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干柴沟页岩油水平井地质监督措施

2022-12-06陈傧张玉强董家滨王正华周翔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2年10期
关键词:邻井干柴录井

陈傧,张玉强,董家滨,王正华,周翔

1.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监督监理公司(甘肃 敦煌 736200)2.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青海分公司(甘肃 敦煌 736200)

0 引言

当前,非常规油气藏成为研究热点,水平井通过增加井眼与油气层的接触面积,有提高单井产量、延长开采周期、减少地层出砂、提高采收率等优势[1]。青海油田2022年成立了干柴沟页岩油全生命周期项目组和风西致密油项目组。但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难度大,普通直井开发效益有限,水平井由于具有较长水平段,能够在储层中穿行较大距离,增加了井眼与储层接触面积。

干柴沟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英雄岭构造带中段,地面以风蚀山地为主,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平均海拔3 200~3 800 m。该区块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地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勘探对象经历了从浅层到深层、碎屑岩到碳酸盐岩、构造到岩性、常规到非常规的转变,2021年实现页岩油勘探战略性突破[2]。其中,X平1井作为干柴沟页岩油第一口水平井,于2021年9月成功完钻,油层钻遇率93.4%,后期获得良好工业油流;X平4井完钻,X平2正水平段钻进。以X平1井为例,该井部署于干柴沟一号圈闭高部位,钻探目的是探索干柴沟地区水平井提产增效模式,落实干柴沟地区E32Ⅳ-11层产能情况。综合解释:该井自379.33~3 924.33 m共见气测异常1 003.3 m/115层,全烃最高63.9%,岩屑录井见荧光显示808.33 m/66层,根据岩屑、气测、地化、定量荧光、邻井显示及试气情况综合分析,该井录井解释出油层522.3 m/18层,水层51 m/14层,干层430 m/84层,油层钻遇率93.4%。

目前对干柴沟水平井区块采取巡井、驻井监督方式。现场地质监督严格履职,根据钻时、岩性及气测全烃值、伽玛值与定向等相关数据,制定相应的监督措施,正确判断,既保证井控安全,又规避井身质量不合格和储层钻遇率不足的质量事故,确保施工正常和井筒质量[3]。

1 干柴沟储层特征

干柴沟地区Ⅳ-Ⅴ油组为湖侵半旋回,Ⅳ油组开始湖退半旋回,整体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岩性总体上以一套细粒灰色-深灰色纹层状灰云质页岩和层状灰云质页岩为主,其次为纹层状黏土质页岩及层状黏土质页岩,夹有部分钙质粉砂岩重力流沉积,具有典型的混积特征。

由于干柴沟地区E32混积湖盆的矿物成分混杂、主要矿物组分的含量大多差异较小,因此依据成像测井图像,结合岩性及沉积结构,将干柴沟地区E32储层分为4种不同岩石类型的储层:纹层状灰云质页岩储层、层状灰云质页岩储层、纹层状黏土质页岩储层、层状黏土质页岩储层。

干柴沟地区E32页岩储层发育不同尺度的多类储集空间,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溶蚀孔、晶间孔、纹层缝等,其中晶间孔直径在0.7~6.8 μm,大于1 μm较多;纹层缝是纹层/层状灰云质页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类型,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

2 干柴沟水平井钻探难点

1)设计目的层厚度薄,水平段长。目前施工的水平井对应目的层E32Ⅳ-11、E32Ⅴ-17、E32Ⅴ-18小层厚度在2 m左右。而在较长水平段钻进过程中需要克服随钻电测解释数据延后等困难,可能导致钻头偏离储层靶体。

2)邻井对比数据少,地层倾角不稳定。目前主要通过地质导向模型来预测,水平井着陆点垂深预测不准将导致2种情况出现。第1种情况为预测的着陆点位置比实际位置偏浅,导致钻头在切入储层靶体之前,井轨迹已经调整到顺层钻进但还没入窗着陆成功,导致一次着陆失败,进行二次着陆,形成“阶梯型”,造成井眼轨迹不平滑,损失水平段;第2种情况为预测的着陆点位置比实际位置偏深,导致着陆时钻头穿透储层靶体,第一次着陆失败,从目标箱体底部进行二次着陆,形成“V字型”井轨迹造,成井轨迹不平滑,严重者导致填井的风险,同时损失水平段[4]。

3 现场监督措施

3.1 X平4井井眼轨迹调整

X平4井2 970 m随钻测井施工前,对上部裸眼段2 262~2 970 m进行了常规测井(自然伽马+双侧向电阻率),现场导向利用电缆测井数据及现场录井数据进行了前期的倾角计算、地质建模和着陆点垂深预测。

后续随钻LWD(伽马+随钻电磁波电阻率)介入后现场导向实时开展随钻地层对比,计算该井轨迹方向上的倾角及本井选取点到邻井的倾角变化对比,结合构造图综合分析判断预测着陆点垂深变化。该井设计着陆点3 252.45 m,前期地质监督通过同导向人员现场比对,如:Ⅳ-12层本井和邻井顶界海拔差为17.57 m,计算该井地层向邻井方向上倾3.76°。后期通过对比V-2、V-4层,预测垂深3 244 m附近着陆,垂深较设计提前近8.5 m,意味着后期全角变化率将大幅调高。为保证顺利着陆的同时保证轨迹平滑安全,地质监督汇报建设方,建议及时调整轨迹。现场通过轨迹调整,实钻垂深3 244.02 m精准着陆[5-6]。

3.2 X平4井水平段控制

由于该区域内靶区箱体层位已钻井位较少,导致层位顶底构造图数据及地震资料可靠程度相对较低,设计倾角仅供参考,实钻过程中通过实时观察曲线变化及岩屑录井、气测录井、元素录井等资料,及时判断轨迹上下切关系,实时调整轨迹保证在箱体甜点区钻进,该井自斜深3 398 m/垂深3 244.02 m入靶后,至井深3 429 m,平均井斜93.7°,通过与邻井对比,判断为回切地层,判断本段地层视倾角低于3.7°,从回切重复段计算倾角为3.05°~3.45°。

至斜深3 699 m电阻率与伽马数据均出现整体逐渐下降趋势,曲线形态与邻井靶区匹配良好,通过对比判断微下切地层,此段平均井斜92.8°,可判断此段地层视倾角介于2.6°~2.8°之间。

以上工作实时进行,及时分析曲线变化原因,落实上下切关系,实时计算倾角变化,控制轨迹在靶区甜点钻进。现场结合岩屑录井,地质监督要求按设计落实荧光显示,辅助导向人员确定井眼轨迹[7]。

3.3 元素录井运用

目前定向施工一般采用的LWD测量设备探测器距钻头13 m左右,存在“测量盲区”,无法及时反映地层变化。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地质导向,无法及时发现地层变化情况,随钻单GR无法判断轨迹与地层的关系(上切或下切)。

干柴沟地区目的层段平均钻时10~20 min,岩屑迟到时间约60~70 min,这样可以控制在分析结果滞后钻头3~5 m,较随钻GR有较大提前,对轨迹控制有指导性作用[8]。

X平4井水平段钻进,根据元素录井分析,据井底3 m生产的元素岩性图同邻井垂深对比,井底目前井以缓慢回切至箱体中部低伽马处,预计井底井斜92.8°。而随选LWD的数据较元素录井滞后,参考元素录井数据,及时调整轨迹。

继续钻进至井深3 816 m,预测井底92°。井底轨迹距离箱体顶部0.7 m左右。根据测深:3 793.35 m/92.12°,半根测深3 797.32 m/91.58°,定向降斜井段3 796~3 798 m,从电阻率曲线看井深3 793~3 805 m,井斜在91.58°~92.12°,轨迹还在微上切地层,根据元素录井数据实时数据,认为地层视倾角突然变缓,倾角小于2°,预计在1°~1.5°,调整轨迹。综上所述,由于元素录井在数据实时性与及时性上的优势,使得现场导向能更及时与直观地判断水平井轨迹的延伸方向,及时判断上下切关系,有效指导轨迹的甜点钻遇。

3.4 监督成果

通过现场监督工作,根据Q/SY 01128—2020《录井资料采集处理解释规范》和Q/SY 01024—2018《录井资料质量评价规范》,X平1井和X平4井资料达到优质。

X平1井:岩性剖面符合率90.5%,油气显示发现率100%,层位卡准率100%,异常预告准确率100%,数据差错率1.49‰,油层钻遇率93.4%。

X平4井:岩性剖面符合率92%,油气显示发现率100%,层位卡准率100%,异常预告准确率100%,数据差错率1.23‰,油层钻遇率100%[9-10]。

4 结论

1)加强地层对比。地层对比和预测,是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的关键。目前干柴沟区块井间井斜率差异大,地层对比精度较小,可通过采集层面数据,生成垂直曲线和岩性剖面,及时预测目地层垂直深度,发现地层提前或推后,提前干预井眼轨迹,汇报建设方,重新制定方案并调整轨迹。

2)在水平段控制过程中,地质监督应根据钻时、岩屑录井(元素录井)及气测录井、伽玛值与定向等相关数据及时做出判断,调整轨迹,并加强实钻数据分析和邻井地层对比分析,以便及时制定轨迹调整方案。

3)岩屑录井的质量直接影响元素录井数据,而元素录井由于其实时性,对水平井水平段控制有较强指导性作用。因此,地质监督必须严格要求录井队按照录井岩屑录井操作规程操作,并严格落实迟到时间实测。

猜你喜欢

邻井干柴录井
邻井干扰影响试井曲线异常原因分析
一捆干柴(外一首)
母亲这把“干柴”
基于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双重介质低渗油藏邻井干扰试井模型
二维码在录井设备管理上的应用
普光气田邻井干扰压降研究
国有录井公司做赢低效地热录井市场举措
录井工程2017年第1~4期分类目次
一堆干柴
彬长区块核磁共振录井T2截止值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