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小麦品种布局建议及秋种关键生产技术

2022-12-06鞠正春吕鹏修翠波

农业知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山农济麦整地

鞠正春吕鹏修翠波

鞠正春: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博士,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成员兼联络员,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农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1项,荣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吕鹏: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硕士,参与“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等多项课题,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出版著作4部,起草省地方标准2项,取得专利授权7项,获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表彰。

修翠波:青岛市即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搞好2022年秋收秋种工作总的思路是:以绿色高质高效为目标,在玉米适当晚收基础上,推广以“小麦适当晚播、适墒播种、适量播种、适深播种和播后镇压”为主要内容的“四适一压”技术,兼顾玉米、小麦双增产,切实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奠定小麦丰收基础。

一、切实搞好小麦品种布局

(一)引导农民科学选种

各地要按照“品种类型与生态区域相匹配,地力与品种产量水平相匹配,早中晚熟品种与适宜播期相匹配,水浇条件与品种抗旱性能相匹配,高产与优质相配套”原则,结合当地品种对比试验示范结果,引导农户科学选择优良品种。根据近几年全省小麦品种展示结果,结合现场观摩情况,今年全省品种布局建议为:

鲁东地区建议种植:济麦22、鲁原502、烟农1212、济麦70、山农30、菏麦30、山农29、登海206、济麦22等、鲁原502、山农28等品种。

鲁北地区建议种植:济麦22、鲁原502、泰科麦34、中麦6032、烟农1212、山农30、山农38、山农43、济麦22、鲁原502、山农29、山农28等品种。

鲁西、鲁南地区建议种植:山农29、鑫星617、山农42、山农48、菏麦23、烟农1212、中麦6032、济麦22、鲁原502、山农28等品种。

鲁中地区建议种植:济麦22、鲁原502、山农41、山农29、山农38、山农43、山农42、鑫瑞麦38、烟农1212、济麦22、鲁原502、山农28等品种。

旱地建议种植:山农25、临麦9号、山农40、山农27、齐民14号、齐民13号、济麦379、青麦11号等品种。

(二)合理优化品种结构

适度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要指导帮助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积极扩大强筋小麦和糯小麦、紫小麦、富硒小麦等特色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小麦种植效益。要围绕特色专用品种,集成配套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促进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筋类型品种建议种植:济麦44、中麦578、济麦5022等品种;中强筋类型品种建议种植:泰科麦33、山农47、徐麦36、岱麦366、泰田麦118、山农1695等品种。

(三)切实抓好种子处理

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麦根茎基部病害、地下害虫等苗期病虫害发生危害。大力推行统一供种服务,全力落实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根茎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含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等成分的单剂或复配制剂;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辛硫磷等药剂,兼治苗期蚜虫、红蜘蛛等;多种病虫害混合重发生地区,可使用多种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的药剂。同时,为预防小麦冬春发生旺长、冻害和后期倒伏、早衰等,秋种时应尽量不要种植春性较强、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

二、切实提高整地质量

(一)提高秸秆还田质量

建议在玉米联合收获机粉碎秸秆的基础上,再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打1~2遍,秸秆还田机械要选用甩刀式、直刀式、铡切式等秸秆粉碎性能高的机具,尽量打碎打细玉米秸秆,秸秆长度不超过5cm。

(二)推行深耕翻整地

对于秸秆还田量较大,小麦根茎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要大力推行深耕翻整地,耕深25cm左右。通过大犁深翻,掩埋有机肥料、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能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有效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同时可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能力,提升小麦抗逆稳产能力。

(三)施足基肥

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鼓励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一般地块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300~500kg,根据不同地力和小麦产量目标因地制宜施用化肥。

产量水平在每亩300~450kg的中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0~12kg,磷(P2O5)5~6kg,钾(K2O)4~6kg,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追肥。

产量水平在每亩450~600kg的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2~16kg,磷(P2O5)6~7kg,钾(K2O)5~8kg,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40%~50%底施,50~6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

产量水平在每亩600kg以上的超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6~18kg,磷(P2O5)7~9kg,钾(K2O)6~10kg,磷肥全部底施,氮、钾肥40%~50%底施,50%~60%拔节期追肥。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要注意补施锌肥、硼肥等。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

(四)做好耙耢镇压

连年旋耕地块容易造成麦田土壤疏松、透风跑墒,要注意及时耙平镇压,紧实土壤,压碎土块,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提高小麦出苗整齐度和苗期抗旱能力。

三、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直接决定小麦出苗质量,2022年小麦播种时要以“四适一压”为突破口,为小麦出苗均匀,苗齐、苗壮打好坚实基础。

(一)要适期晚播

据山东省气象中心预测,今年我省小麦播种期接近常年或略晚。因此,要在兼顾玉米晚收的同时,搞好小麦适期播种。小麦适播期应满足冬前0以上积温550~600,即平均气温13~15时播种为宜。鲁东、鲁中、鲁北的小麦适宜播期一般为10月5日~15日,鲁南、鲁西南适宜播期为10月8日~20日。对于往年小麦根腐病、黄花叶病毒病等发生较重的地块建议适期晚播,一般霜降前播种不影响小麦产量。如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要注意适当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吻合。

(二)要适墒播种

小麦播种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由于我省大部分地区前期降水较多,各地要在适播期内趁墒播种。部分地区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墒情饱和地块要及时开沟散墒,切实做到足墒下种,实现一播全苗。

(三)要适量播种

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株,亩播种量7.5~10kg;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3万~16万株,亩播种量6.5~8kg。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基本苗1万~2万株。

(四)要适深播种

要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苗带宽度7~10cm,播种深度3~4cm,切忌过深过浅。播种机行进速度以每小时5km为宜,以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培育冬前壮苗。

(五)要搞好播后镇压

小麦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的有效措施。各地要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对于秸秆还田地块,建议在小麦播种后用专门的镇压器镇压1~2遍,提高镇压效果,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四、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2022年在小麦生产中,全省除重点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等成熟技术外,还要因地制宜地示范推广以下绿色高产高质高效新技术。

(一)减垄增地宽幅绿色生产技术

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展小麦减垄增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一是改小畦为大畦,改大垄为小垄,并统筹安排小麦—玉米周年茬口种植规格,实现小麦、玉米双季规范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二是改旋耕整地为深耕整地,提高整地质量,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三是改窄苗带大播量播种为宽苗带精量播种,节省用种量,提高小麦出苗均匀度和整齐度,协调个体群体矛盾,实现节本增产增效。四是改常规镇压为多次机械镇压,沉实土壤,保墒提墒。五是改常规用药为绿色防控,通过综合运用耕作、健身栽培、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精准用药、物理化学诱杀等措施,减少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通过实施小麦减垄增地宽幅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全面提升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水肥一体化技术

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加大大田作物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研发、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喷灌、微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要因时因地制定精准灌溉制度,精确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适时适量地满足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节地、增产、增效等目的。

(三)双镇压精量匀播栽培技术

该技术一次性完成耙耢整地、播前镇压、施种肥、播种和播后镇压多个作业环节,节本增效突出。一是播前由翻耕机对农田进行深翻,随即播种,避免耕层土壤失水和农田坷垃的形成。二是严格掌控播种质量,使用专用小麦双镇压精量匀播机实现小麦籽粒网格化均匀播种,避免小麦播种环节的疙瘩苗及缺苗断垄等问题的产生。三是通过播前播后二次镇压,确保小麦播种深度深浅一致的同时沉实土壤,提高对干旱和低温冻害等逆境的综合抗性。

(四)高低畦种植技术

一是秸秆还田后实施深耕,并旋耕1~2遍。二是使用专用成畦、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进行高低畦播种。三是低畦浇水,高畦渗灌,追肥时在低畦串施或撒施。四是在冬前或春季使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五是下茬玉米播种用两行玉米播种机进行直播,在高畦两坡面播种两行玉米。将传统的做畦起埂,畦面播种小麦,变为畦埂为高畦,形成高低两个畦面,高畦与低畦均种植小麦,实现全田无埂种植,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增产、节水、控草。

(五)秸秆还田“两旋一深”技术

一是改常年旋耕为“两旋一深”,即每旋耕两年深耕或深松一年,加快秸秆腐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分布和有机质含量,实现固碳减氮;二是在土体适当深层扰动前提下,建立小麦生产系统合理菌群结构,促进养分循环转化,降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减排;三是通过改善作物根系物理生存空间和养分空间分布来调优小麦根系构型,实现增产增效。通过实施秸秆还田“两旋一深”结合减氮这一简化轮耕模式,在维持产量潜力不降低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整个生产系统的氮肥需求,实现系统固碳减排增产增效。

猜你喜欢

山农济麦整地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鲁东南地区晚茬麦适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济麦60
山农27号在博兴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山农31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十个八倍体小偃麦的细胞学鉴定和染色体构成分析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