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膝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022-12-06徐攀峰韦言果梁炯文杨尚蓉周元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腓骨假体胫骨

徐攀峰 韦言果 梁炯文 杨尚蓉 周元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壮医医院创伤骨科一病区,广西柳州 54500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指由于膝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的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等,其病理特征为稳定性下降、软骨磨损、骨质增生及钙化、炎性滑液生成等[1]。主要表现以膝关节疼痛、上下楼困难,屈伸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晚期可能出现膝关节畸形、僵硬等风险,致残率极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据报道,我国60 岁以上人群中有症状的KOA 发生率为19.4%,女性患者的发生率(10.3%)高于男性(5.7%)[2],极大影响人们健康生活水平,给病患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根据膝关节解剖结构划分,分为内外侧及髌股侧三间室。根据人体正常生理结构及生物力线研究发现,膝关节内侧应力较其他间室的集中(其中人体体重的3/5 压在内侧胫骨平台),从而使大多数KOA 发生于内侧间室。调查研究表明,在KOA 的患者中,膝关节内侧间室最容易受累,约占1/4,而外侧仅约占1/20[3]。KOA 治疗方式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对于病变较轻的患者宜采取非手术治疗,对于功能受限及关节畸形不严重的可选择保膝手术。目前临床常用保膝手术治疗方案有关节镜手术、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腓骨近端截骨(proximal fibula osteotomy,FO)。每种手术方式有其优点及不足之处,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是医术界最近讨论的话题。本研究拟对KOA 的一些保膝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1 关节镜下清理术

随着医学中科技的不断进步及微创手术时代的到来,膝关节镜技术应运而生。它的特点是使手术操作简便、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术者操作,能清晰准确地辨别人体病变部位,不仅运用于疾病的诊断,同时在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受到广大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符合现代快速康复的理念。O′Connor[4]1970年首先用膝关节镜清理治疗膝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Spahn 等[5]用膝关节镜清理治疗轻度的膝关节炎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膝关节镜技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通过清理膝关节内环境,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功能[6-7]。此后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尤其是运动医学科的医师接受用膝关节镜处理膝关节疾病。在国内,近三十年来,膝关节镜技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膝关节镜手术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膝关节腔内退变的因素,可明显减少引起膝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因素。比如交叉韧带韧带、半月板损伤,均可在镜下修复,从而恢复膝关节的正常稳定性。关节镜技术对膝关节系列疾病都可以早期、及时处理,可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2 HTO

早、中期膝关节炎大多是膝关节内侧间室较为多见,Jackson 等[8]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HTO应用于内翻型膝骨关节炎,在胫骨结节附近截骨,矫正下肢力线,治疗轻度内翻型KOA,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受到骨科专家重视。即使在当代人工关节流行时期,胫骨高位截骨术仍然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较好方法。HTO 是临床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常用术式[9],HTO 手术前一般需要准确计算股胫角(femor-tibial angle,FTA),手术过程中,在胫骨高位内侧缘楔形截骨以纠正下肢力线,使下肢负荷从内侧间室向外侧间隙转移,从而缓解KOA 的症状。其手术适应症有:①轻度内翻畸形(FTA<20°);②膝关节屈曲挛缩<15°;③X 线片提示膝关节内侧间隙狭窄>3 mm。胫骨高位截骨术分为内侧、外侧截骨两种方法。外侧闭合式胫骨截骨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保留骨质,骨质接触面积大,愈合快[10],缺点是易出现并发症,损伤腓总神经;内侧开放楔形HTO(open-wedge HTO,OWHTO)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截骨方法[11],其优点为一次性截骨损伤小、操作简单、血供丰富、初始稳定性好、截骨容易愈合,临床运用较广泛,缺点为截骨面贴近胫骨结节,容易抬高关节线,可能出现低位髌骨[12-13]。HTO 术主要用于治疗早期骨关节炎,但随着临床应用经验增加,手术适应证也逐渐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即使严重骨关节炎患者,HTO 治疗也能获得良好效果[14-15],但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会影响HTO 远期疗效,特别是KLⅣ级患者,一般存在严重内翻畸形、膝关节不稳等,术中可能需要撑开角度增大,导致不良临床结果[16]。

3 FO

FO 由张英泽等[17]学者提出,以“膝关节不均匀沉降”为理论基础治疗早、中期膝关节内侧间室KOA,是一种新型的、由中国人首创的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伴随着胫骨质疏松,同时由于外侧腓骨支撑作用,导致胫骨平台沉降不均匀[17]。FO 去掉胫骨平台外侧支撑,促进膝关节重量由内向外转移,可以有效缓解KOA 症状[18]。葛满意等[19]研究表明FO 治疗内翻型KOA 有利于改善膝关节疼痛和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纯膝关节镜治疗。该结果与王东伟[20]的研究结果一致。莫诒向等[21]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腓骨截骨对胫骨平台造成的生物力学改变,腓骨截骨有助于减小胫骨平台内侧的应力,达到治疗KOA 疼痛的目的。

近几年,随着对膝关节炎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通过截除部分腓骨后,减少外侧胫骨平台支撑作用,使膝关节负荷逐渐从内侧转向外侧,通过膝关节软组织作用,慢慢恢复下肢正常力线而提出了“弓弦理论”的假说,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在距腓骨头下约6 cm,切开一个长约2 cm 切口,由腓骨长短肌肌间隙进入,锐性切开腓骨骨膜,使用摆锯在腓骨近端截除部分腓骨(长约2 cm),电刀彻底止血,逐层缝合伤口。注意不要损伤腓浅神经。此方法操作简单、微创、花费少、术后早期活动早,符合“骨科快速康复理念”。有研究表明在膝关节清理术基础上增加腓骨截骨术,通过对患侧腓骨进行截除,能更全面治疗患者炎性症状,促进患者康复[22]。Shanmugasundaram 等[23]的系统评价显示,FO 术式简单而廉价,可以替代HTO和UKA,可能对低收入人群有用,但其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而重度KOA 仍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为主。目前来看,FO 只要选择合适,患者的短期疗效是明确的,是治疗内侧间隙型KOA 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4 UKA

UKA 是20 世纪70年代出现的,近年来,临床上UKA 治疗KOA 的报道越来越多[24-25],随着骨科的不断发展以及假体设计的不断改进,近几年UKA 发展迅猛,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快速康复以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等优点。UKA 的手术适应证有:①年龄55~65岁;②膝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③前内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前交叉韧带完好;④内翻角5°~10°,关节稳定性良好。目前临床上常用两种假体,固定平台假体和活动平台假体。UKA 固定平台以Zimmer 假体为代表,活动平台以牛津膝(Oxford knee)为代表,一般来说,固定平台假体与TKA 原理相似,手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不长,并且容错率较高。活动平台由于设计理念不同,其优势在于减少了磨损,延长了假体寿命。所以,UKA 的远期生存率是否可与TKA 相媲美,是当代关节外科医师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5 小结

KOA 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早期大多选择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对症止痛治疗。此药短期效果明显,但常常出现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而且由于病情的反复发作,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进一步的治疗。KOA 的手术治疗包括HTO、FO、UKA 和TKA 等[26-27]。TKA 是治疗KOA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医疗费用高,关节假体使用寿命有限以及术后感染等原因,目前逐渐不作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首选术式[28-29]。

近年来,保膝手术逐渐成为主流,保膝手术主要有FO、HTO 及UKA 等术式。其适应证及原理并不完全相同。FO 是根据张英泽教授“不均匀沉降理论”为基础而制定的手术方案,其研究发现膝内外侧平台存在先天性不均匀受力,内侧平台承载人体2/3 的重量,外侧平台只承载体重量的1/3,其中腓骨的支撑作用分担了全部重量的1/6[30]。因此,膝关节炎患者大多数是内侧间室受累,通过腓骨近端截出部分骨组织,减少外侧胫骨平台支撑作用,使负荷量从内侧转至外侧,从而减缓疼痛[31]。但该技术有一定局限性,为达到效果佳,其要求膝关节分级在Ⅲ级以内,且无法纠正膝内翻畸形[32]。HTO 通过矫正下肢生物力线来使内侧间室压力降低,将下肢内侧负荷量转移至外侧及中央侧,同时纠正内翻畸形。研究发现,外侧入路闭合型截骨术更易出现并发症,且更易损伤腓总神经[10],因此,大多数术者选择内侧入路开放型截骨术,该手术入路方式不用切开外侧肌肉及截断外侧腓骨,只需要在胫骨处切开一手术口,就能调节撑开角度,从而纠正下肢力线,纠正内翻畸形,同时配合使用Tomofix 锁定钢板(美国Johnson&Johnson 公司)内固定,在无需植骨情况下,能有效愈合,避免更多并发症发生[33]。UKA 通过将内侧间室已磨损严重关节软骨表面置换,相比于HTO,内侧软骨关节面的磨损丢失往往是导致膝关节内翻的主要原因,要求软骨关节面损伤Ⅲ度以上以及骨质增生钙化严重。该手术方式特点在于能尽可能保留内外侧及前后交叉韧带[34]。

综上所述,对于内侧间室KOA 患者来说,保膝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疾病,且各有优点和不足之处,以疗效分析,四种保膝治疗效果相当,差别不大;可能由于标本数量及手术技术的局限性,目前无法判断何种保膝手术方式效果最好,若因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损伤其他骨组织较少、不影响日后其他手术方案,可以优先考虑FO;早期、年轻患者追求更大活动度,可以选择HTO;年老患者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翻修率,可以选择UKA。在选择保膝手术方案时,要从年龄、费用、期望值、膝关节活动度的需求以及关节病变类型、分期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同时也希望未来医疗领域有更多新保膝技术兴起以及保膝方案优化,减少KOA 患者痛苦及负担。

猜你喜欢

腓骨假体胫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价值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第3腓骨肌缺如并第3跖伸肌变异1例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崴脚千万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