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文化意蕴

2022-12-06石桐门瑞雪杨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石桐,门瑞雪,杨波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1 立德树人的重要内涵和意义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对于教育任务进行了界定, 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立德树人”, 并明确了教育的自身要求和根本使命。 2017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明确了立德树人在新时代所具有的重要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的“立德”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人”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健康、良好品德为中心出发点,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9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体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仅明确了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同时也体现了立德树人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

关于对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理论源头的探析,中华优秀文化是其根本之源,同样也是作为“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内在精神特质,中华优秀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也为中华人民追求理想、价值观念、追求精神和情感奠定了共同的坚实基础。 历史表明:凡是伟大的存在,必有成就其伟大的始源性根基,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文化始终是我们发展、精神之根基,中华人民不仅用千年培育和发展了优秀的中华文化, 而且用别具一格的文化为各个时代及人民提供了丰厚的道德滋养及价值理念[3]。至此,中华优秀文化也成为立德树人的发展、精神之源。 唯有文化精神之大、才能成就中华之大。中华优秀文化涵盖很多内容: 融汇5 000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以及在新时代发展出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这三种文化共同支撑起一面中华文化的旗帜, 使中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饱满,使中华民族精神更为历久弥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 同样也体现了坚持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文化意蕴。

2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文化意蕴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文化之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给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也应当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立德树人奠定了文化源泉。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立德和树人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其中蕴含着德育理念,也饱含着中国人根本的精神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教育任务中, 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同样需要被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宝贵资源, 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不断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提升人们道德境界。 ”[4]

植根中国大地的传统文化, 已经融进了中国人的基因、流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深深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想、行为、方式。 回看历史、纵观现实,任何一个与自己民族文化、 历史文化相割裂的国家和民族,都是不可能进步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无比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 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要建立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自信。道德品行的优良、道德情操的高尚、完善人格的培育和道德情操的提升都是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民族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使中华民族能不断发展并屹立在世界舞台之上。兼容并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与革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取精去糟的优秀文化,为新时代培育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沃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的品德早在管子的思想中就体现出来,《管子·全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5]。 还有荀子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古代对于思想品德、行为作风方面的教化, 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建设和育人方面具有创新品质。要让传统文化经得起考验,就要使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并结合古今中外,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文化、德育作用在新时期能够充分地发挥,以此培育时代新人。

2.2 革命文化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精神本色

革命文化从近代文化中脱胎, 在传统文化中孕育,在国内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从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时期的艰苦奋斗中孕育,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持续抵抗外来屈辱、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特征, 而且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权、救亡图存、奋力拼搏的内在优良精神品质,并为新时代立德树人铸入精神之魂。革命文化中所包含的红色革命精神、 艰苦奋斗革命精神、持续奋进的革命勇气,以及坚守人民初心的革命宗旨,体现了中华民族、中国革命中所蕴含的革命理想大过天、革命事业力量坚、革命斗争不止步的文化精神力量,也正是在如此艰苦的革命环境下,中华民族才有了自立自强、人民的美满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党政的发达强盛。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革命文化继承了优良传统、 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再造融合并在新时代得到了熔铸,是我们不忘初心、不忘历史的最好依据。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对其加以继承创新,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革命理想、价值追求,用文化感染人民、激发人民,立德树人,挺起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在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文化的启迪下,一个个时代伟人得以造就,给新时期的立大德、树新人不断注入活力、力量和信仰。 革命文化不仅只是为了满足当时革命的需要, 而且能在各个时代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明水平。 革命文化从形态上看,可以分为硬文化形态和软文化形态。硬文化形态是真实存在的物质层面,如革命人物遗物、革命遗址旧址、烈士纪念馆等能净化人的心灵,教育人民和给人民注入革命力量, 能一次次地受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教育作用的形态体现; 软文化形态是革命文化的核心所在, 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艰苦奋斗、不畏牺牲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具体来说主要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五四精神等, 从以前的五四精神到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形成,革命精神的传承不断延续着,红色文化在持续地感染人、教育人,并展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快速发展证明对于这种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共产党立德树人、赢得人心、巩固执政的宝贵经验。

2.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新时代, 社会主义的优势赫然彰显,同时,文化也已作为衡量综合国力不可缺失的力量荣登历史舞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油然而生,并在中华大地大放异彩。新时代赋予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诞生的可能性和独一性, 新时代造就了新文化,新文化引领了立德树人新理念。在党进行的“四个伟大”中所产生的具有多样性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的变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民族、面向科学、面向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6]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且建立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之上,根植实践,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与实践性。

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其引领人民价值观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进而强化新时代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及文化自信、筑梦中国的实现。作为我国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其重要性可见。充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 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时俱进品质能够为我们提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时代的思想武器,什么样的指导理论指导国家, 国家就会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并得出与之相对应的结果。 因此,要想青年素质强、人民同心齐、国家发展好、共产党本领硬,就要始终坚持真理, 学习和发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此形成我们国家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充分加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是立德树人在新时代的先进文化教育最鲜明的体现。 立德树人最主要依靠的就是教育, 而教育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所服务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也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其对大学生、党员、人民干部的教育,牢固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文化之源;充分加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学习,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并以此加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 十分重视价值观的培育养成, 提出了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通过教育、宣传、实践、熏陶等工作使人们能够把它内化于精神、 外化于行动[7]。 在现实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的教育, 真正做到先进文化进课堂、 先进理念进教学、先进思想进头脑,使核心价值观在国民教育中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在教师队伍中,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担当,明确使命,能够利用课堂阵地使师生共同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能力和培育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充分发挥家风、家教对于儿童正确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性;在社会教育中,社会组织、团体通过采取多样的形式方法, 对人民群众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养成。 良好的全方位、多层次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养成, 为立德树人奠定文化价值源头[8]。

2.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是立德树人的基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随着中国的逐步创立发展,在不同时期分别形成的三种文化,三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共同哺育着立德树人这一重要价值理念[9]。悠久历史长河中发展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创新出革命文化,继续前行,革命文化又奠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石。 从漫漫长河走过来的传统文化, 到党和人民在革命年代所创造出的革命文化, 最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学的文化,不断地滋润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文化根基, 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是,三者古往今来,脉脉相承, 继承中发展,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其内涵。 中华文化在守根基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发展。 首先传统文化的“大同”“和合”思想,“民为邦本”思想,“自强不息”精神,都能够在革命时代得到很好的吸收转化,并增添其民族光芒,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融合前两者,汲取了传统、革命文化的精华之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构筑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是,三者共同奠基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脚跟的基石; 革命文化是中国走向强国的精神支柱、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新时代, 在多种文化中屹立不倒, 是中国人民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关键所在。这三者共同凝结成中国的主流文化,形成令我们骄傲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源于三种文化的博大精深, 源于三种文化的继往开来。 如果说想要通过文化自信来提升国人的各方面素养、可以通过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先进文化的教育来完成政治素养、内在精神的提升。只有真正把三种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自信才会凸显,立德树人任务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才能屹立不倒。

3 结语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文化始终是我们精神和发展的源泉。 中华儿女历经几千年奋斗创造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并以此奠定了新时代道德水平、价值观念的道德根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思想来源的中华优秀文化,为立德树人提供了重要的内在支撑, 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智慧,为新时代的价值观培育、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力量, 凝结了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共同价值、共同情感。使优秀文化的深远力量在新时代得到充分的发挥,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文化意蕴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才能在新时代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