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研究
2022-12-06李茜茜
李茜茜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有力推动。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才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1 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必要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高校也不断通过实践探索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路径。工作体系的构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实现的本质,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与改进、创新与发展的着力点[1]。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三全育人”工作,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建设,在这个背景下,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势在必行。
1.1 国际环境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客观要求
5G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共享、云端沟通等的出现,使人与人沟通更加便捷,与此同时,受国际环境影响,多元文化思潮给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容易受不良观点的影响,容易在诱惑中迷失方向。这一现实情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以更好、更有效地搭建防御体系。
1.2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培养时代新人、立德树人和建设高水平大学是时代对当今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为高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了指导。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等手段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把方向。同时,这样做也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水平,彰显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特色。
1.3 “三全育人”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有力保障
“三全育人”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基本要求。各高校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进行思考,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三全育人”以“大协同、全过程、全方位”为工作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指导。
2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措施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重点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坚持党的领导、发挥课堂教学主战场作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等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基础。
2.1 坚持党的领导,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把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一个整体,涉及高校各方面。在构建体系时要始终坚持“一盘棋”的观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处积极推进、院系主动作为、师生全员参与的“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而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统筹领导、全面布置、稳步推进和顺利开展。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党要把控正确的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在具体思路设计上,学校要全面设计,并通过健全左右协调、上下贯通、内外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形成工作合力;院系通过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等推动意识形态、基层党建、党风廉政三大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支部要完善支部设置、政策保障、平台支撑、工作激励、考核评议等机制,提升基层思政工作效能。形成学校、院系、支部联动工作机制,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工作体系,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首先,在实际执行上,要提升高校的统筹能力和执行力,让高校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制,共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其次,在组织体系完善中,党委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全面设计,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等,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把方向,切实保障工作有序推进。最后,把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基础党建工作相结合,党员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开展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全校上下同心共力,服务学生、帮助学生。
2.2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战场作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校要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重视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责任心。与此同时,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不做表面功夫,不搞形式主义。以思政课程为主体、哲学社会科学等课程为补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的路径,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2.3 重视发挥日常教育的基石作用,丰富教育形式
日常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石。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日常教育中把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建设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而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融入这个体系,坚定学生爱国主义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解学生之难、理学生之困、明学生之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可发挥第二课堂的补充与延展作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学术讲座、学生活动等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互联网、大数据、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兴起拓宽了教育的渠道,因此可利用易班、今日校园等App协助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日常教育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小事和细节上下功夫,注意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打造有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景,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师生在实践中感悟。
2.4 发挥管理服务体系的关键作用,推动全员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只是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与高校管理工作人员也有着密切关系。管理服务部门负责高校大量的工作,高校要坚持党的领导,与各部门沟通与协作,强化管理人员的思政育人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细化工作内容、优化工作形式,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
此外,学生培养也要注重教育的规律,在政府引导下探索构建全员育人机制,融合学校、家庭、社会的优势。学校要发挥集中、系统教育的作用,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相结合;家庭要发挥好第一所学校的作用,家长要发挥好第一任教师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配合学校教育,共同承担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
2.5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提供队伍保障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要注重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思政课教师具有学科背景,既能传授专业知识,又能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可通过良好的品质、高尚的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加大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培养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快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
发挥好第一课堂的育人作用,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政治素养作为教师准入的首要标准,把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作为人才引进、教师聘任、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绩效考核的基本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6 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
“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高校要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当今学生的思想状况,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和作品,采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展现学生生活状态,关注年轻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网络文化生产和传播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短视频等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用自己创作的网络文艺作品影响同学,引领校园文化风尚,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2.7 确保评价监督体系的有效实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反馈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监督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可通过持续性、动态性、反思性的评价监督来全面审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设过程,其不仅要关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要进行评价和反馈,以此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价监督体系,要通过树立科学的评价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等评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充分检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过程中,该体系的评价与监督容易被忽视。评价监督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其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对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着重要的检验作用,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要进行持续的质量评价,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发挥其育人作用,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关键,通过评价,既能掌握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又能指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
而评价监督体系的指标要与思想政治教育保持一致,并且要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动态的评估与反馈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顺利构建。
3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注意点
3.1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3方面着手,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要意识到教育与人文关怀分离会导致教育功利化,使培养出的人缺乏人情味。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构建嵌入式的人文关怀体系,切实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3.2 加强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的结合
随着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贯穿在高校教育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在做好共性教育的同时,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3.3 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注意内涵建设。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形式、内容等来看,抽象的理论多于具体的方法,说教性的内容多于操作性的实践,这就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不能走进学生心中,容易造成形式主义。所以,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一定要盘活做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存量”,提升思想引领要素配置的“增量”,有效影响思想“变量”,做到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3.4 促进“点”与“面”的结合,实现点线面一体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具体实践中,存在过度追求“点”上的工作等问题,这样容易造成工作成效的割裂,不易形成教育合力。在体系的构建中,要围绕工作中心选准着眼点,注意点面结合,将一个个“点”串连成“线”,最终形成“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既要有长期性的实施规划,又要有针对性的实施办法,既要开展全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又要发挥各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更要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需求,依据实际情况开展“点”上的活动,然后延伸成“线”,最后实现“面”上的扩展,织成一个密集的“网”,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纳入其中,让思想政治工作在理念上有根有魂,在内容上有血有肉,在方法上有声有色,这样才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积极汲取历史经验、紧紧跟随时代步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推进“三全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