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毒理学基础”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思考

2022-12-06戴妍陈本寿石小琴张静

食品工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教学模式

戴妍,陈本寿,石小琴, ,张静*

1.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环境与质量检测学院(重庆 401228);2.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制药学院(重庆 401228);3. 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重庆市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19世纪初,洪堡在创立柏林大学时,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1-2],它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也同样适用[3]。

目前部分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和“偏重教学,轻科研”的不良情况[4]。

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中坚力量。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多维度开展、融合教学与科研工作,是促进“双高”建设目标达成的重要抓手[5]。

以高职高专院校食品类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食品毒理学基础”课程为例,它研究食品中各种外源化学物的来源、性质、不良作用及机制,并确定这类化学物的安全限量,从而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全面掌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该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教学。

除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还需承担各类科研任务,如各类国家、地方基金项目(包括教改与课程思政)和企业项目等。或许教师承担的科研内容和该课程的教学没有直接联系,然而科研具备可迁移性,它可以选择性地融入到该课程教学,同时该课程的教学也为教师未来的科研方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基于高职院校科研型教学经验,认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相互“扶持”,可以达成“水乳交融”,践行“三全育人”[6]。

1 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的问题日渐凸显,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有部分学生出现上课经常聊天、睡觉、玩手机游戏、刷抖音、看视频的情况,相比之下,认真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学生不看好食品专业学科的就业前景,认为学到的东西与社会脱节;有的学生认为食品专业课教学仅仅是照本宣科,没学到真正与职业有关的技能,专业课程设置与食品类“1+X”证书的获取没有必然联系;有学生认为学校的线下教学资源不如慕课(MOOC)共享平台的线上教学资源好,不需要老师教,自己也能学会;有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引入与课程相关的前沿动态与热点话题,完全提不起专业课学习兴趣;还有学生抱怨大学课堂氛围沉闷,课业负担沉重,老师与学生缺少真正心与心的沟通等[7]。因此,如何因地制宜,以学生为出发点,提升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效果,是当今和未来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命题”。

2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探索

2.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以高职高专院校“食品毒理学基础”课程为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利用MOOC等“互联网+教育”的手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8]。通过借鉴中国大学MOOC定位全国高水平本科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食品毒理学”课程线上课程资源,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该课程的授课章节、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教师有选择性地引入、融合少部分本科教学内容,拓展并完善高职高专院校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点鲜明化,深入浅出剖析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云职教”,及时上传授课PPT、制作“微课”,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学习的方式,高效学习、多维度掌握该课程的重难点知识。

2.2 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9],在该课程教学中,也取得较好效果。尽管许多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往往力不从心,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又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本质是“先学后教”,学生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退居二线”。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薄弱环节进行选择性教学,根据不同学生学习情况采用分层、分类教学。就该课程教学而言,传统课程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知识讲授、布置课后作业、实验操作演示、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翻转课堂”后,主要课程教学环节包括:利用“云课堂”平台、QQ学习群提前布置学习内容(课前导读),课中抽一名学生作为“教师”上台给全班学生讲解学习内容,讲完后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检查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并对学习中的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对于实验课程,提前几周设计好实验内容并布置给学生预习;选取1/10学生进入实验室提前做实验,而教师在一旁监督提醒,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少数学生熟练掌握实验的所有操作步骤,确保真正开实验课程时,他们能够主动充当“实验室指导老师”的角色,指导全班学生分批分组做实验,及时解决班级学生实验当中的“疑难问题”,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

2.3 双语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各行各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剧增。我国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国际视野,加快国际化步伐,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适应国际化人才交流及地方经济发展国际化的趋势[10]。目前,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整体而言比较薄弱。就该课程教学而言,其中部分教学课件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展示,如教师在教学要求学生以“毒理学(toxicology)”的形式记笔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外语掌握的水平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无伤大雅,但如果“降低标准”,可能会让学生看轻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殊不知,随着专业技能人才国际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未来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能工巧匠”,还要把这些“能工巧匠”送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整节课使用英语教学,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相对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也难以预测。如果尝试变通一下,教学课件部分专业名词采用双语标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督促学生在教材相应位置记笔记,或者仅有几张教学课件全部使用英语,随机邀请学生翻译,可能对高职学生全面掌握重难点、开拓国际化视野还是有一定的好处。

2.4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1-12]。”新时代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些高校开展“1分钟思课程政工程”,要求专业课教师每节课教学中都要含有“课程思政”相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些高校认为专业课教学的过多“课程思政”显得牵强附会,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为人师表,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润物无声育人的目的,是高职院校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2.4.1 教师的一言一行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

以该课程为例,教师负责任的教学态度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大胆质疑的科研精神,作为“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为教师,不能仅关注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对于自觉性欠佳的学生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关注。比如,教师课前经常检查学生的教材,督促他们养成课上做笔记的习惯。如果某些学生作业完成效果一般,教师要抽时间给学习欠佳的学生单独补习。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大胆质疑教材内容,小心求证,教师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同时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再次给学生强化,要求学生做实验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2.4.2 课程思政案例融入专业课教学

以该课程为例,如果教师教学仅是传达、灌输知识,学生在被动接受中完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模式下师生之前缺少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未免感觉“乏味”,而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一局面。教师通过引入案例,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到“提高动物福利保护的4R原则(减少、优化、替代和责任)”时,引用“请善待动物实验动物,禁止无意义滥养、滥用、滥杀实验动物;禁止无意义的重复性试验”的案例,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使学生对动物保护的4R原则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保护动物”作为课程思政,对于学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与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至关重要。例如,引入“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过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百草枯事件”等相关案例,让学生理解中毒反应是与毒物中毒的剂量有关,同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体味生命的意义,勉力学生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引入食品安全事件以及社会热点话题作为课程思政案例,丰富原有教学体系,“盘活”师生互动,使教学顺利进行。

2.5 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倒逼”科研

科研反哺教学是创新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可克服教学、科研分立的情况,让两者能相互促进、支撑。科研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创新实验、实习等)。教学改革本身就属于科研的一部分,通过教学改革,完善多元化教学体系,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13]。食品科学方向教改课题主要集中在研究不同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问题研讨、案例教学、“1+X”证书培训等)和多元化“课程思政”对于改善专业课教学质量和学生培育情况的影响,对于食品科学方向的基础、应用研究对教学影响的研究,国内外涉及不多,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科研素材,充实、更新教学体系,从而引起学生对科学终身求知的欲望。“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评价”案例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的吸纳整合、多元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意识。

如果说科研“反哺”教学,同样教学也可“倒逼”科研。针对传统教学出现的诸多问题,“倒逼”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结合之前的研究方向,构思未来科研“增长点”。例如,通过研读教材和顶级食品毒理学期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的优秀刊发论文,对启发教师未来基础、应用类科研思路、开拓科研视野、补齐科研短板大有裨益。

3 结语

科研是“源泉”,教学是“流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融合体”。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不同类型的科研(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基础和应用研究等),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样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科研的发展。科研不仅限于教师研究多元化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对专业人才全面培育的促进作用,还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主动承担基础、应用型的科研工作,不断丰富优化现代教学体系。同样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未来各类科研的开展提出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教师探索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之路,还需要教师能够主动学习本专业及交叉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动态,深耕基础、应用型的科研道路,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优质教学素材引入现代教学体系,夯实教学质量,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同时,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有利于“双高”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与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