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报错高考志愿的人,后来怎样了
2022-12-05朱清华
朱清华
高考志愿,几乎浓缩了梦想的所有坐标。你可能被第一志愿录取,或者被调剂,经过运气、时机等一系列偶然的排列组合,命运的指针落定在志愿表格上的某一处。这里有庆幸,也会有遗憾,如果这个七月的航迹并不如你所愿,那你又将何去何从?或许,现在的你,对未来既兴奋又迷茫,那就看看这五位过来人当年填报志愿的往事。在这些讲述里,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微光,也有基于现实的辗转腾挪,但所有人都抱持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或许这才是在下个十字路口走向开阔的唯一诀窍。
你有很多机会矫正你的选择
(讲述人:云南考生陈烁)
我是2005 年参加云南高考的。当年我考得不错,我有三个好兄弟,也同样考了高分,而且大家都心仪四川大学。但是川大在云南只招100 多人,如果我们都报,肯定有人录不上。
最后结果是,分数最高的同学确定报川大。为了不撞车,另外两个同学就转而报了其他学校。但我还是固执地选择了川大,并服从了专业调剂。
我当时不知道专业的重要性,更不懂填报专业的技巧,于是第一志愿选了我喜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而最后一个志愿则是保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结果是,我被保底专业录取了。
上学之后,班里都是一片叹气声,说这个专业将来工作不好找,工资不会高。我被环境影响,大学那幾年学得很丧气。
毕业后,我选择了一家云南的食品国企上班,刚开始薪水还不错, 但每年涨幅很少。我结婚生子后,生活压力陡增,因此特别想换工作。于是在工作期间,我努力考了注册消防工程师。2018 年,已经34 岁的我辞职了,跳槽到一家做消防业务的私企,所有基层的苦活我都干过。在私企干了两年后,我凭借过硬的技术,再次转入一家大国企。现在我的收入翻倍了,生活压力也减轻许多。
回头看,高考志愿是很重要的,专业没有填好的话,学起来就意兴阑珊,会让你走不少弯路。但是,人只要有动力,肯努力,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口饭吃。即便读了一个不太满意的专业,只要坚持学习,还是可以去矫正,去寻找其他的突破口。
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讲述人:江西考生严婧)
我是2007年参加高考的,江西是高考结束之后估分填志愿。我妈妈认为女孩子还是当老师好,再加上父母都是老师,所以我就填了一个提前批的志愿——华东师大的学前教育专业。
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很想要选这个专业,从小在教师环境下长大,会有一种叛逆,不是很想再当老师了;而且学前教育毕业后可能会当幼儿园老师,那该多无聊。所以,得知被华东师大提前录取的那一刻,我内心淡然,感觉人生已成定局,不过是重复父母的职业轨迹。
但当我真正进入大学,开始第一堂课时,心中的阴霾迅速消散了。这是一堂儿童文学课,在老师生动的讲述下,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些花花绿绿的儿童绘本这么好玩,这么有深度。自此以后,我发现这个专业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很多。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让我由衷喜欢上了自己的专业。
后来,教育行业在十年间变成了黄金行业。学前教育的就业面很广,远不局限于当老师。因此毕业后,我先是进了一家出版社的学前教育编辑部,但觉得有点枯燥,一年后就跳槽了。之后我一直在外企制作儿童节目,这份工作很辛苦,但很能发挥我的创意,如今我已经成了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毕业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这个专业深耕,而且工作也给了我可观的收入,算是双赢了。
我觉得高考志愿是人生规划的一块敲门砖,但也只是敲门砖而已, 未来的路怎么走,你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有人说,你很有远见,十年前就选对了教育学这个如今热门的专业。我倒不这么认为,谁都无法预见以后,我们没必要跟风,更没必要为十年后的冷热筹谋。
时代变化如此之快,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为之专注地奋斗,这才是真正的硬本事。
走下去,让时间来原谅自己
(讲述人:河北考生田佳玮)
我是2011 年河北的高考生。我英语成绩不错,因此高中时一心想要学外语类的专业,做外事方面的工作。那年,有意向报考外语类专业的,会提前进行口语考试。可是我竟然稀里糊涂忘记去考试了。
我郁闷至极,觉得这辈子和我的理想无缘了,之后填报志愿,索性全部交给了我爸。最后,我被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录取。
上大学后,刚开始我懵懵懂懂的,但一次跑新闻的机会,让我爱上了采访,于是一有空我就去找报社实习。学新闻的同时,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外事理想。因此,我经常找机会跟学校的外国留学生交流,平时也常读各国历史。毕业后,我被保送到中山大学继续读新闻系的研究生。由于本科期间的知识积累和自己的理想召唤,我选择了国际新闻方向。
研二的时候我开始在北京的一家媒体实习,专门做国际新闻,每天都要做一个不同的话题,非常具有挑战性。记得当时我去采访阿富汗前总统,为了能“堵”到他,我在酒店楼下等了一整天,他本来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但后来精诚所至,他把采访机会给了我。
实习结束我顺利留了下来,之后我去了很多国家出差,算是圆了高中时的梦想。三年之后我辞职,跳槽去了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未来有一定经验积累之后,我应该会去国际组织尝试一下。
遥想当年错过那场口语考试时,我万分悔恨,以为自己错过了整个人生。但是没想到,后面走的路越长,此前那些我觉得无法原谅的错误,就会变得越渺小。
高考志愿像是人生的一个锚定
(讲述人:广东考生黄淑玲)
我是2008 年高考的,那一年广东的考试是3+X,我的X是生物。我很喜欢自然科普,平时涉猎也很广。当时我的理想就是为三北防护林做点事,所以选择了华南农业大学的林学。
林学是冷门专业,当时我们班人数很少,而且大多数都是调剂过来的,大家都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因此每次去野外考察,同学们都慢悠悠地闲逛,只有我一个人紧紧地跟在老师后面记笔记。大学四年,我对专业一直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后来我报考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生的时候,也选择了生态学专业。班里的其他同学都跨专业考研了,选择老本行的就我一个。
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环保公益组织,第二份工作是一家咨询公司,现在第三份工作是做可持续发展。听起来有些跨界,但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
在咨询公司时,我发现企业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于是2020 年我去英国继续深造,研究可持续方面的环境和商业管理。毕业回国后,我成为广州一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理,这个岗位其实是把环境、社会以及企业管治三方面内容有机融合到一起了。
回想当年填报的高考志愿,它像是一个锚定,把我的目标专注在一个方向,让我省去了很多选择的烦恼。林学专业是很小众的,但即便专业再冷门,也可以把路走宽。比如,我现在做可持续发展,就是林学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的最新成果。
经过必留下痕迹
(讲述人:山东考生林玉恒)
高中时我一直是班级第一,但2005 年高考太紧张了,发挥得不理想,和山东大学失之交臂,最后选择了山东师范大学。
我爸爸很喜欢文学,从小我耳濡目染,于是也想学文学,填报志愿时就选了个“应用文学”类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这是一门交叉学科,学习的科目有文学、美术、音乐、灯光、导演,甚至还有普通话,每天各门类的知识铺天盖地,让我大开眼界,感觉很过瘾。因此,本科四年,我積累了很强的专业鉴赏眼光,比如,看个电影或者综艺,我总能评论出一二来。
毕业后,同学有的去了影视发行公司,有的去做了出版,但这些工作好像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选择了考公务员,最终落脚到高校,从事行政工作。
其实对于人生的选择,很难区分对错,我爸爸曾经感慨说当时你那么喜欢文学,要是直接让你报考中文系就好了,可能他心中还是有些遗憾吧。不过我倒不这么认为,有时,生活在别处可能更适合自己。
我认为,填高考志愿就要洒脱一些,多听从内心的声音,想学什么专业就大胆地去学,因为喜欢,才能坚持到最后。
无论学什么专业,经过必留下痕迹,你可能未来并不会从事与它相关的工作,但你得到的知识、专业素养和学习技能,一定会在你身上留下烙印,会帮助到你的职业发展。
(文中陈烁为化名)
(摘自“剥洋葱people”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陈卓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