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
2022-12-05李文荣
李文荣
(淮南市工人文化宫,安徽 淮南 232001)
0 引 言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创新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旨在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我国各领域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想稳定发展,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调整内控机制,并做好绩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得个人绩效和单位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更加优质的服务体系。在此期间,事业单位需要准确把握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的关系,结合单位的运行状态和现代化管理理念,不断优化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有效贯彻经营方针,不断提升经营质量和服务成效,以获得高质量发展。
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概述
1.1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贯穿所有经济性活动的控制机制,一般需要通过开展自我调整、合理规划以及预估等活动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主要分为3 个层面,即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能够对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精准把控,并及时进行解决,具有极强的全面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还可以提升单位工作和运行效率,并发挥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性的作用,同时能够起到节约管理成本的作用。事业单位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弥补体制上的漏洞与不足、降低管理风险,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各种有利的因素来达成内控目标,切实发挥事业单位的职能[1]。
1.2 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们在教育、卫生、文化和科学等方面的需求,并且有效地提供各种服务。在事业单位中,绩效管理有着突出的作用。绩效管理作为人力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一个事业单位最基础的工作。在具体的绩效管理中,包括制订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和绩效目标提升等内容。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不断提高综合绩效,让员工和整个事业单位都能够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各部门、各成员的绩效表现直接决定了整个事业单位内部的运转效率和价值。绩效考核的结果能够作为薪酬调整和招聘选拔的有效标准,也能够对人员进行有效的配置、培训,这是绩效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的重要彰显。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可以促使员工不断完善自我,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激励员工不断创新和进步,使他们分担组织的发展战略与目标任务,在绩效的激励下发挥自身作用来达成组织期望,继而推动单位整体发展。
1.3 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一方面,绩效管理是内部控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辅助实现内控目标。绩效管理工作需要依靠具体的数字和详细的评估体系来评测事业单位的预算活动,而最终的结果也比较科学,往往是量化之后形成的数字,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预算支出环节存在的问题,便于事业单位对症下药,及时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解决问题、弥补缺陷[2]。
另一方面,实施绩效管理能够助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加大其实施力度。一般来讲,绩效考核会有较多的标准,此时若将管理活动和绩效考核标准一一对应,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且可以在奖惩分明的原则下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使之主动约束自我,严格按照规定办事,由此降低各种风险。
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现状
2.1 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
在部分事业单位内控中,领导层内控意识相对薄弱,缺乏对国家内部控制知识和相关制度的理解,虽然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只是直接应用国家相关机构出台的相关制度,这样的应用缺乏和内部实际情况的联系,严重影响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和控制制度的确立,给单位内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有些单位虽然对内控制度进行了规定,但没有与时俱进地对这些制度进行修改,制度内容涵盖的范围比较狭窄,仅仅体现在财务管理、收支管理等方面。实际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项目合同等诸多方面,如果没有包含这些内容,就无法帮助内部控制发挥突出作用,导致内部控制的力度、广度非常有限。此外,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执行力度偏弱,没有做好相关衔接,只是让控制流于表面,虽然也有一定的控制监督,但是这些监督没有真正发挥作用[3]。这就给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2.2 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和绩效反馈等诸多部分构成,这些部分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直接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忽略了其他方面,这就导致整个绩效管理系统不完整。比如,在绩效考核方面,大部分单位只是在年度工作结束后发表格给职工进行填写和评价,这样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另外,绩效指标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单位的考核指标没有具体化,只是单纯地以合格、优秀等标准来评价,这样的评价不科学,也没有说服力。同时,部分单位还缺乏对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当前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缺乏专业的绩效管理人员,这样的情况会直接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绩效管理无法贴近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
3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策略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 号)、《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等,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确保本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编报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无论是从国家宏观层面,还是从事业单位内部发展层面来说,都需要做好内部控制。除了做好内部控制,绩效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绩效管理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绩效的计划制订、辅导、沟通、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提高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单位整体绩效的目的。鉴于现阶段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观念落后、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员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等问题,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更加重视,提出有效的对策,帮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发挥积极的成效。
3.1 思想重视,关注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工作
为使单位内部控制发挥突出成效,事业单位要在思想层面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打造良好的环境,让内部所有工作人员都意识到内部控制对整个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4]。思想层面意识到重要性之后,要通过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相关业务环节进行明确,对业务流程做好梳理,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还要不断地对内部控制执行机制进行完善,与时俱进地推动内部控制工作水平提升。对于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管理层要在思想层面提升对其的认知水平,日常在企业内部强调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如此就需要通过深化考核标准和完善工资标准,制订有效的绩效管理计划。例如,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按照SMART 原则,采取业绩指标法、平衡计分卡、关键成功因素法等方法,设置先进的绩效指标,让员工真正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使绩效管理和员工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更加客观地获得绩效评价,帮助员工实现更好的发展与自我提升。
3.2 动态监管,做好评估工作,及时降低和把控内部风险
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内部控制,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防范体系。例如,各个部门需要发挥自身作用,从管理者到员工都要具备风险防范的意识,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精细化。事业单位也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同时合理划分责任,通过分解内部的风险将其分散到不同的部门和岗位中,然后定期进行审查与评估,以督促各部门和岗位人员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单位面临的风险,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此外,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内控系统,积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并使之具备动态化特点,从而将定量和变量结合起来,更为全面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开展情况;还要加强日常监督,使得不同的部门承担起监管、督促职责,构建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并使各部门互相制约,以此强化所有人的风险意识。此外,可借助培训活动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规避风险。在规避风险的过程中,可借助动态化的监管来做好把控。而在动态化监管过程中,为了做好绩效管理评估、把控好内部风险,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这样的信息技术能够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一种无形的密切联系,让各部门都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沟通和交流。
3.3 落实途径,保证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的成效
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事业单位必须要重视打造良好的内控环境。首先,要明确权责并合理分配,使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了解自身的权力和职责,然后按照规定办事;还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其风险意识,为内控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需要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目标,这样才能更加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促使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并据此判断各种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和解决,从而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必须出台规范的标准和制度,用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不同环节的工作进行科学监管,形成量化的数据,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为此,事业单位需要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以更为规范的标准和合理的方法指导各部门及员工的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之余主动思考要如何完成指标,并达到良好的考核效果。
另外,事业单位要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如全面分析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内容,使员工明确个人的职责和日常工作规范,树立正确的考核意识,明确考核的目的,端正个人的工作态度。完善各项制度,使各部门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稳定运行,同时规避各种风险,让员工在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发挥个人优势,从而使得行政资金得以最大化利用[5]。除了以上层面,事业单位还要对自身的综合服务工作进行严格要求,如事业单位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情况、突出主责主业履职情况、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情况、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情况、服务社会满意度等。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借助德能勤绩模式、检查评比模式、公共参与模式以及自我管理模式等不同的形式,并将这些形式进行有机组合,帮助单位做好管理,这样的全面绩效管理能帮助管理层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让后期的职称评定和薪资发放都更有针对性。绩效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其要注重调动全体人员参与到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让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绩效目标,不断探索绩效管理的方法,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4 结语
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且要立足实际积极创新,不断完善内部各项机制,通过有效调整来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讲,事业单位需要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将内部控制工作和绩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相应的机制体制,同时结合现代化管理理念展开创新和实践,使得二者充分融合、互相促进,以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格局,进而为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