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似水年华》中欲望的丝绒质呈现

2022-12-06王宁泊

文化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丝绒普鲁斯特绒毛

王宁泊

普鲁斯特的小说中充满着对物质的描写。贝克特在《论普鲁斯特》中说普鲁斯特不处理概念,而是追求印象、具体之物。让-皮埃尔·里夏尔在《普鲁斯特与感性世界》开篇便是 “普鲁斯特的作品中存在着一种非常强烈和独特的物质欲望”[1]。但是里夏尔所指的并不仅仅是普鲁斯特对于物质的欲望,更是指普鲁斯特作品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展现欲望的方式——通过物质与感官展现欲望。描写物、感受物,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感官。物质引发感官体验,而这些感官体验往往充当着一种触发回忆或者欲望流转的媒介。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追忆”的行为仿佛是一种考古的行为。弗洛伊德曾经对他的病人“狼人”说 “精神分析师就像考古学家一样,必须要层层挖起病人心灵的覆盖物,才能得到最深层、最有价值的宝藏”[2]。普鲁斯特也仿佛做着与弗洛伊德同样的工作,只不过作家分析的对象是自己。回忆最先触及记忆的表层土壤,而这种对表层土壤的清理和初步挖掘,有些时候就是建立在我们对物质的感官之上。如果将欲望看作一种流动的能量,作者试图“追忆”的欲望在心中不断累积,激发“追忆”行为的就是我们对物质的感官体验。正如我们熟知的玛德莱娜点心带给叙述者的“普鲁斯特时刻”那样,记忆的连缀则往往依靠感官对物质的体验,依靠感觉器官对物的接触。正是这“接触”与“感官体验”使得贮藏于心中的欲望得以释放。

因此,感官成为了一层外界与内心之间的薄膜,蠢蠢欲动的欲望透过这层膜才能固着在外界对象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感官体验被普鲁斯特施展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成为回忆的契机,更是为回忆赋予了一层丰饶的质感。感官体验成为了叙述者进入回忆的方式,同时也构成了普鲁斯特回忆的某种特质。在回忆当中人和物的关系是模糊的、暧昧的、流转的,也正因为这样,回忆当中的人对物的感觉也是不断流转,各种感官混杂在一起的,“生活的必然性不再约束相似性效应,因而也不再约束接近性效应”[3]。就如同相互接触、交错的物质之间会发生分子的少量转移,不同的物质会沾染上对方的痕迹,普鲁斯特对回忆的描写与对物的感官互相交融,这使得描写本身也具有了物的特质,文字除了带给我们思维的愉悦之外,甚至慢慢激发着我们的感官体验。

里夏尔将普鲁斯特作品中物质带给我们的感官体验,概括为一个词la consistance ——即硬度与稠度。很显然,这是从全部感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乃至听觉带来的整体感受而言的。如果我们细分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官,那么同皮肤的触觉相关的感官体验,我想可以用丝绒质来命名。瓦雷里曾说,人最深奥之处便是他的皮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普鲁斯特应该是认同了瓦雷里的说法并将其应用在了自己的写作当中。在普鲁斯特的小说中,皮肤就承担着对某种更加深奥东西的阐释作用,深层的含义往往通过一种皮肤的触感隐喻地表达出来,而在皮肤的触感之下是欲望的聚集。普鲁斯特对这种有关皮肤,有关触觉欲望的呈现,带有一种丝绒质的特征。

丝绒所具有的柔软光滑的特性,使得丝绒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它具有一种铺展开来的形态,温暖但是足够清爽;天鹅绒在光照下往往会折射出柔和的反光,这是丝绒质对锐利光照的一种化解,是丝绒质对光照的一种选择性贮存,丝绒质吸收、虏获了一部分光照的热量贮存于表面,以此在柔和性上不断延伸。正是丝绒质对光泽的半吸收、半反射,使光芒始终处于一种潜伏的状态,由此产生丝绒质的神秘感与迟缓感、闲适感、慵倦感……丝绒吸收部分的光泽,看起来具有一定的厚度,但本身质地轻薄,柔软的丝绒附着在物体上,因为不透光而完美地遮蔽物体,因柔软而紧贴物体表面,勾勒出物体的形状——我们可以想象天鹅绒的旗袍包裹女性的身体并描画出女性身体的曲线。感官激发的欲望附着在物质之上,使得欲望本身也获得了物的形态。丝绒质对自身所遮蔽的东西的显现,使自己成为了包裹对象同时又展现对象的平台,也成为了欲望聚集的场所。《追忆似水年华》当中欲望以一种“遮蔽—显现”的方式呈现,这种“遮蔽—显现”的方式,使得《追忆似水年华》中对欲望的感受具有一种皮肤的触觉,使得《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欲望具有了一种丝绒质的特征。

一、丝绒下的身体欲望

欲望的丝绒质呈现最直接地表现在对女性身体以及与女性身体相关的某些女性特质的描写当中。因为丝绒质具有的隐匿光泽和贴肤的柔软,或许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对女性性欲望以及女性迷人肉体的诗化表达。例如叙述者对盖尔芒特夫人首次出现在贡布雷时的描写:

……已被一团乌云挡去半边的太阳,仍竭尽全力把光芒投射到广场上和圣器室,给为婚礼铺设的红地毯增添一种肉红色的质感,使羊毛地毯长出一片粉红色的绒毛,多了一层光亮的表皮;盖尔芒特夫人微笑着走在地毯上面,那种温柔、庄重、亲切的气氛……[4]177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盖尔芒特夫人出现的时候,阳光洒在她走过的红毯上,粉红色老鹳草绒毛带给我们浓厚的女性气息,这种女性气息因为“肉色”“表皮”的描述自然而然地令我们联想到女性的身体,而“绒毛”则将这种欢愉直接提升至肉体的层面,绒毛的存在只有在肉体紧密贴合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得到。同时,“绒毛”和“羊毛”“表皮”等词暗示着一种温度,这是一种从内向外生发的活力和热量,足以使花卉植物生长,还带有动物般的体温,唤醒我们皮肤对肉体温度的记忆。从“肉红色”到“粉红色”是热感的加强,最终升华为一种温馨,进而生成一种温柔。这里我们发现了一条欲望流动的线条:从“肉色”“表皮”带来的身体想象,到“羊毛”“绒毛”带来的肉体温度,最后从肉体所具有的温热联想到女性所具有的“亲切”“温柔”的性质。连缀这条欲望链条的正是盖尔芒特夫人双脚缓慢走在天鹅绒般的羊毛毯上:即使并非赤足行走,足部与丝绒的接触带来的瘙痒感还是会引发一连串的情欲想象。 “庄重”凸显了丝绒质不透光的特性,凸显了丝绒质对内部的遮蔽带来的神秘与高贵,“温柔”“亲切”则是对丝绒质具有的热感和柔软的转喻。丝绒质是 “温柔”的,而在其遮蔽之下的情欲也通过丝绒质与肉体的接触显露出来。丝绒就是这样一种混合,一种情欲的/庄重的、肉感的/缎面的、遮蔽的安全感与表面摩擦的快感的结合,表面与深厚内里的折叠。用普鲁斯特的话来说,“豪华”与“欢快”的混合。

对女性身体的直接描写是冒犯且危险的,但对身体而言,遮蔽有时比裸露更加诱人。丝绒质对身体的遮蔽反而为普鲁斯特提供了一种对女性身体暧昧地接触方式:遮蔽即显露。丝绒质不但能够将一部分回忆、欲望暂时隐藏起来,随时等待着被再次发现(也就是等待着被“追忆”),而且丝绒质对其所包裹、遮蔽的东西也能够透过丝绒柔软的表面向我们展示其轮廓。这是丝绒质特有的内向驱动力(我们不自觉地好奇,被天鹅绒覆盖着的躯体究竟是什么样)以及黏合力所带来的效果。

同时,丝绒质表面的细微绒毛往往是带有生命力的象征,生命内在的能量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使得表面呈现出健康的丝绒质地,比如叙述者在巴尔贝克时两名女侍者对他的称赞:“脑门看似那么纯洁,可脑袋里隐藏着多少东西,面孔和蔼又精神饱满,就好似一颗打开的巴丹杏,纤细软滑的小手,毛茸茸的,指甲却像爪子一样锋利……啊!多年轻!啊!多美的皮肤!您永远不会老。”[4]236肌肤的细小绒毛带给人软滑、毛茸茸的触感与肉体温度,常常给人暗示一种年轻、一种更接近自然的野性、一种对欲望的隐晦表达,如同幼兽的毛皮具有的勃勃生命力。

二、丝绒质表面的时间凝滞

从丝绒质所暗示的年轻与纯真,我们发现了丝绒质与时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从丝绒质带来的肉体想象引申而来。丝绒质表面的粗糙会使欲望在其表面聚集,聚集往往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固着与停滞,就像是柔软的丝绒质暗示着纯真与年轻一样。丝绒质表面的细微绒毛给我们带来粗糙感,这种粗糙感产生自皮肤在丝绒质上滑动的受阻,运动因阻碍而变得迟缓,这种迟缓就为我们带来了一种闲适慵懒的维度。例如叙述者在巴黎的阳台上所看到的:

栏杆上铁条投上的影子出现一片漆黑,倒像是一片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植被,轮廓勾勒得纤细入微,显露出艺术家的一番匠心和满意心情,而这些映照在阳光之湖上的宽阔而枝叶繁茂的光线是如此轮廓分明,如此柔软光滑,又是如此幸福沉静地栖息在那里,仿佛它们知道自己就是宁静和幸福的保证。……在覆盖着阳台的那块雪毯上,刚露脸的太阳缝上了道道金线,显出暗淡的阴影。[4]387

这柔软光滑的影子,仿佛丝绒质一般,幸福沉静的栖息。这丝绒质的影子连同其它“繁茂”“雪毯”等丝绒质地的主题,显示出来的便是文中提到的“沉静”“宁静”,这种“幸福”来自于一种闲适慵倦的,缓慢生活的享受。时间的缓慢意味着一种时间的固着,丝绒质赋予时间沉积乃至凝固的可能。

张新木在《普鲁斯特的美学》中指出,普鲁斯特的时光通过符号来重现[5]。时光仿佛被遮蔽在符号之下,需要我们透过覆盖在时光上的符号来认识。当考虑到丝绒质与时间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关注对象不再只是“丝绒”本身,而是一切具有丝绒般质地的物品,具有丝绒质地的符号。最典型的例子是著名的玛德莱娜点心,点心的表面以及点心泡水之后的点心渣就具有一种丝绒的质地:

……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4]47

点心渣触及上颚,就像是我们用皮肤去触摸丝绒,普鲁斯特通过事物与口腔的接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激励或者说触发的效应。口腔在我们的身体器官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力比多接收器的角色,这种对力比多的接收便是依靠口腔黏膜与其他物体的接触,而非味觉功能。“茶味唤醒了我心中的真实,但并不认识它,所以只能泛泛地重复几次,……我放下茶杯,转向我的内心。”口腔与茶水和点心的接触打开了一条通道,更确切地说应当是茶水与点心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能指与所指极为不对称的符号:在某种瞬间的气味、滋味或者触感之上建立起一座负载着长远记忆的宏伟大厦[6]。但是在这里,记忆建构的方向不是像大厦那样不断向上一层层建筑,而是一种透过丝绒质的表面,向下探索丝绒质所遮蔽的东西。

意义或者回忆成为了囚徒,只有透过感觉体验才能够意识到丝绒质之下这个囚徒的存在。丝绒质在这里扮演着障碍物与触发物的双重角色,而探索的行为则是一种根据丝绒质覆盖其上而显露出的形态,来判断丝绒质之下的行为,是一种下潜与挖掘的动作,是一种感觉的深化。触觉器官透过柔软表面感受一种意义从下而上的缓慢传递以及感觉行为自上而下的体验,就像是一种气味的弥散,亦或是双手透过丝绒质表面感受丝绒质之下肌肤的温度:无意识回忆的热量透过柔软表面传递到指尖,从而形成一个对丝绒质所遮蔽之物的大致形象。透过玛德莱娜点心的丝绒质,往事浮上心头。

三、丝绒质包裹中的睡眠与多重欲望

丝绒质上固着、沉积的时间向下渗透成为被丝绒质掩盖的回忆。这被紧密包裹的回忆成为了变幻莫测的未来生活之外的,摆脱了未来之偶然性的东西,成为了时间层层渗透的深刻积累,呈现出高低起伏的轮廓。在包裹之中,丝绒仿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领域,一个新的世界,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与我们的现实世界相连。在普鲁斯特笔下,这“另一个世界”往往栖身于夜晚或者光照昏暗的地方。黑夜或者昏暗的环境就像是一条厚重紧实的丝绒棉被,在这层丝绒棉被之中,我们就像回到母亲怀抱的婴儿——回到母亲的怀抱,指的便是《追忆似水年华》开始便写到的:睡眠。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有时候,蜡烛才灭,我的眼皮随即合上,都来不及咕哝一声:“我要睡着了。”……我惊讶地发现周围原来漆黑一片,这黑暗固然使我的眼睛十分受用,但也许更使我的心情感到亲切而安详……[4]1

在我们将要入睡而尚未睡着的时候,思维与身体都处于最放松的时刻被昏暗的空间以及似有似无的睡意包裹,就像是被一层丝绒包裹着一般。丝绒是迟缓的甚至有时看起来显得沉重,还有些神秘感,这同样也是昏暗的空间以及睡眠带给我们的感受[7]。并且,这种迟缓还促使时间不断地向丝绒质之下渗透,向着睡眠深处渗透。时间从睡眠的表面渗透至深处,为我们带来了梦与回忆。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让自己想起这些被覆盖的回忆,只有通过接触回忆残留在外部世界的表面,也就是通过睡眠这层丝绒质来一点点拼凑回忆。我们没有办法进入回忆,但是这些回忆却与事物的表面相联系,我们透过丝绒去揣测丝绒质下的回忆,这行为使得回忆本身也有了丝绒一般温柔、温暖、撩拨人心的特征。遗忘在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避免痛苦的动机,黑夜的颜色就仿佛一种保护色,而睡眠就是一种丝绒般柔软的保护。只有被夜晚和睡眠这两层丝绒覆盖的记忆,才能够显得不那么锋利;只有透过丝绒去感受的回忆,才能够显得不那么痛苦。丝绒质让回忆变得模糊,让回忆成为梦境,也让这回忆变得柔软,变得温暖。

这些旋转不已,模糊一片的回忆,向来都转瞬即逝;不知身在何处的短促的回忆,……正等于我们在电影竞争中看到一匹奔驰的马,我们无法把奔马的连续动作一个个单独分开。[4]7

回忆是模糊的,因为久远的时间具有了丝绒般的柔滑,岁月沉积在丝绒质上,朦胧而踉跄。丝绒天然地与确定、清楚等概念相悖,与那些能够用理智与思维把握之物相对立。丝绒如同昏暗的空间,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诱惑与陶醉,如同细丝的编织一般,将多重的含义与复杂的欲望编织在一起。对身体的欲望、对时间的留恋、对同性与异性的欲望等等,各种欲望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丝绒的表面,这些欲望就像是丝绒表面交织着的细小绒毛。表面的细小绒毛与表面覆盖之下不断延伸、蔓延的隐匿部分,让我们想到了青草丛生的松软草坪。普鲁斯特在《重现的时光》中写道:

我就说过严酷的艺术法则是生灵死亡,我们自己也在吃尽千辛万苦中死去,以便让青草生长,茂密的青草般的多产作品不是产生于遗忘,而是产生于永恒的生命,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踏着青草,毫不顾忌长眠于青草下的人们,欢快地前来享用他们的“草地上的午餐”。[4]330

松软的草坪下,被覆盖着的是前人的死亡。“草地上的午餐”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马奈创作于1863年的名画《草地上的午餐》,画面所画的就是资产阶级的公园野餐,草坪上呈现的就是我们复杂的、交织着的欲望:食物、女性裸体、友谊,还有静止的时间等等。这些多重欲望在草坪上集合,也同样被草坪所供养。草坪下的泥土埋葬着长眠的人们,根部从泥土中,从这些被埋葬的过去中汲取能量,滋养着草坪上的欲望;草坪上的多重欲望,也凭借自身同草坪的接触,将那生命力通过青草的根,源源不断地向土地深处渗透。这草坪,便是一层丝绒,裸体午餐也发生在这丝绒质上。马奈在崇尚绘画宗教题材与经典英雄主题的时代,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描绘当下欲望与生活的画作,威尔·贡培兹在《现代艺术150年》中评价马奈,盛赞他从“短暂中发现永恒”[8]。草地下的亡者滋养着草地上的生者,如同被丝绒质掩盖的“往日时光”滋养着我们对丝绒质表面的感触,构成着我们对当下乃至未来的展望。

四、结语

我们的欲望,从来不会单独出现,也不会漂浮在空中,随风而逝。欲望的呈现总是要搭载于各种物质之上。普鲁斯特的写作中,他所搭建的记忆宫殿便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丝绒质只是其中几种物质形态之一。丝绒汇聚着欲望,也遮蔽着、显现着欲望。我们的欲念,像一个单一的和弦,无论多么卑微,都包含了构成我们生活的基本音符。物质承载着欲望,对物质的感官体验也滋养、产生着欲望,因此,普鲁斯特的记忆宫殿也得以成为他的欲望宫殿。这或许就是普鲁斯特式的写作吧。

猜你喜欢

丝绒普鲁斯特绒毛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和服务机器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丝绒雾唇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肖邦
雅痞遇上丝绒 陈正飞& 东风悦达起亚K4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胚胎种植
普鲁斯特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