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白皮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脓毒症呼吸衰竭(痰热壅肺型)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2-12-05庄良明张文媛顾忠民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桑白皮症候脓毒症

庄良明 张文媛 顾忠民

脓毒症为危重病医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美国一学者研究发现脓毒症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1]。同时,在病情进展过程中,还可导致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是造成临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目前,针对脓毒症呼吸衰竭,传统以常规西医治疗为主,虽然治疗措施较多,但并无特效疗法,整体治疗效果并不佳[3]。近年来,伴随中医药的发展和进步,中医药被广泛用于脓毒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且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桑白皮汤加减联合针刺在脓毒症呼吸衰竭(痰热壅肺型)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1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呼吸衰竭(痰热壅肺型)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文献[4-5]中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诊断标准;(3)符合文献[6]中中医辨证标准:咳嗽、咳痰,痰色黄或黄白相间,喘促、胸闷,口渴、身热或有汗,大便或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属痰热壅肺证;(4)对研究使用药物无既往过敏史、禁忌证;(5)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性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组织疾病;(2)意识状态不清醒、配合有效性较差;(3)妊娠、哺乳期;(4)因病情加重等因素中途退出未能完成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比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比组男22例,女8例;年龄54~86岁,平均(74.17±8.54)岁。研究组男22例,女8例;年龄60~90岁,平均(78.20±8.3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当患者入院,根据其实际病情,给予早期抗感染、液体复苏等治疗措施,共治疗 7 d。

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桑白皮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1)桑白皮汤加减处方组成:桑白皮 15 g,黄芩 9 g,浙贝母 9 g,射干 9 g,前胡9 g,法半夏 9 g,栀子 9 g,大黄 6 g,甘草 6 g;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汁(200 ml),分2次于早晚服用,1剂/d,所用中药材均由本院药房提供,且委托代煎。(2)针刺疗法:取肺俞、足三里、丰隆;发热患者加大椎、曲池,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毫针,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刺1次/d,留针30 min,共治疗 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制定中医症候评分,参照文献[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症候:咳嗽、咯痰、喘息、胸闷、气短、乏力、腹胀、便秘、发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按无、轻、中、重依次分为0、1、2、3分,计算总分,分值范围0~33分。(2)观察分析两组病情严重程度,采取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进行评价,APACHE Ⅱ理论最高值为71分,15分以上为重症;SOFA分值范围0~48分,评分越低示病情严重程度改善越好[8]。(3)观察分析两组的氧合指数,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进行测定。(4)观察分析两组的炎症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占比、C反应蛋白(CRP)水平。(5)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疗效指数(n)=(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100%;临床缓解: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且<90%;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有改善,疗效指数≥30%且<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者,疗效指数<30%。综合有效率=(临床缓解+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Z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连续性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候总评分、APACHE Ⅱ、SOF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总评分、APACHE Ⅱ、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总评分、APACHE Ⅱ、SOFA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总评分、APACHE Ⅱ、SOF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氧合指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氧合指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氧合指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RP均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氧合指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水平比较

2.3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综合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比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脓毒症主要病因为病原菌及病原微生物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每年脓毒症患病人数在1 900万以上,其中,约600万左右患者死亡,300万左右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9-11]。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脓毒症发生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呼吸衰竭作为脓毒症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数量随之增加,由于治疗致死率较高,故探寻高效、安全治疗方案于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挽救其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12-13]。既往临床治疗脓毒症呼吸衰竭以早期抗感染、液体复苏及营养支持等为主,虽然能够缓解病情症状,但在控制和降低疾病致死率方面作用并不明显,因此,临床需进一步重视脓毒症呼吸衰竭治疗方案的探寻、研究[14]。

中医并无脓毒症呼吸衰竭病名,根据疾病症状、表现,结合《灵枢·五邪》《伤寒论》等相关内容,可将脓毒症呼吸衰竭归属至“暴喘”范畴。认为感受温热邪毒、肺失宣降、正气不足及血行受阻等是造成脓毒症呼吸衰竭的重要病因,且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需遵循通腑泻肺、清热解毒及活血利水等原则[15-16]。本研究以桑白皮汤加减为治法组方,方中桑白皮、黄芩具有清热泻肺、化痰平喘等功效,为君药;浙贝母、射干、前胡、法半夏具有清热解毒、降气化痰等功效,为臣药;栀子清热泻火为佐药;大黄通腑泄热、活血利水为使药;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相互配伍,可发挥良好清热化痰、泻肺平喘等效果[17]。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桑白皮有效成分具有抗炎作用[18],黄芩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19],其余如浙贝母、射干、前胡、法半夏等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平喘等作用[20-23]。针刺为中医常用外治方法,有研究指出,肺俞穴属膀胱经,针刺该穴位可补益肺气,而足三里是胃经合穴,针刺该穴位有助于提升正气,取补土生金之意,另外土运则水化,配合丰隆,化痰止咳,并随症加减大椎、曲池[24-26]。

本研究采用病证结合模式,将患者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指标进行量化,以治疗前为基线,以治疗后为评价节点,临床疗效以有效、显效及临床缓解为目标进行评估桑白皮汤加减联合针刺的整体疗效,采取中西医病证结合的模式来拟定脓毒症呼吸衰竭的中医症候总积分、APACHE Ⅱ、SOFA评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作为效应指标,通过比较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APACHE Ⅱ、SOFA评分、氧合指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RP水平之间的差异,评价两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的差异,以上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总积分、APACHE Ⅱ、SOFA评分、氧合指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比组(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脓毒症呼吸衰竭(痰热壅肺型)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桑白皮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但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科学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作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中医中药疗效评价的可靠指标。

猜你喜欢

桑白皮症候脓毒症
更正说明
清热解毒法干预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急诊脓毒症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桑白皮炒制前后HPLC 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GASL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桑白皮清肺化痰又美发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桑白皮汤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Mechanism of Hunan Expert Group Recommended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No.2 Prescription Against 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