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景岳论治慢性筋骨病学术思想探析*

2022-12-06颜夏卫沈钦荣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张景岳景岳全书精血

颜夏卫 沈钦荣

1 台州骨伤医院 浙江 温岭 317500

2 绍兴市中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慢性筋骨病是人体自然退变过程中,由于创伤、感受外邪、劳损等因素造成骨与关节、脊柱等筋骨退变,而出现疼痛、肿胀、麻木、肌力减退、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学术造诣高深,临床经验独到,所著《景岳全书》[2]也涉及与现代慢性筋骨病相关的病证。本研究根据慢性筋骨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将《景岳全书》中有关现代慢性筋骨病范畴的中医病名,包括风痹、腰痛、胁痛、鹤膝风、痿证、痉证、中风、非风、虚损等疾病纳入研究范围,并就张景岳论治慢性筋骨病的学术思想作一浅析。

1 崇尚温补

张景岳是温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于慢性筋骨病论治,与其整个学术思想是一致的,强调“虚弱者,理宜温之补之,补乃可常用”。因此,景岳论治慢性筋骨病崇尚温补,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观点,强调元阴元阳的重要性,主张滋养补益,反对寒凉攻伐生气[3]。

1.1 阳非有余,真阴不足:张景岳反对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及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创“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之说。其依据为,景岳认为“阳盛则精血盛,生气盛也;阳衰则精血衰,生气衰也”(《传忠录·辨丹溪》),强调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生命活动的维持都有赖于阳气的温煦与推动作用。张景岳通过对形气、寒热、水火三个方面的具体论述,反复说明阳气“难得而易失”“既失而难复”,认为“百虑其亏亦非过也”,以此阐明“阳非有余”观点。

另外,张景岳指出“人生于阳而根于阴”,既重视阳气,也不忽视真阴的重要性。他认为“今人之病阴虚者,十常八九……虚火为病者,十中常见六七……虚火者,真阴之亏也”。通过真阴之象、真阴之脏、真阴之用、真阴之病和真阴之治五个方面具体论述,强调人体真阴本无有余,而应虑其不足,此即“真阴不足”[4]。如张氏在论证风痹时提出“然则诸痹者,皆在阴分,亦总由真阴衰弱,精血亏损,故三气得以乘之而为此诸证”,可知筋骨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真阴不足。

1.2 重视温补,反对妄攻:张景岳在《传忠录·论治篇》中言“然犹有其要,则凡临证治病,不必论其有虚证无虚证,但无实证可据而为病者,便当兼补,以调营卫精血之气”,可见其临床上十分重视滋养补益,反对朱丹溪用黄柏、知母等苦寒之品泻火补阴,认为苦寒之品攻伐生气,足以伤阳,不足以补阴。他指出真阳最畏苦寒之克伐,如“虚火者……岂苦劣难堪之物所能填补……非惟不能补阴,抑且善败真火”,又言“是以治痹之法,最宜峻补真阴,使血气流行,则寒邪随去。若过用风湿痰滞等药而再伤阴气,必反增其病矣”(《景岳全书·杂证谟·风痹》)。综上可得知,张景岳论治筋骨病主张以甘温、甘平之品来温补真阴,顾护阳气,反对苦寒之品妄攻。

如在腰痛的论治中,张景岳指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则悉属真阴虚证”(《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治疗腰痛主张滋补肾气[5],如“凡病腰痛者,多由真阴之不足,最宜以培补肾气为主”。又指出“凡肾水真阴亏损,精血衰少而痛者,宜当归地黄饮,及左归丸、右归丸为最”。当归地黄饮、左归丸、右归丸皆为张景岳自创用于治疗阴阳虚损的代表方剂,组方皆偏甘温,用于治疗腰痛充分体现张氏治病重视温补思想。

2 阴阳互根

张景岳明易理,对阴阳学说深有研究。《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中言“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此又阴阳邪正之离合也”。张氏重视阴阳一体、阴阳互根理论,并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学术思想。

2.1 阴阳一体:张景岳重视《周易》,认为“医易同源”,基于《周易》太极分两仪、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来认识阴阳[6]。他在《类经·阴阳类》中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论述,一即为气,二即为阴阳,说明阴阳同出于气,符合《易传》阴阳本一体的原意[7]。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上·阴阳篇》论述:“如水为阴,火为阳,象分冰炭,何谓同源?……此水火之气,果可呼吸相离乎?”借此来说明阴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万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即阴阳不可分之“阴阳一体”观。

2.2 阴阳互引:《景岳全书·本神论》中言“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可见阴阳互为根本,相生相化[8],并以“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的论断说明“阴阳互根”之理。张景岳在《类经·五实五虚死》中曰:“故水中不可无火,无火则阴胜而寒病生;火中不可无水,无水则阳胜而热病起。”借此来说明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即“阴阳互根”观。

张景岳基于对阴阳的认识,在阴阳虚损的治疗上提出了新的见解“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9]。又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中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此正是“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虚理念的最好论述。景岳基于此理论创制了一系列名方,其中左归丸、右归丸最具代表,开辟了滋补肾阴、肾阳的新途径。如左归丸是治真阴不足的壮水之剂,方中以熟地、龟甲胶、山茱萸、山药等滋补肾阴为主外,又配伍菟丝子、鹿角胶等温阳填精之剂,即是“阳中求阴”之意。

张景岳在临床辨证与用药的过程中同样也体现阴阳观。如《传忠录·阴阳篇》中言“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可见景岳辨证强调以阴阳为总纲。又如他在辨药性药味时说“用药之道无他,惟在精其气味,识其阴阳”,故《本草正》中将药物进行阴阳分类。张氏善用人参和熟地[10],认为“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此皆源自于其“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理。

3 五脏同补

张景岳通过对五行和五脏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五行互藏”“五脏互藏”的整体观,疾病诊治上提出了“五脏同补”的治疗思路。

3.1 五行互藏: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明确提出“五行互藏”概念,他认为“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五行互藏”是五行学说的发展与延伸,指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可以包含其他四行[11],即《内经》所说的“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之义。

3.2 五脏互藏: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言“所谓五者之中有互藏者……由此而观,则五行之理,交互无穷”。五行配属五脏。因此,“五行互藏”也可以理解为“五脏互藏”。“五脏互藏”指五脏之中的每一脏又可以孕含着其他四脏,是对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病征现象的整体概况。生理上“五脏五气,无不相涉,故五脏中皆有神气,皆有肺气,皆有脾气,皆有肝气,皆有肾气”,“凡五藏之气,必互相灌濡,故五藏之中,必各兼五气”[12],可知五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病理上“五藏相移,精气相错”,五脏之间相互制约,任何一脏病变必然影响他脏。

3.3 五脏同补:张景岳基于对五行和五脏的认识,别出机杼,另立一法,临证及组方上皆体现“五脏同补”理论,并创制了五福饮[13]。《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言五福饮“五脏气血亏损者,用此能兼治之”,可见五福饮是景岳治疗气血亏损的基础方剂。本方由人参、熟地、当归、白术、炙甘草五味组成,方中人参益心气,熟地补肾精,当归养肝血,白术生肺金,甘草健脾土,五味治五脏,各司其职,五脏兼顾,益养气血。又如张景岳在辨治虚损时言“凡劳伤虚损,五脏各有所主”(《杂证谟·虚损》),认为虚损多与五脏相关,治法上提出“五脏俱虚,宜平补者,五福饮”。此皆是“五脏同补”之理的最好体现。

4 中年求复

人至中年开始出现一些衰弱的表现,是人体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如《内经》曰:“四十,脏腑经脉其盛已定,腠理始疏,故好坐”“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14],认为这是人体生命变化的规律。但张景岳在《传忠录·中兴论》中言“然而所丧由人,而挽回之道,有不仍由人乎?且此非逆天以强求,亦不过复吾之固有”,认为国运皆有中兴,人道亦可再振。因此,张景岳提出“中年求复,再振根基”思想,认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并强调中年求复的目的在于再振根基,挽回早衰,中兴延年。张氏所谓中年修理,再振根基,重在调养精血,治形养生,以复形体之衰;贵在匡复元气,保持元阳的充盈和脾胃的健运。

4.1 匡复元气,注重脾胃:《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兴论》曰“然求复之道,其道何居?盖在天在人,总在元气。但使元气无伤,何虞衰败?元气既损,贵在复之而已”,即再振元气思想。张景岳认为人体生命的根源在元气,养生首当顾护阳气。张氏曾说“阳强则寿,阳衰则夭”,认为人体衰老的原因、衰老速度的快慢及寿命的长短皆与阳气密切相关。其进一步强调“惟此阳气,无阳则无生矣。然则欲有生者,可不以此阳气为宝,即日虑其亏,亦非过也”(《景岳全书·阳不足再辨》),认为治病养生首当调摄阳气。此外,张氏认为“元气之充足,皆有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15],强调元气也依赖后天脾胃精气滋养,故提倡“养生当以脾胃为先”。由上可知,张景岳“中年求复,再振根基”思想贵在匡复元气,保持元阳的充盈和脾胃的健运。景岳根据丰富的临证经验,指出凡素体薄弱及中年以后血气渐衰者,邪必易犯,尤应注意顾护阳气,认为阳气得复,则衰者可复壮,创制了右归丸、右归饮、大补元煎等温补元阳的名方,足见张氏此说无欺。

4.2 调养精血,治形养生:张景岳“中年求复,再振根基”思想不仅重视元气元阳,同样也重视形体精血。“形以阴言,实惟精血二字足以盖之”,可见形体精血即是真阴之象。张氏深知经旨,在《景岳全书》“中兴论”“治形论”诸篇中反复论述滋养精血是防治形体衰老的根本,提倡“养生者,必宝于精,养生者,不可不先养此形”“善治病者,不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故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景岳全书·传忠录·治形论》)。可见张氏“中年求复,再振根基”思想亦重在调养精血,治形养生,以复形体之衰。临证上,此治则也适用于筋骨病的治疗。如张景岳认为,腰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真阴亏虚、精血衰少以致疼痛,并自创当归地黄饮治疗虚证腰痛。方中熟地、当归为张景岳最为推崇的补阴血药,熟地主精,当归主血,精血同补,以复形体,方中山药、山萸肉、杜仲等皆为滋补精血之品。又或左归丸、左归饮、固阴煎等培补真阴的名方为此思想提供了依据。

5 结语

张景岳论治慢性筋骨病崇尚温补,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观点,强调元阴元阳的重要性,主张滋养补益,反对苦寒之品攻伐生气。张景岳具有鲜明的阴阳观,即阴阳一体观、阴阳互根观,并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理论。同时景岳通过对五行和五脏的深入研究,根据“五行互藏”“五脏互藏”整体观,提出了“五脏同补”的治疗思路。另外,张氏提出“中年求复,再振根基”的治养结合理论,强调调养精血,匡复元气,以防治早衰。张景岳论治慢性筋骨病有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值得我们从理论和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张景岳景岳全书精血
中医名言拾粹
Protective effects of Zuogui Jiangtang Jieyu Formula on hippocampal neurons in rats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 via the TRP/KYN metabolic pathway
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
《景岳全书》论治妇科痛证学术思想探析
张景岳 奥妙六味回阳饮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
理阴煎临证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