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废基低钙固碳水泥熟料组成设计及烧成过程

2022-12-04王晓丽林忠财

建筑材料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料熟料碳化

王晓丽, 林忠财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水泥行业作为碳排放的第2 大户,2020 年碳排放量高达 14.66 亿 t,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 14.3%[1].因此,水泥行业势必成为“双碳”目标下的重点减排行业. 传统硅酸盐水泥(OPC)作为建材业应用面最广、使用量最大的水泥种类,其高碳足迹主要来自熟料矿物(C3S)的高温形成(1 450 ℃)和石灰石的高温分解,这归根于熟料高钙矿物的组成设计[2].因此,实现水泥生产节能降耗的最可行途径之一就是降低C3S 的含量,提高低钙矿物(C2S、C3S2和CS)的占比.然而,低钙矿物因水化活性低而限制了其在水泥制品中的应用.

20 世纪70 年代,有研究发现CO2可以激发低钙矿 物 的 反 应 活 性[3-7].与 OPC 相 比 ,低 钙 水 泥 仅 含45%的CaO,单位碳排放量大约降低了30%,熟料合成温度降低了200 ℃(煅烧能耗减少了15%),同时还可以封存25%~30%的CO2[8-9],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此外,若能有效利用大宗工业固废中所含的Ca、Si等成分作为水泥的替代原料[10],可以进一步推进水泥行业的净零碳排放.

本文以城市垃圾焚烧飞灰(MSWIFA)和焚烧底灰(BA)为原料,研发一种以低钙固碳矿物为主的碳化-水化复合水泥熟料体系,通过对水泥熟料组成设计及烧成过程的研究,以期为今后低钙水泥熟料的合成提供理论参考.

1 试验

1.1 原材料

MSWIFA 和BA 均由湖南浦湘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所用原料先置于105 ℃烘箱中烘干直至恒重,后于球磨机中粉磨,细度控制在80 μm 方孔筛筛余(质量分数,文中涉及的筛余、组成、比值等除特别说明外均为质量分数或质量比)10%以下.采用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分析原料的化学组成,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原材料的化学组成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raw materials

1.2 试验方法

1.2.1 矿物组成设计

工业废渣中由于含有大量杂质成分,实际矿物组成往往低于理论设计值.因此,将钙硅比(n(Ca)/n(Si))值设计范围扩大为 1.70~4.00,以进行熟料烧成的探索性试验.根据表1 中原料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设计,确定生料的配料方案如表2 所示.

1.2.2 生料制备

首先,根据表2 中的配料方案准确称取备好的原料,用转速为1 000 r/min 的小型四叶搅拌机充分混合5~10 min,干燥后制得生料;然后,在生料中掺加8%~10%的水并搅拌均匀,利用钢制模具将混合半湿态物料压成20 mm×20 mm×20 mm 的立方体试块;最后,将试块放入105 ℃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直至恒重以备用.

表2 矿物组成设计及生料配料方案Table 2 Design of mineral compositions and the mix proportions of raw materials

1.2.3 熟料煅烧

首先,将烘干后的立方体试块置于马弗炉中,以10 ℃/min的升温速率升至900 ℃并预烧30 min;然后,以相同升温速率分别升至煅烧温度(t)1 100、1 125、1 150、1 175、1 200、1 225、1 250 ℃后保温2 h,煅烧结束后在炉内自然冷却至200 ℃以下后取出;最后,将烧成熟料用球磨机或刚玉研钵粉磨至80 μm 方孔筛筛余10%以下,并利用X 射线衍射仪(XRD)测定不同n(Ca)/n(Si)值和煅烧温度下制备熟料的矿物组成 .

1.2.4 碳化性能测试

将烧结好的熟料在水灰比mW/mC=0.13 下以15 MPa 压力干压,制成 20 mm×20 mm×20 mm 的立方体试块,置于20 ℃、CO2体积分数20%、相对湿度65%的碳化箱中养护2 d,然后采用YAW-300 型微机控制压力试验机和热重分析仪(TG-DTG)分别测试其抗压强度及CaCO3生成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煅烧温度下熟料的外观形貌

根据表 2 配置的生料分别在 1 100、1 125、1 150、1 175、1 200、1 225、1 250 ℃下进行高温煅烧,得到熟料的外观形貌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见:每个温度下烧结熟料的颜色都随着 n(Ca)/n(Si)值的增加呈逐渐加深的趋势,大致发生了由棕黄色→淡黄色→淡绿色→墨绿色的转变,煅烧温度越高,熟料的颜色加深越明显;熟料结构随着 n(Ca)/n(Si)值和煅烧温度的增加逐渐变得致密,体积不断收缩,n(Ca)/n(Si)值越小,液相出现的温度越低,在1 200~1 250 ℃下煅烧时,n(Ca)/n(Si)值为 1.7~2.0 的烧结试样便已出现熔融,主要是因为BA 中含有的玻璃相降低了熔融温度;当 n(Ca)/n(Si)值大于 3.7 时,冷却后的熟料结构致密坚硬,体积收缩严重,难以粉磨;在同一 n(Ca)/n(Si)值下,煅烧温度从 1 100 ℃逐步升至1 250 ℃时,熟料的颜色也呈加深趋势,且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熟料颜色的加深速度加快,这源于熟料中不同的矿物组成.值得注意的是,在这7 个煅烧温度下,熟料颜色的变化规律一致且颜色梯度明显.若在任一温度下有目标矿物生成,这说明熟料在相对较低温度1 100 ℃时就已烧成,而且矿物形成受煅烧温度和 n(Ca)/n(Si)值的影响明显.

2.2 熟料的矿物组成

水泥熟料的颜色主要与其矿物组成及煅烧工艺有关. 因此,为确定熟料的煅烧温度和最佳矿物组成,选取图1 中颜色和形态跨度较大的熟料试样(蓝色框内试样)进行矿物组成分析,结果见图2.

图1 1 100~1 250 ℃下烧结熟料的外观形貌图Fig.1 Appearance of sintered clinkers at 1 100-1 250 ℃

由图2 可见:

图2 烧结熟料的XRD 图谱Fig.2 XRD patterns of sintered clinkers

(1)在 1 200 ℃下煅烧的熟料,当 n(Ca)/n(Si)值为2.0时,其颜色大致呈棕黄色,主要生成钙-铝/镁硅酸盐矿物(Ca-Mg/Al-SiO4),表明此时钙质原料不足,Mg/Al 替代 Ca 与 SiO2反应生成矿物;随着 n(Ca)/n(Si)值增加至2.4,熟料体系中的主要矿物逐渐转变为七铝酸十二钙(Ca12Al14O33)和钙镁橄榄石(Ca7Mg(SiO4)4),熟料呈淡黄色;当 n(Ca)/n(Si)值为 3.4 时,出现矿物β-C2S,但MSWIFA 中的氯盐参与形成了重要的过渡相氯硫硅酸钙(Ca10(SiO4)3(SO4)3Cl2)[11],表明此时CaO 足量 .因此,以 MSWIFA 和 BA 作为原料,由于杂质成分的存在,导致实际所需n(Ca)/n(Si)值(>2.4)要高于理论设计值(2.0),但不宜过高.

(2)当n(Ca)/n(Si)=2.2时,主要生成钙铝黄长石(Ca2Al(AlSiO7))及少量含Cl的杂质化合物,无理想矿物β-C2S 形成,这说明钙质原料不足,且含氯化合物消耗了一部分Ca;当n(Ca)/n(Si)值升至3.2时,发现有大量β-C2S 形成,同时出现少量Ca10(SiO4)3(SO4)Cl2、钙铝硅酸盐(Ca-Al-SiO4).因此,以 MSWIFA 和 BA 为原料,在矿物组成设计时实际所需的 n(Ca)/n(Si)值要高于2.2~2.4.

基于上述分析,在1 200、1 250 ℃下烧结,当n(Ca)/n(Si)值较低时熟料矿物多以钙-镁/铝硅酸盐形式存在;当 n(Ca)/n(Si)值升至 2.2 时,才有目标矿物β-C2S 出现,并受含Cl 化合物的一定影响;当 n(Ca)/n(Si)值过高时,β-C2S 生成量增多,也形成了 较 多 的 Ca10(SiO4)3(SO4)Cl2.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Ca10(SiO4)3(SO4)Cl2作为水泥熟料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相,在1 200 ℃左右分解,析出CaCl2液相,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矿化剂,提高了熟料的易烧性,并有利于降低煅烧温度[12].

2.3 n(Ca)/n(Si)值对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为了确定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范围及最佳配料方案,设置了 7 组 n(Ca)/n(Si)值生料在 1 150 ℃下进行煅烧,结果如图3 所示.由图3 可见:

图3 1 150 ℃烧结熟料的XRD 图谱Fig.3 XRD patterns of sintered clinkers at 1 150 ℃

(1)当 n(Ca)/n(Si)≤2.6 时,钙质原料不足,主要 生 成 Ca-Al/Mg-SiO4;当 n(Ca)/n(Si)值 在 3.0~3.2 之间时,开始出现大量β-C2S,并伴有含铁矿物相出现,说明熟料矿物在1 150 ℃的相对较低温度下即可烧成.值得注意的是,熟料煅烧过程中即使在自然冷却下,形成的目标矿物C2S 均为介稳晶型-β 型,这源于 MSWIFA 中含有的 K2O、MgO、Na2O 等氧化物及部分重金属离子如Cr3+、Ba2+、Zn2+具有稳定矿物晶型的作用.

(2)当 n(Ca)/n(Si)值太高(≥3.4)时,出现了游离NaCl,这是MSWIFA 中存在的固有成分.因此,应加强对熟料配料方案的精准控制及对应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13-14].

综上所述,n(Ca)/n(Si)值和煅烧温度对熟料矿物组成及其烧成规律的影响较大.在同一n(Ca)/n(Si)值下,煅烧温度越高,熟料的颜色越深,这是由于含Cl 化合物的高温分解,并挥发附着在物料表面所致 .此外,n(Ca)/n(Si)值越高,开始出现液相的温度越低.

2.4 水泥性能及碳化程度分析

为了确定熟料矿物与水泥性能之间的关系,将不同 n(Ca)/n(Si)值(2.8~4.5)的生料以 10 ℃/min 的速率升至1 200 ℃,烧结2 h后,自然冷却再球磨至80 μm筛余10%以下,在0.13 水灰比下以15 MPa 压力干压制成20 mm×20 mm×20 mm 的立方体试块,置于20 ℃、CO2体积分数20%、相对湿度65%的碳化箱中养护2 d.图4 为碳化2 d 后水泥的抗压强度.由图4 可见:n(Ca)/n(Si)值对水泥早期强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当 n(Ca)/n(Si)值在 2.8~3.2 之间时,抗压强度基本维持在50 MPa 以上,甚至高达72 MPa;随着n(Ca)/n(Si)值的持续增加,抗压强度呈递减趋势,当n(Ca)/n(Si)值升至 3.3~3.7 时,2 d 抗压强度维持在25~30 MPa,仍满足 42.5 水泥的强度要求;n(Ca)/n(Si)值一旦超过3.7,抗压强度降到20 MPa以下.

图4 碳化2 d 后水泥的抗压强度Fig.4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ements after carbonation for 2 d

为了探究水泥碳化性能与抗压强度间的对应关系,通过 TG-DTG 计算了 n(Ca)/n(Si)=2.8~4.0 试块的 CaCO3生成量[15-16],结果如图 5 所示 .

由图 5 可见:当 n(Ca)/n(Si)<3.7 时,水泥的碳化程度较高,CaCO3生成量基本维持在12.00%左右,最高可达 14.72%;当 n(Ca)/n(Si)≥3.8 时,其生成量迅速降至8.00%以下,碳化程度明显降低,这也充分证明了碳化程度和强度发展具有一致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 n(Ca)/n(Si)值在 3.3~3.7 时,CaCO3的生成量较高,甚至高于2.8~3.1 组,但其抗压强度值却低于后者.

图5 碳化2 d 后水泥的CaCO3生成量Fig.5 CaCO3 contents of cements after carbonation for 2 d

图 6 为不同 n(Ca)/n(Si)值下碳化 2 d 后水泥的DTG 分析.由图6 可见,由于水泥在硬化过程中碳化(产物晶型)和水化的双重作用,n(Ca)/n(Si)值在2.8~3.1时虽碳化产物较少,水化峰C-S-H相比n(Ca)/n(Si)=3.3~3.7 时却较高,即水化和碳化这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Ⅰ组的抗压强度相对较高.此外,在熟料矿物组成中含有的化合物种类繁杂,其各矿物的具体水化及碳化机理还需进一步探索.

图 6 不同 n(Ca)/n(Si)值下碳化 2 d 后水泥的 DTG 分析Fig.6 DTG analysis of cements after carbonation for 2 d under different n(Ca)/n(Si)values

3 结论

(1)固废基低钙固碳水泥熟料在1 150 ℃时已成功烧成,且实际所需的 n(Ca)/n(Si)值要高于理论设计值,即 n(Ca)/n(Si)>2.6,否则容易过烧且易形成钙铝黄长石,不利于水泥强度的发展.

(2)在 1 200、1 250 ℃下烧结,当 n(Ca)/n(Si)值较低时,熟料矿物多以钙-镁/铝硅酸盐形式存在;随着 n(Ca)/n(Si)值升至 2.2,目标矿物 β 型硅酸二钙(β-C2S)出现;当 n(Ca)/n(Si)值过高时,β-C2S 生成量增多的同时,也形成较多的Ca10(SiO4)3(SO4)Cl2,使熟料颜色呈加深趋势,且 n(Ca)/n(Si)值越高,熟料开始出现液相的温度越低.

(3)n(Ca)/n(Si)值对水泥早期抗压强度和碳化程度的影响较大,总体来说抗压强度随着n(Ca)/n(Si)值的持续增加呈递减趋势.当n(Ca)/n(Si)=2.8~3.2时,水泥碳化2 d 的抗压强度维持在50 MPa以上,甚至高达 72 MPa;当 n(Ca)/n(Si)值升至 3.3~3.7 时,水泥碳化2 d 的抗压强度降至25~30 MPa,CaCO3生成量基本维持在 12.00% 左右;n(Ca)/n(Si)值一旦超过 3.7,水泥碳化2 d 的抗压强度降到20 MPa以下,CaCO3生成量迅速降至8.00%以下.

猜你喜欢

生料熟料碳化
降低生料粉磨电耗的解决措施
弯曲荷载对单掺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的影响
黄磷渣对水泥生料分解和煅烧过程的影响
水泥熟料优选原燃材料及改善配料方案的实践探讨
No.10 苹果要求供应商去碳化,100%使用清洁能源
高含量MgO原料对水泥熟料的不良影响及应对措施
生料配料影响因素及调整措施分析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2020 年1-10 月我国熟料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种聚乙烯/碳化废旧橡胶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