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天然草原植被分布及特征调查报告
2022-12-06梁海红
梁海红
(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工作站,甘肃 合作 747000)
1 基本情况
甘南州地处甘肃省南部,气候高寒阴湿,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二季之别。境内平均海拔约3 000 m。全州年均温度1~3℃,年降水量444~783 mm,无绝对无霜期,牧区≥10℃的天数23~63 d,积温259~731℃,日照时数1 800~2 600 h。
2 主要调查方法
2.1 野外调查
采取外野勘察、区域调查等方法,调查害草原类型组成、分布特点和草原区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状况。
2.2 资料收集
查阅、核对和检索有关科研、教学和技术单位历年所收藏的草原调查资料及地形地貌气候等因子;收集区域自然状况、草地资源现状,整理植被分布特征等。
3 调查结果
3.1 草原地形分布区域特征
3.1.1 西部高原高寒草甸区 位于甘南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包括玛曲全境和碌曲、夏河、合作西部或西南部地区。主要地形为山地、夷平面、滩地和低山等,海拔在3 200~4 500 m。形成高寒阴湿型,包括极度寒冷、寒冷半阴湿、冷温半阴湿等多种类型。年均温度1.1~2.2℃,年均降水量450~780 mm。高寒草甸是该区的优势植被类型,面积达草原总面积的90%以上,此外尚有分布有一定面积的沼泽草甸、高寒草原、盐生草甸等类型。
3.1.2 山地草原区 本区位于甘南中部区域,包括临潭全境,卓尼局部、合作市东北部、夏河东部等区域,也是甘南的农牧交错带。地形特征以山陵为主,兼有河谷、盆地等次级地貌单元。海拔2 500~3 000 mm,属中温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均温度3~6 ℃;年降水量370~450 mm;植被以山地草甸为主。
3.1.3 北部半干旱区 本区位于夏河县的东北部,西与青海相接,北与甘肃临夏州相连。地貌除整体上呈盆地特征外,其间尚有河谷滩地、山地等地貌单元。海拔2 800~3 500 m,属中温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均温度2.2~3.8℃;年降水量350~400 mm;植被以草原化草甸为主。
3.1.4 东部高山峡谷山地草丛区 本区位于南部,主要分布在迭部、舟曲两县。地处岷山、光盖山以南、白龙江沿岸的河谷山区,南与四川省的阿坝州毗邻,东与陇南的宕昌、武都县相接。区内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体,垂直落差较大,草丛分布地的海拔1 200~3 500 m。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垂向分异明显,包括寒温湿润、冷温湿润、温暖湿润及其过渡类型等多种类型,年均温度3.8~12.7℃,无霜期120~220 d,年均降水量450~800 mm。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林区。此外,在林线以上分布有亚高山草甸,林间、林缘分布有灌木草丛、草丛及稀树灌木草丛等植被类型。
3.2 草原气候分布区域特征
甘南州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3 000 m以上,属高寒湿润的高原气候。但在不同海拔高度和西北部、东南部之间,有明显的农业气候差异。气候年由西北向东南区域逐渐升高;海拔超过3 500 m的高原山体为温度极低,沟谷低地比较温暖。根据气候等自然要素可为五个气候区。
3.2.1 高寒湿润区 本区包括甘南5个牧业县绝大区域,临潭北中和西南一小部,迭山海拔超过3 100 m的区域,超过甘南国土的二分之一。是甘南州的草原牧区。年均温度1.1~2℃;0℃和10℃积温分别为1 370~1 700、18~45℃;降水量450.0~782.7 mm,无霜期19~40 d。本区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牧草有机质积累。严酷的自然气候灾害因素是影响当地的不利气候因素。
3.2.2 寒温湿润区 区域涵盖洮河、大夏河上游超过海拔3 000 m的地方,面积不足全州的十分之一。年平均气温2~4.2℃,降水量450~6 377 mm。冷季年均雪日35~55 d左右,无霜期24~64 d。为雹灾严重区。
3.2.3 温凉湿润区 在甘南境内北部和南部两片区域:北部在临潭与卓尼两地洮河流域东部区域;南部指迭部以南地区。年均温度4~7℃。年均降雨量450~650 mm。无霜期100~160 d。气候根据地形各有不同,在海拔低于2 500 m河谷湿润超过2 500 m的山区气温极低。由于地形不同造成气候差异,决定了在河川、丘陵地区栽培喜温作物。
3.2.4 湿和湿润区 本区包括迭部县南至花园东部半干燥区以西以南地区。气温适宜,雨水丰沛。年均温度6~13℃。年降雨量60.0~458.4 mm。日照时数1 810~2 210 h,无霜期110~200 d。区内奇峰交错,山势险峻、宜农牧川地、川坝丘陵面积较小。气温根据地势变化很大,低于海拔2 100 m以下的滩地,气候温和;2 100~2 600 m之间气候凉爽,山体上部寒冷,气温根据地形的变化各有不同,造成河谷滩地适宜进行农业和经济农业,高地草原适宜发展农牧业和林业。
3.2.5 北亚热带半干燥区 本区域在舟曲县城以东部分地区。区内低于海拔1 400 m的滩地,气候暖热,热量充足,降雨量偏少,为半干燥气候。在海拔1 400~2 000 m的山坡地气温适宜,2 000 m以上的山地气候温凉,根据海拔的升高,温度不断降低。超过海拔2 100 m的区域,温度降低,适合发展畜牧业和林业。本区的河川谷地气候属北热带半干燥气候,年均气温13℃。年均降雨量435.8 mm。夏季72 d,无霜期245 d。
3.3 按照生态外貌分类原则主要植被类型
3.3.1 森林 主要分布于高山峡谷区。沿洮河、大夏河、白龙江及其支流谷地阴坡呈树枝状向高原延伸。白龙江上游冷杉、园柏寒温常绿针叶林,分布上限可达3 800 m,下限在3 200 m左右,以下依次分布着桦、山杨、落叶林、青冈、杨、桦为主时常绿,落叶松、阔叶林、油松为主的温性针叶林;枫杨、桦、椴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在洮河、大夏河流域3 300 m以下依次分布有:云杉、冷杉针叶纯林;冷杉与杨、桦针、阔叶混交林。
3.3.2 灌丛 灌丛主要有常绿草叶杜鹃纯灌丛和以杯腺柳、高山绣线菊、窄叶鲜卑花、金露梅为主的高落叶阔叶灌丛。杜鹃灌丛主要分布在林限以上的山体阴坡,上限可达4 300 m;金露梅灌丛生长幅度较宽,在山麓、丘地均有散生。在林限以下,多分布有以沙棘、蔷薇等为主的温性具刺灌丛,也有柳、绣线菊、忍冬、花桦火灌丛。在白龙江下游舟曲县以东的河川谷地有小面积灌草丛植被分布。
3.3.3 草甸植被 草甸是甘南高寒气候条件下发育的主体植被,尤以亚高山草甸分布最广,常与亚高山灌丛草甸间隔分布,形成复合群落。在植被中,以禾本科的披碱草、鹅观草、草地早熟禾和莎草科嵩草属的高山嵩草、矮生嵩草的作用显著,常见的杂草有蓼科植物园穗蓼、银莲花、毛茛等。在地势低洼及沟旁以藏嵩草、喜马拉雅嵩草及扁穗草属的华扁重草,苔草属的糙喙苔草、黑褐苔草为主;在生境趋于半干旱的山地阳坡,伴生一些高寒草原的植物,如紫花针茅和勃氏针茅;在北部环境条件较干、土壤盐分较高的甘加北滩,分布有以芨芨草为建群种的盐生草甸植被。
3.3.4 沼泽植被 较大片的分布于黄河第一弯曲的乔科滩如洮河、大夏河源头的尕海滩、查卡滩、达久滩。以及冶木河脑的日阿滩等地,主要植物种有水葫芦苗、刚毛荸荠、杉叶藻等。在季节性积水地有驴蹄草、灯心草、垂头菊、问荆、秦岭无尾果等。
3.3.5 草原植被 在甘南分布不广,主要分布在北部边缘山地阳坡坡麓及河谷阶地,是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草原向高寒草甸的延伸,主要植被有针茅属植物、固沙草和铁杆蒿、丛生禾草和杂类草草原。
3.3.6 高山稀疏植被 分布于高山山脉等大山体上部,主要植物种有甘当时蚤缀、红景天、垫状点地梅和龙胆等高山垫状植物,以及水母、雪莲和流石等植被。
4 结语
由于甘南地貌地势、气候、植被类型等因子比较复杂,草原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植被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特点。东北紧邻草原植被带,东南与北亚热带、暖温带森林植被衔接。东南部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热量变化显著,植被发育垂直分异明显;西部广大山原,由于地势高亢,气候寒冷,高寒甸植被发育;东北部边缘地区,随着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逐渐由草甸植被向摹植被过渡。草场植被以终年生的沙草科、禾本科及杂类草植被为建群种,组成甘南的亚高山草甸,是天然草场的主体。山地北坡和沟谷两侧建群种为杜鹃、金露梅、高山柳、狭叶鲜卑花灌丛草甸。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高山地带,高山嵩草及垫状植物为建群种,属高山草甸植被;在玛曲乔科滩、碌曲尕海滩、夏河达久滩,由于地形平坦,地下潜水外溢,排水不畅等,沼生苔草占优势地位,形成沼泽草甸植被,沿沼泽向阶地、丘陵坡麓及冲积扇衔接的低地,以湿生的华扁穗草,藏嵩草为建群种的沼泽化草甸,镶嵌于沼泽和亚高山草甸之中。在峡谷阴、阳坡以及灌丛、野青茅、糙喙苔草、高山嵩草为建群种,属林间草甸。在河滩以芨芨草为建群种的盐生草甸。山地丘陵、阳坡、谷地坡麓、阶地,由于土层较薄,局部地段基岩裸露,为中旱生或旱中生的本氏针茅、紫花针茅、小檗、短柄草等,发展成为山地草原。以垂穗披碱草为优势种的次生植被分布在曾受人为因素强度干扰的河谷阶地、滩地、冲积洪积扇及坡麓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