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开苦降法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

2022-12-06段凤祥王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3期
关键词:泻心汤气机半夏

段凤祥,王威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12)

1 历史沿革

辛开苦降法属于“八法”中的“和法”[1][2]。其理论渊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其认为辛走气而行散,苦主泻下而涌泄,此辛开苦降法理论渊源。到了东汉,《伤寒论》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运用辛开苦降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而致的痞证,乃辛开苦降法首次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记载。南宋医家成无己指出辛可“散结气”、苦可“泻痞热”,乃辛开苦降法的具体释义。到元代,朱震亨认为“痞用黄连、黄芩、枳实之苦泄之,厚朴、生姜、半夏之辛以散之……即痞同湿治,惟宜上下分消其气。”运用辛开苦降调畅气机而治疗“痞、湿”合病。直至清代,叶天士提出“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辛开苦降”至此才被首次提出[1]。现在,辛开苦降法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各系统疾病,继续探索辛开苦降法的理论及作用机制,总结其的临床经验,对提高临床疗效、拓宽临床思路,有着积极而深刻的意义。

2 立法理论-气机升降学说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表明天地之气的升降不息造就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天人相应,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与天地阴阳之气运动相感而同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指出升降出入运动亦是人体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肝气自左而升,肺气自右而降,一升一降;心阳散布体表,肾阴固藏体内,一出一入;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土之右转,脾胃同居中焦,为其他四脏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所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升降有序则五脏安和,运化有权,气血生化有源;升降失常则中气衰败,四象失运,则清阳不升、浊气不降,可见泄泻、腹胀、痞满、嗳气,呕吐、头晕目眩等。所以,气机升降和健有着重要生理作用,气机升降失常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而辛开苦降法乃气机升降理论的具体临床运用,其核心价值为调畅气机。

3 气味配伍

气味配伍,气,指寒、凉、温、热;味,即酸、苦、甘、辛、咸。“辛开苦降”气味配伍即辛温发散药配伍苦寒涌泄药,运用发散、苦降来调畅气机。辛散之中寓以苦降、降泄之中包含升散,清泄而不寒凉、宣散而不温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乃寒热失调气味用药法则,为辛开苦降配伍的理论源头,辛长于升发、宣散,苦长于沉降、清泄。辛开苦降的首次、具体临床运用为半夏泻心汤,半夏辛温,消痞散结;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泄热消痞,辛温配苦寒,寒热平调、辛开苦降。朱丹溪以辛开苦降创立左金丸,吴又可指出“辛温行气而通腑、苦寒泻热而凉血”,创立辛开苦降、辟秽化浊之达原饮。叶天士提出“苦降其逆、辛通其痹”,辛开气机、苦除秽浊,调畅三焦气机而治湿热,辛开与苦降相伍而清解湿热。总之,辛开苦降是在气味配伍理论指导下,将辛温药与苦寒药配伍使用的方法。

4 辛开苦降法指导下的药理研究

4.1 调节炎症因子水平

致炎因子作用于机体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组织损伤,抗炎因子能抑制炎症反应过度发展。基础研究表明,“辛开苦降法”系列方可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基于辛开苦降法,自拟宣痹散结方对促炎因子NF-k B、IL-6、TNF-α 等有下调作用,而对炎症抑制因子IL-10 有促生作用[3],半夏泻心汤能调节免疫蛋白IgG、slgA 及CD8 的表达[4][5],连朴饮能下调IFN-γ、IL-4 水平及抑制Bcl-2、p53 蛋白的表达[6],乌梅丸能上调Th1、IL-2、TNF-α、IFN-γ 水平[7],并且半夏泻心汤及乌梅丸还能使TLR4/NF-κBp65 蛋白的表达下降,抑制TLR4/NF-κB 信号通路激活,减少炎症因子释放[8]。所以,在辛开苦降法指导下创立的各方剂,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免疫状态的作用,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4.2 调节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失调是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病因或相关因素,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能促进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肠道益生菌的增殖、减少致病菌水平,纠正肠道内环境紊乱,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4,9]。

4.3 改善胃肠道动力

胃肠动力障碍包括胃排空延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而胃肠动力亢进易导致腹痛、腹泻等。研究发现乌梅丸可有效改善小鼠的胃肠传输功能,使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强[7]。半夏泻心汤通过调节5-HT4、DA2、AchE 和c-kit 的表达,降低Cajal 间质细胞内的Ca2+浓度,防止Cajal 间质细胞兴奋节律失常,从调节成胃肠道运动[10]。

4.4 降低PG Ⅰ、PG Ⅱ

胃蛋白酶原(PG)主要有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可将蛋白质降解为眎、胨、多肽、氨基酸,具有助消化的作用。平痞汤可使PG Ⅰ、PG Ⅱ水平明显降低,PGR(PG Ⅰ/PG Ⅱ)明显升高,胃黏膜炎性病变程度明显降低[11],提示辛开苦降法可降低外周血胃蛋白酶原水平。

5 临床应用

5.1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发病与气机升降失调密切相关,辛开苦降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常以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斡旋中焦气机,寒热平调、调畅气机为治疗大法。

5.1.1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的疾病,反酸和烧心是其常见症状。在中医中属于“吐酸”等病症,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中医基于辛开苦降理论在治疗GERD 中应用较为广泛、形式多样,如经方、经验方、穴位埋线、针药联合等。半夏泻心汤能明显改善泛酸烧心、胃脘灼痛、胸痛累及两胁、口苦口干等症状,GERD 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明显[12]。薛西林[13]、唐旭东[14]运用辛开苦降、行气除痞治疗GERD,胃脘胀痛、嗳气、泛酸、干呕等症状明显缓解,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刘亚欣[15]运用辛开苦降法指导下的中药结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难治性GERD、吴菁等[16]用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GERD,反酸、烧灼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GERD 的发病与气机失调关系密切,所以常以辛开苦降、清肝和胃、泄火制酸为治疗GERD 的基本法则。

5.1.2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分为慢性萎缩性和非萎缩性胃炎,归属于中医胃痛、痞满等范畴,以胃失和降、胃络失养、脾胃气机失常为病机关键,临床上常采用辛开苦降来治疗此类病症。赵跃恒[11]、储小腾[17]发现辛开苦降法平痞汤在改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胃黏膜病变以及减轻炎症程度方面的疗效均优于三九胃泰颗粒。魏仕兵等[18]发现辛开苦降方较胃复春片,不但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明显改善萎缩、肠化。慢性胃炎虽总以辛开苦降为根本大法,临床还须辨证论治,常以辛热苦寒、辛凉苦温、辛平苦淡[19],佐以扶正、化瘀、消痰、解毒[20],提高临床疗效。

5.1.3 肠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中医归属于腹痛、泄泻、便秘等。李一桐等[21]探讨辛开苦降法治疗IBS 发现,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单用辛开苦降法相关方剂或联合常规西药均能提高IBS 患者临床疗效,可见辛开苦降法治疗IBS 疗效优于常规西药。以乌梅丸、半夏泻心汤为代表的辛开苦降法,具有协调气机升降、通腑排浊之妙用[22]。炎症性肠病(IBD)以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为特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张旭东[23]研究发现辛开苦降代表方能治疗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而治疗UC。杨丽艳等[24]用半夏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度活动期CD,可效缓解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常以辛开苦降调畅六腑气机,故辛开苦降在肠道疾病中运用较为广泛。

5.1.4 消化道恶性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气机失调为其首要病机,气滞、血瘀、痰凝为标,正虚为本,痰瘀互结形成肿块。郭婷婷[25]等运用辛开苦降、调和脾胃的方法治疗以进食哽咽感、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的寒热错杂型胃癌,经治后进食哽咽感、食欲不振、呃逆等症状好转。李淦[26]等将mFOLFOX6 和半夏泻心汤联合应用于晚期结肠癌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改善患者的肠道紊乱状况,半夏泻心汤能有效降低结肠癌患者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7]。辛可助脾升清阳、运化精微以行气、活血、化湿,苦可助胃之降逆,通腑以祛郁结,以辛味药开壅滞之中焦,以苦味药降不通之腑气,所以常以辛开苦降法治疗恶性肠梗阻[28]。

5.2 其他系统疾病

岳仁宋[29]认为2 型糖尿病胃轻瘫以“伏邪内扰,胃强脾弱,升降失调”为病机根本,以“助脾运毒、化浊祛邪”为治疗大法,常治以调理脾胃、协调升降,助脾运毒,化浊祛邪治疗2 型糖尿病。肠粘膜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系膜区常引起肾小球损伤[30],刘童童发现半夏泻心汤通过干预肠道黏膜免疫相关功能,从而治疗IgA 肾病[31],以辛开苦降、益气健脾治疗的Ι 期膜性肾病[32]。栗卿等[33]用辛开苦降、开郁散滞,拟方半夏厚朴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肺气滞、痰浊壅胸型胸闷变异型哮喘,胸闷气短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此外,辛开苦降法也用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34]、痤疮[35]、失眠[36]等病证,临床辨证运用辛开苦降,往往效如桴鼓。

6 总结与展望

辛开苦降法历史源远流长,其从战国至今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组方多变、化裁灵活,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系统疾病。辛开苦降法核心是调理气机、斡旋中焦,后世以辛苦同用而延伸至行气消胀、分消湿热、活血化瘀等,日趋丰富,但临证多变,须谨守病机,察阴阳、知升降、明寒热。当前,虽辛开苦降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缺乏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基础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临床中,应进一步明晰辛开苦降法的性味、配伍及药理作用,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继续完善辛开苦降法理论,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猜你喜欢

泻心汤气机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不同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总蒽醌含量比较研究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
便携电子打气机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半夏泻心汤治疗丘疹举隅
半夏泻心汤的不同性味配伍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胃液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