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群体免疫、群体健康与疾病防控
2022-12-06芦晓辉
芦晓辉
(黑龙江省宾县畜牧兽医局检疫检验所,黑龙江 宾县 150400)
养猪生产采取适度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的养猪模式,是提高实际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但由于生产中猪的饲养密度增加,供应的饲料品质降低、猪舍的设计缺乏合理性,或、饲养舍存在通风不良等,这些都容易造成猪群暴发疾病。因此,猪饲养场的兽医人员应该将主要的工作精力置于猪群体的健康方面,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疫病的群体预防工作,而不是着力治疗患病猪个体,否则会造成重要的损失。根据流行病学理论,猪群体的免疫保护力处于下降状态的时候,猪群中的易感个体就会增加,感染会不断发生并持续排出病原,使舍内病原含量积聚,最终引发疾病。所以,应该从群体水平针对猪群疾病的防控措施进行考量,并且需要在实践生产中加以应用。
1 群体免疫
在养猪生产中群体规模的大小有一定差异性,主要取决于猪场的水平。群体免疫主要指有病原传入某动物群体时,动物群体中存在的大部分个体都会因为接种疫苗而获得相应的免疫力,也会使不具有免疫力的个体间因为受到保护而不会被疾病传染。关键是如果猪群有疾病感染出现,在控制病原数量不能增殖同时也不能够发生扩散。因此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如果要求达到或超过保护力的猪群达到一定的比例,而这个比例可以在不同免疫水平的猪群中通过采用野毒攻击的方式计算出来。群体免疫的基础是个体免疫。一般在完成群体免疫操作之后,猪的免疫密度能够达到100%,却不能保证实现全部的免疫合格。实际生产中的漏免或免疫剂量不足的情况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而从群体水平上分析,评价群体免疫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免疫合格率。
2 群体免疫的评价指标
免疫合格率是指免疫抗体达到临床保护力的动物数量在群体中免疫动物总数的比例。 目前,多数疫苗在接种之后的免疫合格判定指标就是根据血清抗体水平而加以确定的。接种不同疫苗的免疫合格水平会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猪抗体水平情况判断免疫是否合格,主要适用于监控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效果。对细菌疫苗来说可以通过血清抗体以评估,还可通过采取血清抑菌试验加以判断,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指标。
对群体监测样品的采集会有如下要求,但与调查疾病的流行率或调查某疾病是否存在的采样操作要求都不相同,此时主要应该考虑诊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疾病的流行率以及置信区间。在开展群体免疫进行评估时所需要的样品,要求只要是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可,同时对样品的采取应该进行分层采样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实际的临床意义,也就是应该明确到具体某个阶段的猪,即保育猪、生长育肥猪以及公猪群或者是母猪群等。
在实际生产的监测中,如果发现某群体的免疫抗体合格率没有达到上述的相关要求,则应该考虑进行加强免疫措施。在开展群体免疫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是所有的抗体类型都是具有临床保护力。多数情况下,中和抗体效价与保护力具有的相关性则更加显著。但中和试验的操作时间较长、对检测条件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所以不适用于基层检疫单位,这是其在应用中的不足。而正确评估免疫合格率的作用则需要将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抗原或是血清型的匹配产生。一旦野毒出现了变异,则会造成疫苗的保护力出现不完整的情况。所以实际生产中要注意疫苗选择及其免疫保护力的预估。对以某毒株进行研制的疫苗是否可以抵抗野毒株感染的评价,及可以通过测定此疫苗毒株与流行野毒株间的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计算抗原相关指数,从而选择最高抗原的相关指数疫苗。但在实际生产中最直接的方法是比较免疫原性基因的同源性,以确保安全作为前提,选择用同源性比较高的疫苗毒株制成的疫苗,会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3 影响群体免疫的因素
3.1 免疫抑制疾病猪的免疫系统功能主要是识别外来物质并清除,比如能够识别并且吞噬病原微生物;针对抗原加以识别,同时机体可以产生免疫反应,以清除感染的病原。而保证结构的完整性是保障机体完成抗感染的基础条件。任何可以对免疫系统结构产生破坏的疾病都能造成免疫抑制。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属于2种不同的免疫相关的疾病,免疫麻痹主要就是指猪曾经接触过高剂量的抗原,而免疫耐受则是指长实践接种低剂量的抗原,而造成再次接种同一抗原时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现象。
(1)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是猪圆环病毒2 型,当前我们已经知道猪圆环病毒2 型包括2a、2b、2e等一些基因型毒株,但是大多人普遍认为,猪圆环病毒2b 的致病性相比较猪圆环病毒2a 要更强。实际生产中已经发现2a 与2b 基因型、猪圆环病毒1型和 猪圆环病毒2 型间会发生重组,从而会有新的毒株产生,这就使疫苗的保护力接受新的挑战。近几年通过实践生产发现,猪圆环病毒1 型能引起胎儿出现病变,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更加关注此方面的动向。猪圆环病毒2 型能直接造成仔猪出现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肾炎皮炎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肠炎、间质性肺炎等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就是炎性水肿。此外,该病毒感染还能够引起猪的B 淋巴细胞以及T 淋巴细胞凋之,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结果是机体面对免疫刺激时没有应答反应,这种无应答属于广泛性且非特异性的,并不只是针对某种抗原。猪圆环病毒病2 型能够侵入猪的肺泡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细胞中,但未发现其能在这些细胞中繁殖,所以具体是否能影响这2种细胞的功能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包括美洲株以及欧洲株,在我国广泛流行的病原主要是美洲株,其中包括传统毒株和变异毒株,变异毒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病毒其有持续感染的特性,而且具有抗体依赖增强的作用以及存在高度变异的特点。病毒除了能够引起母猪表现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外,还会引起间质性肺炎以及肺门淋巴结充血肿大,这是该病的主要患病特点。猪肺泡巨噬细胞属于猪蓝耳病毒的靶细胞,发生感染之后该细胞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杀灭外来病原的能力自然就会降低。因为蓝耳病病毒对猪体免疫组织造成的损伤,被蓝耳病野毒感染或接种疫苗弱毒株后的一周内又接种其他活疫苗,则会影响该疫苗的实际免疫效果,造成群体的免疫合格率出现下降。
(3)饲料霉菌毒素同样会产生影响。饲料原料收割时恰巧赶上梅雨季节,环境过度潮湿,会有青霉菌属、麦角菌和梭霉菌属的霉菌生长,这些霉菌能产生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 毒素以及伏马毒素;另外在饲料的生产以及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在25~30℃、湿度在80%~90%的条件下,容易滋生曲霉菌,并产生黄曲霉毒素以及赭曲霉毒素。如果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伏马毒素含量较高会引起急性中毒;如果是低含量的水平可引起机体出现免疫抑制。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原料收获时要尽量保证原料的干燥状态;在购进饲料或原料时要检测饲料中各种毒素的具体含量;保存饲料时要给其提供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条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防霉剂以有效防止霉菌的生长,还可在饲料使用时添加脱霉剂,也有一定的脱毒效果。
3.2 疫苗质量和免疫程序实际生产中应以保证疫苗质量以及贮藏条件为前提,然后根据母源抗体水平开展规范免疫,这是能够确保仔猪实际免疫效果的基本条件。受母源抗体影响的活疫苗包括猪瘟和伪狂犬病活疫苗;猪瘟母源抗体水平会受母猪采取普免或者胎免疫的影响。普免的方式可以相对简化免疫程序,但是接受免疫的母猪会在不同时间进行分娩,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表现的消长规律就不相同,仔猪应该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免疫,而在生产中不能使用单一的免疫程序;同样伪狂犬病活疫苗的母源抗体大概在60日龄消失,如果在猪4~50日龄时给其注射活疫苗,则机体的免疫抗体水平就会下降。此外,有些灭活疫苗会在第2次免疫之后的1 周出现抗体水平短暂下降的情况,随后才会呈现逐渐上升的状态。
3.3 不同疫苗间的干扰实际生产中通常需要考虑猪蓝耳病活疫苗与其他疫苗间的免疫间隔时间,原因是蓝耳病活疫苗会造成淋巴结出现短暂的病理性损伤,造成机体对随后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其他疫苗间的干扰在不同临床数据方面会存在差异,这与不同饲养猪群健康状况相关。如果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疫苗,会有增加猪应激程度的可能性,特别是不同疫苗的佐剂都不相同,出现的副反应通常会更加严重。
3.4 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目前已经明确的是糖皮质激素会影响淋巴细胞分化成为浆细胞;一些具有退烧效果的药物能够影响机体粒细胞的生成,可削弱免疫系统的相关功能,然而这2种类型的药物常用于病猪的消炎退烧治疗,因此建议实际生产中慎用或少用。
3.5 饲养规范疾病会影响养猪生产,而猪采食饲料的营养是否全价与平衡、饲料中维生素含量以及活性状态、饲养舍的干燥状态及空气质量等都会对猪群的健康状态产生影响。最近几年,饲养人员比较重视应激对猪群的影响,并正在逐渐建立评价应激的方法。
4 群体健康与疾病防控
4.1 群体健康的标准
(1)临床健康:主要就是指生产成绩正常而且稳定,生产中比较主要的病毒病如猪瘟、伪狂犬病以及蓝耳病毒均为阴性;群体具有比较高的免疫水平,抗体滴度也呈现比较均匀的状态;病毒血症呈阴性。
(2)亚临床健康:猪群的生产成绩稳定,个别猪携带病原但是却不会排毒,如伪狂犬病的潜伏感染以及蓝耳病持续感染的状态,这类猪群处于应激状况下可以排出病毒。群体的免疫情况处于临界的状态,但是没有检出新感染的早期抗体(IgM),同时也并没有发现新的病毒血症。
(3)疾病活跃状态:猪群已经处于比较明显的发病状态,可见病猪会排出病原,造成饲养舍的环境中大量存在病原,同时会迅速的加以传播;群体的免疫力低下,产生的免疫合格率比较低,机体的抗体水平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能够检出野毒抗体的存在;总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以及淋巴细胞的总量都会比正常值低。
4.2 疾病综合防控要针对主要的疾病开展净化措施,逐步针对野毒感染的动物进行淘汰,并且要加强相关的引种检疫操作。尤其是在核心的种猪场对这种理念的执行特别的重要。
重视群体免疫的合格率,但是也并不是要过分的追求100%的免疫合格率,甚至在可以确保群体免疫合格率的基础上,饲养的猪群中可以设立非免疫的“哨兵猪”,随后要观察并且检测“哨兵猪”机体上携带的野毒抗体,能够针对猪群中新病毒的传入或者是感染猪的排毒情况进行监督。
饲养的猪群中出现的弱仔以及病仔都应该采取及时隔离以及淘汰措施;如果临床治疗1 疗程不见好转,建议采取无害化方式处理,避免排毒对邻近的易感猪群产生威胁甚至是感染。
重视饲养场内外源性以及内源性生物安全措施的有效制定以及落实情况。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饲养场内实施相应的疾病控制措施。
5 结语
有效防控猪群疾病的根本原则是从群体水平重视对猪病的防控。采取必要的免疫能够使猪群不容易受到病原的感染,同时还应该降低并且缩短感染猪排出病原的数量以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