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刮痧油治疗颈肌劳损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2-12-06徐明瑶覃小律梁雨薇谢宏伟黄一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劳损麻黄刮痧

徐明瑶 刘 渊 覃小律 梁雨薇 谢宏伟 黄一芳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颈椎病因其高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受到广泛关注[1]。中医在治疗颈椎病上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尤其是中医外治法[2],如针刺、刮痧、推拿、艾灸、拔罐等,治疗颈椎病能够立刻缓解疼痛,从整体调节机体,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3],其中刮痧疗法是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对各种类型的颈椎病都具有独特而优良的疗效[4],但是在治疗时有多种因素影响着刮痧效果,如刮痧介质、刮痧力度、医生经验等。其中刮痧油在刮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润滑皮肤,避免皮肤被刮痧板损伤,而且皮肤的毛孔在刮痧的过程中经热效应而扩张,使刮痧油中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快速渗入皮下发挥治疗作用,故选择适合的刮痧油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意义[5,6]。《金匮要略》中的经方麻黄加术汤内服治疗风寒湿痹证具有良好的效果[7],目前麻黄加术汤外用治疗风寒湿痹型颈椎病尚未见文献报道,故本研究将麻黄加术汤制成刮痧油外用,并对颈肌劳损型颈椎病(风寒湿型)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探究以麻黄加术汤为基础的刮痧油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药物型刮痧油治疗颈椎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3例受试者均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门诊和益康中医院门诊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颈肌劳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新型刮痧油刮痧)和对照组(普通刮痧油刮痧),试验观察期间脱落3例,最终纳入80例,最终每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70±12.29)岁;平均病程(40.70±10.98)个月。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00±15.63)岁;平均病程(39.80±10.92)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8]中有关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拟定:(1)好发于中年人,经常低头工作或娱乐,多呈慢性发病;(2)颈肩背疼痛、板硬,头痛头晕,上肢麻木;(3)颈部活动受限,病变压痛点明显,可摸到硬结,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4)X线:颈椎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有骨质增生或钙化。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9]中颈椎病风寒湿型的辨证标准拟定:颈肩、上肢疼痛麻木,多为疼痛,头部出现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1.3 纳入标准 (1)年龄18~70;(2)1周内没有接受相关的临床治疗;(3)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肺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者;(2)对刮痧油所含药物过敏者;(3)不配合试验,不能按照要求治疗者。

1.5 终止标准 (1)试验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2)不能坚持治疗,放弃治疗,主动退出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刮痧油制备方法(1)处方与剂量根据《金匮要略》中麻黄加术汤的药物组成及用量比例,结合现代计量单位,拟定处方为麻黄9 g,桂枝6 g,甘草3 g,苦杏仁9 g,白术12 g。(2)本课题刮痧油制作方法:①取麻油300 mL入锅加热后,加入麻黄、桂枝、苦杏仁、甘草、白术,文火炼半小时,后关火冷却,制得初步的油液;②取上述2倍剂量的中药,将其加入500 mL麻油中浸泡,于1个月后制得第2步的油液;③将2次的油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放置1晚后得最终油液,将药渣滤除后装瓶,即得成品。

1.6.2 治疗方案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麻黄加术汤刮痧油和老姜油。刮痧步骤:患者取端坐低头位,暴露颈肩部及肩胛部,在刮痧部位涂擦上相应的刮痧油,调节好刮痧仪(温州菲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L-3031),将刮痧仪放置在刮痧部位上,沿着头颈背部上的督脉(风府-哑门-大椎-陶道-身柱等穴位)、膀胱经(天柱-大杼-风门-肺俞等穴位)、小肠经(肩中俞-肩外俞-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等穴位)、胆经(风池-肩井)为施治路线进行刮痧,从上到下,由内到外,刮痧时间5~10 min,出现皮下紫红或暗红色刮痧斑停止。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嘱咐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寒。2组治疗均由同一台刮痧仪操作完成,刮痧力度、范围等均一致;2组患者每7 d接受1次治疗,共治疗2次。

1.7 观察指标 (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中的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根据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耳鸣、失眠、颈项强痛、颈肩酸胀等多种症状的程度,分为轻、中、重3等,各记为2、4、6分。(2)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2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在治疗前后将抽取的5 mL静脉血置于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型号:TGL-16C)中,以3000 r/min(离心半径6 cm)离心15 min后取血清,采用ELISA试剂盒(南宁亚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E-30639)检测SOD、MDA,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进行检测,测定盒由南京建成研究所提供。(3)出痧率:结合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分析刮痧后患者的出痧情况,以大椎穴、肩中俞穴相连的一条直线,秉风穴、天宗穴相连的两侧各一直线,两端天宗穴相连的直线,4条直线相交围成的矩形区域为观测点。出痧率=矩形区域中出痧区域/矩形区域。(4)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拟定:临床痊愈:患者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95%;显效:70%≤患者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95%;有效:30%≤患者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70%;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30%。(5)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颈肌劳损型颈椎病(风寒湿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 2组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颈肌劳损型颈椎病(风寒湿型)患者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 分)

2.3SOD、MDA含量 2组SOD、MDA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SOD、MD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SOD、M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颈肌劳损型颈椎病(风寒湿型)患者SOD、MDA含量比较

2.4 出痧率 治疗后,治疗组出痧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颈肌劳损型颈椎病(风寒湿型)患者出痧率比较

2.5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根据颈椎病的颈肩部疼痛、活动不利等临床表现,颈肌劳损型颈椎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痹证”“项痹”“颈筋急”等范畴[11]。其中医分型有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等,其中以风寒湿型较为常见。查阅相关文献[12]可知,国内颈椎病的发病率为3.1%~17.6%。《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本病多为长期低头工作,慢性劳损,跌扑损伤,再感受风寒湿之邪,邪气入侵人体,影响气血运行,气血阻滞,经络痹阻,不通则痛,进而出现颈、肩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颈椎病的治疗应当以散寒祛湿、行气活血、疏经活络为主。刮拭颈肩背部的经络、穴位能疏通颈肩背的经络,缓解不适症状。督脉为“阳脉之海”,其要穴大椎穴能温通阳气、疏风散寒,起到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的效果,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穴位;天柱与大杼、风池与肩井具有通经活络、调节气血的效果,能够较好地缓解颈部不适[13];小肠经上的肩中俞至肩贞这一穴位带对颈肩背部疼痛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对颈肩背部的经脉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和相关要穴干预治疗,对颈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14]。因此,本研究选取麻黄加术汤在相关经络及穴位进行治疗,以观察其疗效。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中提到:“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以火攻之”,张仲景认为此方治疗风寒湿痹具有优良的功效[15]。麻黄加术汤是由麻黄汤原方加四两白术而成,药物由麻黄、桂枝、苦杏仁、炙甘草、白术组成。《神农本草经》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止汗”。麻黄汤发汗解表,表湿可随汗祛除,加入具有健脾祛湿、固护肌表功效的白术可使里湿去,使麻黄汤的发汗作用受到牵制,发汗而不过汗[16]。现代药理研究[17-22]表明,麻黄中的生物碱、麻黄多糖、有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发汗、抗菌、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力等多种作用,其提取物水溶性多糖可抑制邻苯三酚的自氧化,可清除氧自由基,有抗氧化作用;桂枝主要成分可提高痛阈,有镇痛作用;芍药、甘草具有抗炎解痉和镇痛作用;白术内酯类成分有治疗骨病的作用;方中的药对麻黄-桂枝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麻黄加术汤作为仲景经典方剂,临床上多以内服为主,外用治疗的探索相对较少。本研究根据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中“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之说,开拓此方的用法,将麻黄加术汤内服改为外用制成刮痧油刮痧治疗颈椎病,观察其效果。

刮痧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刮痧工具和介质刺激体表的经络与腧穴,达到疏经活络、活血化瘀目的的治疗方法[23],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常用方法。现代研究[24,25]证明,刮痧治疗颈椎病可促进局部微循环,消除水肿,加速酸性产物排出,改善组织新陈代谢,而有关刮痧油的选择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目前刮痧油较为单一,一般为植物油与生姜、红花炼制而成,大多为保健类,药物研究较少,所以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新型药物刮痧油具有重要作用。药物型刮痧油较普通刮痧油增加了药物的作用,不仅具有对皮肤的润滑保护和渗透作用,而且药物的功效也在刮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含药刮痧介质是通过辨证论治选择相应的方或者药制成,作用于局部皮肤,药物的有效成分逐渐渗透进入皮下而发挥药效,在经络作用下发挥功效起到治疗效果[26]。用麻黄加术汤制成的刮痧介质,通过体表循经刮痧,药效可以直接发挥,能够舒缓颈肩背部的筋脉,疏通闭阻的经脉,“通则不痛”,使疼痛得到显著缓解。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SOD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酶,MDA是氧自由基发生作用后过氧化反应的产物,其含量的高低分别反映了机体细胞能够消除氧自由基的程度以及细胞被自由基攻击的程度,中医新型刮痧油刮痧能更显著地刺激机体,使SOD水平显著上升,MDA水平显著降低,调节机体中的氧自由基,减低自由基对机体细胞的损害,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27],降低过氧化反应对机体的损伤。治疗后治疗组的出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新型刮痧油刮痧的出痧情况更明显,可使病变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使用中医新型刮痧油刮痧治疗颈肌劳损型颈椎病(风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弥补了目前刮痧油单一的不足。本课题以中医辨证、理法方药为基础,从内外同治之理入手,结合现代药物剂型制剂技术,拓宽了药物外用制成刮痧油的范围,完备了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的方向。中医新型刮痧油的制备及试验研究可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参考,为刮痧疗法的治疗提供更多探索,为药物型刮痧油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临床依据。但本试验尚存在病例数较少、疗程较短的不足,结果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进一步进行有关的研究,从而更详尽地探究中医新型刮痧油治疗颈肌劳损型颈椎病(风寒湿型)的分子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劳损麻黄刮痧
静力劳损在体育保健学中的预防与康复干预研究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论按摩手法在羽毛球运动中常见慢性劳损的应用
器械健身运动对男子篮球运动员髌骨劳损的预防与治疗
选择刮痧板有诀窍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
刮痧疗法适合所有人吗?
心中的麻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