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12-06嵇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高质量体系

嵇睿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化成文化实力与知识力量之间的角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这明确了新发展阶段下文化产业的重点任务,指明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属性

1.1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界定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是符合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1]。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主要以技术含量高、文化竞争力强、创新元素丰富的文化产业群为核心,以高新技术、高端人才、高级生产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为支撑,以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为最终目标。

文化产业体系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环境的科技化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的智能化。现代文化产业相较于传统文化产业更注重高科技的支撑、市场化的竞争以及创新型的产业模式。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为代表的重大技术突破推动文化产业在生产结构和生产组织上实现技术变革,从而形成文化效益和产业价值协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模式。同时,现代文化产业更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新时代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仅要在生产层面上满足生产精准化、配置高效化、高度分工化的发展要求。也要在传播层面上注重文化产品与文化需求之间的匹配。同质化、低质量的文化服务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民日趋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需求。增强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平衡文化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导向。

因此,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则是指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其社会属性的体现。通过优化生产要素和调整布局结构等以实现从粗放式的生产模式转变成集约式的增长方式,推动文化产业走上质量变革之路。

1.2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属性特征

“质量”一词是经济学领域内的常用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消费水平下产品的客观属性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2]。因此,高质量发展所强调的则是基于对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制度政策的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一种经济发展状态。这种发展状态主要体现在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上和动力上。

一方面,在结构层面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模式上的高水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逐步增加。现代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制转型中的重要一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是以其创新体系保证生产要素和生产模式上的高水平。一是使新旧动能转换更加迅速,以科技、创新、制度等为核心的创新型生产要素代替传统生产要素,实现从粗放模式向内涵发展模式的转变;二是使文化产业模式更具效率,引入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意设计、文化内容交互等创新型的文化产业模式,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在生产层面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上的高标准。如今文化市场正逐渐展现出更强的包容性和兼容度,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有着更高的热情。而文化产业却陷入了“高量低质”的生产困境[3]。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高标准是现代文化产业能够正常发展的核心,更是使文化产业能够在国际环境中确立重要地位的体现。因此,现代文化产业既要以更有效的价值判断确立文化产品和服务高端化的定位,又要以更丰富的呈现形式赋予文化产品和服务多样化的表现。审美价值不仅是产品和服务外在的表现形式,也是在当下多元化文化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

2.1 拉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客观要求

我国自进入新时代、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很多产业体系的迅猛发展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飞速增长。现阶段,作为第三产业代表的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和创造财政收入的新增长点。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上看,从2013年的3.63%稳步上升至2020年的4.43%。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7 万亿元增长到超过4.4 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13.00%[4]。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从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而言,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辐射带动为手段,以实现消费升级为目的。作为第三产业的核心文化产业具有低消耗、少污染、可持续的特点,这是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保障。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不断普及,文化产业具有更广的辐射面,能带动周边产业实现经济持续性增长。因此,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为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2.2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现实需要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在如今全球各种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的时期,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舆论方向。以提升广大民众的价值认同和满足其精神需求为使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变化。在传统工业时期,以渠道单一、模式单一、技术单一为属性特征的文化产品已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要。在新时代下需以更具体验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消费新模式的需要。同时,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鉴赏力。文化精品的形成不仅是百姓的主观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客观要求[5]。

2.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现代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理念和文化追求的实体承载,是新时代下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国内而言,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高质量是产业模式数字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直接体现。通过文化精品让广大民众直接享受到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先进文化成果,充分满足其精神层面高质量的需要,从而加深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从国际而言,在如今文化博弈盛行的时代,谁能具有发达的文化产业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力的地位。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始终注重龙头文化企业和经典文化品牌的打造,以“一带一路”为载体,进一步实现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走出去”,扩大文化产业在国际中辐射力和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声音,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3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3.1 激发文化产业新动能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为现代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文化产业正逐步形成以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为主的新型模式。以文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模式创新,以科技为文化的传播提供坚实依托和重要保障。以“互联网+”和文化融合的数字创新型现代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主流文化产业。通过跨界融合、内容优化、科技创新等形式引领现代文化产业走向新业态。

实现文化与科技之间的深度融合,要大力推动科技革新和技术变革,培养以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主的新型文化产业模式。一是发挥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通过科技创新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提升5G、大数据、高新产业链等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程度,以“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文化融合形式,推进实现文化信息化、文化数据化,增强文化科技的融合能力,进而提升现代文化产业的文化竞争力。二是加大对于科技文化融合型企业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文化科技产业创新创业活动,激发文化“双创”活力,营造社会“双创”氛围,政府通过平台搭建、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等形式,确保有价值、有意义、有深度的文化科技项目得到充分落实。并发挥好部分文化科技企业的龙头效应,吸纳社会资源,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链,以形成政策引领、产业带动、全民行动的科技文化产业新浪潮。

3.2 构建文化产业新支撑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化发展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凝聚力、号召力、引领力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推动文化产业经济效应的实现。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同于其他的产业体系,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标准。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能够推动文化产业实现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以传统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广博的内容支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从上古传说到民间故事,从琴棋书画到诗词歌赋,能够为图书业、教育业等文化产业提供广而精、大而博的内容支撑[6]。同时,传统文化为内容可以扩大受众范围,中华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精神产品有着更多的渴求,而以博大深远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内容更能满足大众对于高品质文化的追求,从而形成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消费新模式,实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发挥好文化产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用是提升社会效益、促进新时代下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机制体制的重要途径。一要实现传播载体创新化。现代文化产业可以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为传播媒介以实现中华文化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传播,通过影视图像、印刷媒介、电子媒体赋予其新的表达形式。二要实现文化内容精品化。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形式,具有经济效益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为更好地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应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对传统文化应做到有鉴别、有扬弃地对待和继承,实现传统文化和时代价值相融合,将中华文化的讲大同、重仁义、尚礼让等核心思想精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和魂。

3.3 打造文化产业新模式

产业布局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决定产业体系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衡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程度的重要标准。调整文化产业的布局结构,加快文化产业的体系构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新模式的开创,从而形成合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产业布局结构。

一方面,文化产业应遵循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要求,文化产业应以跨界融合为基础。新时代下文化产业应坚持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的融合模式,通过“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商业”等形式推动文化理念的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文化特点的现代文化产业。同时,文化产业应以产业聚合为目标[7]。文化产业聚集区的打造对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产业自身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业集群化能够形成文化产品优势互补、文化产业互利共赢的全新格局。坚持文化创新融合理念,借助文化产业平台,加大文化资源集中力度,打造文化旅游、文化科技以及文化农业等聚集区。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应坚持产业布局合理化的发展策略,中央政府的政策调整与布局规划对于实现文化产业合理化布局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文化产业欠发达的城市而言,应实施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通过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企业,促使文化产品融合发展,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链,达到集聚文化资源、推动产业振兴的目的。对于具有核心文化产业的大城市,应发挥现代文化产业链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凸显文化企业的龙头表率效应,以自身前沿的发展模式和优秀的发展成果引导现代文化企业群加速发展。

3.4 确立文化产业新定位

文化消费对于提升我国消费水平、改善我国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及相关的教育、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实现资本和人力积累有着重要的牵引作用。因此,要通过扩大文化消费规模、强化文化消费质量、提升文化消费意识等角度充分发挥好消费模式的创新对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文化消费新模式能够激发相关领域的消费潜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文化消费模式的优化升级,一要扩大文化市场的规模以培育文化消费新模式,以市场规模的扩大寻找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通过优化文化产业的生产模式为市场提供丰富、优质、多样的文化产品,保证文化产品在“量”上的消费供给,以满足受众消费需求。二要优化消费结构,寻找文化消费新需求。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整合不同主体的消费倾向,引导文化产业实现文化消费模式定向化的创新,实现文化产品在“质”上的供给需求。三要以文化体验培养文化消费新意识,新时代下人们对于文化消费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文化和科技的结合,互动性、科技化、参与感强的文化体验模式更为受众所接受,VR 实体模拟、交互剧、手工工艺等体验式文化消费模式为人们接触文化产品提供了更为切实可行的渠道。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高质量体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