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嘉兴红色文化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2022-12-06费辰祺罗国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嘉兴字幕译文

费辰祺,罗国华

(嘉兴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在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红色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红色文化进行外宣翻译,可以增强本民族文化自信,向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拥有悠久的红色革命历史,形成了嘉兴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该文以嘉兴红色文化翻译为例,探究嘉兴红色文化外宣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1 嘉兴红色文化外宣翻译研究现状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走出去”。然而,现阶段红色文化外宣研究,多数停留在红色旅游层面,缺少对于红色故事和红色影视等方面的外宣研究。目前国内的红色翻译研究已具有一定基础。沈惠佳、董爱智对红色旅游存在的翻译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1-2];邓显奕、邓大飞对红色旅游景区解说词翻译策略进行讨论[3]。该文拟跳出红色旅游的窠臼,从讲述红色故事和红色影视字幕翻译角度阐述翻译策略。

近年来,嘉兴一直致力于把红色文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生产生活、学校课堂思政教育等领域,旨在打造更多具有嘉兴特色、时代气息的文化标识,展现独特的嘉兴红色文化历史名片。同时,嘉兴红色文化整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嘉兴解放》《嘉兴市革命文化史料编汇》《南湖魂》等成果已经出版。在建党百年之际,《嘉兴日报》特辟“学党史——读百年嘉兴的百个初心故事”专栏,以报刊的形式对大众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然而,纸质媒介传播红色文化具有一定局限性,通常只能在某一市、县、镇史中找到些许红色文化片段,而纸质传播媒介也只出现在地方资料陈列室。群众面临的是碎片化且传播力有限的红色文化资源。另外,嘉兴红色文化传播仅停留在国内传播,外宣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更是一片空白。

2 纽马克翻译理论下的红色文化文本

在《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书中,彼得·纽马克采用布勒的语言功能分类模式,将语言分成3 个功能:表达功能、信息功能与呼唤功能。基于此,文本可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和呼唤型。表达型文本内容比较主观,以说话者或作者为出发点,表达其思想感情;信息型文本以传达信息为主,重点在于语言所描述的客观内容;呼唤型文本同样是以人为中心,旨在感染并影响读者的情感和行为。此外,纽马克还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类型。语义翻译侧重于保留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尽可能地呈现原文的上下文含义;交际翻译则要求译者根据译入语重新组织语言结构,注重信息的传递效果,译文读者能与原文读者获得相近的效果[4]。

针对拥有不同特征的文本,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效度的最大化。比如“嘉兴红色文化英译研究”公众号推送的红色场馆篇,这类文本聚焦嘉兴红色场馆,以阐述场馆的地理位置、展陈布局、陈品数量和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等信息。根据纽马克翻译理论,此类文章是以信息型文本为主。翻译时,要注意传达中国红色文化意识形态,可采用语义翻译。人物篇则在介绍人物生平基础上,歌颂其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品质,是表达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的结合。视频篇目收集了相关红色文化影视资料,如电影节选片段,包含了表达人物情感和具有号召性的字幕文本。此类文本旨在使受众对人物增加了解,在此基础上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由此影响他们的行动,采用交际翻译更为恰当。

3 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红色文化外宣翻译策略

嘉兴红色文化翻译的目的在于使目的语读者了解嘉兴红色文化,提高嘉兴国际知名度、中国文化影响力,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对红色文化文本进行分析,根据文本内容和特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将嘉兴红色文化准确、客观地呈现给译入语读者。

3.1 直译

信息型文本主要传达其描述的基本信息,以“达意”为目的,常不带感情色彩,在翻译红色场馆篇文本时,要保留原文的特殊表达方式,兼顾语义,可采用直译法。在这些篇目中,会出现许多我国特有的术语,如“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中共海盐县委组织部”“杭县县委”等。鉴于中西方政体、组织结构存在的差异,很难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找到对应的释义,直译可迎刃而解,分别译成“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Jiaxing Municipal Committee”“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CPC Haiyan County Committee”“CPC Hang County Committee”。对组织名称进行直译,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传递的信息,并保留原文特色。

3.2 意译

翻译红色文化时常会遇到一些具有我国时代背景的词汇,常用事件发生的日期作为该事件的代称,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八一三事变”等。根据纽马克翻译理论,从文本类型上看,此类名词属于信息型文本,但从具体含义上看,它不单是事件的简单代号,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对源语读者、听众和观众而言,每一个人都能明白这些日期背后的历史。然而,英译时,英文读者没有知识背景,他们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得到的信息止步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因此,翻译此类文本时应兼顾语义和交际,尽可能地将时间代称背后的历史事件表述出来,使译入语读者和源语读者获得相同或相近的信息。当原文和译入语之间有着巨大文化差异时,可跳出原文字面形式,按照其包含的内涵重新用英语表达,即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

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若直接进行直译,则为“April 12 Counterrevolutionary Coup in 1927”。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因此,可以抓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对事件的总体概括三个要点,将译文处理为“Shanghai Massacre of 1927”。

同理,“八一三事变”可译为“the Battle of Shanghai in 1937”。

不仅是在中国文化外宣过程中,在政治、外交、商务沟通等方面也会遇到拥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因此,在对此类词汇进行英译时,还需要注意历史的真相。

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百度百科词条给出的官方英译是“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

该译文的中文释义是“围攻国际使馆”。该译文从西方列强的视角,描述清政府围攻东交民巷使馆这一事件,将战争爆发的源头归因于清政府,掩盖了列强入侵的罪行。因此,使用这个版本的英译显然与历史事实背道而驰。译文处理成the War of Invading China by the Eight-Power Allied Forces 更为合理。

3.3 加注法

翻译过程中还会涉及如“北伐军”“新四军”等专有名词,根据纽马克翻译理论,此类同样也属信息型文本。然而,译文读者也缺乏背景知识,读到此处便会不知所云。仅根据语义翻译会使译入语读者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因此,翻译该类专有名词也应该兼顾交际翻译,对名词做出进一步补充解释,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但是,实际翻译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句式和文章结构上的限制,以插入语的形式做出补充显得格格不入。另添一句又与原文不符。可采用在原文末尾添加注释的方式,帮助读者了解原文中隐含的历史背景。

例:“北伐军”译作“Northern Expedition Army”,并在文章结尾添加尾注“During the Northern Expedition(1926—1927),the CPC and the KMT worked together and raised an army called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Army aimed to overthrow the Beiyang Army supported by imperialism.”。

3.4 省译

对影视作品节选片段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考虑到字幕翻译的特殊性。影视语言具有五个特点,即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上文提及的加注法在对字幕进行翻译时便不再适用。影视作品的对话往往一瞬而过,观众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字数过多的字幕,若是选择阅读画面上的加注,可能又会错过接下来的对话。可见,恰当的字幕翻译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

在《建党伟业》节选中,“一大”代表们将在嘉兴南湖红船上进行大会最后议程。“一大”能够历经千辛万苦顺利召开,离不开共产党人的持之以恒和不懈奋斗。此情此景,代表们不禁发出一声声呐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根据纽马克翻译理论,该字幕属于呼唤型文本。具有号召性的文本和电影画面上演员的坚毅神情两相结合,以此感染观众,适用交际翻译。上文提及,字幕翻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意味着字幕的翻译需要结合演员的表演进行斟酌[5]。在该片段中,演员们在说完“全世界无产者”之后,稍有停顿。若是处理为“Let the proletarians of the world...unite together”,气势上较弱,形成了译文字幕表达和演员情绪表演上的不对等。处理为“Every proletarian...unite”,用简短的英文,传递出铿锵、坚定的情绪,也更具有口号般的节奏感与号召力。

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译者常常要采用省译法。但是,省译法也不是盲目压缩,而应根据信息的相关性进行操作。对信息接收者在有限时空中的认知活动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关的信息可以进行删减[6]。

例:王会悟纪念馆在乌镇西栅灵水居落成。

Wang Huiwu Memorial Museum was put into operation in West Gate,Wuzhen.

灵水居是乌镇西栅景区的著名景点,灵水居内设有茅盾陵园、王会悟纪念馆和孔另境纪念馆。但是对于未曾到访过此处的英文观众来说就会显得陌生。并且,“灵水居”这一名称也蕴含了乌镇人杰地灵之意,若是简单地音译便无法实现原文里包含的效果。实际上,“灵水居”也是该句子中传达的次要信息,仅点出“West Gate”即可。

3.5 化虚为实

为了传达简洁之目的,译者可以根据原文信息,兼顾交际翻译策略,对原文中的修饰语、修辞手法和句式进行变换,使译文以更言简意赅的形式呈现出来。

例:文学的茅盾找到了归宿,革命的茅盾得到了公认。

倘若对中文字幕中的修饰语和排比句式根据语义翻译策略,保留原文的句式结构译出,英文观众会产生疑惑,如,原文中的“归宿”译出,英文观众则会产生“是何种归宿”的疑问,逻辑上混乱。因此,可以处理为“He was acknowledged as a famous writer and a great revolutionist in China.”将原文中的形容词“文学的”和“革命的”,转化成“writer”和“revolutionist”两个名词,用“and”连接,将原文的逻辑层次以更简洁的形式厘清。

此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中文观众和英文观众之间表达习惯的差异。译者应根据原文和中英文的文化语境差异,兼顾交际翻译策略,将原文中的虚词具体化。

例:穿越百年风华,于此处寻踪她的痕迹。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this cheongsam is a clue to approaching Wang Huiwu.

随着中文字幕“穿越百年风华,于此处寻踪她的痕迹”,画面上先是出现行走女子的鞋子,再是背影,随后是穿着旗袍的女子观赏着陈设的旗袍的画面。悬念感十足,让观众产生浓厚的兴趣。中文喜“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设下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画面和中文字幕的两相配合,使中文观众能够很好地理解其含义。而英文喜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若将“此处”和“她”直译为“here”和“she”,则会使英文观众产生疑惑。因此,在对译文的处理中,可以将主语替换成“cheongsam”,将“她”直接译成“Wang Huiwu”,点明主题,引出主要人物。

4 结语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可把语言层次的机械忠实当成束缚翻译的金科玉律[7],而应找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的定位。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和不同的文化语境,译者需要了解原文和译入语背后的文化信息,结合理论知识,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该文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对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文本的翻译进行了尝试性探究,以期对同类型文本翻译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嘉兴字幕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嘉兴瑞节耀汗青
浙江嘉兴卷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弟子规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快速搜寻和下载电影字幕文件
自己动手 调整错乱的影视字幕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