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吟诵”于教: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2-12-05居增歌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31期
关键词:吟诵平仄曲调

居增歌 (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小学)

斯坦纳说:“教育就是教会人正确的呼吸。”古诗词虽短,意义却深远。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古诗词课堂上会有“死读”和“假读”现象。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兴趣?怎样才能让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如何把这块“短板”慢慢补齐,笔者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究。

一、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当前,部分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形式单一、内容模糊、情感贫乏,导致汉语诗歌只剩下了字义,而传统的诗歌声韵已经越来越少。

(一)“虚”形式

教学内容重质量,轻趣味。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上“快餐式”走过场,一成不变的解字释义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已经影响到学生对其的厌倦和无奈,诵读成为单一的古诗词阅读形式,甚至抹掉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假”内容

教学内容重细节,轻整体。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先是从单个字的字义出发,再到每句话的理解,深挖古字的博大精深。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零散的字句讲解上,把一个句子“撕开”细细地品味,而忽视了古诗词的整体意义。

(三)“伪”情感

教学内容重知识,轻体悟。部分教师认为古诗词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古诗词在教学过程中压缩到最简化,这样不能真正达到鉴赏古诗词的目的,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这种结果只能形成“畸形”的古诗词教学产物。

二、“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价值

“吟诵”即古人读书,依字声调行腔韵来读诗文或散文。吟诵是在一定的规则和曲调中,用普通话平调、模仿或参考传统文言文吟咏和大家典范的吟诵调来歌咏中国的传统诗文,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一)“吟诵”的内涵诠释

《晋书·儒林传·徐苗》:“苗少家贫,夜则吟诵。”中的“吟诵”就泛指读书。诵读是吟诵的基础,这里的诵读不是今天所谓的“朗读”“朗诵”,即吟诵的“诵”,是遵守代代相传的汉诗文的声音规则的,诵读的正确、到位,吟诵才有可能意味俱佳。吟诵是把诵读表达不足的地方展示充分,是诵读的升华。

(二)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特征

1.自主性和趣味性

把吟诵阅读法教授给学生,相信学生在接触平仄格律后融入音乐韵律美,能够自己主动学习古诗词,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吟咏过程中爱上古诗词,在诗词的课堂上拥有吟诵的趣味体验。

2.探究性和积极性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探究诗词的吟诵符号,通过吟诵的方式去学习诗词,避免古诗词中“不读”和“死读”现象,以吟诵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直观地辨别诗意,达成教学目标,完成重难点教学。

3.想象性和创造性

徐健顺在《我爱吟诵》一书中指出:吟诵是古代汉语诗文最主要的创作方式,唯一的诵读方式。以情随声出、声情并茂的方式将学习古文变成一个想象多重美感体验的过程,进而培养创作诗词的能力。

(三)“吟诵”于古诗词教学的价值认定

1.打破旧古诗词教学规律,促进各学科学习的融合

以往的古诗词教学,教师按照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吟诵”法古诗词教学涵盖的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素养提升,还涉及音乐、健康、道法、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使教师的课堂效率更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教师和学生双重提高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度过自然、有趣的课堂。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古诗词韵律的佳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吟诵教学正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吟诵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达到一定的交流和感应,逐渐进入古诗的意境中去,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3.创造新古诗词课堂氛围,培养良好健全的人格

吟诵将原本抽象的文字概念融入具体直观的音乐旋律中加以充分表达,在文字美之余又辅以音乐美,真实地还原了古诗文语言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体现了今人对古汉语“四声”特点的尊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三、“吟诵”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中提道:到2025年,使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加热爱中华经典。因此,古诗词作为中华经典中的分支在小学阶段更要大胆地去寻找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掌握吟诵法学习古诗词的基本准则

在吟诵教学中,首先要带领学生认识平仄,然后严格按照格律平仄进行标注,选择普通话版或者方言版吟诵曲调,这是吟诵的基本方法,不然很难开始。

1.穿插式认识古诗词平仄

从感觉上来说,用穿插式学习要比集中式学习效果来得慢,但是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来看,穿插式远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学生正确区分现代汉语中的四声,然后穿插式学习古诗词阅读中的平仄。

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乞巧》一文,一般的教学方式是先了解整首诗的现代汉语阴阳上去,然后根据阴阳上去来标注古音中的平仄。这是一首仄起七言绝句,《乞巧》的首句是“七夕今宵看碧霄”,按照汉语拼音是“平平平平仄仄平”,这个时候穿插学习,这里的“七夕”二字在古音是入声字,所以仄声,对应的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然后再穿插格律诗平仄特征,运用平仄特征再次穿插进入《乞巧》后面内容的学习。

2.追随式学习吟诵符号

在认识平仄后,追随平仄的格律特点,古体诗只标注入声字和韵脚,把古诗词的吟诵符号归纳如下:

学生在古诗词阅读中学习吟诵符号的时候会混淆各个符号的含义,笔者在学生积极学习吟诵符号的时候,避免直接的要求和指令。以平等宽容的心态追随学生,在观察分析学生对吟诵符号识别的基础上与之开展生与生之间的有效练习,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动学习。

3.分组式甄选文体曲调

会吟诵不一定要成为吟诵家。教学时要以普通话吟诵为主,方言吟诵为辅,分组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古诗词吟诵前,都要先按照学生的心声来分组教学,按照文体可分为古体诗或者辞赋组,按照曲调可以分为唐调、宋调等,徐健顺调、陈琴调等名家的曲风曲调。在学生选择的过程中,就已经指出了各种文体、曲调的风格特点,尤其当地方言版吟诵曲调更有它所独具的文化底蕴和传承价值,深受学生喜爱,而非当地方言版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学生选择性较少。名家老师的曲调只是传授学生吟诵的影子,自己去大胆尝试,去大胆出声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自己喜欢的吟诵家曲风或者方言版曲调,在古体诗、词中,任选其一,感兴趣的可以多选,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渗透吟诵法学习古诗词的规律

1.范吟诗词,发现技巧

在古诗词教学中,典范吟诵的古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吟诵的技巧。

教师用唐文治先生吟诵的《前赤壁赋》前两段示范,学生聆听学习。在聆听古诗词阅读中学生发现,吟诵原声中有许多短促急迫的发音,与普通话差别较大。这些字实际上多是在现代汉语中消失的入声字,学生在吟诵过程中虽然无法完全按照平水韵去读,但是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展现古典诗文的音韵美,还是应当尽量恢复入声字的“古吟”。这个时候,也可以播放古诗词吟诵专家的音频,来起到范吟的作用,从节奏、轻重音、停连等角度感受一下经过“唐调”吟诵诠释出的“入声字”的独特韵味。

范吟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学习吟诵一定要从模仿开始。但是,每个学生吟诵出来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要恰机指导,适时纠正,及时鼓励。

2.联想诗意,发散思维

所谓“联想”就是由于某人或某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物,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古诗词的阅读需要联想、发散思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村居》一诗,笔者在教学时选择的是七言绝句的文体,提供的是徐健顺老师和李春荣先生吟诵的曲调,学生以开口音为主的第一句,是因为第一句在诗意上表现了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第二句的闭口音是描写了春天温柔和煦的春风,闭口音很合理。紧接着三四句,写出了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所以以开口音为主。

在吟诵之前,学生要掌握古诗词的大概含义,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代入自己的情感,通过对诗词的理解,对学习吟诵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3.反复吟诵,掌握规律

“反复”就是有意的重复。这种方法就是在反复的吟诵当中,根据吟诵曲调的辗转变化,来揣摩诗人内心情感的跌宕起伏。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支离破碎的分段解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这样做学生固然明白了诗人的情感流动,但原本统一的作品,却被分解成了若干小节,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作品。要想充分走近诗人的真实情感,就要反复地吟诵,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诗要反复地吟,词要低回地诵”。

在反复地吟诵过程中,构建一个适宜鉴赏古诗词的审美心境,激发读者内心的体验,这种品味和吟咏,把诗文情感变得真切感人。

(三)提高吟诵法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1.逻辑阐述转形象描绘

古代文人骚客在写古诗中逻辑思维缜密,跳跃性语言丰富,用吟诵的方式形象描述,可以增加对诗词的理解和情感的延伸,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一诗中,可以把逻辑性较强的仄起七绝转变为以下吟诵形式:

用吟诵符号就可以看出,这首仄起七绝,用的是“东”韵,是中正开阔的一个韵,可见,陆游在写此诗时,内心是深沉而悲痛的,用形象地吟诵符号描绘,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诗的整体感情基调。并且在吟诵的过程中,配以吟唱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吟出古诗词的特点:陆游的绝笔之作,在弥留之际还不忘国家的统一,对子孙寄予厚望,表达了陆游爱国情感的执著和热烈。

诗的语言有逻辑,学习古人的吟诗方式,可以与作者对话,感受诗人真情的自然流露,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抽象内容转具体欣赏

抽象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而吟诵就是可以把抽象的古诗词转变为具体可欣赏的方式之一。

教师在古诗词阅读吟诵教学过程中,发现《诗经·卫风》中的《木瓜》表现了古人的“礼”及其高义,木瓜、木桃、木李,一个比一个小,琼琚、琼瑶、琼玖,一个比一个低廉,这时候的“瓜”旧读“gū”,所以与“琚”押韵,“李”“玖”古音也押韵,其他地方学生可以自由吟诵,在吟诵中欣赏古诗词的内在含义,体会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样,抽象的古诗词内容在吟诵中得以探究,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求真,积极加入吟唱诗词的队伍中,让学生始终要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

3.墨守成规转随心所欲

教师传统吟诵教学过程中一贯运用解词释义的方法教学古诗词,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理解上。运用吟诵的方法,在吟中教,在教中吟,在吟中学,在学中吟。在听吟诵后点拨一下深化理解:韵脚开闭决定情绪,拖长有延长之感,读高有强调之感。随后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最后学写古诗词,自创古诗词内容,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了解古诗词文化。

教师应从中国以往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吸取精华,探寻出吟诵这条古诗词教学的道路,将传统的吟诵阅读引入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在总结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传承和发扬吟诵阅读的方式,让语文小学古诗词课堂更加的活灵活现。

猜你喜欢

吟诵平仄曲调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春天的马蹄声
韵兮境兮
滇风诗说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