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起自立自强,不能不提孔子的“三十而立”

2022-12-05闫燕秋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勇者位子家风

闫燕秋

怎样才能做到自立自强?孔子的精神世界和歌曲《孤勇者》背后的人生故事都可以给你答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又是一年。

这一年,歌曲《孤勇者》火了。不仅火爆全网,还破圈火成“儿歌”,成了不折不扣的年度流行符号。“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这样入心的歌词,让人瞬间破防。

人们喜欢这首歌,是因为被共情,被字里行间升腾的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力量感染!

这种力量,每一个为梦想和生活而奋斗的人都需要它,每一个渴望世代兴旺的家庭都需要它,每一个涵煦万民的国家都需要它。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年的岁末。因为这诸多感怀,我锁定了本期的主题—自立自强。

在华夏大地上,自立自强的家风,可谓从古吹到今。

自立自强,生生不息

当我认真思考自立自强的家风时,不由凝神贯注,仿佛看到范仲淹,他在嘱咐“二郎、三郎并劝修学,日立功课,彼中儿男,切须令苦学,勿使因循”;看到曾国藩,他在教育子孙“世事胜负要靠挺”……在这样的家风浸润下,子孙们或勤学苦读,或能文善画,或造福一方,或坚守信仰,各有建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又仿佛看到“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一边踮脚看着美国航母,一边泪流满面地说:“中国不搞出航母,我死不瞑目!”看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边目睹有人饿倒在马路边,一边暗下决心:“饭碗要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因为这样的风骨,中华民族从百年前积贫积弱到现在物质上富起来、精神上强起来,从百年前山河破碎到今天蓬勃发展、民族复兴。

这都是自强不息创下的家业和国本!没有先人的自强不息,何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可是现在,当“啃老”“躺平”“佛系”“年轻人经不住事儿”这样的字眼和言论不断涌现时,大家可能真的要好好反思:自立自强的家风,我们传承了吗,发扬了吗,学习了吗,进步了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是时候好好恶补自立自强这堂家风课了。这方面,《论语》依然是一个很好选择。

“三十而立”,独当一面

《论语》中极少出现“强”,但多次出现“立”,自立自强实为一体。

大家都知道,在《论语》中有很多劝学名言,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孔子不厌其烦地劝学教做人,其目的就是助人自立。这在《论语·为政》中有直接体现:

《论语·为政》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孔子自述了他学习修养提高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能力、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有收获都是学习的成果。

所以,“十有五而志于学”真的很重要,而“志于学”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三十而立”。其中,“立”本身就有自立自强之义。

甲骨文的“立”字,上面是一个人形,下面是一横。这一横是指示符号,意为地面。甲骨文的“立”字既表示站立的地方,也表示站立的姿态。下面的“一横”代表世间所有万物的平静状态,海平面、大地、高山等。

所以,“三十而立”就是我们在任何场合与境况都要立得住、站得稳,能独当一面,游刃有余。这分明就是自立自强的天花板啊!

照此标准,大部分人年过“三十”,都没有“立”,还在抱怨怀才不遇,没有适合自己的职位施展才华。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变命运?

不要担心,也不要怨天尤人,孔子在《论语·里仁》里为我们指了条明路: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论语·里仁》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在对“立”字的字义溯源后,这段话就很好理解了。“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的意思是:不必担心没有位子,应该考虑的是以什么能力才可以在这个位子上立得住,德不配位肯定立不住。“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懂得自己,而应该寻找能被别人懂得的方法。

也就是说,要懂得社会的需求、他人的需要,要做对方需要、能理解的事情。别人不懂、不理解你很自然,你要让事情能成,别人自然就知道你的能量和价值了。

所以,如果没有位子,归根结底还是要磨砺自己,反省、调整、拼搏和努力。你做到了,做对了,积淀夠了,自然会被知晓,被给予好位子。这不就是我们常念叨的“事在人为”吗?

好了,现在我们懂得“三十而立”,又记住了“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是不是往后余生只需撸起袖子加油干就行了?

并非如此,如果自立的目的性和功利心太强,成功欲太过炽盛,很容易误入自私自利的歧途。

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言行上特别容易走极端。比如,你说我“言多必失”,让我“谨言慎行”,那我索性就不说、不做了;你让我自立自强,那我就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假如这样认定,那一开始就跑偏了,因为一个人要想自立,必先立人。在《论语·雍也》中,孔子早已强调过。

人若自立,必先立人

《论语·雍也》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问孔子:假若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可以算是符合仁道了吧?孔子回答说:岂止是仁道,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恐怕都难以做到呢。

关于“仁人”,孔子给出了一个标准: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通达,同时也使别人通达。

这与《论语·卫灵公篇》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同,都体现了“仁”的根本精神—推己及人。

由此观之,《论语》中的成才、自立逻辑非常清晰:自立自强和立人强人是一体两翼;欲自立自强,必须有立人强人之心意。

假如了解《孤勇者》歌词背后的故事,相信你对这一逻辑的感受会更为深刻。

感《孤勇者》,“立人”故事

《孤勇者》歌词背后的故事,和它的歌词一样励志。词作者叫唐恬,一个身患鼻咽癌的漂亮女孩。她在10年抗癌过程中,写下了《孤勇者》《人世间》《如愿》这样火爆全国的歌词。

虽然在患病之前,她也是一位词作者,但远没有现在炙手可热。

这蜕变,就源自一颗立人之心。

在刚被查出鼻咽癌的那段时间,唐恬也绝望过,“头上像悬着一把刀”,最大的愿望是“活过自己的父母”。但很快,她“不再只关注自己的情绪,还长了很多触角去碰触别人的心”。

因为自己经受不幸,所以她格外珍惜平凡生活中的光与暖、希望与美好,把“歌里要有人”作为自己的创作理念,用歌词描绘普通人的故事和情感,用文字去温暖人。因此有了“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慢慢讲”这样的催泪歌词。这份懂得与爱和暖感动了大众,所以大众才不吝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这句话,特别适合唐恬。在为别人撑伞(立人)的过程中,唐恬也慢慢自我成长,实现了自立。完全符合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路径倡导。

一年过去,又到了辞旧岁许新愿的时刻。我们已经被《孤勇者》的歌词感动过,在“孤勇者”的人生故事里徜徉过,在孔子的精神世界里遨游过,希望我们的“愿”里,多一分暖意,多一片辽阔。在自立自强的征途上,既要相信“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也要牢记“立人”“达人”,兼济天下。唯有这样的自立自强,才如春风一般轻抚家族的枝蔓,让其叶茂枝繁,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勇者位子家风
他们都是“孤勇者”
换位思考
拔枪吧!勇者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勇者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魔晶重现
国土资源部:要让违法用地者“丢帽子降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