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教学研究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版)第八章为例

2022-12-06谭妤晗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变局理论课理论

谭妤晗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新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2021年版教材修订的重点内容之一,以本章教学内容为具体例证,从实践教学的准备前提、目标定位、组织策略三个方面研究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落实,对推动因课施教、学思践行、知行合一,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教学前提

新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学生从中学到什么,有什么样的认知和体会,决定着未来前进的方向和立场,关系着人生目标的选择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把思想感悟转化为推动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实践教学是理论指引实践、转化为实践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的前提就是在备课、讲授、论证过程中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做到有研究、有层次、有章法。

(一)研读教材内容新变化,坚持备课充分有研究

实践教学的首要前提就是在备课环节做到对教材有研究。《概论》课程教材自2007年出版以来,先后组织过七次修订。2021年,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中宣部、教育部再次组织对教材进行修订,重点修订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其中,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改动最大。新教材第八章共有三节,较2018版内容更为丰富、逻辑更为清晰、提法更为准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为第一节“新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第一目。另外新增了两个目,即“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第二节由新思想的核心要义、主要内容、理论内容三个目来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第三节关于新思想的历史地位,新增了第一目和第三目,强调了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第八章是第九章至第十四章的导读内容,对后面内容起统领作用,因此最为重要。要充分研读教材,分析新教材内容变化,做到备课充分有研究,才能理解为何修订、思考如何讲述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沈从文对鲁迅杂文“强烈憎恨中复一贯有深刻悲悯浸润流注”的认识,恰恰照应了聂绀弩的文字。更难得的是,至于鲁迅的为人,当时许多人以为他“偏狭”,沈从文却在说他“愤激”、“骂世”的同时,又洞察了其“诚恳”和“素朴无华”的一面。这是沈从文超越自我情绪、超越一般读者的深刻见解。

(二)拔高中学阶段重内容,确保理论教育有层次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提出了“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后,大学、中学、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原来各自为政的状态进入了一个顶层设计、理论架构、内容对接、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对接状况和深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对于同一个教学要点,大学阶段不应成为中学阶段的“炒现饭”或“老三样”,应从学理、背景、溯源等方面进行深化和拔高。例如,笔者访谈过程中有一位大一新生提到,从小学政治课程就听“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到了中学、大学,思政课教师还在用相同一句话来讲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这种忽视学生年龄特点、成长规律、思想变化的话语讲述体系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再如,中学阶段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变化”的内容与大学阶段《概论》课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结果”这一内容是相似的,中学阶段重点在于讲清楚“人民需求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突出问题变化”导致矛盾变化。而大学阶段重点在于讲好矛盾学说的历史溯源和社会发展阶段性的划分依据,这是当代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不变”的重要学理支撑。深化中学阶段相同内容,确保在理论讲述有层次,不管是对整个大中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一体化的具体实践,还是对设计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实践活动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八章第二节讲到新思想“具有秉持人民至上、彰显历史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战略思维、发扬斗争精神的鲜明理论特质”。这些特质充分体现了科学理性、系统严谨的哲学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学习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如战略思维告诉我们处事办事谋事要统揽全局、统筹兼顾、系统协调;历史思维告诉我们要知古鉴今、认识规律;辩证思维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多角度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认识静止与运动、不变与变化、整体与局部、联系与孤立、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创新思维告诉我们要超越陈规、敢为人先;法治思维告诉我们要遵法、守法、用法;底线思维告诉我们要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生活中学会预估风险,并愿意承担最坏的结果,通过“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问题导向就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导向,抓关键、看重点。从新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中求真知,就是系统学习和掌握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等科学思维方法,从新思想的理论大逻辑中学习、运用这些哲学思维方法,在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建构事物时不断增强学习和生活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指引学生寻求正确、科学的解决方法,指导生活,指引实践。

(三)转化教材与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实践有章法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3]。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是对课堂的延伸、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对学以致用的实现,因此,课堂实践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来设计、组织、实施。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不能离开教学内容,离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实践只会空有形式[4]。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在组织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有贴标签、充课时、内容泛化的现象,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轮流进行时事热点播报、轮流上台唱红歌、念诗词。由于对课堂实践的内容要求过于宽泛,导致课程实践目标“杂而无核”“泛而无界”。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教学目标

新思想的实践教学实施环节是理论改造世界的转化过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决定了新思想的落地见效程度。新思想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强大真理力量是指导学生实践的强大精神指南,构建立体的课堂、社会、网络实践模式,采用延展要点、浸润体验、扩面覆盖的教学策略,既有利于学生从理论认知上升到思想认同,从思想认同外化为行动自觉,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科学真理中悟出实践真谛,从科学信仰中坚定理想信念。

(一)从新思想的创立背景中悟初心,增强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水流潺潺,似乎永远也不会歇息的水声哽咽喃喃,以致安和庄所属感到一丝丝深沉,一丝丝孤寂和阴郁,在无声无息中缓缓钻进他们的毛孔里,肺腑中。

(二)从新思想的理论特质中求真知,提高科学理性的哲学思维

本研究主要探讨HBO治疗对SNFH中期的保护作用,研究通过交叉对照试验,比较组内及组间HBO治疗之后的差异,发现HBO治疗可以改善SNFH中期的Harris评分、骨髓内的水肿程度以及提高SNFH中期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但是不能改变股骨头坏死指数、股骨头坏死面积。这提示HBO治疗对于改善SNFH中期(ARCOⅡa~Ⅲa期)的临床症状及骨髓水肿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HBO治疗无法改善SNFH中期已经出现的股骨头坏死,无法逆转病情。

(三)从新思想的历史地位中正定力,坚定乘风破浪的理论自信

李双岱一招得手,双手大力夺镖,企图让铁钩钩得更深,加剧对手伤情。秦铁崖手握镖索往下一按,把李双岱拉了个趔趄。原来,李双岱居然将绳镖捆在腰上,看来是志在必得。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教学组织

新思想的实践教学要义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指南,从实践教学的预备阶段到实践教学的目标锚定阶段,都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来设计。《概论》教材第八章由“新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新思想的核心要义、主要内容、理论特质和新思想的历史地位”三部分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新思想从何而来,“新”在何处,伟力何在,实现悟初心、求真知、正定力的实践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做到学、思、用与知、信、行的高度统一。

(一)课堂实践教学策略:延展要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是文本到语言的过程,而教学体系要转化成实践体系,就是“教材文本—讲述语言—教学实践”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领会能力、理解能力、解读能力和整合能力,也展现了教师对社会热点、时代脉搏、学生特点、教育规律、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如第八章“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材提到的五个方面就可以凝练为“世界经济的大变局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机遇,国际政治的大变局为东西方平衡提出了新挑战,科技革命的大变局为下一轮产业革命提供了新弯道,全球治理的大变局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主张”四个方面。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有章法,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上的文本知识,而是要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对教学内容推陈出新,将理论知识有条理、有章法、有轻重、有步骤地转化为教学实践,才能促进实践发展,反之也能进一步彰显理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现实性。

大学阶段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含有大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核心与主线应着重围绕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根据教学重难点来设计。如第八章第一节的教学重点——科技革命的大变局为下一轮产业革命提供了新弯道,中国正处于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内容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以“历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驱动与世界变革”为题做专题汇报。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说明不同时期机械化、电汽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水平是国家崛起的关键动力,说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抢占先机,乘势而为;另一方面应围绕理论联系实际,即教师紧扣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来创设相关主题。如第八章第二节的教学难点——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等科学思维方法,学生在上述思维方法中自选一个为题,开展4人一组的分组讨论。论述什么是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哪些论述中体现了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启示(举例说明)?最后,随机抽取一组同学进行其中一个思维方法的即兴哑剧表演,其他同学在教学APP里猜选其中一个答案,既考验表演者对思维方法的理解,也检验其他学生对此内容的理解。这种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你演我猜”课堂实践活动目标明确、形象生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实践教学实施关键在于对具体思政课程、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深挖细磨,对具体理论联系实际难题进行针对性破解,才能构建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

目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方位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我们党的执政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第八章第一节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是新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代大学生要知史明鉴、查古知今,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逻辑,深刻认识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后的历史底蕴。从世情、国情、党情中汲取梦想实现的不竭动力,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中淬炼与时代同进步、与国家同发展、与民族复兴同奋斗的赤子之心。古人云:“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之不存,家将焉附”。因为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好才能家安,国强才能民富。当前世界经济的大变局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机遇,国际政治的大变局为东西方平衡提出了新挑战,科技革命的大变局为下一轮产业革命提供了新弯道。全球治理的大变局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主张。这场百年大变局既不限于一人一地,也不限于一时一事,它带来的将是深刻而广阔的时代之变。当代大学生在这场世纪之变、时代之变中如何维护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不变质,坚守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根基不变色,保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重要地位的不变味是坚守初心的责任所在。在当代中国,每一个青年都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见证者,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同样需要每一个青年去建设、去实现。因此,实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是新思想实践目标的澄清重点。

第八章第三节讲到“新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建设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论断充分彰显了新思想的理论贡献、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真理,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先进政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造就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系列伟大成就,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因此,当代大学生要从新思想的历史地位中正定力,在实践中树立坚定不移的理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当代大学生是“为党守初心、为国担使命”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的志气、骨气、底气关乎着党和国家的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新思想武装头脑、立德树人,就要坚定乘风破浪、顶天立地、鸿鹄之志的理论自信,引导他们做民族复兴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二)社会实践教学策略:浸润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是指除课堂上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外,在校园或在社会中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参观类、竞赛类、表演类、调研类、汇报类等类别[5]。同课堂实践教学一样,社会实践教学也是对课堂的延伸,但不像课堂实践教学强调对某个教学重难点进行拓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更强调在体验、浸润和互动的活动中达成悟初心、求真知、正定力的实践目标。例如,第八章第一节讲到,“人们正在见证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针对这一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走进乡村田野,调研脱贫攻坚给乡村带来的巨大改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街道,调研社区服务自治的井然有序。通过“调研—汇报—成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研究问题,最终将调研报告汇编成电子画册,供所有学生学习浏览。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写,加强学生对新思想的深入理解,感悟马克思主义非但不会终结、中国非但不会崩溃、社会主义非但不会失败,反而“风景这边独好”。

譬如,第八章第二节新思想提到“党的十八来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针对这一内容可组织“人民代表大会”模拟会,引导学生在扮演“代表”身份履行“人大代表”的过程中明白“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职责,让他们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提交科技、文化、教育、民生、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各项议案、报告、议题并发表意见,全面理解新思想的核心要义。通过沉浸式的“履职”活动,拉近党的政治生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切身体会与浸润成长中,有效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内在动力。因此,社会实践活动策略着重强调浸润与体验,教师应大力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依托“青马工程”“三下乡”等载体,创设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沉浸其中、参与互动的实践方式,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启发,在浸润中促使新思想入脑入心。

在深松作业过程中,深松的行距应该要保持一致。全面深松整地的行距通常控制在35 cm,对局部区域进行深松时要按照深松整地的深度、整地之后的农作物类型来确定具体的深度。如果在深松整地之后种植玉米等宽行农作物,则深松整地的间距和行距保持一致,如果深松之后种植窄行作物,则要保持10 cm左右的土壤全部松动,并且要按照深松的深度确定农机深松铲之间的距离。另外,在进行间隔深松的时候,其行距不能超过70 cm,而且要求犁底层土壤破碎较好,深度基本保持一致。如果是深松作业与施耕作业联合进行,则必须要确保地面平整、土壤细碎,土地上不能出现较大颗粒的土块[2]。

(三)网络实践教学策略:扩面覆盖

在网络覆盖面广、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实践地位没有变,但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应积极转向网络实践教学[6]。网络实践教学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创设不同的网络场景,虚拟情景而展开的新型实践教学活动。在当前疫情影响的前提之下,课堂实践存在时间局限、场域局限、人数局限的弊端,社会实践存在疫情受控局限、经费局限、时间局限的弊端,而网络实践教学能较好地突破以上局限,实现实践教学的扩面覆盖。同时,思政课网络实践教学也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习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策略应积极转向构建网络实践教学的“中央大厨房”,针对各层次、各类型、各课程、各章节的具体内容以“实践二维码”的方式链接到网络平台。

譬如,第八章讲到“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此内容旁边插入央视时政栏目组制作的“习主席书架上的21张照片”二维码。学生扫码后能实景呈现习近平总书记的书架,书架上的精选照片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治国理政的非凡历程。点击书架上的任意照片会跳转到照片介绍界面,详细介绍了照片的类别、拍摄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声等内容。点击交互按钮后会播放照片拍摄时的视频短片,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建、民生、扶贫、外交、军队和个人、家庭生活中的影像瞬间,其心可鉴,其意真切,其情系民,有力地印证了教材中讲到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和强烈使命担当。这种有温度、有广度、有高度的虚拟全景实践教学互动性强、体验性高、覆盖面广,不受时间、场域、经费、人数等局限,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收集红色虚拟场馆、网上重走长征路等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在课件教案中,将教材内容以“实践二维码”的形式链接网络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扩大实践教学活动的受众面和参与度。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培养他们在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年华中担当起民族复兴之大任,就必须以新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政治素养,把理论学习延伸到实践运用,用科学认知指引生活生产。不仅要好学、勤学、悟学,还要善用、会用、巧用,通过学以致用来增进对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通过学思践悟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励他们将爱国情、强国志落实在报国行的实践之中,勉励他们将不拔之志、心智汗水挥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猜你喜欢

大变局理论课理论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的若干看法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莫耶与沈醉 大变局下的小恋曲
尘埃未定的大变局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