科2020年9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针推理疗科2020年9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自愿参与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28±3.16)岁;病程1~36个月,平均病程(14.85±4.13)个月。对照组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4.56±7.21)岁;病程1~36个月,平均病程(15.23±5.85)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2]中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患者肩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肌紧张,有压痛点,X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患者枕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肉僵硬,存在相应压痛点,X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病变。

1.3 排除标准 正参与其他研究患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合并肿瘤患者;精神疾病、癫痫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等危重疾病的患者;脑以及脊髓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埋线针刀配合中药加减葛根汤口服。令患者俯卧位,胸部垫一薄枕,颈前屈,低头,下颌内收,前额抵于重叠的手背上,使颈部充分暴露。术者用拇指触诊法在颈夹脊处寻找压痛点、变异点(结节条索或痛性敏感点)。每次选4~6个穴,用定点笔定点标记。经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术者带无菌手套,用特制的埋线针刀(是一种有针刀的管型针具,具有切割、埋线与注射功效,江苏华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0 mm×50 mm),不用针芯,取一段2~3 cm长的可吸收外科缝合线,放入针的前端,线在针刀孔内外的长度基本保持相同,使刀刃的方向与颈椎纵轴平行方向垂直刺入穴位,线在针尖处被压成对折,在确保针孔外的线体进入皮肤并获得针感后,顺时针旋转针体360°后,退出针体,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然后刀口用创可贴包扎,保护创口3~5 d,2周1次,3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患者在行针刀埋线治疗的第2天起即可配合口服加减葛根汤方。药物组成:葛根30 g,川芎12 g,威灵仙18 g,红花10 g,赤芍15 g,桂枝12 g,羌活12 g,姜黄10 g,防风10 g,生姜5g。水煎服,日1剂,煎汁400 mL,早晚饭后0.5 h各服200 mL,7剂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对照组采取毫针治疗配合颈部推拿。毫针治疗取风府、风池、大杼、颈夹脊穴,选0.30 mm×100 mm毫针(厂家: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中间行针2~3次,平补平泻,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7 d,共2个疗程。

颈部推拿采取颈部舒筋、提拿、揉捏、点穴及旋转等方法治疗,每次20 min,10次为1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痊愈:患者颈部、肩部疼痛不适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颈部活动受限解除,恢复正常工作与劳动;显效:患者颈部及肩部疼痛不适症状、体征显著缓解,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可参加正常工作与劳动;有效:患者颈部及肩部疼痛不适症状、体征改善,颈部活动受限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不适症状、体征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6.67%(3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 [例(%)]

3 讨论

西医研究指出,随年龄增长,颈椎各结构的长期性慢性劳损导致的退行性改变而形成颈椎病。颈椎病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等多种类型。

颈型颈椎病是各类型颈椎病发病的前驱期,也是颈椎病治疗的最佳时机。颈部肌肉群生物力学失衡,累及颈椎及其周围组织,刺激神经根背侧或副神经,从而引起以颈部症状为主,并伴有头、肩及上背部疼痛等不适,从而形成颈型颈椎病。

患者的颈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等,使该病呈年轻化、职业化趋势。且该病难以治愈,易反复发作,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和不便[4]。

在中医理论中,颈型颈椎病可归属于“项痹”“痹证”,为本虚标实之症。其病因病机为营卫不合,风寒湿邪乘机侵袭人体,滞留于颈项筋肉、关节中,阻碍气血运行,痹阻经络。或因外伤、劳倦内伤、不良姿势致颈项气血运行不畅,而瘀阻经脉,颈椎、筋骨失于濡养而发病。又或因年老体弱,肾气不足,肾精亏虚,气血亏损,筋骨肌肉失于濡养,外邪乘虚侵入,局部筋肉气血不荣则痛。

临床中,西医主要通过理疗牵引、口服西药以缓解疼痛、局部消炎等治疗颈椎病。但药物治疗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且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疼痛而难以消除症状。中医根据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的颈椎病治疗原则,提出针刺、艾灸、中药内服、推拿、穴位贴敷等多种治疗方法。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徐化金主任医师从事针灸治疗工作40余年,指出颈夹脊穴对颈椎病有积极影响,提出颈夹脊穴行埋线针刀联合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值得研究。

夹脊穴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从项数脊椎侠背,疾按之应手而痛,刺之旁,三痏立已”。《中国针灸学》[5]中将该穴定位于“自第1胸椎以下至第5腰椎为止,每穴从脊中旁开5分”。颈夹脊穴(C6~T1)位于督脉两旁[5],分别有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夹肌等肌肉附着。解剖位置位于横突间韧带和肌肉中,一般位置不同,涉及的肌肉也不同[6]。大致分三层:浅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中层有上、下锯肌;深层有骶棘肌和横突棘突间的短肌。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胜湿。颈夹脊穴是人体除背俞穴外与经络脏腑直接流注转输的腧穴[7],依附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道,发挥调节和枢纽之作用[8]。

《灵枢·官针》:“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素问·离合真邪论》有“静以久留”之刺法。埋线针刀是一种有针刀的管型针具,具有切割、埋线与注射功效,是久留针的一种发展。

埋线针刀是一种综合疗法,该疗法将多种疗法融为一体,疗效确切,整个过程可一次性完成。其优势在于不需要切口,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会疼,术后无后遗症和不良作用,安全性比较高,疗效快,费用较少。颈夹脊穴埋线针刀可直接刺激病变神经根及组织,促进椎动脉血液循环,改善供血,消除病变神经组织肿胀,增强脊神经应激能力[9],改善机体功能。可通过松解肌肉,纠正颈部异常的生物力学关系。同时还可以缓解肌肉对交感神经的卡压[10],从而使交感神经释放的儿茶酚胺减少,扩张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致疼痛物质的吸收,使颈部疼痛症状缓解,脑部供血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葛根汤出自《伤寒论》,为辛温解表剂,可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主要中药包括葛根、炙麻黄、赤芍、桂枝、羌活、大枣、甘草。加减葛根汤在其基础上加减化裁,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升津舒筋的功效。药物组成:葛根30 g,川芎12 g,威灵仙18 g,红花10 g,赤芍15 g,桂枝12 g,羌活12 g,姜黄10 g,防风10 g,生姜5 g。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葛根甘辛性凉,轻扬升散,具有发汗解表、解肌退热之功。既能辛散发表以退热,又长于缓解外邪壅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根主要含黄酮类物质如大豆苷、大豆苷元、葛根素等。葛根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局部微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川芎含生物碱(如川芎嗪)、挥发油、酚类物质等。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形成。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威灵仙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通,为治风湿痹痛的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药品化义》:“灵仙,其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红花辛散温通,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可用于瘀阻头痛等。《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疼痛”。

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羌活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有较强的祛风湿、止痛的作用。因其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尤为多用。《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

姜黄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姜黄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本草纲目》:“治风痹痹痛”“姜黄兼入脾,兼治气……”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防风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诸药共行活血、舒筋、生津解表、止痛功效。

本研究将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针推理疗科自2020年9月—2021年12月明确诊断为颈型颈椎病的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埋线针刀,配合加减葛根汤口服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毫针治疗,取穴风府、风池、大杼、颈夹脊穴,配合颈部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颈夹脊穴行埋线针刀联合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充分发挥了埋线针刀与中药的协同作用,患者头痛、头晕改善,颈椎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夹脊针刀葛根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经常饮酒者喝葛根陈皮茶
葛根药膳用处多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针刀镇痛的原理和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葛根妈妈和她的雁宝宝
葛根复合胶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