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手工艺文化变迁与转型研究

2022-12-06秦峰

西部皮革 2022年2期
关键词:手工艺消费传统

秦峰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北京 100846)

1 传统手工艺文化特征

1.1 实用和审美功用性

手工艺生产伴随着人们劳动产生和发展。在新石器时代,石器是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先民对自然石头打磨加工,改变其外形,作用于日常生活,可以称之为最早的手工艺。随着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对自然认识不断深入,手工品类不断拓展,手工技艺不断提高,如人们对火的认识,产生了制陶工艺,随着陶器制作技术发展,陶器的形制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时开始对陶器进行彩画、刻镂、堆贴等各种装饰,制陶工艺不仅仅关注更合适于实用,也注重对美的追求。

手工艺的制作首先是满足生活需要的实用特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物质逐渐富裕,手工艺中的装饰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传统社会,手工艺的生产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装饰人体的首饰,服装的刺绣;建筑中的雕刻、彩绘;民俗活动中的剪纸、年画、皮影、泥塑等,这些具有艺术审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围绕着人们日常需要产生,在实用基础上愉悦人们身心,成为民俗与审美观念的载体,因而传统手工艺不仅具有使用功用价值,还具有审美功用性。

手工艺在农业社属于传统手工业范畴,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耕文明时代,农事劳作是人们的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手工艺生产是农民农闲时的补充生产,很多手艺人就是农民身份,虽然也有走街串乡或小作坊经营的专业手艺人,但只占很少比例,他们手工艺生产满足当地人们生产、生活所需。在交通和信息不发达的封闭地理环境的时代,手工技艺经过家族传承、拜师学艺方式延续,形成了固定的造型和装饰方式,不同地区的手工艺品在品类、技艺、造型、图案、审美价值取向上根植于当地的地理、乡土社会环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

1.2 礼仪与民俗符号

手工艺是人们有意识地对某种材料进行加工,塑造成一定的形体运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需要,是人们意识的物化形态。古代有“器以载道”,即任何器物的制造包含一定的内涵意义。传统工手工艺品,以实体形态和图像形式表达一定的文化内涵,是最直观的视觉符号形式,彰显着一个地域或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身份,因此其形态和审美具有文化艺术符号的特征。手工艺的文化符号特征在最早人们手工打磨的玉器和制作的陶器、青铜等上就有一定的体现,如在商周时期,得益于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的成熟,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祭祀用的礼器,其时代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器物造型多为器型厚重的鼎,鼎上多装饰当时流行的饕餮纹,因为这种纹样具有表达狞厉神秘色彩,对人产生震慑威吓作用。此时的青铜器,通过冶炼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在造型及装饰艺术性体现着功能性与形式的统一,反映出当时奴隶社会物质文化的礼文化的艺术精神特点。

在传统农耕社会,四季节庆的庆典仪式、人生礼节是农耕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很多礼仪和民俗活动伴随着节庆、礼节而产生。民俗中的礼仪、节庆活动都需要各种载体来完成丰富的活动和仪式程序,传统手工艺是民俗物化的形式之一,是民俗和仪式的媒介和符号。例如春节期间的灯笼、窗花、剪纸、年画、门神等成为装点烘托节日氛围必不可少的的手工艺品;元宵节的花灯纸扎、端午节的赛龙舟;婴儿满月的长命锁、虎头鞋等,这些手工艺在礼仪和节庆活动中呈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一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文化符号,让置身于空间和环境人们完成从物感到情感体验。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手工艺,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成为约定成俗、喜闻乐见的典型艺术形式或造型式样,运用于民间百姓一代一代延续的休闲娱乐、固定的重大节日,反映着千百年来农业文明所形成的文化传统、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

1.3 情感与吉祥寓意

农耕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大自然的依赖性很强,人们生存方式比较艰难,加之对自然的认识有限,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安康成为农耕文明时代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普遍共性。对自然界强大能力的敬畏,发挥对自然环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美好的心愿与自然联系起来,创造各种手工艺品以及通过使用手工艺的形式和程序化的仪式活动表现出来,祈祷美好的预兆,形成了民间广泛普遍的吉祥文化,这种“体现在祈福、辟邪、求吉、健康长寿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是一种祈福文化”[1],表达着人们的朴素的情感和世界观。例如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盛大的传统节日,由丰收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的众多春节习俗,驱赶传说中叫“年”的怪兽和辟邪产生了放爆竹、贴门神等习俗;迎接新年的到来,产生了舞龙、挂灯笼、倒贴福等习俗,这些习俗活动成为在固定的时间举行的仪式和盛典,是人们最真实的情感表达,经过一代一代延续传承成为了一种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民族、乡土、家庭的文化情感。

传统手工艺的生产作为服务于日常生活的生产实践,在手工制作中融合着造物观点和审美意识,使手工艺品具有艺术特征,所以手工艺不仅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传统手工艺品无论是陈设和日用,从题材内容上来看,大多数都是对祈福求吉的吉祥文化观念的物化。吉祥图案、吉祥符号、吉祥物构成了传统手工艺中的吉祥文化的主要内容,从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灵感,通过夸张、变形、美化等手段进行物体图案、纹样变形,借用象征、谐音、暗喻等方式进行手工艺制作,因此手工艺品在造型样式和纹饰图案上,形成了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例如哺乳动物蝙蝠,因蝠与福同音,蝙蝠图案成为表达吉祥常见图案,在吉祥符号中,常见的有双喜的“囍”字,寓意男女婚姻结合双喜相连,在吉祥物上如白菜中的菜与“财”谐音,因而白菜摆件也寓意发财之意等。这些手工艺的形制和图案都是形与意的结合,表达着百姓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普遍情感特征,成为人们精神情感表达以及追求幸福吉祥观念物化的重要形式。

2 传统手工艺文化变迁因素

2.1 现代设计的影响

当社会发展进入工业社会,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构建了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新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出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工业化的新起的现代设计思潮,对传统手工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起始于20 世纪的现代设计为世界物质生产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现代设计深受艺术上的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影响,通过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以及设计实践将其向世界推广普及开来。现代设计特征主要表现在优先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尽可能去除繁华的装饰;尝试新兴材料的应用,如钢铁、玻璃、塑料等新材料的被应用于产品生产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标准化生产原则,产品造型追求简单简洁;尽量降低产品生产经济成本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从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西方文化的引入,中国的工业也开始实现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变革和转型,同时西方的现代设计思潮也进入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随着社会工业化的推进,机器生产普遍代替了手工生产,现代技术使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产品价格低廉,而手工制作工序繁琐、时间成本高,回报率低。无论是机器生产还是手工生产都是服务于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所以使用价值是第一选择,因而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机器化生产用品。

在商品经济时代,设计的创新性特征使设计成为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现代设计服务于产业化模式下的产品生产,追求产品生产机械化、批量化,获取最大商业利润。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赖以生存的乡风民俗慢慢弱化,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小。受现代设计追求简洁、时尚的审美观影响,许多传统手工艺的复杂造型以及繁复的装饰纹样或图案不仅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也不再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习惯,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冲击,手工艺品在工业化时代也面临着通过现代设计改善使之符合工业化生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消费文化的改变

在前工业时代,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缓慢,交通运输和信息传播不发达,人们收入水平不高,物质商品不丰富,百姓消费多为日常生活的耐用品消费,以物质消费为主,其他诸如教育、休闲、文化等精神消费滞后。

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随之增长,中国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消费文化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特征。特别是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当下,文化消费逐年增长,现代社会对文化的符号的消费日益凸显。“消费社会中人们所消费的商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符号象征意义。它使现代消费由过去对商品的崇拜转向了对商品形象和意义的崇拜,使人们愈来愈注重商品的精神价值和情感意义”[2]。例如就单纯的技术含量和产品功用价值来看,在成本价格相当的传统手工艺包与奢侈品牌包的比较上,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后者,因为对于追求最大功用化的中国人来说,为产品功用以外的附加值,即品牌价值高价买单,即使品牌溢价比实际价值高很多,但在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当下,奢侈品牌更能展示自己消费能力和社会的地位身份,能更多的满足国人富裕后的炫耀式消费心理。

随着文化产业被列为国家支柱产业,受文化消费、数字技术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IP 经济、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等文化符号的消费盛行,面对消费主力年轻化,文化消费更注重产品与时尚和热点的结合。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创类产品,就是IP 文创衍生品相对成功的例子,故宫博物院具有皇家文化的垄断性艺术资源,民间对皇家文化有普遍的了解,皇家文化的独特性对年轻人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故宫又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机构,本身就自带大品牌的IP 属性。近年来,故宫找准年轻人的诉求,开发了一系列皇家文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将传统的博物馆展示品设计成接地气的文创产品。

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属性使其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结构、消费文化、传播方式、营销渠道变化的今天,传统手工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的变迁使其在生活中的功能价值慢慢淡化,其文化功能开始受到重视,传统手工艺需要探索融入当下多元化消费文化方式,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2.3 商业资本的介入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资本运营、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为基本标志的后现代工业与商业,构成了大都市社会在物质生产与经济发展方面的主导机制。在这些新兴的都市经济生产方式中,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它们所创造的巨额利润上也是传统制造业无法比拟的”[3]。

城市经济健康的运行依靠商业的繁荣,商业化的生产以资本投资为主导,通过各种运营手段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作为传统制造业的手工艺具有文化属性,被纳入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带来的传统文化复兴以及文化自信的增强,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各项政策措施纷纷出台支持传统手工艺通过各种现代化渠道融入现代生活,同时各种商业资本开始介入传统工艺领域推动其保护与发展,其中“生产性”保护与发展成为探索传统手工艺的实践路径之一。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创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现象,带有商业特征。基于当下的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与文化创意紧密联系,通过创新来应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问题,实现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同时大量的行业外的商业资本介入,为传统手工艺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乡村振兴中传统手工艺集约化生产方式更新原来的手工艺个体生产结构;各种版权服务平台搭建传统手工艺企业与设计师合作桥梁;电子商务平台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等。通过各种商业运营方式打破营销困境、寻找传承新方式。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具有经济效益的行业才有兴盛发展的前景,资本的介入能使行业的商业体系运作更成熟,实现产业价值增值和效益增长。在文化经济方面,传统手工艺逐渐跳出乡土民间的文化传承角色,在市场经济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本的调动作用,吸纳各种资本推动其发展,利用现代技术,运用品牌经济、文化符号、消费理念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超出功用范围的文化经济打造。

3 传统手工艺文化转型

3.1 树立商业化营销思路

传统手工艺在农业社会是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原材料就地取材方便,对生产场地要求不高,从业要求相对比较低,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作为农业附属生产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到现代社会,很多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产业成为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带动地方就业,为地方创造的经济价值。

但目前我国传统手工艺品仍多属于传统的制造业领域,在城市化进程中,商业化生产使物质极大丰富,传统手工艺文化逐渐没落,特别是许多非遗之类的手工技艺面临市场凋敝状况。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可以尝试具体品类具体分析,探索走市场化的道路,通过商业化运作促进其保护和发展的连续性。产业的市场消费能力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手工艺人为了生存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必然有经济的需求,需要消费市场和经济的支持。当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既有在政府重视下的政策引导,也有手工行业手艺人基于经济需要和职业精神自发的做强做大。重新定位传统手工艺功用和价值,挖掘其商业化的价值,吸引资本,通过营销运营打造完善的产业链,传统手工艺只有获得广泛的消费市场,才能在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不然只能成为书籍、影像记录资料和博物馆中的展示陈列物品。

一是打造完整的手工艺商业产业链。将传统手工艺纳入到整个社会消费文化、创新机制、技术手段大环境中,探索如何将传统手工艺更好的适应市场化和大众化,打造品牌。完善从产品的创意设计到产品生产和服务,到后期的商业化运作整套系统,其中品牌的培育、市场开发以及营销运作都是商业运营的重要环节。

二是与其他相关产业跨业态融合发展。传统手工艺突破传统题材和技艺,转向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通过设计创新、新材料开发、新媒体技术应用,将传统手工艺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扩大到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家居装饰、数字媒体等领域,广泛应用于娱乐、休闲、体验、观光等经济领域,培育新型业态。

3.2 构筑新文化意义空间

传统手工艺除了实用功能还兼具文化艺术的审美功能,“对于刺绣、剪纸、柳编、木器等民间艺术来说,它们或挂在中堂,或贴在门楣上、灶台旁,放在人们随手可及的地方,人们使用它、把玩它,但老百姓并不以为是专门的审美鉴赏,而心理愉悦就在日用过程中”[4],这些传统手工艺在日常使用与观赏中塑造着人们生活与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传统手工艺生产依附的生活方式、文化空间、消费场所、习俗观念等整个文化生态发生了变化,但依然是珍贵的文化传统,是民族和地方的精神财富文化,挖掘其文化价值,使之成为民族文化和精神象征的符号。

一是适应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活方式与造物文化的变迁,重构手工艺精神传统与文化记忆。将手工艺关联于当下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构筑新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将其广泛运用于城市公共空间、大型购物空间等环境中,如对购物空间中传统节庆经济策划,从传统手工艺中提取色彩、图案、纹样、故事等象征性元素,广泛运用于空间环境装饰,将商业区域打造成消费传统文化符号的空间,使商业文化和商业环境成为充满民族特色时令文化节日气氛。消费者在环境中不仅消费产品,还能体验和享受整个文化氛围。

二是利用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符号的表征特征,在产品创新设计中运用文化符号元素进行情感化、趣味化、个性化设计,使产品具有文化传承认同感,创意设计时代感,使消费者对产品和其象征的文化产生积极情感反应,产生购买行为。

3.3 构建多渠道传播途径

根植于乡土民俗的传统手工艺是物化了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社会,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播和消费密切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手段从情感的角度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培育潜在的消费群体,是传播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是打造节庆活动传播手工文化。因为民俗的淡化,很多民俗节庆被打造成娱乐休闲的节日经济,变成了商业活动,比如庙会成为商贸、旅游、休闲、娱乐的活动。这些活动中通过手工艺术品的展示、售卖、观赏等方式,增加人们参与感、体验感,打造出民俗文化氛围,赋予空间文化内涵。

二是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手工文化。当下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传统手工艺的传播渠道和营销方式随之相应改变。短视频、公众账号、微博等各种网络方式有助于传统手工艺的宣传推广。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自信,传统手工艺的吸引了年轻人的广泛关注与参与,例如传统手工艺传承人通过网络小视频讲述产品故事、展示产品制作流程,完成传统手工艺的知识普及和销售。

三是通过创意引导消费传播手工文化。文化的消费不仅受到市场的影响也受到营销手段的引导,将传统手工艺与时尚热点结合,赢得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如泡泡玛特开启的盲盒消费文化、故宫淘宝的宫廷萌文化等,所以市场驱动和营销手段本身具有创新特征,可以重新构建人们对手工艺文化意义的认知和判断。

4 小结

在文化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要融合到现代工业和信息化的时代进程,其功能和价值需要发生转变。在功能上运用文化创意设计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创产品,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在文化上利用其文化艺术符号辨识度,进行文化的视觉传达和空间氛围塑造;在传播上通过各种新媒体技术传递手工艺中的工艺价值观,拓宽销售渠道,挖掘更多的消费群体,与市场发生良性互动,在传统延续和现代化中取得平衡,并发活力。

猜你喜欢

手工艺消费传统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