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逃离围城

2022-12-04吕德文

南风窗 2022年24期
关键词:剩女光棍港湾

吕德文

婚姻是围城,在外面的想进去,进去了的想出来。这个隐喻,在今日社会中仍然具有现实性。

这些年,农村光棍和城市剩女的话题,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从传统家庭观念出发,农村光棍是被动选择的结果。换言之,人们假设,这部分群体并不是不愿意进入围城,而是没有资格和条件进入城里去看看。他们没有条件在农村婚姻市场中竞争获胜,哪怕是通过提高结婚门槛(如高价彩礼、房子、车子等),也总有一部分男性群体会成为光棍。但城市剩女却更具复杂性,某种意义上,她们更符合围城的隐喻。这些女性哪怕是“剩下了”,也并非是她们达不到缔结婚姻的条件,而仅仅是因为在婚姻匹配过程中,她们并不愿意屈就。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个体自主选择的结果。

曾经有专家一本正经地建议农村光棍和城市剩女可以调剂一下,这样就解决了结婚难的社会问题。很显然,这种观点是完全不懂这两类单身者并非同一性质,他们虽然都在围城之外,但对围城世界的理解却截然不同—对于大多数农村光棍而言,婚姻家庭是人生的必然选择,且是无需理由的;但对于城市剩女而言,婚姻家庭却是一个可选项,人生的价值意义并不建立在婚姻家庭之上。

今天,哪怕是在农村,离婚率也在迅速提高,这说明,个体主义的婚姻家庭观在扩散。在乡村,无论男性或女性,离开围城并不一定要经过正式制度的认证,事实上的“抛家弃子”已经甚为常见。比如,有些有家庭的人,却过着极其个体化的生活,常年在外打工,不归家,也不履行家庭责任。他们之所以还待在“围城”里,仅仅是因为这里还有家庭这个事业共同体,或者还需要家庭这个象征符号,但婚姻家庭已经失去了情感的港湾的价值。

事实上,对于很多农村家庭而言,婚姻家庭并不具有某种神圣性。结不结婚,结了婚是否要履行某种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伦理是否还要,其实都是可以探讨的。换言之,婚姻家庭已经逐步摆脱了整体性,而有极强的个体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婚姻家庭是需要经营的,这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

为人父母如果不能为子女提供好的发展条件,为其生活铺好道路,很可能会陷入人生失败的境地。这倒不一定是因为其子女不孝等道德因素,而仅仅是因为失去了父代支持的子女,很可能陷入生活困境中,也就没办法反馈父母。因此,代际关系的断裂,必定会动摇家庭的完整性。为人丈夫或为人妻子,如果无法满足相互之间的需求,也很容易关系疏远、断裂。对于很多夫妻关系而言,婚姻家庭的确是一个“合作社”,其稳定性取决于相互之间的资源禀赋、信任以及价值观等。某种意义上,婚姻家庭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无论是法律上的,还是习俗上的,对家庭成员行为的约束都已经越来越小。

因此,我们在乡村中可以看到许多关于“逃离”围城的奇观。一个男子,可以同时和妻子以及自己的情人和平共处,甚至日常生活都可以在一起,仅仅是因为这个男子有足够的财力,可以满足其他人的需要;一个做了奶奶的妇女,仍然可以从事性产业,而其丈夫和家人却可以坦然面对,甚至还为其做好后勤服务;一个做了爷爷的男子,终于光明正大和原配妻子离婚,离家出走去和其相好多年的妇女家里过日子。

在个体化時代,那些想象的港湾式家庭,早已远去。人们也许还秉持着对港湾的想象,也想去追求,却发现,一旦进入婚姻家庭的“围城”,周围无处不是障碍。因此,能否突破围城,还是取决于个体的经营能力。只不过,“经营”有风险,且有极强的不确定性,这也就造就了家庭的不稳定性。

猜你喜欢

剩女光棍港湾
港湾
能看到大鲸鱼的港湾
光棍的桃花运
The City and the Memory
The Shanghai Marriage Market
“剩女”感到多方压力
光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