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炎汤、中药溻渍以及TDP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观察

2022-12-06张丽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性疾病消炎盆腔炎

张丽娜

(辽宁省凤城市中医院妇产科,辽宁 丹东 118100)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及邻近结缔组织出现炎性症状而引发的疾病。中医临床认为该病属于“带下病”“腹痛”等范畴,通常表现为下腹疼痛坠胀、腰骶酸痛等症状,更有甚者伴有异位妊娠、不孕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临床以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病因、病理为基础,应用消炎汤、中药溻渍联合电磁波治疗仪(Thermal design power,TDP)治疗,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然而,国内外研究中对此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对消炎汤、中药溻渍以及TDP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理论数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辽宁省凤城市中医院于2018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12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主要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2.69±4.29)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6年,平均病程(3.51±2.15)年。观察组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34.21±4.34)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3.68±2.27)年。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已知情。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2]中关于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下腹部坠胀、腰骶酸痛,多在过度劳累、受凉、性交时加重,并伴有白带异常、月经失调等症状;(2)内检可在附件处触及条索状物;(3)B超检查提示盆腔液性暗区,输卵管增粗。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3]中关于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经行腹痛,腹部坠胀冷痛,喜热恶寒,量少色暗有块,带下色白量多;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弦。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同意治疗者。

排除标准: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备孕期的女性;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消炎汤治疗,主药方:小茴香10 g,桂枝10 g,薏苡仁15 g,茯苓20 g,干姜8 g,红花15 g,黄芪10 g,没药10 g,鹿角霜20 g,丹参10 g,炙甘草10 g,以水煎煮至300 mL,分早晚服用;自月经干净后的第1天开始服用,均为饭后用药。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溻渍配合TDP治疗,方法:(1)中药溻渍方:香附30 g,川楝子30 g,延胡索30 g,炮姜30 g,牡丹皮20 g,鸡血藤20 g,赤芍20 g,小茴香25 g。(2)患者取平卧位,暴露腹部,在腹部处覆盖2层温水浸湿的无菌纱布(规格10 cm×15 cm);将辽宁省凤城市中医医院的中药溻渍方研制成粉末状,加以90 ℃开水调制呈糊状,冷却至40 ℃后,均匀涂抹于纱布上,并覆盖保鲜膜;采用TDP治疗仪进行局部照射,确保灯与皮肤间隔15 cm左右,共照射30 min左右。

2组患者均以持续治疗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对比2组治疗效果。(2)对比2组炎症指标水平,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3 mL空腹静脉血液作为检测标本,将血液标本置于离心机内,转速4000 r/min,离心半径9.6 cm,离心5 min,取上清液,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量血清中白介素-2(IL-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

1.6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判定标准:(1)治愈:患者的下腹部坠胀、腰骶酸痛等临床体征均消失,且妇科检查后发现两侧附件包块消失或缩小>90%,月经正常;(2)显效:患者的下腹部坠胀、腰骶酸痛等临床体征均基本消失,且妇科检查后发现两侧附件包块缩小80%~90%,月经正常;(3)有效:患者的下腹部坠胀、腰骶酸痛等临床体征均得到缓解,妇科检查后发现两侧附件包块缩小60%~79%,且月经仍异常;(4)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两侧附件包块缩小<60%,月经异常、白带异常。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86.89%,53/6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60/62)更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s-CRP水平更低,IL-2水平更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而导致盆腔器官、周围结缔组织粘连以及慢性增生所导致。由于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局部组织增厚和粘连,导致血液循环较差,炎性渗出物不易吸收,药物难以渗入病灶而发挥治疗作用,加重病情,造成病情迁延难愈。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作息的改变,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逐渐增加,这也与个人卫生、医疗条件、节育器普遍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中尚未有特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故而西医多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机体盆腔结构复杂,病情极易反复。对比西医治疗存在的不足,中医治疗表现为显著优势。

中医古籍中并未记载有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名称,根据其临床体征,中医理论认为其可归属于“带下病”“热入血室”“不孕”等范畴中,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为寒湿袭于下焦,致使冲任、胞宫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而临床表现为小腹冷痛、喜揉喜按,寒湿下注冲任,使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研究[5]报道,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时,不能由于炎症反应而一味给予清凉苦寒药物,热易清,湿难除。由此可见,在治疗该疾病时,需要遵循整体观念,兼顾整体调理。消炎汤中,干姜、小茴香、桂枝具有通脉止痛、温经散寒的功效,桂枝内含的挥发油还具有抗炎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鹿角霜补肾助阳,兼具收涩炎性渗出物的作用;红花、没药具有祛瘀活血、行滞止痛的功效;诸药合用具有通经止痛、活血祛瘀之功效。然而,单纯使用消炎汤治疗效果缓慢、疗程较长。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果与王昕等[6]的研究报道相似。由上述结果可知,消炎汤、中药溻渍以及TDP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临床效果显著,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药溻渍为中医临床外治法之一,又称为湿敷法,是将纱布浸湿于药液后湿敷于患处,具有通经止痛、温经活络的功效。TDP是利用电磁波温热原理作用于患处,不仅可以改善机体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减少炎性渗出物,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组织再生能力[7]。消炎汤联合中药溻渍配合TDP,可促使药物有效成分透皮直达盆腔病灶,实现靶位治疗,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实现祛邪扶正的作用。本研究发现,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s-CRP水平更低,IL-2水平更高(P<0.05);表明消炎汤、中药溻渍以及TDP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消炎汤方中桂枝挥发油具有强效抗炎作用,茯苓中的茯苓多糖、茯苓素等成分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炎;丹参可调节内分泌、缓解炎性症状。消炎汤、中药溻渍以及TDP联合治疗,通过内服、外敷基本处理后,利用TDP技术将药物透皮直达盆腔病灶炎症组织周围,从而实现靶向治疗,这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明显减轻炎症反应,以扶正祛邪[8,9]。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应用消炎汤、中药溻渍以及TDP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还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性疾病消炎盆腔炎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6类食物给身体消炎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