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对传统劳工组织的统战策略研究

2022-12-06贺少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李立三工头劳工

贺少丽,田 明

(太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一、传统劳工组织对工人的影响

中国近代传统劳工组织大多指传统意义上的“帮”“会”,“帮”通常指的是行帮,“会”则指的是同乡会,二者都具有介绍职业、经济救扶的功能。这种在一定程度上以乡缘、业缘、地缘构成的群体,通常被称为“传统劳工组织”或“同乡会”[1]。中国共产党在发动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必须广泛接触工人,而在中国近代企业中,工头是工人的直接管理者,很多工头都是具有传统劳工组织或同乡会背景的小头目。在这种情形下,大部分工人都被纳入传统劳工组织体系内,因为不加入传统劳工组织就没有庇护和保障,工人很难在城市中立足。迫于无奈,工人纷纷加入传统劳工组织。因此,在开展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传统劳工组织引起中国共产党的关注[2]。

(一)工人的艰难处境与传统劳工组织的建立

工人加入传统劳工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职业介绍人——工头息息相关。首先,工头在企业管理中是工人的直接领导者,对工人的控制力较强。工头在广义上就是带领、监督工人劳动的人。工头属于工人的一部分,他们常常由技术比较娴熟的工人来担任,这样在劳动过程中就可以分辨出工人技能的高低和勤奋的程度[3]。工头作为企业管理的中间力量被赋予一定的权力,常常可以在工人群体中一呼百应。其次,近代中国企业的每个管理环节都凸显着乡缘、地缘、业缘为纽带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4]。工头正是借助于此在企业内外部构建起以自身为圆心的社会网络和权力结构,并在相当长时期,或多或少影响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走向。工头往往由于自身的优势,在工人中有很高的权威。传统劳工组织正是看重工头的地位才将其拉拢到组织体系当中。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最初发动工人运动时就注重发挥工头在组织工人中的传统优势。

由于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逐步发展。然而,贪婪的中外资本家压榨工人劳动力,把工人的人身自由和安全都禁锢住了。工人不但随时会受人欺凌,而且有失业风险和性命之忧,工人迫切需要依靠强大的力量保护自己。由于工人的艰难处境,具有一定平等、互助、互济特点的传统劳工组织对工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5]。而且,越是发达的地方,传统劳工组织建立越多,并且在一些工商业、交通运输业、煤矿型企业中最为普遍,这从侧面反映出越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群体加入传统劳工组织的人就越多,希望在此得到庇护。近代工人加入传统劳工组织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趋势[6]。当时工人阶级依旧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想意识还未开化,并不具备独立人格,因此想要借助自认为更强的力量保护自己。

(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传统劳工组织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劳动力市场

从清朝开始,中国已经出现了人口的过快增长,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求生计。这就使得城市中汇集了众多的农民,但由于缺乏生产资料,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在城市中成为伴随资产阶级出现而兴起的无产阶级工人。然而,城市中只有少数的中外企业需要劳动者,这就使得工人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在一些地方工人想要找到工作,送礼走后门的现象层出不穷。由于工作紧缺,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无形中让每一个就业岗位都变得弥足珍贵,很多工人纷纷开始争抢工作机会,这也让一些有权有势的传统劳工组织头目逐利而行,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拉帮结派,趁机垄断本就狭小的劳动力市场。工人要想做工,必须入帮,缴纳高额的会费,传统劳工组织因此积累了很多的财富。由于财富和地位的叠加,传统劳工组织得以越做越大,这对后期工人运动有很大的影响[7]。

(三)混乱的社会治安迫使工人加入传统劳工组织寻求庇护

一些工人之间为了争夺就业机会,经常会发生械斗。对此,几乎贯穿中国近代史的《申报》有很多报道,记录了工人群体之间因为利益纠纷而发生的争斗。例如:1920年1月1日,在上海浦东,湖北小工与上海小工之间因为包工而引发了械斗[8];1922年3月25日,上海浦东码头小工与青口帮小工,因争夺轮船运装生意发生械斗[9];1924年4月6日,在西门外斜桥,黄包车夫之间因为争夺生意相互之间发生了械斗[10];等等。上海纺织业中,青帮经常以敲诈吓恐的手段,夺取工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想在码头立足谋生,传统劳工组织成为最强有力的靠山。甚至,邮递员、煤矿工人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都需要找人撑腰。混乱的社会治安导致很多工人无法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做工,经常提心吊胆,除了担心自己工作不顺,也会担心工厂倒闭,自己将会再次沦为失业者,在城市中更加难以立足。在这种大环境下,单个工人很难拥有安全感,能够保证饿不死就是万幸。在部分纱厂,工头与所管辖的工人都是同乡,由此就构成了一个个的小群体,往往不同地域的工人之间也会因为利益经常有冲突,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强大的依靠就会势单力孤,很容易成为小团体欺压的对象,很多工人在心理上急切寻求庇护。当时社会局势动荡,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工人更是无所依靠,只能抱团取暖。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一部分有权有势的人逐渐凌驾于工人之上,他们剥削和压迫底层劳工,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了改变这种局势,工人迫于无奈加入传统劳工组织当中,希望以此来保障自己最基本的权益[11]。

二、中国共产党通过传统劳工组织接近工人

(一)早期中国共产党接近工人的诸多尝试

早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洞察工人与传统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为了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一方面通过学习工人语言寻求突破,另一方面则借助乡缘、地缘、业缘等社会关系网络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12]。例如,早期党组织派张国焘等人到长辛店,采取各种办法接近工人,与工人之间拉近感情,以便于向工人传播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但是,当时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如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李启汉是湖南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勉强听懂上海话,但是在与上海的工人进行沟通时,经常会因为发音语调问题在工人中闹笑话。为了改变这种窘境,中国共产党专门组织汇编了相关语言参考书,让大家参考学习[13]。此外,还具有代表性的是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与安源路矿工人接近的过程。毛泽东在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前夕,提出要采取正确的统战策略,喊出“哀而动人”的口号,从而用来争取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持;并对罢工作了新的部署,要求同路矿两局谈判,明确要求提高工人工资和待遇,组织劳动工会等诸多条件[14]。毛泽东同志为了促进湖南革命运动的发展,运用湖南老乡的身份鼓励工人,与工人群体打成一片,切身感受工人的不易。经过不懈努力,工人群众力量逐渐壮大,为今后投身革命,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1年,李立三以教员的身份开办工人补习所和国民学校,从此开始了革命家的生涯。他通过招收工人子弟入学同更多的工人家长建立联系,开办工人补习学校,让更多的工人意识到自己是被剥削的对象,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号召更多的无产阶级劳动者站起来,打破现在悲惨的处境。李立三为穷苦的工人群众谋福利,在安源工人中享有崇高的威信[15]40-51。李立三通过革命动员的方式和策略,团结一切可以构筑起来的力量,为之后组织罢工并且取得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6]。邓中夏等人也敏锐地察觉到工头在动员工人运动中有很好的带头作用,他们积极接近工头,开办的劳工补习学校和成立的工会得到工头的赞助,从而动员更多的工人投身于革命[17]。此外,刘少奇注重武装斗争和联合战线的作用,主张用革命的武装打倒敌人,采取了诸多斗争策略[18]。一方面,明确了经济需求是当下工人罢工的首要原因,因此在后续的工人运动中围绕工人权益制定了一系列条款,在经济上要求提高工人工资,确保其生存;另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中,建立工人俱乐部、开办夜校、创办《安源旬刊》等,这都使得工人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后续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19]。

总之,中国共产党早期通过积极沟通、热心帮助工人解决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充分利用工头一定的社会关系等,渐渐地取得工人的信任,与工人群众建立起了联系。

(二)早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传统劳工组织发动工人运动

毛泽东在革命初期已经意识到传统劳工组织的两面性,他看到了传统劳工组织破坏和消极的一面,同时也承认了他们革命的一面。他认为在发动工人运动时,如果对传统劳工组织引导得法,可以使其变成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20]。

邓中夏认为,当时有力的工人领袖很多是有传统劳工组织背景的,必须要争取他们,有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与传统劳工组织头目坐下来喝茶,用江湖道义来说服对方。在省港工人大罢工时期,由于共产党人在香港的势力有限,不得不借助一股中间势力。邓中夏等人已经意识到,罢工要想顺利进行,少不了劳工头目的支持配合,考虑到这些上层头目求名求利思想严重,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灵活地发动工人运动[21]。

1922年9月13日,李立三诚意十足地去见当地红帮大头子。红帮头子觉得交到工人俱乐部主任李立三这个朋友十分荣幸,两人结为异姓兄弟,并且歃血为盟。李立三说明罢工是为了更多穷人的利益,请求他多帮忙,红帮头子欣然答应。当时红帮势力极大,很多工人都有红帮的背景,一些工头也是红帮的头目。与红帮头目交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帮会头目搞破坏,使得整个工人群体内部形成良好的秩序,取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支持,充分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高度灵活的统战策略[15]53。1924年,李立三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上海的青帮问题。由于李立三在工人中很有威信,青帮头目常玉清知道以后就绑架了李立三,想要做李立三的师傅,如此自己将会有更大的声望。李立三霎时明白了常玉清的心思,随即就拜常玉清为老头子,两人各取所需。在这之后,李立三利用自己的身份游走于工人群众当中宣传革命思想。同时也认识了青帮的各大头头,这其中不乏工头,通过与这些工头拜把子,结成异姓兄弟,将自己的革命热情讲述给志同道合的工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工头发动工人运动。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发动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传统劳工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2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传统劳工组织在组织化动员工人参加革命运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传统劳工组织头目利用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也使自己在与其他劳工组织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并且获得更大的利益。关注工人运动背后复杂的社会关系,客观分析传统劳工组织在工人运动中发挥的作用,这为我们更好地探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细枝末节提供了重要参考[23]。

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传统劳工组织的统战策略

辛亥革命以后,传统劳工组织蓬勃发展,并且势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不容轻视的武装力量。当时的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地方官僚都想要借助传统劳工组织的力量,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共产党人也意识到传统劳工组织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把工人从松散群体中组织起来,在工会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人运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早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策略是据其行动而做适当的联络和必要的斗争。

(一)与传统劳工组织建立良好关系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党人瞿秋白认为:“中国下等社会之中,还有一种组织,便是传统劳工组织,例如同乡会、哥老会等。这种组织极具斗争性,往往是由破产失业的农民组成,在这里,流浪者奋起反抗昔日欺辱他们的仇敌。”[24]但同时,传统劳工组织也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寻衅滋事的行为不胜枚举,这揭示了传统劳工组织的两面性,既有斗争性,又有落后性。其后,毛泽东也对传统劳工组织做了科学的阐述,他尤其看准了游民无产者奋勇斗争、不怕死的精神。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论述道,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大部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失去工作的手工业工人。他们是社会中的最不安定者。如何处理与这批人的关系,是当时中国面临的问题之一。毛泽东认为:“传统劳工组织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能引导得当,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25]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传统劳工组织的论述,不仅精辟地分析了近代传统劳工组织的性质和历史作用,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利用和改造传统劳工组织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为有效团结传统劳工组织,中国共产党调整工作思路和态度,消除对传统劳工组织的敌视,派遣党员深入传统劳工组织内部,与组织头目结成异姓兄弟,通过迂回战术开展相应的革命工作[26]。中国共产党人在与传统劳工组织成员打交道时友善谦让,当工人们发生冲突时,以大公无私的态度进行调解,赢得工人的好感,取得他们的信任,而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工人团结起来。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加入传统劳工组织后客观地分析革命形势,把阶级斗争思想逐渐渗透到广大的传统劳工组织成员当中,为后来开展工人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传统劳工组织进行改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劳工组织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改造传统劳工组织的观点,针对不同的传统劳工组织采取不同的改造策略。在矿工运动中,运用教育宣传的方法,以有效防止工人群体流失。在码头工会运动中,对于与恶势力结交较多的码头工人,实施严厉惩罚措施,将其坚决消灭;对于一般成员,则采用教育和警告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惩戒小部分、教育大多数的理想效果。此外,为了防止传统劳工组织不利势力渗入工会中,派共产党员打入传统劳工组织,利用与传统劳工组织之间的和谐关系捍卫工会组织,以减少不利因素。之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劳工组织利用与改造的策略日渐成熟且趋于系统化,为日后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7]。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改造传统劳工组织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通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工人俱乐部等,与工人同吃同住,培养与工人的革命感情;其次,创办刊物,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加强对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在工人内部建立工会,扩展党组织队伍,从而领导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思想的熏陶,教育传统劳工组织成员之间不要拉帮结派,应该团结在一起去对抗更加强大的敌人。

(三)做好传统劳工组织上层的统战工作

五卅运动前后,整个中国的反日情绪高涨,中国共产党抓住民众的爱国意识将传统劳工组织纳入统一战线,一起对抗强大的敌人。在此过程中,工人阶级反抗意识逐渐增强,其中传统劳工组织上层受到极大的震动,与中国共产党在反帝方面产生了共鸣,进而在工人运动方面找到共同话语,把广大会众团结在工人运动的旗号之下。五卅运动前后,反帝爱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舆论氛围鼓舞着社会各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之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对工人进行阶级教育,使其逐步认识到资本家的本来面目,认识到工人阶级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党的领导人积极争取一些传统劳工组织头目,利用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带领工人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在罢工之前,中国共产党就邀请传统劳工组织头目商议,鼓励传统劳工组织成员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大罢工,这也获得了大多数传统劳工组织头目的支持[28]。如,中共两广区委派邓中夏、杨殷等与香港三合会组织的首领取得了联系,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惨无人道的侵略,鼓励他们带领传统劳工组织成员参加罢工,并且得到大多数首领的赞同。五卅运动爆发后,传统劳工组织首领如杜月笙等人也出于民族义愤参加了工会的一些活动,并为工人运动捐款[29]。中国共产党对传统劳工组织成员采用不同的统战策略,在努力争取传统劳工组织上层的同时,对其中下层也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防止工人阶级内部的分裂;对特殊分子煽动冲突等行为进行严厉制裁;对一般成员则会进行教育和警告,以争取多数人、孤立少数人[30]。这种坚定的工作原则和灵活的统战方法保证传统劳工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积极性。

四、结语

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对传统劳工组织的统战工作是成功的。中国共产党团结进步人士,争取动摇力量,坚决孤立打击不配合的顽固分子,并且始终把争取工人投身革命放在工作的主要位置,从而赢得了传统劳工组织的支持。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劳工组织利用与改造的策略基本源于此时期的革命经验,并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逐渐系统化,这也为日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大后方甚至是沦陷区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

李立三工头劳工
后来改名字啦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后来改名字啦
李立三:毛泽东的“半个朋友”
工头和狗
苦肉计
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