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2022-12-05冯琴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实训育人体系

冯琴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新时期的高等教育需要围绕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聚焦国家需求,调整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体系,推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1-3]。通过构建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结,引导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知行统一、全面发展。高校应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科学定位高等教育的教育价值和人才培养理念,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运行要素分析

1.1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主体

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学生是育人主体,既是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受教育者,也是实践育人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体验者。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道德素养以及价值观念的内化,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1.2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客体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客体是与实践主体相对应的要素,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指向的客观实践对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客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会随着实践活动主题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为例,该实践活动将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融合,引导高校师生参加“乡村振兴实践”。在此项活动中,农村、农民以及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客体,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群体可以深入了解区域内的红色文化以及乡村发展状况,重温光辉党史,追寻信仰、探求真理、淬炼思想、磨砺本领,唤醒青年大学生践行历史使命的热情与担当,使之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于乡村振兴。

1.3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环境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环境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外在物质支撑,如“双创教育”平台、实践实训基地等;二是教育改革大环境下的宏观政策、教育理念、教育氛围以及文化氛围等。在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以及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衍生出“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新生态。在教育新生态的影响下,创新创业教育依托社交平台、创客平台等,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创设教学情境、分析创业案例、模拟仿真创业情境,促进学生“异质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以及通过具体实践将创业激情转化为成长的潜能,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外化为具体的创业行为[4]。

1.4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内容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内容,即育人主体在育人环境的作用下,运用某种实践载体,参与某种实践活动,最终达成育人目的的过程。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内容,一是常规式创业知识培训以及创业实践模拟。二是“导师+团队+项目”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以团队协作的形式,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实训,实现科教训一体化发展[5]。三是创新创业实践竞赛项目模式,以竞赛为载体,在流程化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实践并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将知识素养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达到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目的。

2 探索构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6],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时,应结合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运行要素,发挥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的统筹协调功能,协调实现各要素间的内外互动,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效率、质量,推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发展。

2.1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总体框架

在新常态下,“双创”教育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向高等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冀[7]。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8]。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逐渐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9]。

“双创”实践育人体系总体框架结构由“双创”教育教学体系、训练实践体系、指导服务体系以及转化孵化体系共同构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创业能力[10-11]。首先,在“双创”教育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采取校内平台与校外基地协同培养的方式。在校内成立“线上+线下”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校外与企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理念,建设实训基地,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作用下,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或企业运营情况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学术科研真正为社会发展服务。其次,在构建创新创业训练实践体系的过程中,以学校办公室、学工部、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等相关职能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与二级学院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紧密联系,构建产学研协同合作的综合体系。最后,在构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子体系中,发挥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实训基地、二级学院以及企业间的协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指引、项目展示、宣传推介、投资孵化等服务,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2.2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运行机制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运行以实践为载体,统筹校内外多样化教学资源,开展课程教学,进行实践实训活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协同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提升综合素养[12-14]。

以机电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为例,研究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运行机制,优化机电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四维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其一,面向全体的“通识维度”课程,如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讲述“企业家精神”“创新故事”,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创新创业知识,激发学生初步的创新创业兴趣。同时,在“电工基础”“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中,实施“电力小项目工程化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了解机电专业前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启发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其二,“创专融通”的“专业维度”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机电专业群建设理念下,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群建设为例,优化教学模式,从电力系统生产实际的岗位群出发,对接电力行业标准规范,设计风力发电机组维护等综合型项目,根据生产的实际工作要求和待解决的难题设置小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中学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形成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其三,丰富“拓展维度”平台,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平台。在机电专业实训中心和实践基地的支持下,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支持学生创设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想法转化为创新创业行为。如举办学生技能“比武”活动,设置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竞赛和CAD实操两个赛项,为学生提供练兵和检验专业技能的机会,也为学生搭建专业技能成长的平台。或借助“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赛事,组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其四,加强“提升维度”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整体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专业综合实训”育人模式,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真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电力自动化专业积极与电力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开发以电力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的创新项目案例库,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对电力行业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造的能力。

3 结语

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建设“双一流”高校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加深,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理念的协同作用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纵深化发展态势,重新塑造了教育生态格局以及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实训育人体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