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江苏段古琴艺术保护问题研究

2022-12-06胡艳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古琴大运河江苏

胡艳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21)

古琴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首,代表着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雅意趣,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是具有高雅审美内涵的音乐表现形式。根据2016年湖北出土的周朝曾国春秋早期墓琴推算,古琴至少有距今3 000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大运河江苏段作为运河最长的一段流经区域,其绵延的文化一脉相承又各领风骚,其中古琴文化源远流长,以扬州的广陵派以及镇江的梅庵派为代表的古琴流派,在运河沿岸传承着古琴的清、雅、和、静。尽管大运河江苏段的古琴文化一直存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音乐艺术形式的大行其道,使古琴逐渐成为一门小众文化,作为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古琴文化的保护工作已经越来越紧迫,只有将古琴等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才会永久存在。

1 大运河江苏段古琴艺术保护现状分析

随着古琴文化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近几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推动,社会不断出现“古琴热”现象,古琴培训班大量兴起,各种古琴社和古琴协会纷纷成立,古琴相关的学术研讨和艺术交流活动也在积极开展[1]。在大运河江苏段,目前仅苏州市从百度地图上可以查到的古琴教育机构就有数十家。著名的吴门琴社自1986年由古琴演奏家吴兆基、 叶名佩等人创立以来至今仍在运营,2015年叶名佩又在苏州发起创立了大风堂琴社苏州古琴艺术馆,为继续培养古琴人才和传播古琴艺术开辟了新的阵地。在扬州也有包括南风琴社、广陵琴社、广陵琴派史料馆、国琴网等二十多家线上及线下的古琴艺术机构,给广大古琴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研习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琴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对于宣传和保护古琴艺术、培养新一代古琴演奏人才,以及传承古琴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古琴热”的背后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大运河江苏段是古琴文化的繁盛之地,古琴表面的繁荣往往掺杂着政府为文化遗产宣传做的面子工程,也有一部分人对古琴文化并没有深入研究和见解,为蹭热度参与古琴艺术工作,以谋取商业利益。这就造成了古琴艺术的“虚热”,而没有达到真正有效传播古琴文化的目的。

其次,古琴艺术的保护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宣传和相关活动的开展,更需要古琴艺术工作者对前人留下来的古琴资料进行搜集、保护和研究,包括对古谱的甄别和打磨等。大运河江苏段古琴艺术的宣传和培训机构很多,但相对地搜集整理古琴资料和古琴打谱研究的人才缺少,不利于古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最后,古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不只是技艺的传授,尽管大运河江苏段古琴培训机构众多,但一些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也存在着技艺不精、 对古琴文化内涵理解肤浅等问题,对古琴艺术的传授只传其形,不知其神,无法将古琴艺术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传达给学生,造成古琴艺术保护的严重损失[2]。

2 大运河江苏段古琴艺术的保护内容和方向

古琴艺术的保护是对我国重要非遗项目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大运河江苏段的古琴,具有特殊地理历史条件的发展特点,既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又有风格流派互相影响促进的格局,因此对该区域的古琴艺术保护也需要因地制宜,找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保护内容和方向。

2.1 古琴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普及

受当下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风潮影响,古琴艺术得到大力推广,在大运河江苏段一带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了一批古琴协会、古琴社,如徐州有广陵派古琴家徐永倡导成立的铜山琴会、徐州古琴协会;淮安有文化部门成立的山阳古琴社和今淮古琴社;扬州有市文化馆的扬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广陵琴派古琴艺术传习中心,以及广陵琴社、南风琴社等一批古琴艺术社团组织;镇江有梅庵派古琴艺术馆、梦溪琴社等,除此之外,涉及古琴艺术培训的琴馆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古琴社、古琴协会及琴馆除了具有雅集古琴艺术交流的性质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古琴艺术的培训[3]。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琴新人的培养和古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但除了小部分研习古琴的人之外,大部分人虽然身处古琴文化相对繁盛的大运河江苏段沿岸城市,但对古琴艺术却依旧知之甚少。这充分地说明了古琴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

从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可以看到,涉及古琴的内容非常稀少,而且在课堂上经常被教师忽略,很多学生尽管接受过学校音乐方面的教育,却往往对古琴这一民族传统乐器印象不深,甚至毫无印象。甚至大运河沿线城市有音乐专业的高校也未能对古琴艺术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徐州境内的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苏州的苏州大学音乐学院等都没有涉及古琴的相关专业。造成高校不开设古琴专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古琴的师资资源严重缺乏以及报考生源相对稀少等问题。

目前古琴艺术已经成为少数古琴演奏者和爱好者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消遣方式,这十分不利于古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要想真正保护好古琴艺术文化遗产,一方面,需要在学校教育中进一步普及古琴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对古琴艺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认识和了解古琴并不代表人人去学习古琴,而是通过认识和了解产生对中国古琴艺术的热爱之情,有助于古琴艺术的保护[4]。另一方面,为解决高校古琴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有必要参与进来,集中培训古琴专业教师,为高校设立古琴专业提供人力保障,以便培养出更多的古琴艺术接班人。

2.2 古琴艺术资料的保护与抢救

大运河江苏段古琴艺术传承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徐州的古琴文化可以追溯至宋代的苏东坡; 扬州的广陵派甚至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并由康熙年间琴师徐常遇创立;无锡从晋代就有顾恺之画《斫琴图》,明清以来无锡更是古琴名家辈出; 而镇江的梅庵派则由起源清朝的诸城派发展而来。保护古琴艺术要从保护古琴的历史出发。近些年也产生了很多的古琴大师,这些古琴艺术家都年事已高或已作古,他们的演奏作品影音资料、 经验理论,以及对古曲的打谱成果都应该得到及时的抢救和保存[5]。

首先,前人的资料是古琴艺术得以保护和传播的基础,很多已故的琴家的演奏风格独特、 技艺精湛,很值得后人研究和学习,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琴家生前的音像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已达到对古琴艺术更好的保护。

其次,对在世的古琴家和重要人物及早地进行录音和录像工作,像徐州古琴代表人物徐永、苏州吴门琴派的代表人物裴金宝、 镇江梅庵派传承人刘善教等一批为古琴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们都年事已高,他们一生的古琴所学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学习价值,在这一阶段需要对他们的古琴成就做详尽的记录和保存,才能让老琴家一辈子的精神成果不被白白埋没[6]。著名古琴艺术家龚一老先生曾在采访中呼吁对重要的古琴老人要成立工作组,对老艺术家们的艺术理论、经验、谱子、音像进行抢救式的梳理、核实和整理工作。

再次,要重视对历代古琴的保护,从大运河江苏段的古琴制作可以看出,古琴大多是由古琴演奏家进行制作,制作成的古琴卖给学生或是古琴收藏者,徐州当代古琴的开拓者李义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古琴制作者,后又将古琴制作的技术传给女儿女婿。古琴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需要懂得弹琴的人在选材、配件和结构方面极为精细地打磨,才能诞生一把好琴。当今留下来的古琴都是历代琴人的心血之作,值得好好保护,对研究古琴艺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还要对古人留下的琴谱进行打谱和研究整理。从南北朝到清代,古人为我们留下了3 000 多首琴曲,琴谱130 多部,琴歌300 多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和琴艺的文献,但今人对这些古琴曲谱和文献的发掘和整理远远不够,目前日常演奏不过三五十首,而对于古琴理论文献更是鲜有人问津。大运河江苏段作为古琴文化传承的重要区域,本地琴人需要肩负起保护古琴文化的责任,对古代琴谱、 文献进行系统地整理研究,丰富古琴演奏曲目,以及古琴的理论知识[7]。

2.3 古琴艺术文化氛围的传承

古琴艺术不单单是一项弹奏技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其宁静悠远的意境和韵味是由几千年儒释道文化融合而成,代表的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气度和风骨。因此,古琴的高雅的艺术品质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往往呈现出与西洋音乐完全不同的文化艺术氛围,这就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氛围。好的琴师是在理解参悟古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之以精湛的技艺,才能弹奏出符合古琴艺术要求的曲子。

在大运河江苏段的各个城市中,存在着多个古琴流派,无论是苏州的吴门琴派,还是扬州的广陵派,还是徐州的广陵派和诸城派,抑或是镇江的梅庵派,古琴的表现风格各异,或迤逦,或悠远,或清雅,都暗含着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无为,以及佛家的寂静无我。保护古琴艺术,传承古琴文化需要提升古琴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将古琴的弹奏方法口传心授给学生,还能将古琴艺术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古琴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将古琴艺术外形与内核完整地传承下来。

在赶“古琴热”这一趟车以来,一些只会弹奏两首古琴曲的人也滥竽充数地混进古琴培训队伍中来,这就让不明真相的古琴求学者白白花了钱,却没有见识到真正的古琴艺术,对古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十分不利,背离了古琴艺术的自身价值,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古琴培训机构人员的管理,提升古琴从业人员的素质,让古琴教育工作更有价值,保护古琴技术的同时,也保护古琴文化的氛围感,使古琴艺术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播[8]。

3 大运河江苏段古琴艺术保护工作的思考

大运河江苏段古琴艺术保护工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成长空间,根植于独特的运河沿岸地理环境,如何保护好古琴文化,既需要区域文化空间氛围提供的优势,也需要古琴艺术工作者对传统文化艺术孜孜以求的追求,更需要新一代琴人对既往古琴艺术的突破和建设性创新,才能促进古琴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1 建立大运河江苏段古琴文化带

大运河江苏段绵长悠远,是流经城市最多的一个省份区域,这些城市依河形成一条明显的带状地理形态,而古琴文化在这条带状结构区域既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又在相互的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琴文化带,与中央提倡的“一带一路”中的文化包容理念不谋而合。大运河江苏段的古琴文化带中的城市,由于位置相近,对古琴文化的交流和切磋更加便利,有助于不同流派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最终实现互补和共同发展进步,对于古琴江苏段的保护工作非常有促进意义。

3.2 古琴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任务,需要不断地坚持努力,古琴艺术的保护工作亦是如此,在古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期,引来了一大批人加入“古琴热”的潮流中来,搞培训、搞交流会、搞讲座、搞演出,享受一时的热闹,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需要琴人耐得住寂寞和枯燥的坚守。在2005年徐州古琴学会成立之初,共有成员74人,而十年之后剩下的成员已不足20 人了,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但剩下的人才是古琴文化守护的战士,古琴文化的保护需要更多能够坚持学习和传授古琴知识的人,只有他们才能保护凝聚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古琴文化,并使之持续发扬光大。

3.3 古琴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古琴艺术在经历三千多年的发展之后,今天古琴人仍然沿用古人的曲谱,弹奏古人的音乐,鲜有新的符合时代的乐谱出现,今天我们保护古琴艺术,不能只用祖先遗留下来的古琴资料翻来覆去地咀嚼,而是应该在继承先人古琴曲谱创作和艺术理论的基础上,发挥创新精神,创作出具有当代特色的新曲子,以及古琴演奏的新理念。总之,想要一种文化更持久地保留,除了对原有艺术成就的继承之外,更需要新一代琴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能使古琴文化更有生命力,更持久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古琴大运河江苏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数读江苏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