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课堂相融合的教学策略

2022-12-06程香合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习俗中学语文古诗词

程香合

(内丘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 内丘 054200)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方式不断涌现,给语言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带来新的挑战,也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融合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学习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1 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1.1 忽视传统文化教育。一直以来,各学校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还存在,评价学生往往还是看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也把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与考试无关的知识不再学习,传统文化就被放在了一边。这样的学习造成学生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严重的影响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2 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学习。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传统文化是蕴含在一点一滴之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这里面有教师的指导,有学生的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也需要长期的积累,而短时间内的学习是看不出效果的,但是当下考试看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不得不应付过多的作业,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更不要说传承了。

2 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范围广泛,语言文字、书法艺术、民俗节日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传统文化已有了民族的烙印,已融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3 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策略

3.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新课标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是,学生在学习时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停留在背诵的层面,这实际上大大弱化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因此,为了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有意识的去挖掘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先将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作者意图,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

3.2 学习传统习俗,弘扬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学语文学习中融合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能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习俗,这些传统习俗中蕴含着优良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这些习俗的来源与历史背景,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习俗存在的寓意,更好的将其传承下去。如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由来,不同的节日体现不同的文化底蕴,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习俗去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传承传统文化创造条件。

总的说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延续的精神命脉,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不仅是新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做好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习俗中学语文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爱古诗词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