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理的策略研究

2022-12-05刘小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人员会计核算

刘小平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 650201)

0 引 言

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运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效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以及单位社会服务价值的充分发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趋于多样化,这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业务时,由于受诸多因素干扰,致使单位会计风险增加,这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质效,不利于事业单位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有必要正确识别会计风险,并加强对会计风险的管理,以期尽可能减少会计风险,实现稳定发展。

1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理概述

1.1 会计风险管理含义

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一般是指事业单位在内外部不确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所获实际利润与预期存在差异、实际支出与预期发生偏离的可能性。风险具有双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风险可给事业单位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也可能阻碍其发展。这里研究的“会计风险”单纯指的是风险坏的一面。单位会计人员因错报、瞒报、漏报会计信息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失真的会计信息将误导单位管理层的决策,从而给单位运营发展带来损失,这种因会计信息失真而给单位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便是会计风险。会计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对会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警、防范等加强对会计风险的控制,从而降低会计风险概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1]。

1.2 加强会计风险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避免会计违规操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风险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全面掌握会计工作中的各种风险点,并对会计风险进行精准预防、科学应对。近年来,因会计人员违规操作(不按会计制度执行或因个人利益进行暗箱操作)而引发的会计风险不断增加,事业单位可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对会计人员的会计操作行为进行监督,以规避因徇私舞弊、违规操作等带来的会计风险,进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第二,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资产,单位会计风险滋生会导致国有资产浪费、流失,严重威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而加强会计风险管理有利于会计人员对单位资产购置、保存、销售、清理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完整的会计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这推动了国有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保障了资产的完整与安全。

2 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会计风险类型

2.1 业务核算风险

业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业务核算风险存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方方面面,如记账、算账、报账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核算风险。例如,报销凭证不齐全、发票不完整、往来科目收支不明、报销手续不完善等是报账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漏记账、记重账、记反账、记窜账等是记账中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引发会计核算风险,导致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业务核算风险的产生大都与会计人员自身有关。部分会计人员的会计风险意识薄弱,在会计核算中不懂得通过约束自我行为来把控会计核算风险。另有一些会计人员因会计专业基础能力不扎实、工作态度不端正、不按会计制度与标准进行核算,于是在核算工作中频频失误,这增加了会计核算风险。最后,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范围、核算模式与核算标准等作出了新的规定,会计人员如果对新会计制度不了解,便很难提高会计核算的精准度,也极易引发核算风险[2]。

2.2 会计舞弊风险

会计舞弊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为牟取个人私利或受单位领导暗示做出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如伪造原始凭证、虚开发票、违规记账、虚构财务数据等,最终使非法收支变为合法收支。会计舞弊会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引发一连串的会计风险,这种由会计人员舞弊行为而产生的风险便是会计舞弊风险。理论上,事业单位的会计舞弊风险是可规避与防范的。会计舞弊风险之所以发生,一方面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低下、法律意识淡薄、个人抵抗利益诱惑的能力弱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有关。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公众的监督,会加重会计舞弊风险。

2.3 财务管理制度风险

财务管制制度风险是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而引发的一种会计风险。科学、详细而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为会计人员开展财会工作提供规范的引导,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减少与规避会计风险[3]。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相关人员也并未与时俱进地进行原有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这导致财务管理制度漏洞颇多,难以为会计人员提供规范标准、科学有效的工作参考与指导。例如,财务审批制度、会计业务处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预算管理与控制制度等相对滞后。如果说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管理制度风险发生的首要条件,那么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便是关键与核心。任何制度最终都要通过执行才能发挥价值,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因而会计风险一再发生。

2.4 内控监督风险

内控监督风险是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种风险。部分事业单位因缺乏对会计工作的内控监督或内控监督流于形式,致使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中出现亏损,这种由内控监督缺位而引发会计风险的可能性便是内控监督风险。监督在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理中举足轻重,但一些较小事业单位中的领导以及管理者缺乏内控监督意识,其并未设置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这导致审计监督在会计风险管理中缺位。另外,部分事业单位虽然设立了监督部门,但监督流于形式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不利于单位及时识别会计风险并积极应对。为更好地管理会计风险,事业单位有必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提高审计监督的可靠性。

3 新时代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锻造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发生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锻造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尽可能规避甚至杜绝由会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操作不当、业务能力不精、职业道德低下等引发的会计风险,是当前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管理的有效举措[4]。

首先,严格选人用人。事业单位需建立严格的选人用人制度,对新入门的会计人员严把财会专业基础关、业务技能关、职业道德关等,落实高标准、高要求严格选拔的政策,确保所聘人才可以顺利胜任会计工作。其次,增强意识,落实培训。相关人员会计风险意识薄弱是滋生会计风险的重要原因,这里的“相关人员”主要包括事业单位领导、财会人员等。单位领导应重视会计风险,时刻警惕会计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为会计人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会计人员应加强自学,全面了解不同种类的会计风险,逐步增强风险意识与抗风险能力。此外,应重视并落实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培训时,事业单位应着重从新政府会计制度学习、法治教育、廉政教育、爱岗敬业教育、会计业务技能教育以及新媒体技术教育等方面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使会计人员在会计操作时不出错。

3.2 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当今时代,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他们期望通过洞察会计信息了解某一时间段内单位的经营状况。事业单位加强会计信息披露,不仅能让社会大众更全面、及时与详细地了解单位社会职能的履行情况,而且有助于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防范各种会计风险。

会计信息披露可从以下几点落实:第一,完善与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会计信息披露需要有规范的法律制度作为引领。目前,我国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还不够细致完善,事业单位无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本单位的会计披露制度,这致使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披露时出现信息披露随意、信息失真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与制度,确保会计信息披露有标准、有章程、有秩序[5]。第二,提高财务报表披露质量。财务报表是单位收支情况、现金流量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等的直观反映,它是单位需要披露的重要会计信息。为提高报表披露质量、规避会计风险,事业单位应要求报表统一编制、信息全面整合,以避免报表不真、数据出错。第三,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督。应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各个环节、流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监督,确保信息披露真实、规范。

3.3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并强化执行实施

为防范会计风险,事业单位需对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并推动新制度实施[6]。财务管理是一个烦琐、系统的大工程,需要科学合理、适用并实用的财务管理制度来引导。近年来,因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而引发的会计风险不断增加,因此事业单位应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并强化制度执行。

首先,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可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大框架下进行细化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可从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等着手。资金管理制度下,要细化资金审批、费用报销流程制度,确保单位每一笔资金的流出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经办人、负责人要按规定把关、审核、签字。成本费用管理下,要细化成本费用的预测制度、控制制度、核算制度等制度,以严格的制度落实精准高效的成本管理,防止会计风险发生。会计管理制度下,要细化会计业务处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等。例如,单位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合理设置会计科目,改进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会计人员按规范流程进行精准会计核算,防止核算失误、数据失真。其次,事业单位可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对不按规定执行财务制度的会计人员给予相应警告、惩罚,以此驱动会计人员执行新制度[7]。

3.4 不断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发挥审计监督在会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事业单位防范会计风险的有效方法。事业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并对单位现有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设立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审计监督部门需承担对单位内部领导、普通员工以及财务会计人员的监督工作。

设置审计监督部门后,事业单位还需做到如下两点来完善审计监督机制:第一,提供良好的内部审计监督条件。内部领导要意识到审计监督的重要性,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特别是单位应加强对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按流程、规章严格落实审计监督工作。第二,开展会计风险评估,把控好会计风险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监督。审计人员应加强与会计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参与到会计部门关于会计风险评估的活动中,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可能发生会计风险的环节以及涉及的部门人员进行严格审计,从源头上阻断会计风险滋生的路径[8]。

4 结语

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时面临着业务核算风险、会计舞弊风险、财务管理制度风险以及内控监督风险等不同的会计风险,由于每一种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风险的表现、成因等探索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会计风险管理是一个烦琐复杂的大工程,任重而道远。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应着重从锻造高素质会计人员队伍、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并强化执行实施、完善审计监督机制等几个方面强化会计风险管理,以进一步降低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会计人员会计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