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社会变迁下岭南醒狮传承发展研究
——基于广西藤县“东方狮王”的实地调查

2022-12-06

关键词:狮队藤县狮王

张 仕

(梧州学院 体育部,广西 梧州 543002)

醒狮是岭南地区对南狮的俗称,其动作威猛,讲究步型手法,鼓乐雄壮令人振奋,深受地方群众喜爱。醒狮主要分为鹤山狮与佛山狮。鹤山狮俗称鸭嘴狮,流传于江门市的鹤山市及其周边;佛山狮又称大头狮,广泛流传于两广以及南洋等地。随着当代我国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化变迁,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岭南醒狮的原有价值功能已难以满足当代民众的新需求,正面临着传承的困境[1]。

上世纪90 年代末,广西藤县活跃着一支技艺超群、后来被誉为“东方狮王”的醒狮队。它通过技艺创新,从名不经传到威震四海,还带动区域醒狮的繁荣,这对当下岭南醒狮传承发展的研究来说具有典型意义。笔者在2018—2021 年间多次到广西藤县,对藤县醒狮进行了实地调查。以下试图通过对“东方狮王”成长的历程与特点考察,探析当代社会变迁下岭南醒狮的传承发展。

一、“东方狮王”成长的历程

(一)萌芽期

时代发展促使“东方狮王”应运而生。藤县地处岭南区域中心的广西东部,毗邻广东,行政上隶属广西梧州,在特殊自然环境和广府文化的影响下,当地醒狮盛行。藤县醒狮源自佛山狮,属传统采青狮,兴于清朝初期,在宗族主导乡土秩序的农耕社会,每逢地方传统佳节或宗族庆典活动必有狮子锣鼓助兴。

1995 年藤县文体局在藤县塘步镇禤洲村组建了一支由中小学生组成的“藤县体校禤洲武术队”,村里年轻人祝启春为教练。1996 年时任藤县文体局副局长廖金胜赴广东出差,目睹南粤醒狮已从传统狮向高桩狮发展,而此时藤县醒狮却走向萧条,他意识到只有跟上时代发展才能重振藤县醒狮,便有了在藤县体校禤洲武术队基础上成立醒狮队的想法,随即与祝启春、禤洲村醒狮艺人邓明华等研讨并达成共识,于是在1997 年春节前,成立了以邓明华为队长、祝启春为教练、廖金胜为技术顾问的藤县禤洲醒狮队。狮队最初到县里闻名的濛江子孙堂醒狮团学习传统采青狮,由于队员本身武术功底扎实,训练刻苦,很快就在地方的传统醒狮活动中崭露头角。为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藤县禤洲醒狮队接着开始学习当时社会流行的高桩狮,经过几年的巧学苦练,已把高桩狮的基本技术动作吃透,并大胆研创了10 多个后来被狮界称为“藤县舞狮技艺”的技术动作,从此走上了坎坷的职业化之路。

(二)发展期

高超技艺让“藤县禤洲醒狮队”在当地一举成名。要立足狮界就必须赢得社会的认可,于是藤县禤洲醒狮队挥师广东,小试牛刀。在2000 年8 月广东中山市的一场地方舞狮大赛中,由于狮队当时没名气,只能通过熟人关系才获得一个在赛后表演的机会,但队员以独创的高难动作技惊四座,致使南狮发源地的广东同行刮目相看。2003 年11 月在广东湛江的“中国民间舞狮邀请赛”上,狮队所表演的动作中有13 个达到国家A 级狮队最高难度的C、D 级水平,其中有5 个是独创,最终斩获金奖,由此饮誉粤港澳[2]。可以说当时的藤县狮舞技艺独步天下,在全国舞狮精英赛、国际狮王争霸赛等巅峰对决中荣获冠军或金奖达20 多次。尤其是在2004 年7 月,藤县禤洲醒狮队参加了代表舞狮最高水平的马来西亚第六届“云顶杯世界狮王争霸赛”,在14 个国家的23 支强队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在此赛事上勇夺冠军,并荣膺“东方狮王”称号。

狮队一战封王,“东方狮王”自然成了藤县的文化品牌,是梧州乃至广西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如在2004 年9 月随梧州市文化代表团到法国巴黎交流,在2005 年4 月代表广西赴越南参加富寿省祭祖雄王庙会表演等。同时在政府的推动下,狮队积极与地方优秀企业采取冠名合作方式,在梧州市、藤县举行了如2006 年的“国际南狮锦标赛”、2008 年的“全国龙狮精英赛”、2009 年的“中国-东盟国际狮王争霸赛”等大型赛事。在“东方狮王”品牌影响下,藤县及周边掀起了一股开展醒狮活动热潮,当时狮队也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商业活动应接不暇,家长也纷纷把小孩送来学艺,学员一度达到100 多人。随着社会对醒狮的需求增大,一些羽翼丰满的队员开始走出藤县,如邓照严、邓静安等人在深圳、广州等地开馆授艺,成功舞出了一片新天地。由于藤县舞狮技艺独树一格及隐含巨大的社会价值,2006 年被列为广西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一片繁荣景象下却潜藏危机。

(三)困难期

后继乏人令“东方狮王”举步维艰。15—28 岁左右是高桩狮运动员的黄金年龄,狮队的第一批队员主要精力放在技艺的提高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文化学习,在离开舞狮后再就业受到了很大限制。在2007 年前后,随着主力队员的陆续退役和外流,狮队的人才青黄不接,导致比赛成绩平平,商业活动寥寥无几,收入锐减,有时连日常运转都难以维系。虽然有队员外出创业让藤县舞狮技艺得以发扬光大,但藤县本地却后继乏人,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当家长看到舞狮职业不能长久时,就不再主张小孩学习舞狮。另外要学好高桩狮技术并非易事,一对配合默契的运动员要专业练习2—3 年才能出师,没有条件的业余狮队只能望而止步,因此高桩狮在当时的藤县还没有普及,藤县舞狮技艺面临传承困境。

为保护“东方狮王”文化品牌,藤县禤洲醒狮队上下求索。地方企业家秦福新、陈宇宁等慷慨解囊,但仍杯水车薪。幸运的是在2008 年,一直对“东方狮王”心存敬意的香港比麟堂龙狮团负责人钟道仁先生,诚邀邓彬光、邓植伦、祝金生等队员加盟其麾下,另外还经常帮助藤县禤洲醒狮队购买器材以及开支比赛费用等。期间藤县政府也在全力帮扶,从2009 年10 月开始,组织相关部门从文化保护的制高点入手,将“藤县舞狮技艺”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于2011 年5 月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争取到国家层面的政策保护及资金支持,狮队的生存困境有所缓解,但后继乏人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四)成熟期

政策扶持确保“东方狮王”继往开来。2015 年6 月,梧州市政府就做好藤县醒狮传承发展进行了讨论和部署,主要是从政策、资金和制度上为舞狮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一是培养专业人才。从2015年秋季开始,在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舞狮运动训练专业,规范化学习“藤县舞狮技艺”和“龙狮扎作手艺”等课程,同时成立了藤县中等专业学校龙狮团。二是储备后备人才。2015 年11 月藤县文体局、教育局与一些有实力的地方狮队合作,把舞狮基础较好的濛江镇、塘步镇、太平镇等地的10多所中小学建设为舞狮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三是夯实群众基础。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利用舞狮运动训练专业的优势,主动与在藤县20 多所中小学开展舞狮社团共建活动,普及推广传统狮的基本动作,并弘扬勇攀高峰的“狮王”精神,促进广大青少年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

在政府保驾护航下,经过几年的潜心发展,藤县形成了以禤洲醒狮队为基础、藤县中等专业学校龙狮团为主力的新“东方狮王”团队,不但在“中国狮王争霸赛”“中国-东盟国际狮王争霸赛”等大赛中实现王者归来,且多次被应邀到《中国达人秀》 《出彩中国人》等电视节目上表演,在2019年春节还荣登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再度引起社会关注。2016 年藤县创办了三年一届的大型赛事“中国藤县-世界狮王争霸赛”和“广西狮王争霸赛”,有效促进了地方文化发展。值得称道的是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一批批成熟的专业人才,打破了原有师徒传承模式,使其他狮队因此得到高桩狮人才并发展壮大,在藤县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性竞争,“东方狮王”也开始从代表一个狮队逐渐成为藤县各狮队共享的一个文化品牌。另外藤县中等专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进行了龙狮工艺品的开发制造,产品供不应求,在2020 年产值达800 多万元,实现了运动员退役不退岗、可以长期从事舞狮相关工作,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并坚定了运动员投身舞狮的信心。

二、“东方狮王”成长的特点

(一)民间文化自觉

民间文化自觉是“东方狮王”成长的前提。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3]。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部生机实际上都存在“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之中,其能否可持续传承下去,归根到底要靠他们的文化自觉,因为他们才是文化的主人,是发展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力量[4]。过去以乡村族老组成的民间体育组织是群众中的精英,是文化进步的实质推动者,他们自觉承担着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工作,也只有这些精英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内涵与价值。

“东方狮王”的成长,民间组织对其可谓倾注了大量时间及精力,狮队在学好传统采青狮后并不满足现状,适时引入高桩狮并坚定走技艺创新之路。由于狮队成立之初缺乏资金与场地,邓明华、廖金胜等人就找来原木做桩柱,用破旧的狮具在露天草坪上每天起早贪黑地习练。为能了解到最新的高桩狮技术,他们省吃俭用,带队到广东的佛山、江门等地观摩学习。在狮队难以为继时,他们更是心急如焚,想方设法向社会集资以维持狮队的正常运转,同时积极向各级政府寻求政策性保护。

(二)传统技艺创新

传统技艺创新是“东方狮王”成长的法宝。文化变迁理论认为,当文化所承载的功能不能满足民众需求的时候就会解构,解构后一种情况是与社会发展慢慢断裂而消失,另一种情况是与社会发展协调而进行重构,重构的过程就是文化创新发展,此过程周而复始[5]。西方体育最大的特点是精彩刺激的竞技,其极强的观赏性符合人们尤其是年少青的审美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虽然价值斐然,但在儒家的中庸思想影响下,功能多以娱人娱神为主,虽然不乏竞技内容,但总体上观赏性不强,这也是在与西方体育争夺发展空间时常处于被动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顺应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潮流,以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东方狮王”在学好传统采青狮的基础上,根据狮子的习性及神态特征,融合了现代体操与舞蹈手法,设计出竞技性极高的“藤县舞狮技艺”,如“飞攀上桩”“飞桩3.5 米”“金狮倒挂”等,与之配套的主题有“金狮戏高桩”“雄狮闯天涯”“绝壁采灵芝”等,这些技艺造型美观、动作惊险,主题内容编排紧凑合理。另外狮队与时俱进,当发现观众对惊险刺激的技术风格产生视觉疲劳时,便对狮子的眼睛、装饰和颜色等做了一些改良,并注重娱乐元素的培育,把逗、乐、玩、萌等流行元素融入到技艺演绎中,在展示狮子威武的同时表现其可爱的一面。“藤县狮舞技艺”不仅把竞技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也注意使技术动作规范化以便于学校教学和推广普及,这是“东方狮王”不断成长的重要原因。

(三)经济效益激励

经济效益激励是“东方狮王”成长的外因。市场经济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他们的思维基点正由宗族血缘向市场业缘转变,做事开始注重经济效益。以前民族传统体育一般是依靠宗族提供无偿的人力物力而开展,然而社会变迁使原宗族性质的民间体育组织开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由民间精英组成的民间体育社团,显然来自宗族的支持开始减少,只能靠自己找到足够的资金才能保证社团发展,因此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是当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东方狮王”成长主要围绕着经济效益目标而努力,从而使民间体育组织对藤县醒狮的传承发展保持了极大热情。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藤县人每逢节日庆典、商号开业以及新居乔迁、新婚之喜等吉日,为了期盼生意兴隆或吉祥热闹,习惯出钱请狮队来助兴,醒狮的经济价值开始凸显。精明的邓明华在学好采青狮后迅速占领了本地的商业表演,当发现仅靠地方市场难以实现更大的收益时,果断引进观赏性更强的高桩狮并走向成功。狮队在一战扬名后,通过公司赞助、商业表演、比赛奖金、物品开光等获得不菲收益,成就了“东方狮王”良好的发展期。后来因为后继乏人导致其效益不佳开始陷入困境,最终还是在政府的长效资金支持下才得以重生。

(四)精神内涵强化

精神内涵强化是“东方狮王”成长的内因。精神内涵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内容与灵魂,反映着民族的精神面貌与生存智慧。民族传统体育隐藏的勤劳勇敢、和谐共处等精神,曾为社会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精神内涵的存在,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才得以世代流传。现代工业文明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但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部分年轻人的思想开始空虚和浮躁,为此通过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来建立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成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东方狮王”在高桩狮上所创的一系列高难度的技艺,不断强化了醒狮的扬善除恶、积极进取的内在精神,极大改变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侧重修身养性、缺乏竞争意识的状况。“东方狮王”代表祖国在第六届“云顶杯世界狮王争霸赛”中,完美地完成了一套集速度和力量于一体的全场最高难度技艺,诠释着东方雄狮崛起后的精气神。看到如此出彩的中华竞技,场上海外华侨的爱国之情瞬间被点燃,他们全体起立,不少人还含着热泪向狮队致敬,激动无比。在“东方狮王”品牌加持下,藤县舞狮技艺在地方民俗活动中更具吸引力,一到传统节日、宗族庆典及庙会,锣鼓喧天,雄狮起舞,这是因为“东方狮王”自强不息的精神,满足了广大群众眷恋故土、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诉求。

三、基于“东方狮王”成长的岭南醒狮传承发展探析

(一)民间自强与政府帮扶协同

民族传统体育生发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反映社会一定的政治经济与信仰习俗,其本质属性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并非仅仅是一项体育项目,其传承发展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才能做好[6]。由社会精英组成的民间体育组织具有一定社会基础和群众号召力,有超越普通民众的见识及能力,对岭南醒狮传承发展也有深刻的见解,但其民间性质决定了他们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战略眼光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凭他们的努力来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拥有政策及资源优势的地方政府助其一臂之力。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与义务。过去的社会发展较为缓慢,传统文化能按照原有的方式一直延续下来,但已是时过境迁,当代社会结构性变迁使民族传统体育陷入发展困境,出于保护民族利益的考虑和文化多元性的客观要求,有效促进其传承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文化战略[7]。要获得地方政府的帮扶,民间体育组织首先要自强并取得一定成效。藤县醒狮传承者一开始就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积极文化自觉并一鸣惊人,而藤县政府也深知自己工作的职责与范围,在幕后默默做好民间体育组织的服务工作。可见,民间自强是关键,政府帮扶是保障,民间自强与政府帮扶协同是岭南醒狮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现代创新与传统守护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命力既在于传承,也在于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吸纳现代文化元素,能使其永葆青春与活力[8]。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岭南醒狮经过多年的现代发展,已经由原来民俗活动逐渐发展为具有一定理论体系与比赛规则的竞技项目。竞技化虽能提高岭南醒狮的观赏性,但也会导致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快速流失,造成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丧失和参与积极性衰退。群众是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如果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现代创新也将渐行渐远。

传统是指文化的历史形态,是一个族群发展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与行为规范等,对人的思想行为有着无形影响和控制作用,其要素包括文化的仪式、程序、精神等。在藤县醒狮从民俗活动向现代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传承者充分认识到如果技艺创新丢掉了传统,难以获得群众的认可而难以为继。因此他们保留了采青狮的传统要素以符合人们的记忆和心理习惯,并主动汲取现代体育的竞争、规范等养分,在价值功能上进行重构以迎合民众的现代审美观,使藤县狮舞技艺源于传统而高于传统,既能在竞技场上霸气毕露,也能在民俗场合中对接地气。总之,现代创新是出路,传统守护是根本,现代创新与传统守护结合是岭南醒狮传承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经济价值挖掘与文化振兴并重

随着我国民族风情旅游逐渐兴起,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成了游客的主要看点,挖掘其经济价值以服务地方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地方政府借助传统节庆举办大型的醒狮活动,此举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但这种功利性做法会忽视醒狮的基础构筑和群众感受。另外民间组织如果在民俗活动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会疏于长远的发展计划,并对一些无收益的活动丧失积极性,久而久之使醒狮活动远离基层和群众。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挖掘与其文化振兴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只有实现了文化繁荣,从根本上提高其整体价值,才能发挥出应有的经济价值。“东方狮王”一直积极创新以提高藤县醒狮的竞技性,并在一系列比赛中创建了“东方狮王”品牌,后来通过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使藤县醒狮全面振兴,最终实现赛事举办、商业表演、龙狮工艺品制作等蓬勃发展,使地方社会和文化主体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因此,经济价值挖掘是动力,文化振兴是基础,经济价值挖掘与文化振兴并重是岭南醒狮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内涵构建与民族精神弘扬契合

民族传统体育内在精神有着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消极的另一面。过去人们对科学的认知较少,宗族长老为了加强族群的团结发展,常利用传统文化对族人进行社会教化,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被赋予了神话、宗教、制度等内容以体现其庄严神圣不可冒犯,最终形成了以精神信仰内涵为核心建构的文化特征。由于落后风俗习惯和封建思想残留,岭南醒狮在当代传承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如求神拜佛、物品开光等消极的文化行为,这显然不符合我国新时期精神文明和体育强国建设的要求,也不利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以及国家形象的建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等的总和,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9]。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仍然屹立不倒,归根结底是爱国主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的精神家园。藤县醒狮继承者深知自己的历史使命,在醒狮现代化过程中注意构建新的文化精神,把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注入到技艺中,注重身心双修,使练习者“由艺入道”,以完成藤县醒狮文化“由俗到雅”的转变,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最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可见内涵构建是目标,民族精神弘扬是核心,内涵构建与民族精神弘扬契合是醒狮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使命。

四、结 语

岭南醒狮能在过去的传统社会传承不断,根源于岭南地区开放包容的沃土和广府文化低调务实、敢为人先和与时俱进的精神[10]。当代社会变迁使岭南醒狮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造成它的传承发展更具复杂性与艰难性,如果任由其自然发展,将很难做到自我调适。因此,在国际风云莫测的今天,我们应遵循文化变迁规律,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为发展方向,依托地方社会发展,不断调整传承发展的思路与方式,理性地从古今中外体育文化中吸收营养来充实岭南醒狮的形态、内容及精神,逐渐将其打造成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文化潮流的综合性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狮队藤县狮王
标致超级跑车9X8狮王咆哮
OEM实验工厂——狮王国际陶瓷展厅
广东地区龙狮队发展SWOT分析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藤县水上民歌
文化藤州
藤县美术作品选
狮 王
狮王生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